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非线性混合模型的针阔混交林树高与胸径关系
被引量:
38
1
作者
王冬至
张冬燕
+1 位作者
张志东
黄选瑞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0-36,共7页
[目的]建立多树种、多层次混交林的树高-胸径生长关系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为研究混交林多树种生长规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河北省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华北落叶松-白桦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基于87块标准地(20 m×30 m)的4 953株...
[目的]建立多树种、多层次混交林的树高-胸径生长关系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为研究混交林多树种生长规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河北省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华北落叶松-白桦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基于87块标准地(20 m×30 m)的4 953株华北落叶松和3 608株白桦单木数据,选取13个具有代表性且具有生物学意义的树高-胸径模型进行拟合,从中筛选出拟合优度较高的模型作为构建混合效应模型的基础模型,并在混合效应模型中加入哑变量以解决样地内不同树种带来的差异。[结果]1)在13个树高-胸径候选模型中,模型13的确定系数最大(R2=0.915 7),绝对误差(Bias=1.200 6)、均方根误差(RMSE=0.129 1)最小,其拟合效果较好。2)以模型13为基础模型建立华北落叶松-白桦混交林树高-胸径关系混合效应模型,华北落叶松混合模型确定系数(R2)为0.926 4,AIC值为319.7,均方根误差(RMSE)值1.070 8,绝对误差(Bias)为0.084 1;白桦混合模型确定系数(R2)为0.918 7,AIC值为297.6,均方根误差(RMSE)为1.102 2,绝对误差(Bias)为0.070 5,表明模型拟合效果较好。3)利用所构建的混合效应模型,以2 cm为一个径阶对华北落叶松和白桦树高进行预测,其树高预测结果与测量值分布一致,表明包含树种哑变量混合效应模型中的参数充分反映出相同径级树高的变异趋势,提高了混交林树高-胸径模型预估精度。[结论]包含哑变量的混合效应生长模型可解决混交林中样地间及样地内树种对树高-胸径生长关系的影响,提高模型精度及适用性,为该地区提高针阔混交林经营水平及经营效果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混合模型
华北落叶松
白桦
树高-胸径
混交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贝叶斯法的针阔混交林树高与胸径混合效应模型
被引量:
13
2
作者
王冬至
张冬燕
+3 位作者
李永宁
张志东
李大勇
黄选瑞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85-94,共10页
【目的】在多树种多层次针阔混交林中,基于贝叶斯混合效应模型法构建树高与胸径关系的混合效应模型,以提高预测模型参数稳定性,为揭示混交林多树种生长规律、资源分配差异及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河北省塞罕坝机械...
【目的】在多树种多层次针阔混交林中,基于贝叶斯混合效应模型法构建树高与胸径关系的混合效应模型,以提高预测模型参数稳定性,为揭示混交林多树种生长规律、资源分配差异及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华北落叶松和白桦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基于112块标准地(30 m×30 m)调查数据,选取6个包含不同林分因子的理论方程作为构建混交林不同树种树高与胸径关系的基础模型,选择出拟合精度较高的模型,分别采用两水平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法和贝叶斯混合效应模型法构建立包含哑变量的多树种树高与胸径关系模型。【结果】包含林分优势高和林分断面积组合变量的Richards方程拟合效果最好,模型确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和绝对误差(Bias)分别为0.8495、2.3786和0.3654;贝叶斯混合效应模型法拟合精度略高于传统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法:基于传统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法的华北落叶松树高与胸径关系模型的RMSE和Bias分别为0.9304和0.1034,白桦树高与胸径关系模型的RMSE和Bias分别为0.9827和0.1126;基于贝叶斯混合效应模型法的华北落叶松树高与胸径关系模型的RMSE和Bias分别为0.9105和0.0968,白桦树高与胸径关系模型的RMSE和Bias分别为0.9633和0.1002。【结论】基于贝叶斯混合效应模型法构建的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充分考虑混交林多树种树高与胸径关系模型参数的不确定性,模型预测效果更具可靠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叶斯统计
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
哑变量
树高-胸径
混交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塞罕坝主要立地类型针阔混交林树高曲线构建
被引量:
9
3
作者
王冬至
张冬燕
+2 位作者
王方
张志东
黄选瑞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7-14,共8页
地位指数模型是一种有效、可用的评价林分立地生产力过程的方法,然而在多树种、多层次、林分结构复杂的混交林中,如何构建动态地位指数模型并对不同立地条件下混交林立地生产力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本文运用华...
地位指数模型是一种有效、可用的评价林分立地生产力过程的方法,然而在多树种、多层次、林分结构复杂的混交林中,如何构建动态地位指数模型并对不同立地条件下混交林立地生产力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本文运用华北暖温带针阔混交林不同树种348株优势木解析木数据(华北落叶松174株、白桦174株),对基于Bertalanfy-Richards模型、Hossfeld模型和Lundqvist-Korf模型的5种动态地位指数模型在混交林立地质量评价中的适用性进行了研究,并运用线性几何回归方法建立了不同立地类型下混交林树种地位指数转换方程。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最优模型为基于Bertalanfy-Richards的模型,其指标评价值R2adj为0.948、Bias为0.088、RMSE为1.089;白桦最优模型为基于Lundqvist-Korf的模型,其指标评价值R2adj为0.966、Bais为0.066、RMSE为1.322;不同立地类型(低海拔阳坡、低海拔阴坡、高海拔阳坡、高海拔阴坡)华北落叶松和白桦立地指数相关系数分别为0.87、0.81、0.84、0.91,表明模型拟合较好。经过验证表明,地位指数转换方程适用于不同立地类型混交林立地质量评价及生产力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代数差分算法
转换方程
地位指数
华北落叶松
白桦
混交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塞罕坝华北落叶松—白桦针阔混交林胸径年生长量预测
被引量:
9
4
作者
王冬至
弥宏卓
+2 位作者
张冬燕
张志东
黄选瑞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6,共6页
以河北省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华北落叶松—白桦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基于87块标准地(20m×30m)的348株解析木数据,建立包含样地间及样地内随机效应的胸径—年龄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并在混合效应模型中加入哑变量来解决样地内不同树...
以河北省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华北落叶松—白桦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基于87块标准地(20m×30m)的348株解析木数据,建立包含样地间及样地内随机效应的胸径—年龄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并在混合效应模型中加入哑变量来解决样地内不同树种带来的差异。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单木胸径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确定系数(R2)、-2log Likelihood值、信息准则(Alcaikes information criterion,AIC)值、贝叶斯信息(Bayesion informatian criterion,BIC)值分别为0.85、898.1、880.2、855.4;白桦单木胸径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确定系数(R2)、-2log Likelihood值、AIC值、BIC值分别为:0.81、500.9、482.6、465.7。白桦和华北落叶松最大年生长量分别为0.44cm和0.41cm,年龄和竞争指数与胸径生长量呈负相关关系,胸径和林分优势高与胸径生长量呈正相关关系,其中林分优势高与华北落叶松—白桦混交林径向生长量相关性较低。包含哑变量的混合效应生长模型解决了混交林中样地间及样地内树种对胸径生长的影响,提高了模型精度及适用性,为该地区针阔混交林经营水平及经营效果的提高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混合模型
哑变量
胸径
华北落叶松
白桦
混交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塞罕坝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断面积预测模型
被引量:
4
5
作者
王冬至
张冬燕
+1 位作者
张志东
黄选瑞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0-17,共8页
如何实现林分水平和单木水平预测林分断面积的兼容性,并提高不同水平断面积模型的预估精度,在森林经营过程中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本文以华北暖温带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运用105块连续观测的固定样地数据,首先采用Gauss-Ne...
如何实现林分水平和单木水平预测林分断面积的兼容性,并提高不同水平断面积模型的预估精度,在森林经营过程中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本文以华北暖温带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运用105块连续观测的固定样地数据,首先采用Gauss-Newton算法建立林分水平和单木水平断面积生长模型;其次分别采用不同形式的逻辑斯蒂方程对单木生存概率方程进行拟合;最后将不同水平最优预测模型进行组合并建立组合方程,采用最小二乘法估计组合方程参数,以提高对不同水平断面积的预测精度。结果表明:在约束参数法中,林分密度模型、林分断面积预测模型和单木断面积模型均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并均能解释90%以上的变异;在分解法中采用逻辑斯蒂方程来预测单木生存概率和林分密度,经检验获得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06,表明该方程可以较好地预测林木生存概率;在组合预测法中,采用不同水平的最优模型进行组合后的预测效果最佳。在预测林分密度和断面积时,组合预测方程预测精度最高,林分水平模型预测精度次之,单木水平模型预测精度最低。组合预测法能够预测不同水平下的林分密度、立木生存概率、林分断面积及单木断面积,提高了模型预测精度,为预测林分生长动态、空间结构变化及经营效果评价等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面积
约束参数法
分解法
组合预测法
华北落叶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白榆D33雄性不育花芽发育的形态及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
4
6
作者
王晓叶
王力源
+3 位作者
刘兴菊
贾泽云
杨春弟
梁海永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6-81,90,共7页
为了探究榆树雄性不育系花芽形态的特征及内源激素在榆树雄性不育系花芽中的调控作用,在花芽发育的不同时期,观察白榆D33雄性不育株和可育株Y3、Y4的花芽形态特征,并利用石蜡切片对其花药的内部形态进行观察;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育...
为了探究榆树雄性不育系花芽形态的特征及内源激素在榆树雄性不育系花芽中的调控作用,在花芽发育的不同时期,观察白榆D33雄性不育株和可育株Y3、Y4的花芽形态特征,并利用石蜡切片对其花药的内部形态进行观察;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育植株和可育植株花芽发育过程的玉米素(ZT)、赤霉素(GA3)和生长素(IAA)含量的动态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与可育株Y3、Y4相比,不育系白榆D33在花蕾发育期间,花丝不伸长,花药干瘪,不能形成正常的花粉,但其雌蕊发育正常,能接受花粉而形成翅果;不育系白榆D33的ZT含量明显高于Y3、Y4,GA3含量动态变化较大,IAA含量出现下降趋势,并且在D33中GA3/IAA和GA3/ZT值动态变化幅度较大。不育系白榆花芽雄蕊发育不正常,花药不能产生花粉进行自花授粉,但其雌蕊发育正常;不育系白榆花芽的ZT、GA3和IAA含量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榆D33
雄性不育
花芽形态
内源激素
动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非线性混合模型的针阔混交林树高与胸径关系
被引量:
38
1
作者
王冬至
张冬燕
张志东
黄选瑞
机构
河北
农业大学林学院
河北省林木种植资源创新与保护实验室
河北
农业大学商学院
出处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0-36,共7页
基金
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504303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370636)
科技部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2012BAD22B0304)
文摘
[目的]建立多树种、多层次混交林的树高-胸径生长关系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为研究混交林多树种生长规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河北省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华北落叶松-白桦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基于87块标准地(20 m×30 m)的4 953株华北落叶松和3 608株白桦单木数据,选取13个具有代表性且具有生物学意义的树高-胸径模型进行拟合,从中筛选出拟合优度较高的模型作为构建混合效应模型的基础模型,并在混合效应模型中加入哑变量以解决样地内不同树种带来的差异。[结果]1)在13个树高-胸径候选模型中,模型13的确定系数最大(R2=0.915 7),绝对误差(Bias=1.200 6)、均方根误差(RMSE=0.129 1)最小,其拟合效果较好。2)以模型13为基础模型建立华北落叶松-白桦混交林树高-胸径关系混合效应模型,华北落叶松混合模型确定系数(R2)为0.926 4,AIC值为319.7,均方根误差(RMSE)值1.070 8,绝对误差(Bias)为0.084 1;白桦混合模型确定系数(R2)为0.918 7,AIC值为297.6,均方根误差(RMSE)为1.102 2,绝对误差(Bias)为0.070 5,表明模型拟合效果较好。3)利用所构建的混合效应模型,以2 cm为一个径阶对华北落叶松和白桦树高进行预测,其树高预测结果与测量值分布一致,表明包含树种哑变量混合效应模型中的参数充分反映出相同径级树高的变异趋势,提高了混交林树高-胸径模型预估精度。[结论]包含哑变量的混合效应生长模型可解决混交林中样地间及样地内树种对树高-胸径生长关系的影响,提高模型精度及适用性,为该地区提高针阔混交林经营水平及经营效果提供科学支撑。
关键词
非线性混合模型
华北落叶松
白桦
树高-胸径
混交林
Keywords
nonlinear mixed model
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
Betula platyphylla
height-diameter
mixed forest
分类号
S758.57 [农业科学—森林经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贝叶斯法的针阔混交林树高与胸径混合效应模型
被引量:
13
2
作者
王冬至
张冬燕
李永宁
张志东
李大勇
黄选瑞
机构
河北
农业大学林学院
河北省林木种植资源创新与保护实验室
河北
农业大学商学院
河北省
木兰围场国有林场管理局
出处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85-94,共10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D0600403,2016YFD060020303)
河北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QN2018125)
+1 种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31700377)
河北省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C2018204096)
文摘
【目的】在多树种多层次针阔混交林中,基于贝叶斯混合效应模型法构建树高与胸径关系的混合效应模型,以提高预测模型参数稳定性,为揭示混交林多树种生长规律、资源分配差异及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华北落叶松和白桦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基于112块标准地(30 m×30 m)调查数据,选取6个包含不同林分因子的理论方程作为构建混交林不同树种树高与胸径关系的基础模型,选择出拟合精度较高的模型,分别采用两水平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法和贝叶斯混合效应模型法构建立包含哑变量的多树种树高与胸径关系模型。【结果】包含林分优势高和林分断面积组合变量的Richards方程拟合效果最好,模型确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和绝对误差(Bias)分别为0.8495、2.3786和0.3654;贝叶斯混合效应模型法拟合精度略高于传统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法:基于传统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法的华北落叶松树高与胸径关系模型的RMSE和Bias分别为0.9304和0.1034,白桦树高与胸径关系模型的RMSE和Bias分别为0.9827和0.1126;基于贝叶斯混合效应模型法的华北落叶松树高与胸径关系模型的RMSE和Bias分别为0.9105和0.0968,白桦树高与胸径关系模型的RMSE和Bias分别为0.9633和0.1002。【结论】基于贝叶斯混合效应模型法构建的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充分考虑混交林多树种树高与胸径关系模型参数的不确定性,模型预测效果更具可靠性和稳定性。
关键词
贝叶斯统计
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
哑变量
树高-胸径
混交林
Keywords
Bayesian statistics
nonlinear mixed-effects model
dummy variable
height-diameter
mixed forest
分类号
S758.5+7 [农业科学—森林经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塞罕坝主要立地类型针阔混交林树高曲线构建
被引量:
9
3
作者
王冬至
张冬燕
王方
张志东
黄选瑞
机构
河北
农业大学林学院
河北省林木种植资源创新与保护实验室
河北
农业大学商学院
河北省
衡水市景县农林局
出处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7-14,共8页
基金
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504303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370636)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D22B0304)
文摘
地位指数模型是一种有效、可用的评价林分立地生产力过程的方法,然而在多树种、多层次、林分结构复杂的混交林中,如何构建动态地位指数模型并对不同立地条件下混交林立地生产力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本文运用华北暖温带针阔混交林不同树种348株优势木解析木数据(华北落叶松174株、白桦174株),对基于Bertalanfy-Richards模型、Hossfeld模型和Lundqvist-Korf模型的5种动态地位指数模型在混交林立地质量评价中的适用性进行了研究,并运用线性几何回归方法建立了不同立地类型下混交林树种地位指数转换方程。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最优模型为基于Bertalanfy-Richards的模型,其指标评价值R2adj为0.948、Bias为0.088、RMSE为1.089;白桦最优模型为基于Lundqvist-Korf的模型,其指标评价值R2adj为0.966、Bais为0.066、RMSE为1.322;不同立地类型(低海拔阳坡、低海拔阴坡、高海拔阳坡、高海拔阴坡)华北落叶松和白桦立地指数相关系数分别为0.87、0.81、0.84、0.91,表明模型拟合较好。经过验证表明,地位指数转换方程适用于不同立地类型混交林立地质量评价及生产力预测。
关键词
广义代数差分算法
转换方程
地位指数
华北落叶松
白桦
混交林
Keywords
generalized algebraic difference approach
conversion equation
site index
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
Betula platyphylla
mixed forest
分类号
S758.5 [农业科学—森林经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塞罕坝华北落叶松—白桦针阔混交林胸径年生长量预测
被引量:
9
4
作者
王冬至
弥宏卓
张冬燕
张志东
黄选瑞
机构
河北
农业大学
河北省林木种植资源创新与保护实验室
内蒙古自治区林业监测规划院
出处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6,共6页
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5BAD09B01)
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504303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370636)
文摘
以河北省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华北落叶松—白桦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基于87块标准地(20m×30m)的348株解析木数据,建立包含样地间及样地内随机效应的胸径—年龄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并在混合效应模型中加入哑变量来解决样地内不同树种带来的差异。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单木胸径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确定系数(R2)、-2log Likelihood值、信息准则(Alcaikes information criterion,AIC)值、贝叶斯信息(Bayesion informatian criterion,BIC)值分别为0.85、898.1、880.2、855.4;白桦单木胸径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确定系数(R2)、-2log Likelihood值、AIC值、BIC值分别为:0.81、500.9、482.6、465.7。白桦和华北落叶松最大年生长量分别为0.44cm和0.41cm,年龄和竞争指数与胸径生长量呈负相关关系,胸径和林分优势高与胸径生长量呈正相关关系,其中林分优势高与华北落叶松—白桦混交林径向生长量相关性较低。包含哑变量的混合效应生长模型解决了混交林中样地间及样地内树种对胸径生长的影响,提高了模型精度及适用性,为该地区针阔混交林经营水平及经营效果的提高提供依据。
关键词
非线性混合模型
哑变量
胸径
华北落叶松
白桦
混交林
Keywords
nonlinear mixed-effect model
dummy variable
diameter
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
Betulaplatyph ylla
mixed forest
分类号
S758.55 [农业科学—森林经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塞罕坝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断面积预测模型
被引量:
4
5
作者
王冬至
张冬燕
张志东
黄选瑞
机构
河北
农业大学林学院
河北省林木种植资源创新与保护实验室
河北
农业大学商学院
出处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0-17,共8页
基金
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50430304)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5BAD09B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370636)
文摘
如何实现林分水平和单木水平预测林分断面积的兼容性,并提高不同水平断面积模型的预估精度,在森林经营过程中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本文以华北暖温带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运用105块连续观测的固定样地数据,首先采用Gauss-Newton算法建立林分水平和单木水平断面积生长模型;其次分别采用不同形式的逻辑斯蒂方程对单木生存概率方程进行拟合;最后将不同水平最优预测模型进行组合并建立组合方程,采用最小二乘法估计组合方程参数,以提高对不同水平断面积的预测精度。结果表明:在约束参数法中,林分密度模型、林分断面积预测模型和单木断面积模型均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并均能解释90%以上的变异;在分解法中采用逻辑斯蒂方程来预测单木生存概率和林分密度,经检验获得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06,表明该方程可以较好地预测林木生存概率;在组合预测法中,采用不同水平的最优模型进行组合后的预测效果最佳。在预测林分密度和断面积时,组合预测方程预测精度最高,林分水平模型预测精度次之,单木水平模型预测精度最低。组合预测法能够预测不同水平下的林分密度、立木生存概率、林分断面积及单木断面积,提高了模型预测精度,为预测林分生长动态、空间结构变化及经营效果评价等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断面积
约束参数法
分解法
组合预测法
华北落叶松
Keywords
basal area
constrained parameter method
disaggregation method
combination forecastingmethod
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
分类号
S758.57 [农业科学—森林经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白榆D33雄性不育花芽发育的形态及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
4
6
作者
王晓叶
王力源
刘兴菊
贾泽云
杨春弟
梁海永
机构
河北
农业大学林学院
河北省林木种植资源创新与保护实验室
出处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6-81,90,共7页
基金
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利用白榆雄性不育系进行榆树种质创新研究”(7226312D)
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河北省重要乡土树种种质资源创列与利用技术研究(16226309D)”
文摘
为了探究榆树雄性不育系花芽形态的特征及内源激素在榆树雄性不育系花芽中的调控作用,在花芽发育的不同时期,观察白榆D33雄性不育株和可育株Y3、Y4的花芽形态特征,并利用石蜡切片对其花药的内部形态进行观察;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育植株和可育植株花芽发育过程的玉米素(ZT)、赤霉素(GA3)和生长素(IAA)含量的动态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与可育株Y3、Y4相比,不育系白榆D33在花蕾发育期间,花丝不伸长,花药干瘪,不能形成正常的花粉,但其雌蕊发育正常,能接受花粉而形成翅果;不育系白榆D33的ZT含量明显高于Y3、Y4,GA3含量动态变化较大,IAA含量出现下降趋势,并且在D33中GA3/IAA和GA3/ZT值动态变化幅度较大。不育系白榆花芽雄蕊发育不正常,花药不能产生花粉进行自花授粉,但其雌蕊发育正常;不育系白榆花芽的ZT、GA3和IAA含量不稳定。
关键词
白榆D33
雄性不育
花芽形态
内源激素
动态变化
Keywords
Ulmus pumila D33
male sterility
flower bud morphology
endogenous hormone
dynamic change
分类号
S792.19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非线性混合模型的针阔混交林树高与胸径关系
王冬至
张冬燕
张志东
黄选瑞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3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贝叶斯法的针阔混交林树高与胸径混合效应模型
王冬至
张冬燕
李永宁
张志东
李大勇
黄选瑞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塞罕坝主要立地类型针阔混交林树高曲线构建
王冬至
张冬燕
王方
张志东
黄选瑞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塞罕坝华北落叶松—白桦针阔混交林胸径年生长量预测
王冬至
弥宏卓
张冬燕
张志东
黄选瑞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塞罕坝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断面积预测模型
王冬至
张冬燕
张志东
黄选瑞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白榆D33雄性不育花芽发育的形态及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
王晓叶
王力源
刘兴菊
贾泽云
杨春弟
梁海永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