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北省二点委夜蛾发生世代研究初报 被引量:12
1
作者 李智慧 张志英 +8 位作者 曹烁 陈哲 董超 周芳 张小龙 张燕 陈立涛 姜京宇 李秀芹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8-150,共3页
二点委夜蛾[Athetis lepigone(Mschler)]是2005年河北省首次发现报道的夏玉米苗期的新害虫,危害日趋严重。本文通过分析近年来对二点委夜蛾成虫的监测数据,研究其发生世代。结果表明:二点委夜蛾在河北省每年发生4代。4-5月为越冬代成... 二点委夜蛾[Athetis lepigone(Mschler)]是2005年河北省首次发现报道的夏玉米苗期的新害虫,危害日趋严重。本文通过分析近年来对二点委夜蛾成虫的监测数据,研究其发生世代。结果表明:二点委夜蛾在河北省每年发生4代。4-5月为越冬代成虫期,6-7月上旬为1代成虫期,7月中旬-8月上旬为2代成虫期,8月中旬-9月下旬为3代成虫期。其中1~2代成虫蛾量大,蛾峰明显,以第2代幼虫为害玉米苗最为严重,越冬代成虫和第3代成虫蛾量较少,蛾峰不太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点委夜蛾 世代 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点委夜蛾在河北危害夏玉米的调查研究简报 被引量:58
2
作者 董志平 甘耀进 +7 位作者 董立 马继芳 姜京宇 许佑辉 柴同海 李智慧 张志英 安立云 《河北农业科技》 2007年第9期19-19,共1页
二点委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分布于日本、朝鲜、俄罗斯、欧洲等地,国内未见报道。2005~2007年在河北省发现该虫危害夏玉米幼苗。经饲养鉴定,该虫在形态学上与地老虎等存在明显区别。
关键词 夜蛾科 河北省 危害 夏玉米 玉米幼苗 鳞翅目 俄罗斯 地老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京、津产麦区小麦赤霉病菌原体形成期的气象要素演变特征与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袁淑杰 梁平 +4 位作者 武文辉 徐大红 杨昌银 韩俊玲 李智慧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10期220-224,共5页
根据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22个代表站1960-2000年逐日平均气温、降雨量、相对湿度以及日照时数等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京、津、冀地区小麦赤霉病菌原体形成期各相关气象因子的年际、年代际变化及空间分布。结果表明,日平均气温... 根据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22个代表站1960-2000年逐日平均气温、降雨量、相对湿度以及日照时数等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京、津、冀地区小麦赤霉病菌原体形成期各相关气象因子的年际、年代际变化及空间分布。结果表明,日平均气温≥12℃日数大部地区呈弱增加趋势,降雨量和雨日呈减少趋势,中部以南地区的日照条件向降低小麦抗病能力的方向转化;贴近度分析表明,塘沽-天津-保定以南地区秋季小麦赤霉病菌原体形成期的气候条件是最适宜或适宜小麦赤霉病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 菌原体 形成期 气象要素 趋势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小麦穗期峰值蚜量长期预测研究
4
作者 郭金霞 李建成 +2 位作者 赵文臣 安立云 张志英 《河北农业科学》 1993年第1期16-18,共3页
应用生态系统的观点,采用“聚类代表元”法筛选自变量,根据逐步回归的原理,对河北正定、保定两地10年,11年的麦蚜田间系统调查资料分别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建立了两地冬小麦穗期峰值蚜量的长期预测模型,在当年二月份对麦蚜发生数量进行预... 应用生态系统的观点,采用“聚类代表元”法筛选自变量,根据逐步回归的原理,对河北正定、保定两地10年,11年的麦蚜田间系统调查资料分别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建立了两地冬小麦穗期峰值蚜量的长期预测模型,在当年二月份对麦蚜发生数量进行预报。经对历史数据回报准确率达100%,对科学地指导大田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麦蚜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铃虫猖獗危害与虫源基数及气象因子关系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建成 郭金霞 +2 位作者 赵文臣 李智慧 曹桂云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3-17,共5页
搜集和整理了河北省正定1972~1993年棉铃虫系统调查资料和气象资料,并运用相关矩阵法对世代间卵量、幼虫密度、成虫始期、历期和蛾量间关系及2~4代卵量与气象因子关系进行了分析,试图寻找棉铃虫猖獗危害的原因。结果表明... 搜集和整理了河北省正定1972~1993年棉铃虫系统调查资料和气象资料,并运用相关矩阵法对世代间卵量、幼虫密度、成虫始期、历期和蛾量间关系及2~4代卵量与气象因子关系进行了分析,试图寻找棉铃虫猖獗危害的原因。结果表明:(1)越冬蛹数量加大是棉铃虫猖獗危害的基础,1~3代幼虫密度与越冬蛹的数量呈显著正相关;(2)虫源积累是棉铃虫猖獗危害的重要原因。2~4代累积卵量与上代累积卵量、幼虫密度、蛾量呈显著正相关,并建立了幼虫密度与上代史源的关系式;(3)各代间成虫始蛾期里正相关,但发生期早晚与蛾量及下代卵量、幼虫密度间无明显相关关系;(4)二三代累积卵量与5月下旬气温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06和0.9,而与相对湿度关系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猖獗危害 世代 气象因子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生理裂果病的发生生态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范永山 王红旗 +2 位作者 朱世宏 崔海华 彭小平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52-55,共4页
通过1994~1996年的研究和实践,表明葡萄生理裂果病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在长期干旱条件下突然遇到大雨或大量灌溉造成果肉短时间内大量吸水,使果实内外生长不平衡而致。通过研究还发现,裂果主要发生在葡萄的迅速膨大期,即开瓤... 通过1994~1996年的研究和实践,表明葡萄生理裂果病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在长期干旱条件下突然遇到大雨或大量灌溉造成果肉短时间内大量吸水,使果实内外生长不平衡而致。通过研究还发现,裂果主要发生在葡萄的迅速膨大期,即开瓤期,病害的发生主要与降雨、土壤湿度、果实含水量、果品产量和果皮结构等多种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裂果病 生理裂果病 水分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小麦吸浆虫发生程度的气象条件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曹志英 《河北农业科学》 2010年第8期104-105,共2页
根据正定县植保站近10a(2000~2009年)剥穗调查小麦吸浆虫的发生情况以及正定县的气象资料,综合分析气象条件与小麦吸浆虫发生程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小麦吸浆虫的发生程度与5月上旬的平均气温、空气湿度和日照时数有关,表现为5月上旬的... 根据正定县植保站近10a(2000~2009年)剥穗调查小麦吸浆虫的发生情况以及正定县的气象资料,综合分析气象条件与小麦吸浆虫发生程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小麦吸浆虫的发生程度与5月上旬的平均气温、空气湿度和日照时数有关,表现为5月上旬的平均气温越低、空气湿度越大、日照时数越短,小麦吸浆虫发生程度越重;反之,则发生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吸浆虫 气象因素 发生程度 气温 空气相对湿度 日照时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杰对玉米田杂草防效及其对作物安全性的研究
8
作者 曹志英 张志英 +1 位作者 安立云 李智慧 《河北农业科学》 2010年第8期124-126,128,共4页
研究了耕杰(550g/L硝磺.莠去津悬浮剂)对玉米田主要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的防效以及对作物安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耕杰对玉米田禾本科和阔叶杂草均有较好防效,玉米6叶期用药效果最好。提供了适合于当地生产条件的最佳施药剂量、施药时... 研究了耕杰(550g/L硝磺.莠去津悬浮剂)对玉米田主要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的防效以及对作物安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耕杰对玉米田禾本科和阔叶杂草均有较好防效,玉米6叶期用药效果最好。提供了适合于当地生产条件的最佳施药剂量、施药时间及技术,综合考虑生产成本、除草效果及玉米产量,认为耕杰施用剂量以1200~1500mL/hm2为宜,加水量225kg/hm2,在玉米苗后4~6叶期进行行间茎叶喷雾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杰 硝磺草酮 莠去津 玉米 杂草 防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田阔叶杂草防治技术
9
作者 杨立娜 《农村百事通》 2008年第24期38-,共1页
多年来,由于农民长期大量单一使用磺酰脲素类除草剂,致使麦田杂草的抗药性愈来愈强,用常规除草剂的防效越来越差,对小麦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现结合近几年的经验给大家介绍几种安全、高效的除草剂。
关键词 阔叶杂草 麦田 麦田杂草 防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频振杀虫新技术应用探讨
10
作者 曹志英 安立云 +1 位作者 张志英 李智慧 《河北农业科学》 2010年第8期153-154,156,共3页
利用频振杀虫灯诱杀害虫是一项物理方法防治害虫的新技术。为此进行了频振灯杀虫新技术在蔬菜田和果园的应用试验。结果表明:频振杀虫灯诱杀害虫效果较好。频振杀虫灯诱杀害虫种类多、数量大,不仅能大幅度降低害虫落卵量,压低虫口基数... 利用频振杀虫灯诱杀害虫是一项物理方法防治害虫的新技术。为此进行了频振灯杀虫新技术在蔬菜田和果园的应用试验。结果表明:频振杀虫灯诱杀害虫效果较好。频振杀虫灯诱杀害虫种类多、数量大,不仅能大幅度降低害虫落卵量,压低虫口基数和密度,而且节能省电;同时能保护天敌,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延缓害虫抗药性的发生,减少环境污染。频振杀虫新技术为蔬菜、果树、大豆等病虫害发生量大、用药频繁的农作物提供了有力的综合防治手段,具有较好的实用推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振杀虫灯 新技术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