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桃叶片生理性焦枯与矿质元素关系研究
1
作者 王霞磊 梁鑫淼 +3 位作者 刘佳乐 贾鹏 陈利英 齐国辉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0-149,共10页
[目的]以叶片营养诊断为主的方法对核桃叶片的矿质元素等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找出核桃叶片焦枯发生的原因,为核桃生产栽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按叶片焦枯程度对核桃树进行分级,测定不同焦枯程度、不同时期核桃叶片中N、P、K、Na、C... [目的]以叶片营养诊断为主的方法对核桃叶片的矿质元素等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找出核桃叶片焦枯发生的原因,为核桃生产栽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按叶片焦枯程度对核桃树进行分级,测定不同焦枯程度、不同时期核桃叶片中N、P、K、Na、Ca、Mg、Fe、Mn、Cu、Zn、B元素含量、叶绿素含量,并进行叶片矿质元素间、矿质元素与焦枯程度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不同焦枯程度的叶片光合色素的含量随着焦枯程度及时间的推移大体呈下降的趋势,焦枯现象会从叶缘向叶片中部发展。病情程度与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3,与P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6,与Mn、B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3、-0.91。B含量与病情程度的Logistic回归系数值为-0.872,且呈现出0.05水平的显著性(p<0.05),对焦枯程度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关系。且喷施不同浓度的B肥后焦枯症状得到了有效缓解。[结论]测定分析了‘绿岭’核桃焦枯叶片11种矿质元素含量的关系,发现缺B是引起‘绿岭’核桃叶片焦枯的最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叶片 矿质元素 生理性焦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DNF/TrkB/CREB信号通路探讨核桃油对东莨菪碱导致认知障碍大鼠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尤佳伟 孙亚凤 +7 位作者 夏君霞 李奕阳 刘媛 杨慧 齐兵 戴胜兴 吴彦兵 田粟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209-215,共7页
研究显示,膳食营养在改善认知功能衰退、降低痴呆风险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该研究基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原肌球蛋白相关激酶B(tropomyosin-related kinase B, TrkB)/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 研究显示,膳食营养在改善认知功能衰退、降低痴呆风险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该研究基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原肌球蛋白相关激酶B(tropomyosin-related kinase B, TrkB)/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 CREB)信号通路探讨核桃油对东莨菪碱致认知障碍大鼠的保护作用。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核桃油组。先进行30 d的核桃油灌胃,其他2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处理。第31天开始模型对照组和核桃油组每日腹腔注射3 mg/(kg·d)东莨菪碱,通过新物体识别和Morris水迷宫测试记忆能力,为期5 d。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 HE)染色观察海马组织形态,试剂盒检测脑组织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 ACh)含量和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 AChE)活性,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测定海马组织突触素(synaptophysin, SYN)、突触后致密蛋白-95(postsynaptic density-95, PSD-95)、BDNF、TrkB、CREB的表达。结果显示,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核桃油组的学习记忆能力显著升高;神经元细胞排列变得整齐、结构趋向完整;海马组织的ACh含量增加,AChE活性降低;海马组织中目的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提示核桃油对东莨菪碱诱导的认知障碍具有保护作用,其可能机制与激活BDNF/TrkB/CREB信号通路调节突触可塑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油 东莨菪碱 认知障碍 BDNF/TrkB/CREB信号通路 突触可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均质条件对核桃乳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齐兵 赵慧博 +6 位作者 赵慧敏 徐姗 李喜层 吴彦兵 耿会 葛冬雪 夏君霞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01-207,共7页
利用Mastersizer 3000激光粒度分析仪和Turbiscan稳定性分析仪,通过分析粒径分布图、平均粒径D[4,3]大小、背散射光曲线图以及稳定性指数TSI曲线,研究了均质工艺条件对核桃乳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均质压力、均质温度、均质次数对核桃... 利用Mastersizer 3000激光粒度分析仪和Turbiscan稳定性分析仪,通过分析粒径分布图、平均粒径D[4,3]大小、背散射光曲线图以及稳定性指数TSI曲线,研究了均质工艺条件对核桃乳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均质压力、均质温度、均质次数对核桃乳的粒径和稳定性均有明显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最终优化得到适宜的均质压力为40 MPa,均质温度为70℃,均质次数为2次。在此均质条件下,核桃乳产品的平均粒径D[4,3]达到(26.18±0.75)μm,整体稳定性指数TSI为0.8。本研究方法可以为核桃乳产品开发及工艺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乳 均质条件 粒径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行山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团聚体结构、碳库组分与微生物特征的影响
4
作者 乔文艳 王霞磊 +1 位作者 黄绍文 栾好安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0,共10页
针对我国太行山区因不合理土地利用导致土壤质量趋劣等问题,以4种典型的土地利用方式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碳库、团聚体结构以及微生物特性等指标的变异特征,以期为太行山区土壤质量提升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采... 针对我国太行山区因不合理土地利用导致土壤质量趋劣等问题,以4种典型的土地利用方式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碳库、团聚体结构以及微生物特性等指标的变异特征,以期为太行山区土壤质量提升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改良Walkley-Black法、改进干筛法、磷脂脂肪酸分析技术和荧光微型版酶检测技术,以撂荒地、农田(花生-玉米轮作)、经济林地(核桃)和防护林地(油松)表层土壤作为研究对象,分析4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SOC)及碳库组分、团聚体稳定性、微生物群落和胞外酶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1)与撂荒地相比,其他3种土地利用方式(尤其是防护林)促进大粒径(2~8 mm)团聚体形成,从而增加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增幅为8.4%~18.8%);(2)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SOC及其碳库构成存在显著差异,SOC与活性碳库(高度、低度和中度活性碳库)含量均表现为防护林>经济林和农田>撂荒地,而惰性碳库在各处理间则无显著差异;同时,防护林地SOC活度系数显著高于其他土地利用方式,增幅为11.7%~27.5%;(3)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其群落结构影响较大,以防护林地中微生物量最丰富(65.2 nmol/g),经济林(46.8 nmol/g)和农田(46.3 nmol/g)次之,撂荒地最低(34.0 nmol/g),而真菌/细菌值则表现出相反趋势(撂荒地>经济林和农田>防护林);冗余分析结果显示,SOC和碳氮比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4)土壤水解酶(如葡萄糖苷酶、几丁质酶等)活性在防护林中最高,经济林和农田次之,撂荒地最低;氧化酶(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则表现出相反趋势(撂荒地、经济林和农田>防护林)。综上,与撂荒和种植农作物相比,林业用地方式可改善土壤结构,促进SOC积累并提高其活性,增加微生物数量,表明其在改善太行山区土壤质量等方面具有较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团聚体 碳库 微生物 胞外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