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氢基竖炉生产直接还原铁的工艺特点及减碳环节
1
作者
冀宗贺
刘艳峰
+3 位作者
李兰杰
田志强
牛佳星
王小艾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25,共6页
在国家“双碳”战略目标背景下,钢铁行业作为高碳排放的重点领域,加速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已刻不容缓。依托焦炉煤气资源丰富的优势,我国氢基竖炉直接还原技术对国外已成熟应用的Midrex法和HYL/Energiron法进行优化改进,其以富氢或纯氢气...
在国家“双碳”战略目标背景下,钢铁行业作为高碳排放的重点领域,加速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已刻不容缓。依托焦炉煤气资源丰富的优势,我国氢基竖炉直接还原技术对国外已成熟应用的Midrex法和HYL/Energiron法进行优化改进,其以富氢或纯氢气体为还原剂生产固态海绵铁,已在多个项目中取得阶段性成果。为此,本文重点探讨氢基竖炉直接还原技术的工艺特点、减碳机制以及经济价值。结果表明:氢基竖炉生产系统包含多个部分,核心是氢基竖炉本体,其以H_(2)还原为主、CO还原为辅,生产的DRI成分稳定、化学反应活性高。该工艺的减碳关键环节:借助炉内条件,CH_(4)-CO_(2)重整避免外部重整带来的高能耗问题,可实现能源循环利用;采用MDEA化学吸附法,能够高效脱除CO_(2);而在CO_(2)利用环节,通过多级精制工艺可制备出纯度达99.9%的食品级CO_(2)产品,创造显著的经济效益。基于焦炉煤气的氢基竖炉直接还原零重整工艺结合CCUS技术,相比传统高炉炼铁,可实现碳减排超60%,同时大幅降低粉尘、SO_(2)、NO_(x)等污染物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基直接还原
碳排放
碳捕集
短流程
氢冶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逆水煤气变换反应机理及催化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
1
2
作者
李鹏阳
王改荣
+5 位作者
牛佳星
王小艾
韩星
张彩东
田志强
李兰杰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4,共14页
逆水煤气变换(RWGS)反应是降低碳排放和实现碳资源利用的有效途径。CO_(2)经逆水煤气变换反应转化为CO,并通过费托工艺制得烯烃化产品和醇类燃料,对于改善环境以及改变未来能源结构具有重大意义。本综述总结了RWGS反应机理,依据CO_(2)...
逆水煤气变换(RWGS)反应是降低碳排放和实现碳资源利用的有效途径。CO_(2)经逆水煤气变换反应转化为CO,并通过费托工艺制得烯烃化产品和醇类燃料,对于改善环境以及改变未来能源结构具有重大意义。本综述总结了RWGS反应机理,依据CO_(2)转化为CO路径中H2是否直接参与还原反应,分为氧化还原机理和缔合机理,其中,缔合机理包括甲酸盐、羧酸盐以及碳酸盐三种路径,并介绍了近年来关于RWGS反应机理研究的最新发现;其次综述了RWGS反应中的CO_(2)和H2共进料热催化转化催化剂体系和化学循环催化剂体系的研究进展,分析讨论了Pt、Ni、Cu等金属基催化剂和金属碳化物、磷化物催化材料的RWGS反应性能,以及钙钛矿型储氧材料(OSM)在化学循环反应中的应用。最后,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可能的解决方案进行了讨论与展望,以期为后续RWGS催化材料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水煤气变换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反应机理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CO_(2)还原合成甲醇反应器研究进展
3
作者
李鹏阳
张彩东
+4 位作者
王改荣
田志强
韩星
牛佳星
李兰杰
《低碳化学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1,共11页
CO_(2)还原合成甲醇是实现碳减排和碳资源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反应器作为CO_(2)还原合成甲醇反应系统的核心,其优化和创新至关重要。介绍了CO_(2)还原合成甲醇3种催化途径(热催化、光催化和电催化),综述了CO_(2)还原合成甲醇反应器研...
CO_(2)还原合成甲醇是实现碳减排和碳资源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反应器作为CO_(2)还原合成甲醇反应系统的核心,其优化和创新至关重要。介绍了CO_(2)还原合成甲醇3种催化途径(热催化、光催化和电催化),综述了CO_(2)还原合成甲醇反应器研究进展及其优缺点,并对反应器后续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热催化反应器改进可采用原位冷凝、原位吸附和膜分离技术,旨在打破热力学平衡限制和解决副产水导致的催化剂失活问题,但膜在热催化条件下不具备长期稳定性,因此开发高热稳定性、高化学稳定性的膜材料是关键。光催化作为绿色路线应用前景广阔,但目前反应器效率较低且需要恒定光源,而系统稳定性不佳也制约了其规模放大,可通过改进反应器结构和研发新型光活化材料,提高反应器光利用、光捕获性能,以及改善传质。电催化途径反应条件温和,可以再生电力为驱动,工业应用潜力巨大,在反应器(电解槽)中应用气体扩散电极(GDE)可有效增强传质和提高电极效率,但存在气体扩散层堵塞、系统稳定性差和膜寿命短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还原
甲醇
热催化
光催化
电催化
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氢基竖炉生产直接还原铁的工艺特点及减碳环节
1
作者
冀宗贺
刘艳峰
李兰杰
田志强
牛佳星
王小艾
机构
河北
河钢材料
技术
研究院有限公司
河钢集团张宣高科科技有限公司
河北省氢冶金低碳技术重点实验室
出处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25,共6页
基金
河北省战略性技术专项(23314601L)。
文摘
在国家“双碳”战略目标背景下,钢铁行业作为高碳排放的重点领域,加速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已刻不容缓。依托焦炉煤气资源丰富的优势,我国氢基竖炉直接还原技术对国外已成熟应用的Midrex法和HYL/Energiron法进行优化改进,其以富氢或纯氢气体为还原剂生产固态海绵铁,已在多个项目中取得阶段性成果。为此,本文重点探讨氢基竖炉直接还原技术的工艺特点、减碳机制以及经济价值。结果表明:氢基竖炉生产系统包含多个部分,核心是氢基竖炉本体,其以H_(2)还原为主、CO还原为辅,生产的DRI成分稳定、化学反应活性高。该工艺的减碳关键环节:借助炉内条件,CH_(4)-CO_(2)重整避免外部重整带来的高能耗问题,可实现能源循环利用;采用MDEA化学吸附法,能够高效脱除CO_(2);而在CO_(2)利用环节,通过多级精制工艺可制备出纯度达99.9%的食品级CO_(2)产品,创造显著的经济效益。基于焦炉煤气的氢基竖炉直接还原零重整工艺结合CCUS技术,相比传统高炉炼铁,可实现碳减排超60%,同时大幅降低粉尘、SO_(2)、NO_(x)等污染物排放。
关键词
氢基直接还原
碳排放
碳捕集
短流程
氢冶金
Keywords
hydrogen-based direct reduction
carbon emissions
carbon capture
short process
hydrogen metallurgy
分类号
TF554 [冶金工程—钢铁冶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逆水煤气变换反应机理及催化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
1
2
作者
李鹏阳
王改荣
牛佳星
王小艾
韩星
张彩东
田志强
李兰杰
机构
河北
河钢材料
技术
研究院有限公司
河北省氢冶金低碳技术重点实验室
出处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4,共14页
基金
京津冀基础研究合作专项(E2021318022)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E2023318014,E2023318001)资助。
文摘
逆水煤气变换(RWGS)反应是降低碳排放和实现碳资源利用的有效途径。CO_(2)经逆水煤气变换反应转化为CO,并通过费托工艺制得烯烃化产品和醇类燃料,对于改善环境以及改变未来能源结构具有重大意义。本综述总结了RWGS反应机理,依据CO_(2)转化为CO路径中H2是否直接参与还原反应,分为氧化还原机理和缔合机理,其中,缔合机理包括甲酸盐、羧酸盐以及碳酸盐三种路径,并介绍了近年来关于RWGS反应机理研究的最新发现;其次综述了RWGS反应中的CO_(2)和H2共进料热催化转化催化剂体系和化学循环催化剂体系的研究进展,分析讨论了Pt、Ni、Cu等金属基催化剂和金属碳化物、磷化物催化材料的RWGS反应性能,以及钙钛矿型储氧材料(OSM)在化学循环反应中的应用。最后,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可能的解决方案进行了讨论与展望,以期为后续RWGS催化材料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
逆水煤气变换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反应机理
催化剂
Keywords
reverse water-gas shift reaction
carbon dioxide
carbon monoxide
mechanism
catalyst
分类号
TQ511 [化学工程]
O643.36 [理学—物理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CO_(2)还原合成甲醇反应器研究进展
3
作者
李鹏阳
张彩东
王改荣
田志强
韩星
牛佳星
李兰杰
机构
河北
河钢材料
技术
研究院有限公司
河北省氢冶金低碳技术重点实验室
出处
《低碳化学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1,共11页
基金
京津冀基础研究合作专项(E2021318022)。
文摘
CO_(2)还原合成甲醇是实现碳减排和碳资源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反应器作为CO_(2)还原合成甲醇反应系统的核心,其优化和创新至关重要。介绍了CO_(2)还原合成甲醇3种催化途径(热催化、光催化和电催化),综述了CO_(2)还原合成甲醇反应器研究进展及其优缺点,并对反应器后续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热催化反应器改进可采用原位冷凝、原位吸附和膜分离技术,旨在打破热力学平衡限制和解决副产水导致的催化剂失活问题,但膜在热催化条件下不具备长期稳定性,因此开发高热稳定性、高化学稳定性的膜材料是关键。光催化作为绿色路线应用前景广阔,但目前反应器效率较低且需要恒定光源,而系统稳定性不佳也制约了其规模放大,可通过改进反应器结构和研发新型光活化材料,提高反应器光利用、光捕获性能,以及改善传质。电催化途径反应条件温和,可以再生电力为驱动,工业应用潜力巨大,在反应器(电解槽)中应用气体扩散电极(GDE)可有效增强传质和提高电极效率,但存在气体扩散层堵塞、系统稳定性差和膜寿命短等问题。
关键词
CO_(2)还原
甲醇
热催化
光催化
电催化
反应器
Keywords
CO₂reduction
methanol
thermal catalysis
photocatalysis
electrocatalysis
reactors
分类号
TQ052 [化学工程]
TQ223 [化学工程—有机化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氢基竖炉生产直接还原铁的工艺特点及减碳环节
冀宗贺
刘艳峰
李兰杰
田志强
牛佳星
王小艾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逆水煤气变换反应机理及催化剂研究进展
李鹏阳
王改荣
牛佳星
王小艾
韩星
张彩东
田志强
李兰杰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CO_(2)还原合成甲醇反应器研究进展
李鹏阳
张彩东
王改荣
田志强
韩星
牛佳星
李兰杰
《低碳化学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