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北省北部中雨后的强沙尘暴成因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付桂琴 沈桐立 《灾害学》 CSCD 2005年第2期77-82,共6页
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对2002年4月6日发生在河北省北部中雨后紧接着出现的强沙尘暴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和诊断。结果表明:强冷空气爆发南下、致使斜压能量释放、地面气旋发展是有利于本次沙尘暴天气产生的大尺度背景;... 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对2002年4月6日发生在河北省北部中雨后紧接着出现的强沙尘暴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和诊断。结果表明:强冷空气爆发南下、致使斜压能量释放、地面气旋发展是有利于本次沙尘暴天气产生的大尺度背景;高空急流的高度迅速下降代表了动量下传,这是形成大风,产生沙尘暴的动力原因;在高空急流下方,日间湍流加强,湍流涡旋的下沉气流也是沙尘暴形成的动力因子,农谚称它是"刮地风",可见其机制作用;降水结束后,天气转晴,并出现6~7级西北风,在西北大风出现6个多小时的短时间内就能迅速使土表蒸发变干出现沙尘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暴 成因分析 数值模拟 动力诊断 河北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象灾害农村预警发布系统 被引量:27
2
作者 马翠平 杨荣芳 +1 位作者 刘建文 赵建明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12-116,共5页
介绍了基于中国移动GSM/GPRS网络技术,利用现有的气象短信发布系统和农村大喇叭基础设施,实现农村灾害预警发布的快速响应,解决灾害预警信息传递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此系统具有五大技术特点:1、利用GIS系统,确定预警区域,实... 介绍了基于中国移动GSM/GPRS网络技术,利用现有的气象短信发布系统和农村大喇叭基础设施,实现农村灾害预警发布的快速响应,解决灾害预警信息传递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此系统具有五大技术特点:1、利用GIS系统,确定预警区域,实现预警区域精细化服务,提高灾害预警发布时效;2、通过TTS技术,实现文本短信的语音转换;3、利用数字签名技术,实现预警信息发布的安全检查,确保信息播放的安全性;4、开发了预警系统的语音回拨功能;5、利用GPRS通讯技术,实现终端设备状态的远程监控,提高设备维护的效率。河北省目前拥有5万左右行政村,利用该系统以200条/秒发布预警信息,仅需4.2分钟可覆盖全省近五千万农村人口,比单一短信方式传播预警信息缩短近34个小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灾害 农村 预警系统 信息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气中毒事件气象条件初步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付桂琴 李运宗 尤凤春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03-109,共7页
利用河北省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提供的2006、2007年冬季采暖期石家庄非职业性煤气中毒病例数据,采用相关分析的方法,从大尺度天气形势、气象要素变化两方面分析了发生煤气中毒事故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1)煤气中毒事件主要发生在... 利用河北省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提供的2006、2007年冬季采暖期石家庄非职业性煤气中毒病例数据,采用相关分析的方法,从大尺度天气形势、气象要素变化两方面分析了发生煤气中毒事故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1)煤气中毒事件主要发生在夜间到早晨时段,特别是最寒冷的12月、1月是煤气中毒的多发季节;(2)风速小(1~2级)、近地面层有逆温、气温变化不大(±3.0℃之内)、有雾霾等气象条件,不利于污染物扩散,易发生煤气中毒;(3)500hPa高空处于偏西气流、西来槽、高空槽等环流形势下,地面受低压类、均压类、高压底部等天气系统影响,不利于一氧化碳气体扩散,发生煤气中毒的可能性大,在预报服务中应重点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气中毒 天气形势 相关分析 气象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家庄市非职业一氧化碳中毒气象因素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付桂琴 武辉芹 张彦恒 《中国健康教育》 2010年第6期450-452,共3页
目的探讨气象因素对非职业一氧化碳中毒的影响,提出相关的气象防范指标。方法选用石家庄17个县市2006年、2007年冬季采暖期非职业一氧化碳中毒数据303个样本,与对应时段气象要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月、1月、2月是非职业一氧化碳中毒... 目的探讨气象因素对非职业一氧化碳中毒的影响,提出相关的气象防范指标。方法选用石家庄17个县市2006年、2007年冬季采暖期非职业一氧化碳中毒数据303个样本,与对应时段气象要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月、1月、2月是非职业一氧化碳中毒的多发季节;冬季的早晨7~10时是一氧化碳中毒多发时段,占全天中毒事件的47.2%;风速小(1到2级)、气温变化不大(±3.0℃之内)、有雾霾等气象条件下,易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结论在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气象条件下,要特别注意室内通风,谨防一氧化碳中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碳中毒 气象条件 预防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手机气象短信息乱码的问题
5
作者 杨荣芳 屈玉贵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15-117,共3页
随着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短信息服务(short mes-sage service,SMS)的推广和应用,手机短信已经成为气象信息服务传播的重要渠道。但是在为用户提供气象信息服务中,经常会出现用户手机收到的气象短信为乱码的现... 随着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短信息服务(short mes-sage service,SMS)的推广和应用,手机短信已经成为气象信息服务传播的重要渠道。但是在为用户提供气象信息服务中,经常会出现用户手机收到的气象短信为乱码的现象。介绍了有关手机短信编码的规则,发生接收短信息乱码的原因,并结合实际应用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机短信 短信编码 乱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沿海地区雾的气候特征及相关影响因子 被引量:23
6
作者 魏建苏 朱伟军 +3 位作者 严文莲 孙燕 吴洁 刘建文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80-687,共8页
利用江苏沿海6个基本气象站49a(1960--2008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对江苏沿海地区雾的时空分布特征和雾过程持续时间等进行了统计分析,并探讨了影响沿海雾生成的相关因子。结果表明:江苏沿海地区雾日数呈江淮地区〉沿江苏南地区〉淮北... 利用江苏沿海6个基本气象站49a(1960--2008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对江苏沿海地区雾的时空分布特征和雾过程持续时间等进行了统计分析,并探讨了影响沿海雾生成的相关因子。结果表明:江苏沿海地区雾日数呈江淮地区〉沿江苏南地区〉淮北地区的特点;其年代变化总体是一个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21世纪后明显下降;雾日数呈春季和初冬季节多、夏秋季节少的分布特点;一天中雾大部分时段出现在01-09时,春秋季节雾频次最高的时次在早上的06-07时,强浓雾次数在07时(春季)或08时(冬季)前后达到最大;各地雾过程出现的频次随着雾持续时间的增加而减少,持续时间大于6h雾的频次近年来在增加,且雾持续时间极端最长有上升趋势。沿海地区雾绝大多数发生在风速小于等于7m/s的情况下,以1~3m/s最为适宜,多出现在NNE—SSE风情况下。雾季平均海水温度为7.45~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特征 风速 海温 江苏沿海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基GPS遥测大气可降水量在天气分析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1
7
作者 陈小雷 景华 +3 位作者 仝美然 范军红 马翠平 李青春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9-24,共6页
利用河北省石家庄、张家口、秦皇岛3个GPS站观测资料,通过GAMIT软件处理反演到2005年4—11月的大气可降水量(PWV)资料,初步分析了河北大气可降水量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GPS反演的大气可降水量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其时空变化明显,反... 利用河北省石家庄、张家口、秦皇岛3个GPS站观测资料,通过GAMIT软件处理反演到2005年4—11月的大气可降水量(PWV)资料,初步分析了河北大气可降水量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GPS反演的大气可降水量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其时空变化明显,反映了河北降水的季节和地区变化特征。通过与降水之间关系分析发现,降水大多出现在高于大气可降水量基值的时段,不同影响天气系统,大气可降水量变化具有不同的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可降水量 时空分布 降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表臭氧胁迫对冬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郑有飞 刘宏举 +3 位作者 吴荣军 赵泽 胡程达 石春红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19-624,共6页
为深入探讨地表臭氧(O3)对冬小麦品质的影响,采用开顶式气室(OTC),设置3个处理组:CK(对照组)、CF100(O3浓度为100nL·L-1)、CF150(O3浓度为150nL·L-1),通过大田试验和实验室分析,开展了O3浓度增加对冬小麦蛋白质及其组分、氨... 为深入探讨地表臭氧(O3)对冬小麦品质的影响,采用开顶式气室(OTC),设置3个处理组:CK(对照组)、CF100(O3浓度为100nL·L-1)、CF150(O3浓度为150nL·L-1),通过大田试验和实验室分析,开展了O3浓度增加对冬小麦蛋白质及其组分、氨基酸及其组成、淀粉含量等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籽粒氨基酸总量依次为CF100>CF150>CK,而人体所需的必需氨基酸总量为CF150>CF100>CK,处理间均差异显著(P<0.05)。②粗蛋白含量随O3浓度的升高而增加,但各组分间变化趋势不同:清蛋白、球蛋白的含量为CF150>CF100>CK,醇溶蛋白、谷蛋白的含量则为CF100>CF150>CK。③淀粉含量随着O3浓度的升高而降低,两者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CK相比,CF100、CF150冬小麦淀粉含量分别下降了4.06%和16.61%。可见,O3胁迫能促进籽粒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冬小麦 氨基酸 蛋白质 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冰雹与雷雨大风气候变化特征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9
9
作者 龙余良 刘建文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62-67,共6页
利用江西省85个气象站46年的监测资料,采用气候统计分析方法,研究江西省冰雹与雷雨大风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冰雹易发区主要分布在江西中西部,有4个中心;雷雨大风易发区主要分布于中北部的地势平整地区,有2个中心。冰雹季节变化呈单峰... 利用江西省85个气象站46年的监测资料,采用气候统计分析方法,研究江西省冰雹与雷雨大风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冰雹易发区主要分布在江西中西部,有4个中心;雷雨大风易发区主要分布于中北部的地势平整地区,有2个中心。冰雹季节变化呈单峰型,3—5月最容易出现冰雹,4月份最多;雷雨大风季节变化呈双峰型,主要出现在3-8月,3-5月为一高峰,6-8月为另一高峰。冰雹1981年以前以12 a周期经历了3次转换,1981年后以18 a周期进行变化,同时还在9 a时间周期进行了4次转换。雷雨大风主要以中高频周期振荡为主,1973年前为12 a的振荡周期,1974年后,振荡周期主要以6 a为主。EOF展开的第一特征向量表明江西冰雹与雷雨大风的变化趋势总体特征是一致的;第二特征向量表明冰雹和雷雨大风在地势平整地区与多山地区都存在反位相变化,而江西南部雷雨大风变化更显著;第三特征向量表明冰雹和雷雨大风在武夷山附近与其他地区都存在反位相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 雷雨大风 气候变化 时空特征 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家庄市周边秸杆焚烧导致云凝结核变化的特征 被引量:10
10
作者 张晶 郑有飞 +3 位作者 李云川 侯瑞钦 刘宏举 董晓波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43-350,共8页
利用DMTCCN仪定点观测的云凝结核(cloud condensation nuclei,CCN)粒子浓度资料,对2007年6月11—13日石家庄市出现的一次空气质量和能见度均十分差的灾害性极端天气事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极端事件与周边地区焚烧秸杆的人为活动... 利用DMTCCN仪定点观测的云凝结核(cloud condensation nuclei,CCN)粒子浓度资料,对2007年6月11—13日石家庄市出现的一次空气质量和能见度均十分差的灾害性极端天气事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极端事件与周边地区焚烧秸杆的人为活动密切相关;对流层中、高层维持的下沉气流,迫使烟雾聚集在近地面层而使得CCN粒子数相对增加;垂直湍流交换微弱抑制了近地面层烟雾的垂直扩散,从而加剧低能见度的恶化,并导致霾天气形成;逆温层的厚度和地面静风、风速偏小同样使形成的烟雾在特殊地形作用下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杆焚烧 空气质量 CCN数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05.6”华南强降水期间副热带高压活动与加热场的关系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黎娟 管兆勇 +1 位作者 何金海 张中杰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66-673,共8页
采用NCEP/NCAR再分析逐日资料,根据全型垂直涡度倾向方程,研究2005年6月华南强降水期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高)位置变动特征及其与加热场的关系。结果表明,西太平洋副高位置变化和副热带地区的非绝热加热有密切关系。与气候平均状况相... 采用NCEP/NCAR再分析逐日资料,根据全型垂直涡度倾向方程,研究2005年6月华南强降水期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高)位置变动特征及其与加热场的关系。结果表明,西太平洋副高位置变化和副热带地区的非绝热加热有密切关系。与气候平均状况相比,2005年6月副高北侧的加热区很强,而南侧赤道辐合带(ITCZ)没有相当强度的对流;伴随着副高北抬,其南侧均有明显的对流潜热加热向北伸展。副高西侧的加热基本上都大于副高纬带内的加热,副高的每一次西伸都伴随着西侧加热的显著增强,并且加热增强先于副高西伸。对流层中层,副高北侧非绝热加热率的垂直变化基本上都大于气候平均值,不利于副高北进;而南侧加热率的垂直变化均小于多年平均,有利于副高南侧反气旋性涡度异常增长,从而有利于副高南退。2005年6月下旬副高西伸之前,副高西侧非绝热加热率的垂直变化基本上都高于气候平均状况,有利于副高西侧反气旋涡度增加,从而诱使副高随后西伸;而东侧加热率的垂直变化大多数时间都低于气候平均状况,使得副高东侧气旋性涡度增加,有利于副高西伸,对流层低层也具有类似特点。因此在南北两侧加热和东西两侧加热的共同作用下,2005年6月副高位置较常年偏南偏西,从而有利于雨带在华南地区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强降水 西太平洋副高 非绝热加热 全型垂直涡度倾向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遥感在城市绿地调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2
作者 栾猛 张欣 王松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8期13815-13818,13821,共5页
归纳总结了城市绿地调查中遥感的特点,并列举遥感在城市绿地调查中的应用,在此基础上,具体阐述绿地解译标志的建立,并以湖南省岳阳楼区为例,利用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完成了对该区的绿地调查。最后总结城市绿地调查中仍存在的问题,并... 归纳总结了城市绿地调查中遥感的特点,并列举遥感在城市绿地调查中的应用,在此基础上,具体阐述绿地解译标志的建立,并以湖南省岳阳楼区为例,利用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完成了对该区的绿地调查。最后总结城市绿地调查中仍存在的问题,并对其研究工作进行展望,以期为制定合理科学的城市规划提供依据,实现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城市绿地 应用实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0—2003年京、津、冀地区大气能见度变化趋势研究 被引量:94
13
作者 范引琪 李春强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392-1400,共9页
利用京、津、冀88个气象站1980—2003年能见度、相对湿度和天气现象等气象要素资料,剔除气象因素对能见度的影响,采用累积百分率和Ridit两种方法,分析了由于人为空气污染所造成的区域大气能见度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4年来京、津、冀大... 利用京、津、冀88个气象站1980—2003年能见度、相对湿度和天气现象等气象要素资料,剔除气象因素对能见度的影响,采用累积百分率和Ridit两种方法,分析了由于人为空气污染所造成的区域大气能见度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4年来京、津、冀大部分地区能见度呈下降趋势,其中沧州、廊坊、天津、衡水和邯郸五地区下降趋势最为明显。四个季节中,夏季下降趋势最显著。1995年以后,京、津、冀能见度低值主要出现在石家庄、邢台、邯郸、廊坊、天津和沧州地区,而北京市能见度出现明显上升趋势。2001—2003年大部分地区能见度仍呈下降趋势,夏季和冬季下降趋势最为明显,河北省西南部太行山地区能见度最差。将区域能见度趋势与同期能源消耗量和机动车趋势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大气能见度趋势与能源消耗和机动车增长存在很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能见度 累积百分率 RIDIT分析法 空气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春季强寒潮的降水相态变化分析 被引量:144
14
作者 李江波 李根娥 +3 位作者 裴雨杰 王福霞 王新龙 文杰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87-94,I0004,共9页
应用NCEP1°×1°资料、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2007年3月河北省一次早春强寒潮天气背景下的降水多相态转换的成因与雨雪转换的预报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850hPa及以下蒙古高压和江淮气旋共同作... 应用NCEP1°×1°资料、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2007年3月河北省一次早春强寒潮天气背景下的降水多相态转换的成因与雨雪转换的预报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850hPa及以下蒙古高压和江淮气旋共同作用产生的偏东风导致低层大气温度持续下降,降水性质从雨转为雪。随着江淮气旋入海,高低空风向发生突变,从东北风转为西北风,加上太行山地形作用,使太行山东麓部分地区低层大气出现小幅升温,0℃层高度抬升,致使从雪转为雨。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图上,0℃层亮带高度的迅速下降,可作为从液态降水向固态降水转换的判据之一。天气学分析表明,当0℃层高度低于950hPa、地面气温在0℃上下、1000hPa温度低于2℃、925hPa温度低于-2℃时,降水性质将从雨向雨夹雪或雪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潮0℃层 天气雷达 亮带 降雨 降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地形的三维实时显示技术 被引量:1
15
作者 成海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19-1121,共3页
介绍了建立三维地形模型后动态处理各区域信息优化数据及得到平滑无缝的渲染效果的方法,说明了在一个渲染周期内动态处理数据的3种技术:剪裁、按摄像机距离剔除和动态高程模糊,旨在为复杂地形的三维实时渲染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三维 地形 模拟 渲染 动态模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