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寰枢椎骨折Halo支架植入患者清醒气管插管气道局部麻醉一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吕瑞兆 裘亚洲 王建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9-220,共2页
患者,男,58岁,160 cm, 60 kg, ASA Ⅱ级,因外伤致寰枢椎骨折入院,入院前1周在外院局麻下接受Halo支架植入术(图1A),以保持寰枢椎稳定,近日为进一步治疗来院就诊。患者既往体健,代谢当量(metablic equivalent, MET)评分6分,NYHA心功能Ⅰ... 患者,男,58岁,160 cm, 60 kg, ASA Ⅱ级,因外伤致寰枢椎骨折入院,入院前1周在外院局麻下接受Halo支架植入术(图1A),以保持寰枢椎稳定,近日为进一步治疗来院就诊。患者既往体健,代谢当量(metablic equivalent, MET)评分6分,NYHA心功能Ⅰ级,高血压病史5年,无糖尿病、心脏病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病史 寰枢椎骨折 代谢当量 心功能Ⅰ级 清醒气管插管 局部麻醉 入院前 植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联合激光定位在桡动脉穿刺置管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吕瑞兆 耿浩洋 +2 位作者 刘瑞 王建华 井郁陌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93-995,共3页
桡动脉穿刺置管连续监测血压是围术期监测血流动力学和获取动脉血气的常用技术。传统的触诊动脉穿刺法成功率不高,近年来使用超声引导“动态针尖法”桡动脉穿刺置管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1]。但“动态针尖法”在穿刺针过程中需随时调整进... 桡动脉穿刺置管连续监测血压是围术期监测血流动力学和获取动脉血气的常用技术。传统的触诊动脉穿刺法成功率不高,近年来使用超声引导“动态针尖法”桡动脉穿刺置管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1]。但“动态针尖法”在穿刺针过程中需随时调整进针方向,存在一定缺陷[2]。采用超声引导联合激光定位辅助将桡动脉路径投影在皮肤可弥补以上不足[3],目前尚未见国内有文献报道。本研究拟探索采用超声引导联合激光定位用于桡动脉穿刺置管的应用效果,以期实现更快速、精准的桡动脉穿刺置管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针方向 桡动脉穿刺置管 激光定位 超声引导 穿刺成功率 动脉血气 血流动力学 穿刺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评估收肌管阻滞导管位置的效果
3
作者 吕瑞兆 刘瑞 +1 位作者 王建华 井郁陌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9-383,共5页
目的 观察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快速、准确定位收肌管导管位置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恢复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初次进行全身麻醉下单侧TKA的患者60例,男26例,女34例,年龄50~80岁,BMI 18~30 kg/m^(2),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 目的 观察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快速、准确定位收肌管导管位置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恢复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初次进行全身麻醉下单侧TKA的患者60例,男26例,女34例,年龄50~80岁,BMI 18~30 kg/m^(2),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组(CFD组)和水分离技术组(CUG组),每组30例。术后CFD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确认导管位置,CUG组采用传统局麻药扩散的“水分离”技术判断导管位置。记录收肌管置管时间、置管期间使用局麻药总量,术后4、8、24、48、72 h静息和活动时VAS疼痛评分,镇痛泵总按压次数、补救镇痛情况、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穿刺部位水肿、血肿、院内跌倒等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和患者术后满意度评分。结果 与CUG组比较,CFD组置管时间明显缩短、置管期间使用局麻药总量明显减少(P<0.05),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术后穿刺部位水肿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患者术后满意度评分明显升高(P<0.05)。两组术后不同时点VAS疼痛评分、镇痛泵总按压次数和补救镇痛率、穿刺部位血肿和院内跌倒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TKA中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准确判断收肌管导管位置,能够实现快速准确放置导管,利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缩短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早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 全膝关节置换术 收肌管阻滞 导管位置 置管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