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瑞舒伐他汀对H型高血压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姜金钟 苗维 +3 位作者 田守森 田雯艳 王植荣 王立新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7年第12期1313-1315,共3页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H型高血压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影响。方法选择雄性SD大鼠24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H型高血压组、联合组(H型高血压+瑞舒伐他汀干预),每组8只。H型高血压造...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H型高血压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影响。方法选择雄性SD大鼠24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H型高血压组、联合组(H型高血压+瑞舒伐他汀干预),每组8只。H型高血压造模采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喂食添加2%蛋氨酸的基础鼠粮。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大鼠血清VEGF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大鼠VEGF表达。结果各组大鼠血清TC、TG、HDL、LDL、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血清VEGF水平较对照组和H型高血压组明显升高[(217.50±30.40)ng/L vs(180.93±15.75)ng/L,(187.19±10.93)ng/L,P<0.05)]。各组大鼠VEGF表达均为强阳性,其中联合组VEGF表达强度高于对照组及H型高血压组。结论瑞舒伐他汀可能通过影响VEGF表达来影响H型高血压大鼠血管内皮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免疫组织化学 高同种半胱氨酸血症 降血脂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康复对重度偏瘫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44
2
作者 黄松波 吕秀东 +4 位作者 董爱勤 窦荣花 刘凤珍 宋宏颖 冯丽萍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196-199,共4页
目的 :观察早期主动性康复治疗对重度偏瘫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在沧州市两所二级医院选重度瘫痪的脑卒中偏瘫患者 10 1例 ,康复组 5 7例 ,对照组 44例。在残损和残疾两个水平上评测患者功能。比较康复治疗后两组间的... 目的 :观察早期主动性康复治疗对重度偏瘫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在沧州市两所二级医院选重度瘫痪的脑卒中偏瘫患者 10 1例 ,康复组 5 7例 ,对照组 44例。在残损和残疾两个水平上评测患者功能。比较康复治疗后两组间的差异。结果 :初次评测的各主要指标两组间无明显差别 (P >0 .0 5 ) ;末次评测的运动功能的FMA上肢、FMA下肢、FIM -ADLs、FIM -Mobility和FIM每周增加值的结果 ,对照组分别为 11.36± 11.89、12 .91± 9.13、2 5 .45± 8.0 2、9.84± 8.49、2 6 .14± 10 .0 3和 4.82± 4.5 6 ,康复组分别为 2 7.6 8± 2 0 .91、2 0 .0 4± 9.2 2、31.96± 10 .41、15 .6 7± 8.19、2 8.5 6± 9.31和 8.93± 5 .2 7,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早期主动性的康复治疗可以促进重度瘫痪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偏瘫 康复 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运动障碍的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28
3
作者 尹豆 王含 +16 位作者 张玉虎 倪臻 陈燕 陈先文 窦荣花 洪桢 况伟宏 林国珍 王玉凯 王华龙 薛峥 许顺良 陈伟 陈海波 陈生弟 李春波 王刚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32-736,共5页
功能性运动障碍(functional movement disorders,FMDs)是一类常见的分离/转换性障碍,已成为运动障碍疾病的重要分支,但多数临床医师对此疾病的认知不足。基于此,本文综述了FMDs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以期... 功能性运动障碍(functional movement disorders,FMDs)是一类常见的分离/转换性障碍,已成为运动障碍疾病的重要分支,但多数临床医师对此疾病的认知不足。基于此,本文综述了FMDs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FMDs的认识,提高临床诊断正确率,为准确治疗提供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运动障碍 诊断 治疗 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针与康复同步与非同步治疗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效果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张丽华 王艳君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9年第12期1114-1116,共3页
目的探讨头针与康复训练同步治疗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作用。方法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为指标,临床对比观察头针与康复训练同步治疗与非同步治疗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改善情况。结果头针与康... 目的探讨头针与康复训练同步治疗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作用。方法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为指标,临床对比观察头针与康复训练同步治疗与非同步治疗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改善情况。结果头针与康复训练同步治疗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于治疗第20天和第30天其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头针与康复训练同步治疗与非同步治疗均能显著改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运动功能,其疗效在一定时间内随疗程的延长而增加。与非同步治疗相比,同步治疗随疗程延长其优势开始显现并逐渐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头针 康复训练 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项针早期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抑郁事件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李宝栋 白晶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7年第11期1061-1062,共2页
目的观察电项针早期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卒中后抑郁(PSD)发生的预防效果。方法将尚未达到抑郁诊断条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电项针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前后采用Hamilton抑郁量表(HAMD)分别进行抑郁状态评定。结果电项针... 目的观察电项针早期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卒中后抑郁(PSD)发生的预防效果。方法将尚未达到抑郁诊断条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电项针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前后采用Hamilton抑郁量表(HAMD)分别进行抑郁状态评定。结果电项针组发生PSD5例,其中轻度3例,中度1例,重度1例;对照组发生PSD12例,其中轻度6例,中度4例,重度2例(P<0.05)。结论电项针能减少PSD事件的发生并减轻其程度,可以应用于PSD的早期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项针 脑卒中后抑郁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康复干预对脑卒中偏瘫后疼痛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黄松波 刘凤珍 +4 位作者 宋宏颖 窦荣花 董爱勤 吕秀东 冯丽萍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37-139,共3页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后疼痛的影响。方法:在沧州市两所二级医院选择符合研究条件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06例,康复组55例,对照组51例。采用FMA评测法中的关节疼痛的方法评测疼痛,同时对患者的功能进行评测。比较两组患者发病后...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后疼痛的影响。方法:在沧州市两所二级医院选择符合研究条件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06例,康复组55例,对照组51例。采用FMA评测法中的关节疼痛的方法评测疼痛,同时对患者的功能进行评测。比较两组患者发病后4周时的异同点。结果:在末次评测时,对照组共有21例患者出现疼痛,而康复组只有2例患者出现疼痛(P<0.001)。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可以有效地减少脑卒中后疼痛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康复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神针法配合黛力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7
作者 黄捷 李宝栋 +9 位作者 张世亮 王宁宁 于文武 孙维明 孙喜凤 王海霞 刘林林 王占强 高青青 时婧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8期1238-1241,共4页
目的:观察调神针法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将9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综合组、调神针法组、黛力新组,每组30例。调神针法组采用调神针法治疗,选用百会、风府、神庭、水沟、大椎、神道等穴,1次/d,每周5次;黛力新组... 目的:观察调神针法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将9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综合组、调神针法组、黛力新组,每组30例。调神针法组采用调神针法治疗,选用百会、风府、神庭、水沟、大椎、神道等穴,1次/d,每周5次;黛力新组口服盐酸氟西汀(黛力新)治疗,3粒/次,3次/d;综合组采用调神针法治疗加口服黛力新,方法同调神针法组和黛力新组。3组均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6个疗程。比较3组临床疗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综合组总有效率为96.7%(29/30),优于调神针法组的83.3%(25/30)及黛力新组的80.0%(24/30)。3组治疗4周、12周、24周后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5),且综合组在治疗后各时点均低于其他2组(均P<0.05);调神针法组在治疗4周、12周后与黛力新组同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治疗24周后HAMD评分低于黛力新组(P<0.05)。综合组出现不良反应者2例,黛力新组6例,调神针法组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调神针法治疗联合口服黛力新治疗,在临床疗效、抑郁状态改善方面均优于单纯口服黛力新治疗和单纯调神针法治疗。单纯调神针法治疗虽然在临床疗效方面与单纯黛力新治疗没有显著差异,但远期HAMD评分方面及安全性方面优于单纯黛力新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抑郁 调神针法 针刺疗法 黛力新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运动障碍专病门诊的功能性运动障碍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调查 被引量:4
8
作者 王金涛 马莎 +21 位作者 王含 巴茂文 陈先文 胡兴越 刘艺鸣 承欧梅 王玉凯 周凡 许顺良 沈岳飞 陈伟 窦荣花 刘学东 韩彦青 王华龙 丁岩 潘小玲 黄卫 陈蕾 卢宏 徐刚 王刚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103-1108,共6页
目的基于国内运动障碍专病门诊初步总结功能性运动障碍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方法与结果纳入2023年8-9月国内22个临床医学中心运动障碍专病门诊新诊断的593例运动障碍患者,其中功能性运动障碍37例(6.24%),器质性运动障碍556例(93.76%)... 目的基于国内运动障碍专病门诊初步总结功能性运动障碍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方法与结果纳入2023年8-9月国内22个临床医学中心运动障碍专病门诊新诊断的593例运动障碍患者,其中功能性运动障碍37例(6.24%),器质性运动障碍556例(93.76%)。流行病学特征比较,功能性运动障碍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χ^(2)=4.217,P=0.040)和合并精神心理症状(χ^(2)=18.694,P=0.000)比例高于器质性运动障碍患者,年龄(t=3.757,P=0.000)、发病年龄(t=3.720,P=0.000)和高血压比例(χ^(2)=4.736,P=0.030)低于器质性运动障碍患者;临床特征比较,功能性运动障碍患者震颤(χ^(2)=3.955,P=0.047)和肌阵挛(Fisher确切概率法:P=0.011)比例高于器质性运动障碍患者,帕金森综合征(χ^(2)=8.491,P=0.004)和步态障碍(χ^(2)=5.028,P=0.025)比例低于器质性运动障碍患者。结论我国功能性运动障碍患者年龄、发病年龄,以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高血压、精神心理症状、震颤、肌阵挛、帕金森综合征和步态障碍比例与器质性运动障碍患者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换障碍 运动障碍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