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癌组织中Cyclin D1、CDC25B和p27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军 赵醒 +4 位作者 赵宇阳 赵杨 刘成一 申兴斌 李春辉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78-680,共3页
目的探讨Cyclin D1、CDC25B和p27表达与胃腺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法检测42例胃腺癌组织及相应正常胃黏膜组织中Cyclin D1、CDC25B和p27的表达,分析三者表达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及相关性。结果 C... 目的探讨Cyclin D1、CDC25B和p27表达与胃腺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法检测42例胃腺癌组织及相应正常胃黏膜组织中Cyclin D1、CDC25B和p27的表达,分析三者表达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及相关性。结果 Cyclin D1在正常胃黏膜及胃腺癌组织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C25B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27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yclin D1及CDC25B在胃癌组织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27在胃癌组织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相关,Cyclin D1、CDC25B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呈正相关(r=0.392,P<0.05),Cyclin D1与p27表达差异无显著相关性(r=-0.062,P>0.05)。结论联合检测Cyclin D1、CDC25B和p27表达有望作为评估胃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新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CYCLIND1 CDC25B P27 免疫组织化学 Western BLO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中IGF-Ⅱ、IGFBP-6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薛晶 赵杨 +2 位作者 张建伟 焦艳 申兴斌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28-632,共5页
目的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Ⅱ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IGFBP)-6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Max Vis... 目的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Ⅱ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IGFBP)-6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Max Vision法及RT-PCR法检测50例CRC组织和50例对应癌旁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IGF-Ⅱ及IGFBP-6的表达。结果 (1)CRC组织中IGF-Ⅱ蛋白及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CRC组织中IGFBP-6蛋白及mRNA表达量均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2)IGF-Ⅱ和IGFBP-6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有关(P<0.05);IGF-Ⅱ及IGFBP-6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0.05)。结论 IGF-Ⅱ及IGFBP-6的蛋白表达及mRNA表达量与CRC临床病理特征有明显相关性。联合检测IGF-Ⅱ及IGFBP-6有可能作为CRC发生及预后的生物学指标,为CRC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新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6 免疫组织化学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拟胃炎通降颗粒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曹秀梅 朱玉清 +3 位作者 徐冰 陈建 李春辉 张爱国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3年第10期2076-2077,共2页
目的:观察胃炎通降颗粒对浅表性胃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2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86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成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仅采用常规西医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医疗法的基础上,给予口服胃... 目的:观察胃炎通降颗粒对浅表性胃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2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86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成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仅采用常规西医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医疗法的基础上,给予口服胃炎通降颗粒治疗,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主要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常见临床症状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患者胃镜检查胃黏膜改善明显(P<0.05);治疗组患者的幽门螺旋杆菌检出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P<0.05)。结论:胃炎通降颗粒在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治疗上具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浅表性胃炎 胃炎通降颗粒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中IGF-1、IGFBP-3、MMP-14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孙立园 赵杨 +3 位作者 刘莎莎 薛晶 王瑞婷 申兴斌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72-1075,共4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3,IGFBP-3)及基质金属蛋白酶-14(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14,MMP-14)在结直肠癌(colore...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3,IGFBP-3)及基质金属蛋白酶-14(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14,MMP-14)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MaxVision法检测70例CRC、30例结直肠腺瘤(colorectal adenoma,CRA)及20例正常肠黏膜组织(对照组)中IGF-1、IGFBP-3及MMP-14的蛋白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IGF-1、MMP-14蛋白在CRC组织中的表达高于CRA、对照组,且与CRC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P <0. 05); IGFBP-3蛋白在CRC组织中的表达低于CRA、对照组,与CRC有无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分期有关(P <0. 05)。IGF-1、MMP-14与IGFBP-3蛋白表达呈负相关关系(r=-0. 804/-0. 460,P <0. 01),IGF-1与MMP-14呈正相关关系(r=0. 443,P <0. 05)。结论 IGF-1、IGFBP-3、MMP-14与CR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联合检测三者有助于CRC的诊断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 基质金属蛋白酶-14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