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仙客来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及花粉管生长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林艳 郝芸莉 +3 位作者 李金霞 赵小杰 赵丽红 刘素素 《西部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2-100,共9页
探究仙客来的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的变化及不同种杂交后花粉管生长情况,为仙客来杂交育种提供依据。以6个仙客来主栽品种为材料,对花粉萌发培养基、不同开花天数仙客来各品种的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进行试验及观察,并通过荧光显微镜观... 探究仙客来的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的变化及不同种杂交后花粉管生长情况,为仙客来杂交育种提供依据。以6个仙客来主栽品种为材料,对花粉萌发培养基、不同开花天数仙客来各品种的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进行试验及观察,并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3个正反杂交组合花粉管萌发及生长情况。结果显示:不同品种仙客来最佳花粉萌发培养基有明显差异;不同开花天数花粉活力不同,‘蝶衣重瓣’在开花第2~3 d花粉生活力最强,其余各品种花粉在开花第2~5 d有较高花粉活力,第5 d后花粉活力逐渐降低;除‘蝶衣重瓣’柱头无可授性外,其他品种开花当天柱头即具有可授性,第5~7 d柱头可授性最强,7 d后柱头可授性逐渐降低;‘蝶衣重瓣’בPKC’柱头上无花粉黏附,其余杂交组合授粉后父本花粉均能在母本柱头上萌发,存在不同程度花粉管缠绕与断裂现象,但最终都能到达子房与胚珠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仙客来 花粉活力 柱头可授性 花粉管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红果臭椿表型特征及色素组分相关性
2
作者 张蔓蔓 郑聪慧 +7 位作者 徐振华 李新利 杜克久 田芸 孟李冰 柳明妹 聂佳佳 邢争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34,42,共13页
为揭示红果臭椿表型特征及色素组分相关性、阐明果色性状形成规律,以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Mill.) Swingle, CK)、红果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 var.erythrocarpa)2个新株系(P1、P10)为试验材料,观测其表型特征、发育进程及物候节... 为揭示红果臭椿表型特征及色素组分相关性、阐明果色性状形成规律,以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Mill.) Swingle, CK)、红果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 var.erythrocarpa)2个新株系(P1、P10)为试验材料,观测其表型特征、发育进程及物候节律,对叶片、叶轴、果枝、果序轴及不同发育阶段的翅果生物量、形态指标、色差、色素组分及质量分数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P10与CK物候期相同,P1比CK晚2~3 d;P1花部位为绿色,P10为红色;P1有转色(绿转红),P10无转色(呈红色)。(2)不同部位个体大小在生长季从大到小均表现为P1、CK、P10;3株系翅果干质量均在果实成熟期(S4)达到最大值,从大到小依次为P10、CK、P1。(3)P1和P10不同部位除叶片外均为橘或红色系;同株系不同部位的各色素均表现为总叶绿素质量分数最高,叶片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质量分数显著高于其他部位;不同部位中,P1叶轴花青素相对质量分数最高,P10果序轴最高;P10叶片中的总叶绿素质量分数最高(3.518 mg·g^(-1)),且与红绿属性色相显著负相关,P1叶轴和果枝、P10果枝和果序轴的花青素相对质量分数与红绿属性色相、彩度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4)P10和P1翅果果实膨大/转色期(S2)至盛果期(S3)均为红色系;P1表现为转色型,具有绿色转变为红色的观赏特性,观赏期为6月上旬到7月中下旬;P10则为全红型,观赏期为6月上旬到7月中上旬,P1比P10观赏时间长。P1在坐果期至果实膨大/转色期,翅果花青素相对质量分数显著升高,促进了转色。P10不同部位及翅果各时期花青素相对质量分数显著高于P1和CK,是其色泽较P1和CK鲜艳的主导原因,且其翅果果实膨大/转色期和盛果期亮度、红绿属性色相与彩度均显著优于P1,果期观赏性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果臭椿 物候节律 表型特征 色素组分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在农林领域的研究前沿 被引量:1
3
作者 边琦 徐子凡 +1 位作者 任启文 李鹏鹏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3-114,共12页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和资源浪费的加剧,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在农林领域的应用越来越重要。大力发展生物可降解高分子基农林用品不仅符合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求,还有助于推动农林领域的循环经济和绿色发展。该文梳理了生物可降解高分...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和资源浪费的加剧,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在农林领域的应用越来越重要。大力发展生物可降解高分子基农林用品不仅符合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求,还有助于推动农林领域的循环经济和绿色发展。该文梳理了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在农林业的前沿研究,探讨了农林副产物与生物可降解高分子协同构筑新型复合材料的可能性,并分析了从农林废弃物中获取新型高分子复合材料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生物可降解农林用高分子材料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重点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可降解高分子 农林领域 复合材料 循环经济 生命周期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矛新品种“笑脸”的选育
4
作者 侯振龙 冯树香 +4 位作者 刘易超 代嵩华 刘成 张会龙 闫淑芳 《现代农村科技》 2025年第5期69-69,共1页
“笑脸”是在白杜卫矛实生苗中选育出的观赏花叶型卫矛新品种。叶片对生、纸质、椭圆形,叶片边缘具细锯齿,叶尖渐尖,叶柄较短。生长季节,叶片边缘呈不规则黄色,叶片中部呈绿色。枝条节间短,1年生枝条浅黄绿色。同白杜卫矛一样,对土壤的... “笑脸”是在白杜卫矛实生苗中选育出的观赏花叶型卫矛新品种。叶片对生、纸质、椭圆形,叶片边缘具细锯齿,叶尖渐尖,叶柄较短。生长季节,叶片边缘呈不规则黄色,叶片中部呈绿色。枝条节间短,1年生枝条浅黄绿色。同白杜卫矛一样,对土壤的要求宽泛,喜光,稍耐阴,耐寒、耐旱、耐水湿,以肥沃、湿润而排水良好的土壤生长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笑脸 新品种 白杜卫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五台山两种天然植被的土壤理化性质及质量评价
5
作者 边琦 张晓飞 +2 位作者 张树梓 李联地 任启文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3-70,共8页
为明晰山地地区不同天然植被土壤理化性质差异,以小五台山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天然林和亚高山草甸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土壤深度(0<h≤20 cm、20 cm<h≤40 cm、40 cm<h≤60 cm)和海拔高度梯度(2422~2425 m... 为明晰山地地区不同天然植被土壤理化性质差异,以小五台山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天然林和亚高山草甸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土壤深度(0<h≤20 cm、20 cm<h≤40 cm、40 cm<h≤60 cm)和海拔高度梯度(2422~2425 m、2636~2641 m)时,土壤密度、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含水量、毛管持水量、最大持水量、田间持水量以及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质量分数等14项理化指标的差异,并利用土壤质量指数对其土壤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除土壤密度外,华北落叶松天然林土壤的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土壤含水量、毛管持水量、最大持水量、田间持水量均高于草甸,但差异不显著。海拔梯度升高,不同土层深度的土壤物理性质差异显著。华北落叶松天然林土壤的有机质、全氮、碱解氮质量分数均高于草甸,不同土层间差异显著,“表聚”现象明显。海拔梯度升高,两种天然植被土壤速效磷、全钾、速效钾的质量分数呈降低趋势,但草甸土壤全磷的质量分数显著提高。土壤质量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天然林的土壤质量优于亚高山草甸,天然林对土壤质量的改善作用更加明显。植被表层土壤质量随海拔高度上升而增加,全氮是影响该区域两种天然植被土壤质量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生态系统 华北落叶松天然林 亚高山草甸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基地膜的改性策略及其农业低碳应用研究进展
6
作者 刘婷婷 徐子凡 +5 位作者 韩家旺 马思远 边琦 任启文 侯连龙 李鹏鹏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7-16,共10页
传统塑料地膜残留引发的土壤污染严重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开发生物可降解替代材料成为研究热点。纤维素基可降解地膜凭借其可再生性与环境友好等优势,其作为传统地膜的环保替代品已展现出良好前景。本文系统综述了纤维素基可降解地膜的... 传统塑料地膜残留引发的土壤污染严重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开发生物可降解替代材料成为研究热点。纤维素基可降解地膜凭借其可再生性与环境友好等优势,其作为传统地膜的环保替代品已展现出良好前景。本文系统综述了纤维素基可降解地膜的研究现状,重点分析了其相较于其他可降解材料的独特优势,包括原料广泛性、低碳特性及功能可调性。同时,针对纤维素自身亲水性强、力学性能不足等缺陷,系统总结了物理改性与化学改性策略的研究进展,解析了不同改性手段对力学性能、疏水性及降解速率的调控机制。此外,本文还讨论了纤维素基可降解地膜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重点研究方向。纤维素基地膜通过复合改性与结构调控可平衡力学性能与降解可控性,其全周期碳足迹较传统地膜大幅降低,但规模化生产中纤维素原料均质化仍是核心瓶颈。因此,需要构建“原料预处理-改性工艺-降解预测”技术闭环,开发基于气候分区的降解动力学模型,并通过有机/无机多级复配体系突破强度-成本权衡,同时制定基于农田微环境的降解评价标准体系,为规模化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 生物可降解高分子 农用地膜 改性策略 绿色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量平衡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承载密度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任启文 王玉忠 +1 位作者 徐振华 张树梓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8,共8页
【目的】研究冀北地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水分平衡规律及其供求关系,准确计算区域不同降水条件下华北落叶松适宜经营密度。【方法】依据水量平衡原理构建包含大气降水土壤入渗分量、林下蒸散发分量和不同胸径华北落叶松单株蒸腾耗水分量... 【目的】研究冀北地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水分平衡规律及其供求关系,准确计算区域不同降水条件下华北落叶松适宜经营密度。【方法】依据水量平衡原理构建包含大气降水土壤入渗分量、林下蒸散发分量和不同胸径华北落叶松单株蒸腾耗水分量的水源承载密度计算公式。通过对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树干液流、林下蒸散发、水量再分配特征的长期定位观测,以及胸径与木质部周长关系模型的构建,确定计算参数,计算不同降水条件下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各径级可承载密度。【结果】(1)小五台地区华北落叶松生长季6个月,生长季昼间蒸腾平均时长15 h;生长季平均液流速率0.012 kg/(h·cm),除4月、6月较低外,其余各月都达到0.011 kg/(h·cm)以上,尤其以8月最高,达到0.021 kg/(h·cm)。(2)生长季华北落叶松林下平均蒸散发速率1.448 kg/(m^(2)·d),全年平均速率0.833 kg/(m^(2)·d);蒸散发速率4—6月上升较快,6—9月上升缓慢,并在9月达到峰值,10月迅速下降,11月到来年2月处于较低水平。(3)华北落叶松林冠层截留量占降水量的21.22%,穿透雨量占78.10%,树干径流量占0.68%,坡面径流量占1.50%,土壤入渗量占77.28%。(4)华北落叶松胸径与木质部周长呈线性相关关系,R^(2)为0.958。【结论】依据水量平衡原理计算出小五台地区不同降水条件下华北落叶松林各径级可承载密度,对于冀北地区现有林分的科学经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落叶松 承载密度 水量平衡 冀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种观赏桃新种质的TP-M13-SSR分子标记鉴定及亲缘关系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侯佳音 冯树香 +1 位作者 代嵩华 闫淑芳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32-141,共10页
【目的】以7份选育出的观赏桃新种质和15份市面上常见桃品种的叶片为试验材料,通过简单重复序列(SSR)分子标记对其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进行分析鉴定,旨在探讨新种质与市面上常见桃品种的种间遗传距离与亲缘关系,为观赏桃起源演化、开... 【目的】以7份选育出的观赏桃新种质和15份市面上常见桃品种的叶片为试验材料,通过简单重复序列(SSR)分子标记对其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进行分析鉴定,旨在探讨新种质与市面上常见桃品种的种间遗传距离与亲缘关系,为观赏桃起源演化、开发利用和亲本选配提供参考。【方法】利用36对引物进行TP-M13-SSR PCR扩增以及荧光毛细管电泳检测,并对扩增产物的扩增效率及引物多态性进行分析。对7份观赏桃新种质‘T20’、‘T22’、‘T28’、‘T10’、‘T13’、‘T9-1’、‘早花’与15份已有常见桃品种的亲缘关系进行鉴定,利用6个SSR位点构建22份观赏桃种质资源的指纹图谱,进行Neighbor-Joining聚类并结合表型性状开展综合分析。【结果】36对引物中筛选得到25对高多态性引物,共检测到183个多态性等位基因和98.396个有效等位基因,观察杂合度平均值为0.341,预期杂合度平均值为0.739,Shannon’s信息指数平均值为1.546,引物多态性信息指数平均值为0.683,介于0.510~0.841之间。新种质‘T20’和‘T10’与已有‘台阶’品种相似系数最大,分别为0.95和0.92,‘T20’和‘台阶’的枝型、花瓣颜色及花瓣类型等表型性状都相同;新种质‘T13’与已有‘五宝桃’品种相似系数最大,为0.86;新种质‘T22’与已有各品种相似系数很小,其表型性状与其余21份种质相比有较大不同;新种质‘T9-1’和‘早花’与已有‘朱粉垂枝’品种相似系数最大,为0.94。【结论】本研究通过构建SSR指纹图谱,更加直观和快捷的对观赏桃种质资源进行鉴定,为后期观赏桃种质资源的创新、种质资源库的建立及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技术与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赏桃 SSR 亲缘关系分析 新种质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4个观赏海棠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及指纹图谱构建 被引量:6
9
作者 董聚苗 刘月 +4 位作者 李扬森 冯树香 程蓓蓓 刘振林 张国君 《种子》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0-35,50,共7页
观赏海棠种质资源丰富,表型鉴定与分类难度大。本试验以74个观赏海棠品种为材料,利用SSR分子标记以及表型性状测定,分析观赏海棠的遗传多样性并构建指纹图谱。利用20对谱带清晰、多态性好的引物对74个种(品种)进行PCR扩增及遗传多样性分... 观赏海棠种质资源丰富,表型鉴定与分类难度大。本试验以74个观赏海棠品种为材料,利用SSR分子标记以及表型性状测定,分析观赏海棠的遗传多样性并构建指纹图谱。利用20对谱带清晰、多态性好的引物对74个种(品种)进行PCR扩增及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检测到766个等位基因,扩增出的多态位点百分率达100%,每个位点的平均等位基因数为38.3个。遗传多样性信息含量变化幅度为0.86~0.97,基因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0.94,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从分子水平上探讨其亲缘关系,基于SSR的聚类结果可将74个观赏海棠品种分为四大类。最终利用3对SSR引物成功地构建了74个观赏海棠的指纹图谱,为海棠种质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及创新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赏海棠 SSR分子标记 指纹图谱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