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结合彩超评价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24
1
作者 孙建娜 骆瑞珍 +4 位作者 孔令军 高峰 许华 宋红雨 黄梅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913-916,共4页
目的:探讨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ABVS)与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CT)疗效评价的意义。方法:应用ABVS与CDFI对42例乳癌患者NCT前后的病灶成像特点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42例乳癌患者接受NCT后,其中完全缓解的患者ABVS从... 目的:探讨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ABVS)与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CT)疗效评价的意义。方法:应用ABVS与CDFI对42例乳癌患者NCT前后的病灶成像特点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42例乳癌患者接受NCT后,其中完全缓解的患者ABVS从冠状面显示原发肿瘤分布范围及声像改变,CDFI图像显示原发灶内血流变化等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在无变化及部分缓解的病灶中的ABVS从冠状面显示原发肿瘤分布范围及声像改变,CDFI显示病灶内血流变化等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利用ABVS与CDFI对乳癌NCT前后疗效评价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 彩色多普勒超声 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疗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苓胃消胶囊对乳腺癌化疗期患者外周血中炎性反应因子水平及消化道反应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骆瑞珍 张超 +1 位作者 王庆海 陈秀霞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11期2336-2339,共4页
目的:探讨参苓胃消胶囊对乳腺癌化疗期患者外周血中炎性反应因子水平及消化道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5年7月期间我院确诊治疗的乳腺癌化疗期患者128例,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对照组患者在化疗期间... 目的:探讨参苓胃消胶囊对乳腺癌化疗期患者外周血中炎性反应因子水平及消化道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5年7月期间我院确诊治疗的乳腺癌化疗期患者128例,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对照组患者在化疗期间给予阿扎司琼治疗(10 mg/次,1次/d,静脉输注至化疗后第7天),观察组患者给予参苓胃消胶囊治疗(2粒/次,3次/d,口服至化疗后第7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统计分析所有患者治疗疗效、治疗前后外周血中炎性反应因子水平及其消化道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中CRP、TNF-α、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苓胃消胶囊可有效减少乳腺癌化疗期患者消化道不良反应的发生,减轻机体炎性反应,提高患者的耐受能力,有利于顺利完成化疗并提高疗效,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苓胃消胶囊 乳腺癌 疗效 炎性反应 消化道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苓胃消胶囊对乳腺癌化疗期患者消化道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张超 骆瑞珍 +2 位作者 陈秀霞 王庆海 孙建娜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10期1978-1980,1985,共4页
目的:探讨参苓胃消胶囊对乳腺癌化疗期患者消化道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5年7月期间我院确诊治疗的乳腺癌化疗期患者132例,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6例,对照组患者在化疗期间给予阿扎司琼治疗(... 目的:探讨参苓胃消胶囊对乳腺癌化疗期患者消化道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5年7月期间我院确诊治疗的乳腺癌化疗期患者132例,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6例,对照组患者在化疗期间给予阿扎司琼治疗(10 mg/次,1次/d,静脉输注至化疗后第7天),观察组患者给予参苓胃消胶囊治疗(2粒/次,3次/d,口服至化疗后第7天),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所有患者治疗前后CD3^+、CD4^+、CD8^+的水平,采用生活质量测定量表(QLQ-C30)评估所有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 d、3 d、7 d的生活质量,统计分析所有患者消化道反应、免疫功能及其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D3^+、CD4^+、CD4^+/CD8^+的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 d、3 d、7 d的QLQ-C30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苓胃消胶囊可有效减少乳腺癌化疗期患者消化道不良反应的发生,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临床疗效,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苓胃消胶囊 乳腺癌 免疫功能 消化道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诊Ⅳ期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孙建娜 刘红 +1 位作者 孔令军 远小东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940-944,共5页
目的:探讨首诊Ⅳ期乳腺癌骨转移(initially diagnosed stageⅣbreast cancer bone metastasis,IDBCBM)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6年11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74例IDBCBM患者的临床资... 目的:探讨首诊Ⅳ期乳腺癌骨转移(initially diagnosed stageⅣbreast cancer bone metastasis,IDBCBM)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6年11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74例IDBCBM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行单因素分析和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患者的中位年龄为53.3岁。中位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为34.3个月,3年和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37.8%和12.2%。首发转移模式仅为骨转移的患者预后较好,中位生存时间为41.7个月,3年和5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54.5%和20.4%。在单因素分析中,分子亚型、激素受体状态、HER-2表达情况、淋巴结状态、Ki-67指数、骨转移数目(number of bone metastasis,NBM)、初始转移模式、药物治疗模式及局部治疗与预后相关;74例IDBCBM患者的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首发骨转移模式,NBM,药物治疗模式,Ki-67均是影响患者OS的独立预后因素(均P<0.05)。结论:Ki-67的高表达、单一的药物治疗模式、NBM较多、骨合并内脏转移均与患者预后较差相关,但局部的手术和放疗是否获益尚无定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诊Ⅳ期乳腺癌骨转移 临床病理特征 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头后表皮囊肿1例报告
5
作者 孙建娜 孔令军 张凤梅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7-188,共2页
探讨乳头后表皮囊肿发病特点及诊治方法。
关键词 表皮囊肿 乳头 病理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