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年男性尿道括约肌复合体与前列腺外科包膜MRI解剖关系 被引量:9
1
作者 孙鹏宇 王向东 +1 位作者 刘胜 王雪松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9-71,共3页
目的探讨正常控尿的青年男性MRI尿道括约肌复合体与前列腺外科包膜的正常解剖关系。方法在仰卧位静息态,获取186例正常控尿的青年男性盆腔矢状面、冠状面和横截面的T2加权快速自旋回波图像。结果 186例均获得诊断质量的T2加权图像。尿... 目的探讨正常控尿的青年男性MRI尿道括约肌复合体与前列腺外科包膜的正常解剖关系。方法在仰卧位静息态,获取186例正常控尿的青年男性盆腔矢状面、冠状面和横截面的T2加权快速自旋回波图像。结果 186例均获得诊断质量的T2加权图像。尿道周围腺体增生压迫前列腺前括约肌使括约肌形成外科包膜;移行带增生压迫尿道横纹括约肌及前列腺前括约肌使括约肌形成外科包膜。移行带及尿道周围腺体增生向外挤压尿道括约肌复合体,致使尿道括约肌复合体形成了外科包膜。结论 MRI能够清晰观察男性尿道括约肌复合体与前列腺外科包膜的解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道括约肌复合体 外科包膜 青年男性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老年男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尿道括约肌复合体MRI解剖的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王宪 王向东 +5 位作者 孙鹏宇 刘胜 刘民 苏永红 王雪松 宋晓丽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5-59,共5页
目的应用MRI研究中国老年男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尿道括约肌复合体的正常解剖形态。方法对68例正常控尿的中国老年男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尿道括约肌复合体进行MRI观察,在仰卧位静息态,获取盆腔矢状面、冠状面和横截面的T2加权快速自旋回波图... 目的应用MRI研究中国老年男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尿道括约肌复合体的正常解剖形态。方法对68例正常控尿的中国老年男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尿道括约肌复合体进行MRI观察,在仰卧位静息态,获取盆腔矢状面、冠状面和横截面的T2加权快速自旋回波图像。结果 68例均获得诊断质量的T2加权图像。尿道括约肌复合体由尿道平滑括约肌(中等信号)和尿道横纹括约肌(低信号)组成。自膀胱颈至精阜,尿道平滑括约肌与尿道横纹括约肌被增生的前列腺压缩成外科包膜;尿道纵行平滑括约肌止于尿道球部,尿道环形平滑括约肌向前与前纤维肌前列腺肉基质相连续形成完整的环,于膜部尿道向后止于会阴中心腱。自膀胱颈至会阴膜,尿道横纹括约肌形成戒指状的环环绕尿道,于膀胱颈处,前厚后薄,向后止于前列腺前括约肌,于膜部尿道向后止于会阴中心腱。正中矢状面图像能够测量尿道横纹括约肌长度:膜部尿道处长度为12.23~20.96 mm(平均16.56 mm);自精阜至会阴膜长度为27.85~30.68 mm(平均28.86 mm)。横断面图像能够测量膜部尿道横纹括约肌厚度,前壁肌层厚度为4.28~6.88 mm(平均5.58 mm),后壁肌层厚度2.16~2.35 mm(平均2.28 mm)。结论 MRI能够清晰显示中国老年男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尿道括约肌复合体的正常解剖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道括约肌复合体 老年男性 磁共振成像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男性后尿道控尿解剖学结构MRI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孙鹏宇 王向东 +1 位作者 刘胜 王雪松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60-263,共4页
目的探讨青年男性后尿道控尿解剖学结构的正常解剖形态。方法在仰卧位静息态,获取216名正常控尿的青年男性盆腔矢状面、冠状面和横截面的T2加权快速自旋回波图像。结果 216名受检者均获得诊断质量的T2加权图像。MRI能清晰显示青年男性... 目的探讨青年男性后尿道控尿解剖学结构的正常解剖形态。方法在仰卧位静息态,获取216名正常控尿的青年男性盆腔矢状面、冠状面和横截面的T2加权快速自旋回波图像。结果 216名受检者均获得诊断质量的T2加权图像。MRI能清晰显示青年男性控尿结构:假复层柱状上皮、黏膜下层、尿道括约肌复合体(由尿道平滑括约肌和尿道横纹括约肌组成)、耻骨尿道肌(肛提肌的一部分)及会阴中心腱。横断面上测得耻骨尿道肌厚度3.96~6.25 mm,平均5.47 mm。结论 MRI能够清晰显示正常控尿青年男性后尿道控尿解剖学结构的正常解剖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复层柱状上皮 黏膜下层 尿道括约肌复合体 耻骨尿道肌 会阴中心腱 磁共振 青年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T MR对青年男性尿道横纹括约肌正常解剖的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王向东 孙鹏宇 +1 位作者 刘胜 王雪松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32-936,共5页
目的:探讨青年男性尿道横纹括约肌的正常解剖形态。方法在仰卧位静息态,获取186名正常控尿的青年男性盆腔矢状面、冠状面和横截面的 T2加权快速自旋回波图像。结果186名受检者均获得诊断质量的 T2加权图像。尿道横纹括约肌自膀胱颈至... 目的:探讨青年男性尿道横纹括约肌的正常解剖形态。方法在仰卧位静息态,获取186名正常控尿的青年男性盆腔矢状面、冠状面和横截面的 T2加权快速自旋回波图像。结果186名受检者均获得诊断质量的 T2加权图像。尿道横纹括约肌自膀胱颈至会阴膜逐渐增厚,膜部尿道最厚,自膀胱颈至精阜呈“帽子”状覆盖尿道前外侧,自精阜至会阴膜呈戒指状包绕尿道,向后止于会阴中心腱。正中矢状面图像测量尿道横纹括约肌长度:膜部尿道处长度为12.22~20.98 mm (平均16.65 mm);自精阜至会阴膜长度为27.86~30.71 mm(平均29.89 mm)。横断面图像测量膜部尿道横纹括约肌厚度,前壁肌层厚度为4.25~6.90 mm(平均5.66 mm),后壁肌层厚度为2.14~2.38 mm(平均2.36 mm)。结论3.0T MR 能够清晰观测正常控尿的青年男性尿道横纹括约肌的正常解剖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道横纹括约肌 青年男性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年男性尿道括约肌复合体磁共振成像的解剖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周煦东 王向东 +6 位作者 王宪 孙鹏宇 刘胜 宋苗苗 赵万里 刘洋 李建伟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13-518,共6页
目的利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研究中年男性尿道括约肌复合体的正常解剖形态。方法对106例正常控尿的中年男性尿道括约肌复合体进行MRI观察,在仰卧位静息态,获取盆腔矢状面、冠状面和横截面的T2加权快速自旋回波... 目的利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研究中年男性尿道括约肌复合体的正常解剖形态。方法对106例正常控尿的中年男性尿道括约肌复合体进行MRI观察,在仰卧位静息态,获取盆腔矢状面、冠状面和横截面的T2加权快速自旋回波图像。结果尿道括约肌复合体由尿道平滑肌和尿道外括约肌组成。尿道平滑肌于后侧终止于会阴体,于前面止于阴茎白膜,于两侧向远端走行止于两侧坐骨支。尿道外括约肌包括尿道横纹括约肌与尿道平滑括约肌,尿道横纹括约肌于膀胱颈及膜部最厚,在膀胱颈处形成完整的环,在膜部尿道,尿道横纹括约肌呈“戒指”状包绕尿道,向后与会阴中心腱相连,向远端止于阴茎白膜。正中矢状面图像能够测量尿道横纹括约肌长度:膜部尿道处长度为12.13~20.86 mm,平均16.86 mm;自精阜至会阴膜长度为27.65~30.88 mm,平均28.67 mm。横断面图像能够测量膜部尿道横纹括约肌厚度,前壁肌层厚度为4.08~6.58 mm,平均5.38 mm,后壁肌层厚度为2.06~2.25 mm,平均2.18 mm。结论MRI能够清楚观察到中年男性尿道括约肌复合体的解剖结构,是观察男性尿道括约肌复合体解剖结构较理想的影像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道括约肌复合体 中年男性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增殖细胞核抗原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 被引量:4
6
作者 许华 张晓妍 +3 位作者 李胜水 张凤梅 李双标 刘岩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3期2072-2074,共3页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8例BTCC和10例正常膀胱组织中MMP-9和PCNA的表达。结果:在10例正常膀胱组织中MMP-9和PCNA呈阴性...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8例BTCC和10例正常膀胱组织中MMP-9和PCNA的表达。结果:在10例正常膀胱组织中MMP-9和PCNA呈阴性或弱阳性表达。在58例BTCC中,两者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5%和69.0%,明显高于正常膀胱组织(P<0.01)。MMP-9、PCNA在低级别BTCC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5.3%和29.4%,明显低于高级别BTCC的78.0%和85.4%(P<0.01);MMP-9、PCNA在浅表性BTCC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6.4%和40.9%,明显低于浸润性BTCC的83.3%和86.1%(P<0.01)。MMP-9、PCNA在BTCC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451,P<0.01)。结论:MMP-9、PCNA在BTCC的发生、分化、浸润和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两者联合检测有利于评估BTCC的恶性程度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明胶酶B 增殖细胞核抗原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动脉栓塞加免疫疗法治疗晚期肾癌16例 被引量:1
7
作者 刘胜 董永良 +2 位作者 杨之秀 曹旭升 刘铁岩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3期312-313,共2页
关键词 肾动脉栓塞 免疫疗法 治疗 晚期肾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男性前列腺前括约肌MRI解剖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向东 王宪 +7 位作者 孙鹏宇 刘胜 宋苗苗 赵万里 刘洋 李建伟 宋晓丽 周旭东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45-547,552,共4页
目的应用3.0T MR研究青年男性前列腺前括约肌的正常解剖形态。方法在仰卧位静息态,获取166名正常控尿的青年男性盆腔矢状面、冠状面和横截面的T2加权快速自旋回波图像,对前列腺前括约肌的矢状面、横断面、冠状面进行观察,正中矢状面影... 目的应用3.0T MR研究青年男性前列腺前括约肌的正常解剖形态。方法在仰卧位静息态,获取166名正常控尿的青年男性盆腔矢状面、冠状面和横截面的T2加权快速自旋回波图像,对前列腺前括约肌的矢状面、横断面、冠状面进行观察,正中矢状面影像上测量前列腺前括约肌与前列腺尿道纵轴所成的角。结果166例均获得诊断质量的T2加权图像。膀胱中层环形平滑肌形成前列腺前括约肌,自膀胱颈至精阜,前列腺前括约肌逐渐变薄,向前与前列腺前纤维肌肉基质相连续形成完整的环包绕尿道。正中矢状面前列腺前括约肌与前列腺尿道纵轴所成的角为19°~75°,平均33°,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角度增大。结论MRI能够清晰显示中国青年男性前列腺前括约肌的正常解剖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前括约肌 青年男性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