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白腐菌处理含硝基苯类化工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26
1
作者 王庆生 李捍东 +3 位作者 席北斗 李丽霄 王金梅 张迎生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9-21,共3页
采用正交实验法 ,通过生化反应动力学分析 ,利用白腐菌对硝基苯类化工废水进行了好氧生化降解实验研究。在常温 (2 5℃ ) ,pH值为7,进水CODCr为 2 0 0 0mg L ,硝基苯类进水质量浓度为 10 0mg L ,停留时间为 60h的条件下 ,CODCr降解率达... 采用正交实验法 ,通过生化反应动力学分析 ,利用白腐菌对硝基苯类化工废水进行了好氧生化降解实验研究。在常温 (2 5℃ ) ,pH值为7,进水CODCr为 2 0 0 0mg L ,硝基苯类进水质量浓度为 10 0mg L ,停留时间为 60h的条件下 ,CODCr降解率达到 99%。对白腐菌降解硝基苯类废水的动力学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腐菌 处理 硝基苯类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场县农田典型药物和个人护理品污染特征与生态风险预评价 被引量:7
2
作者 潘寻 苏都 +1 位作者 宋光明 贲伟伟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84-192,共9页
利用超声萃取-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技术,对围场县全县农田中5个大类(磺胺类、四环素类、氟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以及其他类)25种典型药物和个人护理品(PPCPs)的污染水平进行了调查,并采用风险熵法对其进行生态风... 利用超声萃取-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技术,对围场县全县农田中5个大类(磺胺类、四环素类、氟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以及其他类)25种典型药物和个人护理品(PPCPs)的污染水平进行了调查,并采用风险熵法对其进行生态风险预评价。结果表明:有23种目标PPCPs被检出,不同目标物检出率差异显著,检出含量范围为0.38~6.50μg·kg-1,单种污染物最高检出浓度为101.9μg·kg-1(磺胺甲恶唑)。以目标物划分,分别有7种和5种被检出物质达到生态高风险和中等风险水平;以采样区域划分,41个土壤点位中分别有17个和12个达到生态高风险和中等风险水平。畜用PPCPs是围场农田中PPCPs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兽药滥用、粪便自然堆沤等传统农耕模式有造成农田土壤中PPCPs累积的趋势,因此需严控PPCPs污染源头,并推进畜禽粪便安全的资源化利用,以减缓农田土壤中由于PPCPs污染带来的潜在生态风险,保障围场地区生态环境功能、农田环境质量以及农产品安全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和个人护理品 生态风险评价 围场 农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场县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调查与评价 被引量:11
3
作者 潘寻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5-31,共7页
调查了围场县37个乡镇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内梅罗指数法、生态风险指数法、污染负荷指数法和地质累计指数法对其进行评价,并对各种重金属的潜在污染来源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围场县69个农田土壤监测点中Cu、Cd... 调查了围场县37个乡镇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内梅罗指数法、生态风险指数法、污染负荷指数法和地质累计指数法对其进行评价,并对各种重金属的潜在污染来源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围场县69个农田土壤监测点中Cu、Cd、Pb、Cr、Zn、Ni、As和H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9.75,0.11,14.07,32.63,37.71,15.17,8.90和0.00mg/kg。当采用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作为评价标准时,各评价方法无污染样点比例均超过98.6%,仅As为轻微污染;当采用围场本地土壤重金属背景值作为评价标准时,土壤污染程度普遍提高,且各评价方法结果存在一定差异。围场地区农田土壤重金属检出水平较低,整体土壤环境质量优良,生态系统危害性不明显,但当地农业耕作模式的特殊性有诱发重金属累积的趋势,因此仍需严格控制重金属污染源头,减缓土壤环境恶化风险,确保农田土壤环境质量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场 农田 重金属 评价 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