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温室气体清单的河北省森林碳汇量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毕君 王超 尤海舟 《生态科学》 CSCD 2016年第4期113-118,共6页
为考核地方温室气体减排,国家启动了2005年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的编制试点工作。依据森林资源二类清查数据和IPCC2006指南方法,对河北省2005年基于林业和土地利用变化的森林年碳汇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2005年森林和其它木质生物... 为考核地方温室气体减排,国家启动了2005年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的编制试点工作。依据森林资源二类清查数据和IPCC2006指南方法,对河北省2005年基于林业和土地利用变化的森林年碳汇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2005年森林和其它木质生物量年增长碳汇量233.24×10^4tC,折合固定CO2量855.23×10^4t,主要来源于乔木林的净增长固碳,灌木林和经济林由于2005年总面积和生物量呈负增长,而表现为净碳排放,分别导致净碳排放1.34×10^4tC和22.63×10^4tC;森林转化为非林地引起的碳排放量约1.64×10^4tC。二者相抵,2005年森林生物量净碳汇量为231.61×10^4tC,折合CO2吸收量849.22×10^4t,全省森林和其它木质生物量总体表现为"碳吸收汇"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 碳汇量 二类清查数据 IPCC 河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森林生态系统固碳释氧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被引量:16
2
作者 尤海舟 王超 毕君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17年第4期121-127,共7页
基于河北省森林生态系统的长期、连续定位观测,采用河北省2005-2011年森林资源清查数据,主要优势树种净生产力实测获得,其他树种采用参考文献法或材积源驱动生物量法获得,分析了河北省森林生态系统固碳释氧物质量,采用最新国家标准(LY/T... 基于河北省森林生态系统的长期、连续定位观测,采用河北省2005-2011年森林资源清查数据,主要优势树种净生产力实测获得,其他树种采用参考文献法或材积源驱动生物量法获得,分析了河北省森林生态系统固碳释氧物质量,采用最新国家标准(LY/T 1721—2008)规定的方法估算森林生态系统固碳释氧服务功能价值量。结果表明,(1)河北省森林生态系统年固碳总量为1 575.03×10~4t/a,释氧总量为4 216.66×10~4t/a;年固碳释氧总价值量为610.66×10~8元/a,其中固碳价值量为189.00×10~8元/a,释氧价值量为421.66×10~8元/a。(2)不同林分类型单位面积固碳释氧量从大到小顺序为,栽培杨林﹥刺槐林﹥经济林﹥灌木林﹥油松林﹥落叶松林﹥栎林﹥桦树林﹥疏林﹥柏类林﹥樟子松林﹥云杉林。(3)河北省各市单位面积固碳释氧功能分布总体表现为北部高,南部低,东部高,西部低;大小顺序为:秦皇岛市﹥张家口市﹥沧州市﹥承德市﹥石家庄市﹥唐山市﹥保定市﹥廊坊市﹥邢台市﹥邯郸市﹥衡水市。(4)落叶松林和油松林分龄级测得的固碳释氧总物质量较不分龄级高,因此文中对河北森林固碳释氧服务功能价值的估算由于未能按照不同林龄分别计算,存在一定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 固碳释氧 服务功能 净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色粘虫板防治梨茎蜂技术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赵志新 郭小军 +2 位作者 王刚 郭伟 秦万英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6-38,共3页
在梨园悬挂9种颜色粘虫板诱杀梨茎蜂以筛选诱捕效果最佳颜色,并比较其不同悬挂时间、高度、密度的诱杀效果。结果表明:杏黄色粘虫板诱捕效果最好,最佳悬挂时间是3月25日至4月10日左右,最佳悬挂高度为树冠中部,最佳悬挂密度每667m230张。
关键词 有色粘虫板 梨茎蜂 防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枣树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15
4
作者 邵学红 王振亮 李庆国 《经济林研究》 2010年第2期118-121,共4页
为了促进河北省枣产业的发展,通过多方调查,总结分析了目前制约河北省枣树生产的主要因素,即"三病两虫",也即枣疯病、缩果病、裂果病和绿盲蝽蟓、皮暗斑螟;提出了选育抗病品种、进行良种区域化与规模化栽培及病虫害综合防治... 为了促进河北省枣产业的发展,通过多方调查,总结分析了目前制约河北省枣树生产的主要因素,即"三病两虫",也即枣疯病、缩果病、裂果病和绿盲蝽蟓、皮暗斑螟;提出了选育抗病品种、进行良种区域化与规模化栽培及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虫害 防治措施 河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花萱草‘盛夏红酒’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金霞 储博彦 +2 位作者 尹新彦 田银萍 赵玉芬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11期4727-4728,共2页
[目的]研究大花萱草‘盛夏红酒’的组织培养技术。[方法]以‘盛夏红酒’的健壮花梗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激素配比及浓度对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和生根的影响。[结果]0.1%升汞消毒10 min为最佳外植体消毒时间,成活率达82.22%;愈伤组织诱导的... [目的]研究大花萱草‘盛夏红酒’的组织培养技术。[方法]以‘盛夏红酒’的健壮花梗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激素配比及浓度对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和生根的影响。[结果]0.1%升汞消毒10 min为最佳外植体消毒时间,成活率达82.22%;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2.0 mg/L 6-BA+0.2 mg/L IBA;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1.5 mg/L 6-BA+0.2 mg/L IBA,繁殖系数达4.9;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0.5 mg/L NAA,生根率达92.5%;最适移栽基质为蛭石∶草炭(V/V)=1∶1,苗成活率可达95%。[结论]该研究为‘盛夏红酒’的工厂化育苗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盛夏红酒’ 花梗 培养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9年河北省核桃冻害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张建英 毛向红 徐平 《河北果树》 2012年第4期8-10,共3页
对河北省不同地区核桃冻害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核桃品种不同抗冻能力不同,辽宁1号、辽宁7号、香玲有较强的抗冻能力,而中林1号、清香等抗冻能力较差;在一定范围内,树龄越小抗冻能力越差;合理的管理措施可有效提高核桃树体的抗冻能力;核... 对河北省不同地区核桃冻害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核桃品种不同抗冻能力不同,辽宁1号、辽宁7号、香玲有较强的抗冻能力,而中林1号、清香等抗冻能力较差;在一定范围内,树龄越小抗冻能力越差;合理的管理措施可有效提高核桃树体的抗冻能力;核桃高接后会降低越冬抗冻能力,必须加强后期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冻害 品种 树龄 立地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金叶榆嫁接技术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闫淑芳 李红 张均营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3年第6期70-72,共3页
为了延长中华金叶榆嫁接时间,减少春季嫁接压力,提高工程苗木的当年成苗率,以当年生地径粗度为0.8~1.0cm的白榆为砧木,在冬季搭建好的大棚内,采用不同的嫁接方式和嫁接时间进行中华金叶榆成活率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气温低于0℃以下时... 为了延长中华金叶榆嫁接时间,减少春季嫁接压力,提高工程苗木的当年成苗率,以当年生地径粗度为0.8~1.0cm的白榆为砧木,在冬季搭建好的大棚内,采用不同的嫁接方式和嫁接时间进行中华金叶榆成活率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气温低于0℃以下时,在设施大棚内进行嫁接的方法,可延长嫁接时间,2月10日为最佳嫁接时间,且应用靠接的嫁接方法嫁接成活率达84.29%,显著高于切接嫁接成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金叶榆 切接 靠接 嫁接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区生物质能源树种荆条经营技术研究
8
作者 王学勇 顾新庆 +1 位作者 董少韩 王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2期460-462,共3页
[目的]筛选适宜的荆条经营技术。[方法]以多年生山区生物质能源树种实生荆条林为试验材料,进行不同平茬高度、不同轮伐期及其干质量热值、连续平茬和栽植密度等经营技术研究,分析不同处理的荆条地上部生物量。[结果]采取平茬高度控制在1... [目的]筛选适宜的荆条经营技术。[方法]以多年生山区生物质能源树种实生荆条林为试验材料,进行不同平茬高度、不同轮伐期及其干质量热值、连续平茬和栽植密度等经营技术研究,分析不同处理的荆条地上部生物量。[结果]采取平茬高度控制在10 cm左右,平茬2年后要休养2年以上,种植密度为1 m×1 m,轮伐期控制在3年1次以内,能有效提高荆条基部新萌发枝的地上部生物量。[结论]通过不同平茬高度,不同轮伐期及干热值连续平茬和栽培密度等处理,可有效提高荆条枝条地上部生物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荆条 经营技术 地上部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叶红瑞木物候期观察和乔木型嫁接技术研究
9
作者 闫淑芳 黄印冉 +4 位作者 冯树香 刘易超 董谦 樊彦聪 陈丽英 《浙江林业科技》 2019年第3期32-36,共5页
观测了金叶红瑞木Swida alba ‘Aurea’在石家庄的物候表现,叶色、枝条的颜色变化;以培育乔木型为目标,以3年生梾木S. macrophylla为砧木,对金叶红瑞木进行了春季枝接和夏季芽接嫁接试验。结果表明:金叶红瑞木开花时,枝条大多数花芽均... 观测了金叶红瑞木Swida alba ‘Aurea’在石家庄的物候表现,叶色、枝条的颜色变化;以培育乔木型为目标,以3年生梾木S. macrophylla为砧木,对金叶红瑞木进行了春季枝接和夏季芽接嫁接试验。结果表明:金叶红瑞木开花时,枝条大多数花芽均可生出1~2个伞房状聚伞花序,树冠外围花序先开花,一般是枝条的顶端和向外伸展的侧枝开始开花。生长期叶片金黄色,休眠期枝条鲜红色。在春季3月25日切接成活率为8.22%,4月15日插皮接成活率为7.98%;夏季7月20日一级侧芽作芽穗嫁接成活率高达86.2%,而枝下芽作芽穗嫁接成活率达74.7%;采集带一级侧芽的接穗嫁接,嫁接芽萌发早,长势好;以嫁接为基础,首次提出灌木乔木化理念,成功培植乔木型金叶红瑞木,开发产品新类型。探明了金叶红瑞木在石家庄地区叶片和枝条颜色变化规律以及时间节点,为园林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叶红瑞木 嫁接 乔木型 物候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果实套袋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秀芬 刘俊 +3 位作者 武亚敬 成瑞琴 王惠芝 汉瑞峰 《林业科技开发》 2010年第3期118-120,共3页
对葡萄果袋的选择、套袋时间、套袋对果实品质以及农药残留的影响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专用葡萄果袋破损率不足10%,自制果袋破损率为100%,起不到很好的保护效果;与对照相比,套袋的葡萄果实外观颜色较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葡萄颗粒大... 对葡萄果袋的选择、套袋时间、套袋对果实品质以及农药残留的影响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专用葡萄果袋破损率不足10%,自制果袋破损率为100%,起不到很好的保护效果;与对照相比,套袋的葡萄果实外观颜色较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葡萄颗粒大小差异不大。摘袋时间越晚,葡萄果实外观越好,对葡萄颗粒大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无影响。套袋的葡萄果实无农药残留,未套袋葡萄果实有少量农药残留量。因此,生产中要选择专用葡萄果袋,在采收前2天摘袋可对葡萄品质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套袋 果实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冠果嫩枝扦插繁育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金霞 郭小军 李娜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0年第10期80-83,共4页
为筛选出适宜文冠果的最佳繁殖方法,探讨了不同药剂对文冠果嫩枝扦插生根效果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多重比较法,对药剂种类和浓度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长调节剂种类和浓度对文冠果嫩枝扦插生根效果均达到了显著水平,最佳的处理... 为筛选出适宜文冠果的最佳繁殖方法,探讨了不同药剂对文冠果嫩枝扦插生根效果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多重比较法,对药剂种类和浓度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长调节剂种类和浓度对文冠果嫩枝扦插生根效果均达到了显著水平,最佳的处理为浓度500 mg·L^-1的IBA+NAA(1∶1),生根率达77.78%,平均生根数量为23.33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冠果 嫩枝扦插 药剂 生根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_3(臭氧)处理黄冠梨低温贮藏技术研究
12
作者 李联地 杜子春 +1 位作者 赵京献 郭伟珍 《河北农业科学》 2012年第10期44-47,共4页
为了研究黄冠梨O3处理后的长期低温贮藏技术,2011年8月3~31日分5批(每7 d取样1次)采摘果实,在室温条件下预冷24 h后进行4个O3浓度(0、30、60和90 mg/m3,其中以不进行O3处理为CK)处理,然后放入温度为-1~1℃、相对湿度为85%~95%的冷库... 为了研究黄冠梨O3处理后的长期低温贮藏技术,2011年8月3~31日分5批(每7 d取样1次)采摘果实,在室温条件下预冷24 h后进行4个O3浓度(0、30、60和90 mg/m3,其中以不进行O3处理为CK)处理,然后放入温度为-1~1℃、相对湿度为85%~95%的冷库中贮藏,研究了不同O3浓度对不同批次黄冠梨低温贮藏后外观品质和内在品质(硬度、总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8月24日采摘批次的果实在贮藏期结束时总糖和可滴定酸含量较高,硬度适中;果实经30 mg/m3的O3处理后再进行湿冷贮藏保鲜效果较好,并且降低果实鸡爪病的发生。初步确定黄冠梨的保鲜技术措施为:果实在8月24日左右采摘,先在室温条件下预冷24 h,然后用发泡软质网套包裹,分层装入衬有乙烯袋的果箱,采用30 mg/m3O3处理后放入温度为-1~1℃、相对湿度为85%~95%的冷库中贮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3(臭氧) 黄冠梨 低温贮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鸢尾属7个品种花粉活力及柱头可授性研究 被引量:18
13
作者 张全锋 尹新彦 +2 位作者 贾红姗 储博彦 赵玉芬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1-25,共5页
为探索鸢尾属不同品种的花粉活力及柱头可授性的变化规律,从而提高其杂交效率,以鸢尾属7个品种为试验材料,对其开花过程中不同时间的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进行观测,并对其结果进行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7个鸢尾品种花粉活力最高期与... 为探索鸢尾属不同品种的花粉活力及柱头可授性的变化规律,从而提高其杂交效率,以鸢尾属7个品种为试验材料,对其开花过程中不同时间的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进行观测,并对其结果进行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7个鸢尾品种花粉活力最高期与柱头可授性最高期在时间上不吻合。‘贵格少女’开花后2h花粉即散尽,6-8h柱头可授性保持最高;蓝蝴蝶、黄菖蒲、马蔺、‘音箱’、‘紫褐’和‘平瓣粉’分别于花后2h、2h、4h、6h、6h、6h花粉活力达到最大值,4-24h、4-26h、4-24h、6-8h、6h、6-8h柱头可授性保持最高。在欧式距离D2=2.68处,7个鸢尾品种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包括4个品种,按相似度依次为‘音箱’、‘平瓣粉’、‘贵格少女’和‘紫褐’。第二类包括3个品种,按相似度依次为黄菖蒲、马蔺、蓝蝴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鸢尾属 花粉活力 柱头可授性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雹网对光照和葡萄光合速率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李敬川 刘俊 +3 位作者 武亚敬 王秀芬 张东风 汉瑞峰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B12期128-132,共5页
为了明确架设防雹网对葡萄光合的影响,选用网线粗度为0.5,0.6,0.7 mm,网眼规格为1.0 cm×1.0 cm、1.2 cm×1.2 cm、1.5 cm×1.5 cm的深绿、浅绿、白色聚乙烯网和铁丝网为研究对象,以无网葡萄园为对照,观测其对光照和葡萄光... 为了明确架设防雹网对葡萄光合的影响,选用网线粗度为0.5,0.6,0.7 mm,网眼规格为1.0 cm×1.0 cm、1.2 cm×1.2 cm、1.5 cm×1.5 cm的深绿、浅绿、白色聚乙烯网和铁丝网为研究对象,以无网葡萄园为对照,观测其对光照和葡萄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网线越粗对光照强度的影响越大,最大影响率为15.40%;网眼越小影响越大,但不同处理的平均光照强度仍在6万lx以上,不同颜色的聚乙烯网和铁丝网的影响率分别为11.31%,10.60%,10.32%,9.42%;网色越深对光照影响越大。不同规格防雹网对葡萄光合速率均无显著影响。综合分析,生产中可选用网线粗细为0.5 mm、网眼规格为1.0 cm×1.0 cm、1.2 cm×1.2 cm、1.5 cm×1.5 cm白色聚乙烯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防雹网 光照 光合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枣园绿盲蝽越冬卵的分布及其孵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19
15
作者 王振亮 韩会智 +2 位作者 刘孟军 邵学红 张秀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48-152,158,共6页
【目的】研究绿盲蝽越冬卵的分布及其孵化规律,为掌握绿盲蝽卵的防治时间、防治地点以及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分别选取沧县高川乡朴寺村和盐山县城关镇的纯枣园及苹果-梨-枣混合枣园,调查2类枣园绿盲蝽越冬卵的分布情况,并将... 【目的】研究绿盲蝽越冬卵的分布及其孵化规律,为掌握绿盲蝽卵的防治时间、防治地点以及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分别选取沧县高川乡朴寺村和盐山县城关镇的纯枣园及苹果-梨-枣混合枣园,调查2类枣园绿盲蝽越冬卵的分布情况,并将越冬卵带回室内饲养观察其孵化规律。【结果】在纯枣园,绿盲蝽卵的越冬场所主要为夏剪剪口、多年生枣股和其他伤口;在杂草、农作物残留物、1年生枣股以及土壤中未发现绿盲蝽越冬卵的分布。在枣-梨-苹果混合枣园,越冬卵在枣树上分布最多,占总卵量的50.40%,其次为苹果和梨树,越冬卵分别为总卵量的35.29%和14.31%。4月份采集的绿盲蝽越冬卵的孵化率最高,其孵化率达到87%以上,与其他月份采集卵的孵化率有极显著差异;绿盲蝽越冬卵的孵化盛期在4月末至5月初,此时枣芽长度一般为2~3 cm。【结论】绿盲蝽越冬卵主要集中分布在枣树的夏剪剪口和其他伤口,在杂草、农作物残留物1、年生枣股以及土壤中无分布,其孵化盛期在4月末至5月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盲蝽 越冬卵 孵化规律 枣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北美海棠果实颜色特征的品种分类及呈色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闫淑芳 冯树香 +3 位作者 李义红 刘易超 戴丽 黄印冉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9-25,32,共8页
为给鉴别北美海棠品种以及果色育种提供参考,以18个北美海棠品种幼果果实为试材,测定了不同北美海棠品种幼果果皮的颜色值、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花色素苷含量,并对以上果皮颜色指标进行聚类分类,并分析了幼果果皮颜色与叶色参数的相关... 为给鉴别北美海棠品种以及果色育种提供参考,以18个北美海棠品种幼果果实为试材,测定了不同北美海棠品种幼果果皮的颜色值、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花色素苷含量,并对以上果皮颜色指标进行聚类分类,并分析了幼果果皮颜色与叶色参数的相关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可将供试的18个品种幼果果皮颜色分为绿色、暗红色或紫红色、红色、粉红色或玫红色、白粉色五类。结果表明:幼果期果实呈色受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不大,绿色果呈色主要受叶绿素含量较高的影响,果皮颜色随着花青苷含量的不断增加而逐渐变红,呈规律性变化,当花青苷达到一定量的时候,果皮呈现红色,如果同时受到其它色素的影响时,则呈现出不同色调的红色。花色素苷和叶绿素a的含量与果皮颜色密切相关,花色素苷的含量是影响果皮呈色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实 北美海棠 分类 色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花萱草8个品种杂交结实性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储博彦 李金霞 +2 位作者 尹新彦 赵玉芬 贾红姗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8-22,共5页
以8个大花萱草品种为材料,运用常规杂交授粉技术,分别对其进行了自交、单交和正反交研究。结果表明,8个大花萱草品种自交均能结实,自交结实能力排序为‘金娃娃’>‘红宝’>‘红运’>‘东方不败’>‘黄油花’>‘盛夏红酒... 以8个大花萱草品种为材料,运用常规杂交授粉技术,分别对其进行了自交、单交和正反交研究。结果表明,8个大花萱草品种自交均能结实,自交结实能力排序为‘金娃娃’>‘红宝’>‘红运’>‘东方不败’>‘黄油花’>‘盛夏红酒’>‘粉秀客’>‘莎蔓’。37个杂交组合中,结实的有32个,占86.49%。‘红宝’ב黄油花’、‘红宝’ב金娃娃’、‘红宝’ב粉秀客’、‘东方不败’ב粉秀客’、‘红宝’ב东方不败’5个组合杂交结实率在50%以上,亲和性较高。‘红运’ב东方不败’、‘红运’ב金娃娃’、‘红运’ב莎蔓’、‘莎蔓’ב粉秀客’、‘粉秀客’ב金娃娃’5个组合杂交结实率为0,表现出强烈的不亲和性。‘东方不败’‘红宝’2个品种做母本的杂交亲和性高于做父本;‘红运’‘盛夏红酒’‘黄油花’3个品种做父本的杂交亲和性高于做母本;‘金娃娃’‘莎蔓’‘粉秀客’3个品种做父本亲和性较高,但做母本有利于获得更多的杂交种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花萱草 品种 杂交育种 自交 正反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红枫‘秋火焰’扦插繁殖技术的优化 被引量:18
18
作者 尹新彦 储博彦 +1 位作者 李金霞 赵玉芬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5期1411-1412,1437,共3页
[目的]优化美国红枫‘秋火焰’扦插繁殖技术,为其快速繁殖提供技术指导。[方法]应用正交试验对园林绿化树种美国红枫‘秋火焰’进行了扦插繁殖试验研究。[结果]插穗木质化程度是影响‘秋火焰’扦插生根质量的主要因素,其次是扦插基质、... [目的]优化美国红枫‘秋火焰’扦插繁殖技术,为其快速繁殖提供技术指导。[方法]应用正交试验对园林绿化树种美国红枫‘秋火焰’进行了扦插繁殖试验研究。[结果]插穗木质化程度是影响‘秋火焰’扦插生根质量的主要因素,其次是扦插基质、植物生长促进剂种类和浓度。[结论]4因素最佳水平组合为A4B2C3D2,即采取混配植物生长促进剂(IBA∶NAA=1∶1)300 mg/L,以蛭石为基质,去顶芽的上部枝条为插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词美国红枫'秋火焰’ 扦插 繁殖技术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造林密度欧美107杨用材林最佳采伐期的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春鹏 刘泽勇 +3 位作者 李向军 刘四围 支恩波 李新利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9-14,共6页
以中小径材为培育目标,探讨不同造林密度欧美107杨Populus×euramericana用材林的最佳采伐期,以期为河北省平原地区杨树经营生产提供技术支持。本研究以欧美107杨为研究对象,设置了株行距为4 m×6m、4 m×5 m、3 m×5 m... 以中小径材为培育目标,探讨不同造林密度欧美107杨Populus×euramericana用材林的最佳采伐期,以期为河北省平原地区杨树经营生产提供技术支持。本研究以欧美107杨为研究对象,设置了株行距为4 m×6m、4 m×5 m、3 m×5 m、3 m×4 m、3 m×3 m、2 m×3 m和2 m×2 m共7个不同的造林密度,然后对其进行了连续8年的生长情况调查,与此同时,对其单株材积连年生长量和年均生长量以及林分的经济效益进行了统计分析。(1)造林后8 a,各密度林分胸径、树高、单株材积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减小,而单位面积蓄积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规律;(2)各密度林分最佳采伐期一般为6~7 a;(3)就经济效益而言,各密度林分中,4 m×5 m林分造林后8年的总净收益和年均净收益最大,分别为71 480±6 036元·hm^(-2)和9 505±990元·hm^(-2)a^(-1),其中年均净收益最大值出现在造林后第7 a。在河北省平原地区,在进行以中小径材为培育目标的欧美107杨造林时,应采用株行距为4 m×5 m的林分密度,并于造林7 a后采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佳采伐期 造林密度 经济效益 用材林 欧美107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东地区铁矿废弃地生态治理效果评价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超 毕君 尤海舟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2期432-435,444,共5页
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效果评价是对恢复生态系统的生态稳定性和生态质量的评价过程。该文以冀东铁矿废弃地为研究对象,以本区低山丘陵区代表性植被—荆条-酸枣灌草丛为生态背景,选择易于反映土壤和植被恢复效果的生态因子作为评价指标,建... 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效果评价是对恢复生态系统的生态稳定性和生态质量的评价过程。该文以冀东铁矿废弃地为研究对象,以本区低山丘陵区代表性植被—荆条-酸枣灌草丛为生态背景,选择易于反映土壤和植被恢复效果的生态因子作为评价指标,建立了生态恢复效果的综合评价系统;基于木本乡土植物的生长状况可反映生态系统结构的稳定性和所处演替状态的观点,评价系统中引入迁入乔灌木本植物种类作为评价自然植被恢复效果的指标。针对冀东地区主要铁矿废弃地类型进行了案例适用性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废弃地 生态恢复效果评价 生态质量评价 冀东铁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