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QuEChERS-LC-MS/MS测定花椒油树脂及花椒精油中6种农药残留及膳食风险评估
1
作者 钱建瑞 张玉芬 +3 位作者 张学金 张杰 连运河 吴迪 《分析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5-262,共8页
建立了改良QuEChERS技术结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质谱(LC-MS/MS)法,测定花椒油树脂及花椒精油中啶虫脒、戊唑醇、苯醚甲环唑等6种农药残留。通过方法优化,采用1%乙酸乙腈-正己烷体系提取,冷冻除脂结合QuEChERS净化方式,净化样品经电喷... 建立了改良QuEChERS技术结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质谱(LC-MS/MS)法,测定花椒油树脂及花椒精油中啶虫脒、戊唑醇、苯醚甲环唑等6种农药残留。通过方法优化,采用1%乙酸乙腈-正己烷体系提取,冷冻除脂结合QuEChERS净化方式,净化样品经电喷雾离子源(ESI+)电离,多反应监测模式下测定,并采用基质匹配标准曲线法定量。结果表明,6种农药在1~50μg/L的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方法定量限为50~100μg/kg,在3个不同加标水平下的加标回收率在69.0%~113.4%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20%。对32批次的市售花椒、花椒油树脂和花椒精油进行分析测试,并做了慢性膳食风险评估,部分样品中啶虫脒、克百威、戊唑醇和苯醚甲环唑有检出,其膳食风险范围在0~0.5%之间,远小于100%,表明农药残留的慢性摄入风险较小。研究了花椒超临界加工工艺中3种农药的迁移规律,其中啶虫脒、戊唑醇较多的迁移到花椒油树脂中,迁移率分别为64.26%~71.54%和67.25%~79.15%,吡唑醚菌酯则较多的迁移到花椒精油中,迁移率为63.89%~72.31%。该方法操作简单,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灵敏度,适用于花椒、花椒油树脂及花椒精油中农药残留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油树脂 花椒精油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质谱 农药残留 慢性膳食摄入风险 迁移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PC-QuEChERS-GC-MS/MS法测定胡椒油树脂、胡椒精油中4种农药残留及其膳食风险评估
2
作者 钱建瑞 张玉芬 +3 位作者 李晓伟 武亚明 张晓芳 吴迪 《质谱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3-241,I0005,共10页
本研究建立了胡椒油树脂、胡椒精油中甲霜灵、毒死蜱、氯菊酯、氯氰菊酯4种农药残留的凝胶渗透色谱-QuEChERS-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PC-QuEChERS-GC-MS/MS)检测方法。采用乙酸乙酯-环己烷溶液(1:1,V/V)提取,使用凝胶色谱仪结合石墨化碳黑... 本研究建立了胡椒油树脂、胡椒精油中甲霜灵、毒死蜱、氯菊酯、氯氰菊酯4种农药残留的凝胶渗透色谱-QuEChERS-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PC-QuEChERS-GC-MS/MS)检测方法。采用乙酸乙酯-环己烷溶液(1:1,V/V)提取,使用凝胶色谱仪结合石墨化碳黑吸附剂(GCB)、N-丙基乙二胺固相吸附剂(PSA)进行净化,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基质匹配标准曲线内标法定量分析。在优化的条件下,4种农药在3~100μg/L浓度范围内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方法检出限为0.04~0.10 mg/kg,3个不同加标水平下的回收率均在73%~12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20%。收集市场上的胡椒、胡椒精油、胡椒油树脂各20批次,采用本方法检测样品中甲霜灵、毒死蜱、氯菊酯、氯氰菊酯的最高残留量分别为1.236、0.954、2.087、1.174 mg/kg。基于实际样品中农药残留中位值,评估了胡椒、胡椒精油、胡椒油树脂中4种农药的慢性膳食摄入风险,结果远小于100%,表明其中的农药残留慢性摄入风险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椒油树脂 胡椒精油 农药残留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 慢性膳食摄入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米与欧洲越橘花色苷抗氧化活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常世敏 李乾丽 +6 位作者 谢婵媛 刘贵巧 李卫霞 蔡如玉 李红民 苑博华 安晓东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57-61,67,共6页
为探究黑米与欧洲越橘花色苷抗氧化活性的差异,以抗坏血酸为阳性对照,通过比较其总还原力及清除超氧阴离子、羟自由基、过氧化氢、DPPH·、ABTS^+·的能力,对其体外抗氧化作用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测试浓度范围内,黑米... 为探究黑米与欧洲越橘花色苷抗氧化活性的差异,以抗坏血酸为阳性对照,通过比较其总还原力及清除超氧阴离子、羟自由基、过氧化氢、DPPH·、ABTS^+·的能力,对其体外抗氧化作用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测试浓度范围内,黑米花色苷与欧洲越橘花色苷总还原能力、清除过氧化氢、DPPH·、ABTS^+·能力均高于阳性对照,且黑米花色苷具有更好地清除DPPH·、ABTS^+·能力(IC_(50)分别为0.88、0.75μg/mL);两种花色苷清除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能力均低于阳性对照,但黑米花色苷清除超氧阴离子能力是欧洲越橘的3.63倍,清除羟自由基能力与欧洲越橘花色苷相当。研究表明,黑米花色苷具有更好的抗氧化性,是良好的天然抗氧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米 欧洲越橘 花色苷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虾青素抗氧化能力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4
作者 江利华 柳慧芳 +4 位作者 郝光飞 刘晓星 王红霞 徐建中 赵山山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350-354,共5页
虾青素是一种氧化型类胡萝卜素,主要来自微生物和海洋生物,因其特殊的化学结构而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从而被广泛应用于保健食品、医疗卫生等领域。本文从虾青素清除自由基能力、限制氧化剂渗透进细胞内、增加抗氧化酶活性、降低DNA的... 虾青素是一种氧化型类胡萝卜素,主要来自微生物和海洋生物,因其特殊的化学结构而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从而被广泛应用于保健食品、医疗卫生等领域。本文从虾青素清除自由基能力、限制氧化剂渗透进细胞内、增加抗氧化酶活性、降低DNA的氧化损伤、抑制脂质过氧化5个方面阐述了虾青素的抗氧化机制,从体外清除自由基活性、油脂体系中抑制脂质氧化降解以及虾青素抑制促氧化酶、增强抗氧化酶活性3个方面阐述了虾青素的抗氧化能力,且综述了虾青素与其他天然抗氧化剂如番茄红素、叶黄素、β-胡萝卜素、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抗氧化能力对比进展,为虾青素抗氧化活性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青素 抗氧化活性 抗氧化机制 油脂体系 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联网通讯技术在污水处理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5
作者 武志伟 赵振忠 +2 位作者 韩文杰 袁新英 李俊和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8-109,112,共3页
河北某植物蛋白公司生产污水处理项目,采用酵母菌反应池-UASB-SBR-MBR的工艺流程,设计处理量50 m^3/d,工程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出水达到既定要求。但工程建设初期未安装自动化系统,人工操作较为繁琐,预警报警机制不完善,人工巡查工作量大... 河北某植物蛋白公司生产污水处理项目,采用酵母菌反应池-UASB-SBR-MBR的工艺流程,设计处理量50 m^3/d,工程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出水达到既定要求。但工程建设初期未安装自动化系统,人工操作较为繁琐,预警报警机制不完善,人工巡查工作量大。此次自动化系统工程在现有工艺设备基础上,利用物联网技术及无线DTU模块搭建自动化控制系统网络,免去大量线缆桥架铺设工作。根据污水处理工艺,设计PLC程序,完成特定的控制功能,利用WINCC组态界面实现人机交互,构建了1套完整高效的自动化控制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 物联网技术 控制系统 无线DT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红素乳液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贾新超 焦丽娟 +2 位作者 田洪 高伟 徐建中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61-164,共4页
研究了番茄红素乳液在制备、贮存和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番茄红素乳液存放于4℃较25℃条件下乳液稳定性好。番茄红素乳液水溶液的抗酸稳定性试验结果为dE*ab<2,抗热稳定性试验结果为dE*ab<2,抗光稳定性试验结果为dE*ab<3。研... 研究了番茄红素乳液在制备、贮存和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番茄红素乳液存放于4℃较25℃条件下乳液稳定性好。番茄红素乳液水溶液的抗酸稳定性试验结果为dE*ab<2,抗热稳定性试验结果为dE*ab<2,抗光稳定性试验结果为dE*ab<3。研究结果表明:番茄红素乳液适于存放于4℃环境下,并且番茄红素乳液水溶液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在蟹棒、饮料等食品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红素 稳定性 乳液 异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串联质谱法研究银杏叶提取物提取过程中咖啡因的转移规律 被引量:5
7
作者 张苹苹 张玉芬 +2 位作者 张晓芳 冯默 刘登帅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34-39,共6页
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提取过程中咖啡因的转移规律,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咖啡因含量。方法:色谱柱为ACQUITY UPLC BEH C18(2.1 mm×50 mm,2.7μm),流动相采用0.1%甲酸溶液和0.1%甲酸乙腈溶液梯度洗脱进行,流速0.3 mL/... 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提取过程中咖啡因的转移规律,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咖啡因含量。方法:色谱柱为ACQUITY UPLC BEH C18(2.1 mm×50 mm,2.7μm),流动相采用0.1%甲酸溶液和0.1%甲酸乙腈溶液梯度洗脱进行,流速0.3 mL/min,进样量5μL,柱温30℃,运行时间5 min。质谱参数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检测方式采用多反应监测和正离子模式扫描,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通过优化检测方法,加标回收率在95.23%~102.49%之间,检出限为5μg/kg,定量限为15μg/kg。结论:建立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咖啡因含量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研究发现,银杏叶中天然存在咖啡因,且不同产地银杏叶中咖啡因含量不同,可能和银杏生长的气候和地域有关系。银杏叶提取生产加工时,原料中约35%的咖啡因会转移至提取物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银杏叶 银杏叶提取物 咖啡因 转移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植物油中氯丙醇酯及缩水甘油酯的国家标准检测方法的改进 被引量:4
8
作者 张杰 栗星 +2 位作者 刘丹 吴迪 钱建瑞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71-677,共7页
针对国家标准方法GB 5009.191-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氯丙醇及其脂肪酸酯含量的测定》第三法中存在的目标物响应偏低、净化过程复杂等问题,优化了酯键断裂反应条件、净化方式及衍生条件,提出了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食用植物油... 针对国家标准方法GB 5009.191-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氯丙醇及其脂肪酸酯含量的测定》第三法中存在的目标物响应偏低、净化过程复杂等问题,优化了酯键断裂反应条件、净化方式及衍生条件,提出了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食用植物油中2-氯-1,3-丙二醇酯、3-氯-1,2-丙二醇酯及缩水甘油酯的方法。改进的试验条件如下:使用含0.5 mol·L^(-1)甲醇钠的甲醇溶液在室温下反应6 min,将氯丙醇酯水解为相应的氯丙醇;以体积比8∶2的甲基叔丁基醚-乙酸乙酯混合液为提取剂,并对样品提取2次;以300μL含4%(体积分数)七氟丁酰基咪唑的正己烷溶液为衍生剂,于70℃反应20 min,完成对氯丙醇的衍生。在改进的方法中,2-氯-1,3-丙二醇和3-氯-1,2-丙二醇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均为30~200μg·kg^(-1)(低浓度水平)和300~3200μg·kg^(-1)(高浓度水平),检出限均为10μg·kg^(-1)。按照标准方法进行回收试验,回收率为82.3%~109%,相对标准偏差(n=6)均小于9.0%。方法用于分析5种食用植物油样品,结果显示5种食用植物油中3-氯-1,2-丙二醇酯均有检出,质量分数为209.2~783.4 mg·kg^(-1),其中杏仁油中3-氯-1,2-丙二醇酯的含量水平偏高,存在一定潜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氯-1 2-丙二醇酯 2-氯-1 3-丙二醇酯 缩水甘油酯 食用植物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uEChERS-LC-MS/MS测定姜油树脂、姜精油中8种农药残留及膳食风险评估 被引量:6
9
作者 钱建瑞 张玉芬 +3 位作者 李晓伟 武亚明 张学金 吴迪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1-291,共11页
本研究建立了QuEChERS-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质谱(LC-MS/MS)法测定姜油树脂、姜精油样品中噻虫嗪、吡虫啉、噻虫胺等8种农药残留,通过方法优化,选择乙腈-水-正己烷体系提取样品,QuEChERS方法净化提取液,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模式下电离,... 本研究建立了QuEChERS-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质谱(LC-MS/MS)法测定姜油树脂、姜精油样品中噻虫嗪、吡虫啉、噻虫胺等8种农药残留,通过方法优化,选择乙腈-水-正己烷体系提取样品,QuEChERS方法净化提取液,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模式下电离,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测定,并采用基质匹配标准曲线内标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8种农药在1~32μg/L浓度范围内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 2)均大于0.99,方法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03~0.16、0.10~0.53 mg/kg;3种不同加标水平下的回收率均在70%~119%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20%。采用该方法测定实际样品,其中,噻虫嗪、吡虫啉、噻虫胺阳性样本的检出率较高,分别为56%、58%、52%,残留量大于1 mg/kg的样本量占比分别为12%、16%、10%,最高残留量分别为2.16、1.92、2.01 mg/kg,其他5种农药的检出率均低于20%。基于实际样品中农药残留中位值评估干姜片、姜精油和姜油树脂中噻虫嗪、吡虫啉、噻虫胺的慢性膳食摄入风险,评估结果远小于100%,表明农药残留的慢性摄入风险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油树脂 姜精油 农药残留 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质谱(LC-MS/MS) 膳食慢性摄入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椒油微胶囊工艺优化
10
作者 武恺彤 徐建中 +3 位作者 齐立军 高伟 马倩云 骆霜霜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2-117,124,共7页
该研究以阿拉伯胶与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为复配壁材,采用喷雾干燥技术制备花椒油微胶囊,应用响应面试验法,以包埋率与花椒精油收率为响应值,以壁材占比、复配壁材比与喷雾干燥出风温度为响应因子,建立了二次回归方程模型,得到制备花椒油... 该研究以阿拉伯胶与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为复配壁材,采用喷雾干燥技术制备花椒油微胶囊,应用响应面试验法,以包埋率与花椒精油收率为响应值,以壁材占比、复配壁材比与喷雾干燥出风温度为响应因子,建立了二次回归方程模型,得到制备花椒油微胶囊的最佳工艺参数:壁材占比为40%,复配壁材比(阿拉伯胶∶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为1∶1,喷雾干燥出风温度为90℃,得到的花椒油微胶囊包埋率为93.54%,花椒精油收率为95.35%,并且在稳定性与感官评价方面均优于其他花椒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油 微胶囊 阿拉伯胶 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元仪器分析结合化学计量法的不同产地胡椒油树脂品质比较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彤 王雨行 +2 位作者 王向红 张玉涵 米思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360-368,共9页
目的:构建不同产地胡椒油树脂化学成分指纹图谱,综合分析比较不同产地胡椒油树脂的品质特征。方法:收集产自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越南的胡椒油树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法定量... 目的:构建不同产地胡椒油树脂化学成分指纹图谱,综合分析比较不同产地胡椒油树脂的品质特征。方法:收集产自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越南的胡椒油树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法定量分析胡椒油树脂样品中的胡椒碱类化合物、化学元素以及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并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识别不同产地胡椒油树脂中的特征组分。结果:斯里兰卡2样品中胡椒碱(31.57%)、胡椒酸(0.72%)的质量分数显著高于其他样品,印度尼西亚1样品中胡椒醇(1.88%)、荜茇酰胺(1.89%)质量分数显著高于其他样品;胡椒油树脂样品中同时定量分析54种化学元素,其中Cs、Na、Cu、Rb、Ru、P、Mg、Sn、Ag、K、Mo、Cr、Co 13种元素为重要差异性元素,元素丰度为越南>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胡椒油树脂样品中共鉴定出90种挥发性风味化合物,越南1香气最浓郁,其次是印尼1,氰化正戊烷、1-氰基丙烯、芳樟醇、2-乙基吡嗪、戊酸乙酯、戊醛、正己酸、2-乙基呋喃、异丁醛、柠檬烯是主要差异风味化合物。结论:不同产地胡椒油树脂样品的化学组成存在显著差异,总体而言越南产地的胡椒油树脂品质明显优于其他产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椒油树脂 不同产地 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法 化学计量学 品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所建的模型快速预测甜叶菊中甜菊糖苷、绿原酸及水分的含量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苹苹 石文杰 +2 位作者 杨清山 王立勋 程远欣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58-464,共7页
基于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建立了甜叶菊中甜菊糖苷总量(TSG)、瑞鲍迪苷A(RA)、甜菊苷(STV)、绿原酸总量及水分的定量分析模型。选取不同地区的500个甜叶菊样品,以高效液相色谱法(TSG、RA、STV、绿原酸总量)和烘干法(水分... 基于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建立了甜叶菊中甜菊糖苷总量(TSG)、瑞鲍迪苷A(RA)、甜菊苷(STV)、绿原酸总量及水分的定量分析模型。选取不同地区的500个甜叶菊样品,以高效液相色谱法(TSG、RA、STV、绿原酸总量)和烘干法(水分)所得数据为参比,结合样品的近红外光谱图,按照以下条件进行建模:(1) TSG模型,校正集385,验证集97,光谱预处理采用多元散射校正(MSC)+一阶导数(1st)+Norris derivative滤波平滑(ND),光谱范围4 090.76~7 085.37 cm^(-1),主因子数8;(2) RA模型,校正集381,验证集94,光谱预处理采用MSC+二阶导数(2nd)+ND,光谱范围4 060.38~6 221.23 cm^(-1)、6 769.51~7 401.24 cm^(-1),主因子数7;(3) STV模型,校正集386,验证集96,光谱预处理采用MSC+1st+ND,光谱范围4 017.86~4 224.39 cm^(-1)、4 370.17~5 172.15 cm^(-1)、5 414.95~9 106.22 cm^(-1),主因子数5;(4)绿原酸总量模型,校正集376,验证集95,光谱预处理采用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NV)+1st+Savitzky-Golay卷积平滑(SG),光谱范围4 000.21~5 300.00 cm^(-1)、5 624.00~6 246.90 cm^(-1)、8 746.50~9 373.80 cm^(-1),主因子数12;(5)水分模型,校正集389,验证集96,光谱预处理采用MSC+1st+ND,光谱范围4 072.53~7 553.09 cm^(-1),主因子数8。结果显示:TSG、RA、STV、绿原酸总量和水分模型的校正相关系数、预测相关系数、交叉验证相关系数均大于0.800 0,校正均方根误差、预测均方根误差、交叉验证均方根误差均小于0.500;对各模型进行外部验证,TSG、RA、STV、绿原酸总量和水分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的拟合相关系数均大于0.880 0;利用模型对甜叶菊样品中TSG、RA、STV、绿原酸总量和水分进行分析,日内精密度(n=6)为0.54%~2.7%,日间精密度(n=6)为1.1%~4.7%。模型用于某试验基地不同生长批次甜叶菊中TSG、RA、绿原酸总量的测定,TSG质量分数为10.40%~13.32%,RA质量分数为4.99%~7.61%,绿原酸质量分数为2.73%~4.07%,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12)均小于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叶菊 甜菊糖苷 绿原酸 水分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ASB-SBR-MBR工艺处理棉蛋白废水 被引量:5
13
作者 郝平平 李艳莉 +3 位作者 韩文杰 袁新英 周冬丽 刘新朝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8-140,共3页
介绍了UASB-SBR-MBR工艺治理棉蛋白生产废水的工程实例。工程设计废水处理量为50 m3/d,实例表明在进水COD和动植物油、NH3-N、SS质量浓度分别为3 000~6 000 mg/L和50、50、1 500 mg/L时,对COD、动植物油、NH3-N和SS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 介绍了UASB-SBR-MBR工艺治理棉蛋白生产废水的工程实例。工程设计废水处理量为50 m3/d,实例表明在进水COD和动植物油、NH3-N、SS质量浓度分别为3 000~6 000 mg/L和50、50、1 500 mg/L时,对COD、动植物油、NH3-N和SS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98%、80%、70%和95%,出水水质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 18920-2002)中的绿化用水要求。实践证明,该工艺切实可行,系统运行稳定,可为棉蛋白行业废水处理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ASB SBR MBR 棉蛋白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蛋白生产废水处理工程实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郝平平 李艳莉 +2 位作者 韩文杰 袁新英 周冬丽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6-99,共4页
河北某棉蛋白加工公司采用酵母菌反应池-UASB-SBR-MBR工艺来处理棉蛋白生产废水,设计处理量为50 m^3/d。运行实践表明,该工艺合理可行,工程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出水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 18920—2002)中的城... 河北某棉蛋白加工公司采用酵母菌反应池-UASB-SBR-MBR工艺来处理棉蛋白生产废水,设计处理量为50 m^3/d。运行实践表明,该工艺合理可行,工程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出水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 18920—2002)中的城市绿化用水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 序批式间歇反应器 膜生物反应器 棉蛋白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籽剥绒的自动化设计与应用
15
作者 武志伟 赵振忠 +2 位作者 韩文杰 袁新英 李俊和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58-160,共3页
剥绒车间主要作用是用剥绒机将棉籽表面附着的棉短绒剥下来。由于棉籽中石子、砖头等异物的掺杂,剥绒机喂料量的不均匀,剥绒车间66台MR-160锯齿剥绒机的产量达不到500 t/d设计能力。通过引进物联网通讯、触摸屏PLC一体机等先进的自动化... 剥绒车间主要作用是用剥绒机将棉籽表面附着的棉短绒剥下来。由于棉籽中石子、砖头等异物的掺杂,剥绒机喂料量的不均匀,剥绒车间66台MR-160锯齿剥绒机的产量达不到500 t/d设计能力。通过引进物联网通讯、触摸屏PLC一体机等先进的自动化控制技术,实现了投料岗位电流检测报警及剥绒机全自动控制,组建了分散控制、集中管理的自动化控制系统。不但使剥绒车间产能提升,同时减少了人工,起到了减员增效的目的,并且系统集成投入产出和消耗,能够实时计算生产成本,实现了数字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籽剥绒 物联网通讯 PLC 自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