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北省2023年7月持续性高温过程成因和预报研究
1
作者 向亮 孙婉怡 +4 位作者 杜浩昱 车少静 韩世茹 李晓帆 张婧 《气候与环境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9-50,共12页
持续性高温热浪严重影响经济社会活动,对高温天气过程的成因和预报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基于河北省142个观测站1961~2023年历年7月的逐日最高气温观测资料以及NCEP/NCAR全球逐日/月再分析资料等,本文分析了河北省2023年7月高温过程... 持续性高温热浪严重影响经济社会活动,对高温天气过程的成因和预报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基于河北省142个观测站1961~2023年历年7月的逐日最高气温观测资料以及NCEP/NCAR全球逐日/月再分析资料等,本文分析了河北省2023年7月高温过程成因,并采用深度学习算法(LSTM)提出了高温热浪预报模型。结果表明:2023年7月河北省平均高温日数较常年偏多7.8 d,共出现3次持续性高温过程,最强时段为5~11日。副热带高压偏西、偏北、面积异常偏大,南亚高压的持续偏东和偏北是此次高温持续性发展的环流背景,强烈的下沉运动伴随的非绝热增温是导致干热型高温热浪的直接成因。采用LSTM对河北省中南部4站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预测评估结果显示:ROC曲线的下面积AUC值在0.55~0.65,其中预报效果最好的是保定,表明该模型对逐日最高气温有一定的预报能力。进一步分析表明,LSTM能够很好地预测出各站的高温过程,但在高温起止时段和最高气温值上存在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省 高温 可预报性 长短期记忆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态调整对华北冬、夏季气候监测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李晓帆 于长文 +3 位作者 龚志强 封国林 车少静 李天宇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99-615,共17页
本研究对比分析了不同气候态下,华北冬、夏季降水及气温的差异,分析了气候平均值的改变对历史极端事件监测的可能影响。研究结果发现,1991~2020年(简称气候Ⅱ态)的冬季和夏季的平均降水量均略多于1981~2010年(简称气候Ⅰ态),但接近或略... 本研究对比分析了不同气候态下,华北冬、夏季降水及气温的差异,分析了气候平均值的改变对历史极端事件监测的可能影响。研究结果发现,1991~2020年(简称气候Ⅱ态)的冬季和夏季的平均降水量均略多于1981~2010年(简称气候Ⅰ态),但接近或略少于1961~2020年的平均降水量,平均降水量逐年变化幅度冬季Ⅱ态小于Ⅰ态,夏季反之。气候Ⅱ态冬季降水空间分布不均,夏季较Ⅰ态呈“中部减少,东西增加”的分布型。冬季和夏季极端降水阈值Ⅱ态(0.86 mm和22.0 mm)较Ⅰ态(0.83 mm和21.6 mm)均略有提高,造成近60年华北大部基于Ⅱ态阈值的冬、夏季极端降水日数较Ⅰ态略减少。此外,气候Ⅱ态的华北冬、夏季平均气温均明显高于Ⅰ态,也高于1961~2020年平均值。Ⅱ态气温较Ⅰ态基本呈全区增加特征,但空间分布不均匀。冬季极端低温和夏季极端高温阈值Ⅱ态(-9.8℃和27.9℃)较Ⅰ态(-10.2℃和27.5℃)均有所有所提高,造成华北大部分地区基于Ⅱ态阈值的近60年冬季极端低温日数较Ⅰ态有所增加,夏季极端高温日数较Ⅰ态存在不同程度的减少。因此,新气候态下华北气温和降水均值,华北大部极端降水阈值和极端气温阈值均有所提高,造成气候监测中更容易出现气温偏低,降水偏少,历史极端事件监测中极端事件略减少的情况,在未来10年的气候监测预测业务中要充分考虑新气候态可能造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 冬季 夏季 气候态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