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北省岭东金矿地质特征与成因探讨
1
作者 蔡雨霏 张才龙 +7 位作者 陈超 丁照月 邢欢 郭海全 陈志彬 张世斌 王磊 张兴康 《黄金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1-527,共17页
冀西岭东金矿主要产于隐爆角砾岩筒中,赋矿围岩为以变质岩为主要角砾的隐爆角砾岩,矿体主要受NNW向断裂控制,呈薄脉状和透镜状产出,矿石具有隐爆角砾岩型和石英脉—蚀变岩型特征。为了研究岭东金矿的成矿物质来源,分析矿床成因,在总结... 冀西岭东金矿主要产于隐爆角砾岩筒中,赋矿围岩为以变质岩为主要角砾的隐爆角砾岩,矿体主要受NNW向断裂控制,呈薄脉状和透镜状产出,矿石具有隐爆角砾岩型和石英脉—蚀变岩型特征。为了研究岭东金矿的成矿物质来源,分析矿床成因,在总结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重点开展了S、Pb和C-O-H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矿石中4件黄铁矿δ34Sv-CDT变化范围为0.3‰~1.5‰;206Pb/204Pb比值范围为16.160~16.566,平均值为16.361;207Pb/204Pb比值范围为15.186~15.269,平均值为15.226;208Pb/204Pb比值范围为37.103~37.523,平均值为37.322;4件石英和白云石δ18OV-SMOW值域为10.4‰~13.5‰,平均值为12.48‰;δ18OH2O值域为-1.6‰~1.5‰,平均值为0.48‰;δDV-SMOW值域为-105.0‰~-49.8‰,平均值为-83.7‰,δ13CV-PDB值域为-20.6‰~-5.0‰,平均值为-14.7‰,表明岭东金矿成矿物质来源以幔源为主,混入少量壳源组分。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晚期加入部分大气降水,这与冀西麻棚地区金矿特征较为一致。岭东金矿的形成与多期构造—岩浆活动密切相关,总体属于浅成中—低温岩浆热液型金矿。此外,通过与山西义兴寨石英脉型—隐爆角砾岩型—斑岩型金矿进行对比发现,2个金矿地质特征具有较大相似性,因此应重视岭东金矿深部斑岩矿体的勘查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爆角砾岩 浅成中—低温岩浆热液型金矿 深部勘查 矿床成因 岭东金矿 冀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洲铂族金属矿产资源禀赋特征、成矿潜力及开发利用 被引量:5
2
作者 王丰翔 黄圣路 +4 位作者 王权 冯云磊 陈喜峰 张伟波 张万益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29-1242,共14页
铂族元素(Platinum group elements,PGEs)作为地壳最稀缺的一类金属元素,是重要的战略性矿产资源。非洲铂族金属矿产资源丰富且高度集中,占世界资源量>80%,主要集中在南非和津巴布韦。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非洲PGEs矿床主要成矿... 铂族元素(Platinum group elements,PGEs)作为地壳最稀缺的一类金属元素,是重要的战略性矿产资源。非洲铂族金属矿产资源丰富且高度集中,占世界资源量>80%,主要集中在南非和津巴布韦。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非洲PGEs矿床主要成矿类型、时空分布特点和开发利用现状进行了总结,研究认为:(1)非洲大型-超大型PGEs矿床成因类型主要为岩浆型,在时空上与世界级铁质-镁铁质大火成岩省(南非布什维尔德和津巴布韦大岩墙)密切相关,可细化分为脉状铜镍硫化物型、整合接触型铜镍硫化物型、脉状铬铁矿型和钒钛磁铁矿型。依据区域构造演化及其所产出的矿化特征,认为以铁质-镁铁质岩有关的岩浆型矿床仍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2)非洲铂族金属矿产勘查开发程度相对较高,近十年是全球勘查资金投入最多的地区,同时也是世界第一大铂生产地和第二大钯生产地。从事勘查开发的主要为世界顶级PGEs矿业寡头。(3)非洲是全球一次性铂族金属矿产品主要供应国,主要出口至美国、日本、中国、德国和英国。加强与南非、津巴布韦等国家之间的合作,保障PGEs资源供应的安全对我国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GEs矿床 战略性矿产 开发利用 成矿规律 非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富有机质页岩层系震积岩发育特征及地质意义
3
作者 侯中帅 陈世悦 +2 位作者 杨怀宇 张顺 梁钊 《地质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0-106,共17页
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富有机质页岩中,发育大量与古地震活动有关的震积岩,围绕其开展研究不仅可以深入认识震积岩和富有机质页岩,而且对页岩油气勘探具有积极作用。通过岩心和薄片观察,识别出的震积岩... 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富有机质页岩中,发育大量与古地震活动有关的震积岩,围绕其开展研究不仅可以深入认识震积岩和富有机质页岩,而且对页岩油气勘探具有积极作用。通过岩心和薄片观察,识别出的震积岩包括软沉积物变形层和震浊积岩。研究区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的类型包括小褶皱、液化砂岩脉、负载构造、球枕构造、串珠状构造、布丁构造、小断层和自碎角砾岩。震浊积岩为深湖沉积物滑塌形成的厚度小于2cm的浊积层。古地震活动导致沉积物发生液化和脆性变形,造成沉积物的流动、失稳、压实和破裂,最终形成软沉积物变形和震浊积岩。受震中距、古地形坡度和陆源碎屑输入强度的影响,湖盆中心富有机质页岩层系中震积岩的发育规模较湖盆边缘砂泥岩互层层系明显减小。震积岩的发育对于油气的初次运移和二次运移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其也可以作为潜在的页岩油气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积岩 软沉积物变形构造 震浊积岩 古地震 富有机质页岩 东营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平原北部蓟州区西南头营剖面地层沉积特征与沉积环境研究
4
作者 石光耀 张运强 +6 位作者 张欢 潘志龙 李庆喆 张金龙 张鹏程 吕可欣 闫皓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13-2126,共14页
笔者等通过详细测量河北平原北部天津市蓟州区西南部桑梓镇头营剖面,结合粒度分析数据、孢粉分析数据、^(14)C和光释光测年数据,系统分析了该剖面地层形成年龄和沉积特征。实测剖面显示地层可以划分为18层,沉积物以黏土质粉砂、粉砂质... 笔者等通过详细测量河北平原北部天津市蓟州区西南部桑梓镇头营剖面,结合粒度分析数据、孢粉分析数据、^(14)C和光释光测年数据,系统分析了该剖面地层形成年龄和沉积特征。实测剖面显示地层可以划分为18层,沉积物以黏土质粉砂、粉砂质黏土、黏土为主。^(14)C和光释光测年数据显示该剖面沉积物主要为晚更新世晚期以来沉积。粒度分析结果显示14个粒度样品频率分布曲线均为不对称的单峰态,表明沉积物成分单一,为相对稳定的水能条件下形成;概率累积曲线以细粒型为主,样品主要由跃移总体和悬浮总体组成。根据孢粉组合特征,可将剖面划分为3个孢粉带,孢粉带Ⅰ:气候温和湿润;孢粉带Ⅱ:气候寒冷干旱;孢粉带Ⅲ:气候温暖湿润。实测剖面测年结果与古里雅冰芯氧同位素曲线作对比可知,剖面形成时代对应MIS3~MIS1阶段,头营剖面经历了暖—冷—暖的气候变化,与孢粉组合反映的气候特征一致。综上可知,头营剖面晚更新世以来沉积物应属漫滩或洼地相沉积,整体处于相对稳定的低水流条件,沉积环境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度特征 14C和光释光测年 孢粉组合 沉积环境 河北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张三营富铌碱长花岗岩和花岗斑岩锆石U-Pb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杨瑞 王鹏 +4 位作者 孙志辉 胡华斌 魏浩 段站站 李亮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40-752,共13页
张三营富铌碱长花岗岩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中段,文章对该花岗岩和与其伴生的花岗斑岩进行锆石LA-ICP-MSU-Pb定年研究,结果表明富铌碱长花岗岩可能是岩浆多期次聚集作用下形成,结晶年龄约为141 Ma,其晚期分异形成的花岗斑岩均形成于132~12... 张三营富铌碱长花岗岩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中段,文章对该花岗岩和与其伴生的花岗斑岩进行锆石LA-ICP-MSU-Pb定年研究,结果表明富铌碱长花岗岩可能是岩浆多期次聚集作用下形成,结晶年龄约为141 Ma,其晚期分异形成的花岗斑岩均形成于132~124 Ma;张三营富铌碱长花岗岩是早白垩世古太平洋板块俯冲折返作用相关的伸展体制下形成的。研究揭示,除海西期和印支期外,燕山晚期也是华北克拉通北缘铌钽成矿的重要时期,燕山晚期的碱性岩和过铝质花岗岩将成为本区稀有金属找矿的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锆石U-PB定年 碱长花岗岩 花岗斑岩 稀有金属成矿 张三营 华北克拉通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背景下的清洁能源资源——钍 被引量:4
6
作者 冯云磊 张万益 +3 位作者 于维满 陈骥 方圆 王丰翔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116,共16页
放射性元素钍(Th)有较广泛的工业用途,含钍核燃料清洁且高效,在“双碳”背景下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世界范围内钍资源的分布、生产和消费却极不均衡,因此亟需在资源-经济-环境系统中对钍资源分布格局和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建立全... 放射性元素钍(Th)有较广泛的工业用途,含钍核燃料清洁且高效,在“双碳”背景下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世界范围内钍资源的分布、生产和消费却极不均衡,因此亟需在资源-经济-环境系统中对钍资源分布格局和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建立全面认识。通过梳理钍资源的勘查开发、生产加工及消费贸易数据,对中国和全球钍资源类型、分布、供需和消费形势展开分析,明确钍在资源-经济-环境系统中的流动特征,并对资源发展规划提出建议。研究表明,全球钍资源丰富却分布不均,主要以砂矿类型集中于印度、巴西等少数国家,而中国钍矿资源以碳酸岩型和碱性岩型为主,资源丰富但缺少准确的勘查数据;钍主要来自于砂矿型独居石的采选和冶炼,工艺成熟,近10年全球钍产量呈波动上涨趋势;根据钍的流向分析,钍金属及其化合物主要应用于能源、材料、冶金、医学等领域,而钍的环境排放集中于矿石采选过程。鉴于钍核燃料的发展潜力,未来钍产量上升空间较大,能源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中国优势钍矿床类型有别于其他国家,且亟需系统全面的资源调查工作,在“双碳”目标要求下,开展钍提取工艺技术的创新与推广,合理规划发展钍基核电技术,具有重大的环境和经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元素 独居石 矿产资源 绿色能源 双碳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诸广山一带桂东岩体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3
7
作者 张素梅 苏天瑞 +7 位作者 朱俊宾 任纪舜 汪洋 张敏杰 于延秋 王霄汉 朱丽娜 井天景 《地质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22-1747,共26页
华南加里东期岩浆岩是否具有陆内成因,幔源岩浆参与情况是华南早古生代构造—岩浆演化研究中长期争论的重要科学问题。本文通过远离大陆边缘的桂东岩体的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等特征来探讨诸广山一带的加里东期岩浆活动特征、幔源物质... 华南加里东期岩浆岩是否具有陆内成因,幔源岩浆参与情况是华南早古生代构造—岩浆演化研究中长期争论的重要科学问题。本文通过远离大陆边缘的桂东岩体的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等特征来探讨诸广山一带的加里东期岩浆活动特征、幔源物质参与程度及大地构造背景,将为进一步揭示华南早古代岩浆岩的构造—岩浆演化过程提供重要信息。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及锆石Lu-Hf同位素结果表明,岩石总体具有高硅(SiO_(2)=63.31%~75.53%)、高铝(Al_(2)O_(3)=11.95%~17.29%)、高碱(Na_(2)O+K_(2)O=4.09%~9.31%)、低铁(Fe_(2)O_(3)=0.02%~2.91%、FeO=0.17%~5.37%)特征;早奥陶世末—早志留世末(474~434 Ma)期间,研究区处于挤压为主的大地构造背景之下,并伴生了早奥陶世末至中奥陶世(474~464 Ma)的壳源型、晚奥陶世—早泥盆世(452~442 Ma)及早志留世(438~434 Ma)混合源型花岗质岩浆岩,岩石中角闪石的含量较高,壳幔相互作用较强;早志留世末至中志留世初(438~434 Ma)期间,研究区的构造属性可能开始发生转换,壳幔相互作用达到最强,但岩石中基本不含角闪石;中志留世—早泥盆世末(430~410 Ma)期间,研究区整体处于伸展拉张为主的构造背景中,并伴生了中志留世(430~425 Ma)壳源为主的混合源型及晚志留世末—早泥盆世(415~410 Ma)的壳源型花岗质岩浆岩,岩石中的角闪石含量相对较低,中志留世研究区的岩浆混合作用较强,之后减弱,研究区的岩浆活动逐渐结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 桂东岩体 U-PB年代学 加里东期 岩石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招平断裂带中段三维地质模型与深部成矿预测
8
作者 薛欢欢 杨真亮 +7 位作者 宋明春 徐明璞 李军鹏 宋林君 刘天鹏 刘雪婷 张腾 王鲁艳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77-989,共13页
招平断裂带是胶东三大千吨级金成矿带之一。该断裂带中段的焦格庄—夏甸一带主要矿床的探矿深度已达2 km,其深部及外围仍有较大的找矿空间。为了详细掌握该区域的找矿前景,为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提供基础依据,采用平面地质图、图切... 招平断裂带是胶东三大千吨级金成矿带之一。该断裂带中段的焦格庄—夏甸一带主要矿床的探矿深度已达2 km,其深部及外围仍有较大的找矿空间。为了详细掌握该区域的找矿前景,为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提供基础依据,采用平面地质图、图切地质剖面和探矿工程数据,结合重磁电三维物性反演,利用人机交互式建模技术,建立了-4000 m以浅三维地质体模型。通过对三维地质模型进行空间分析发现,控矿断裂由浅部至深部呈倾角陡、缓交替的阶梯式变化,在断裂倾角陡、缓转折段和倾角较缓段,金矿化富集程度高,金矿体具有向NE侧伏和等间距分布规律。基于构造走向转折地段、构造倾角转折部位、构造表面变化率、矿体倾向等间距性和矿体侧伏5个特征变量建立了招平断裂带中段综合找矿预测模型,圈定深部找矿靶区12处。将5个特征变量叠加的信息量值作为关联要素,预测金潜在矿产资源为416 t。经对靶区进行初步钻探验证,发现了工业矿体,实现了招平断裂带中段新的找矿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质模型 深部成矿预测 大数据 靶区圈定 招平断裂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行山南段洪山沟铜金矿床白云母和绿泥石特征及其找矿意义
9
作者 王凯迪 张娟 +6 位作者 王红 刘新星 张勇 王丽杰 李若丹 关子琼 薛宇 《岩石矿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24-948,共25页
洪山沟斑岩型铜金矿床是洪山多金属成矿区的典型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中部南缘山西断隆武安凹陷区,矿体主要赋存于洪山正长斑岩体内。矿化中心及外围白云母和绿泥石十分发育。为探讨洪山沟铜金矿床白云母和绿泥石的成岩成矿意义,运用电... 洪山沟斑岩型铜金矿床是洪山多金属成矿区的典型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中部南缘山西断隆武安凹陷区,矿体主要赋存于洪山正长斑岩体内。矿化中心及外围白云母和绿泥石十分发育。为探讨洪山沟铜金矿床白云母和绿泥石的成岩成矿意义,运用电子探针(EPMA)、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分析了矿床中不同产状和成矿阶段的白云母和绿泥石。结果显示,矿区内绿泥石根据其分布特征可分为3类:与金属矿物共(伴)生的绿泥石(Chl-1)、由角闪石蚀变而成的绿泥石(Chl-2)及由黑云母蚀变而成的绿泥石(Chl-3)。3种绿泥石均为Fe绿泥石,指示形成于还原环境,其结构中存在Fe对Mg的置换以及Si对Al^(Ⅳ)的置换,表明绿泥石的形成受富Fe、Mg的成矿流体影响,由地质温度计计算出的绿泥石形成温度在112~272℃之间,属于中-低温热液蚀变范围。LA-ICP-MS结果显示完全蚀变的绿泥石更富Cu、Sn、Rb、Zn、Ti、Li、Sr、V、Co、Ni、Sn;白云母主要有原生白云母(Ms-1)与次生白云母(Ms-2)两类,分别属于普通白云母和多硅白云母。与矿化密切相关的白云母具高Si、Fe低Al的特征,LA-ICP-MS结果显示还原环境下形成的白云母较氧化环境下形成的白云母更富V、W,暗示流体后期有大气降水的混入。综合本文研究成果认为,洪山沟铜金矿床成矿流体早期呈酸性,后期有大气降水的混入并逐渐向中性转变,铜金矿化成矿环境为近中性、还原的中-低温环境,成矿流体富Fe、Mg,贫S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母 绿泥石 电子探针 洪山沟铜金矿床 华北克拉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铂族金属资源分布、供需及消费格局 被引量:12
10
作者 王丰翔 李晓明 +2 位作者 栾卓然 张伟波 张万益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829-1846,共18页
中国铂族元素(Platinum group elements,PGEs)矿产资源的需求量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对外依存度高达98%,存在巨大的供应风险。从全球PGEs矿产资源的产出环境、分布特征和成因类型出发,结合近10年全球PGEs矿产资源的开发与消费,研判中国P... 中国铂族元素(Platinum group elements,PGEs)矿产资源的需求量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对外依存度高达98%,存在巨大的供应风险。从全球PGEs矿产资源的产出环境、分布特征和成因类型出发,结合近10年全球PGEs矿产资源的开发与消费,研判中国PGEs产业链的消费形势和供需格局,深入分析世界和中国PGEs矿产资源的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保障中国PGEs资源安全供应的合理化建议,以期实现PGEs资源的储量保障和合理配置。研究表明,①全球PGEs资源储量稀缺,空间分布集中,主要分布在南非、津巴布韦、俄罗斯和北美等国家或地区,中国探明PGEs资源量所占比重不足世界资源量的1%,对外依存度高达98%;②全球PGEs矿床成因类型多样,但以产于镁铁质—超镁铁质大火成岩省内的岩浆型PGEs矿床为主,占全球PGEs矿床数量10%的大型—超大型矿床则占据了世界PGEs资源量的85%。③近3年,全球和中国PGEs勘查工作进入低谷期,新发现资源较少。未来10年全球供应量将不会呈现明显的增长。与此同时,由于全球PGEs供应量主要被欧美、南非和俄罗斯等矿业寡头控制,中国大型PGEs矿业企业国际竞争力相对较弱;④未来10年中国PGEs需求量将高达160~185 t,年均增长率约为2.67%,建立战略储备、稳定全球供应和加强循环利用势在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铂族元素 资源分布 供需形势 形势分析 战略性矿产 矿产调查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诸广山一带桂东岩体加里东期花岗岩的成岩时代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素梅 汪洋 +3 位作者 任纪舜 张敏杰 于灵艳 井天景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93-608,I0001-I0012,共28页
桂东岩体位于诸广山—万洋山花岗质岩浆岩带的中部,沿NE向呈不规则条带状分布于湘赣交界处,该岩体作为诸广山—万洋山加里东期花岗质岩浆岩带的核心部分,记录着该岩浆岩带的形成时间、岩浆物质来源、壳幔相互作用等典型特征。在详细地... 桂东岩体位于诸广山—万洋山花岗质岩浆岩带的中部,沿NE向呈不规则条带状分布于湘赣交界处,该岩体作为诸广山—万洋山加里东期花岗质岩浆岩带的核心部分,记录着该岩浆岩带的形成时间、岩浆物质来源、壳幔相互作用等典型特征。在详细地质调查基础上,本文对桂东岩体主要岩石类型进行了岩相学、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Hf同位素组成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桂东岩体是一个复式岩体,岩浆活动持续>60Ma(474—411Ma),经历了4个脉动阶段:474—464Ma、452—442Ma、435—425Ma、415—411 Ma,其中,474—464 Ma、452—425 Ma、415—411 Ma期间的岩浆活动与华南加里东造山运动三个构造幕密切吻合。4个阶段岩浆活动对应岩石类型分别为黑云母花岗岩-花岗闪长岩、黑云母花岗岩-二云母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二长花岗岩及角闪黑云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原位锆石Hf同位素特征表明,大部分样品εHf(t)值位于球粒陨石演化线下方,主体集中于–2.20~–9.84之间,Hf同位素两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1969~1577Ma。其岩浆物质主要由华南造山带下地壳物质的一次或多次重熔而成,且幔源物质参与程度经历了由弱—强—弱,并与研究区太古宙—古元古代发生的重要地壳增生事件时间相呼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诸广山 桂东岩体 锆石U-PB年龄 加里东期 HF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南綦村斑状石英二长岩角闪石环带结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
12
作者 范琳琳 卢静 +4 位作者 张聚全 金雅楠 白富生 唐玉莹 秦超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03-913,共11页
为阐释岩浆两阶段演化过程及其与铁成矿的关系,对邯邢铁矿区斑状石英二长岩中角闪石斑晶环带结构进行了成因矿物学研究。通过角闪石温度计、压力计、氧逸度计和湿度计的计算,发现岩浆在14km深处岩浆房内经过多次岩浆混合过程,其后演化... 为阐释岩浆两阶段演化过程及其与铁成矿的关系,对邯邢铁矿区斑状石英二长岩中角闪石斑晶环带结构进行了成因矿物学研究。通过角闪石温度计、压力计、氧逸度计和湿度计的计算,发现岩浆在14km深处岩浆房内经过多次岩浆混合过程,其后演化的岩浆侵位到1.9 km的深度。岩浆房的温度为935~964℃,氧逸度为ΔNNO+0.27~ΔNNO+0.85,含水量为4.64%~6.29%,岩浆定位后角闪石结晶的平均温度为719℃,氧逸度为ΔNNO+2.16,含水量为3.94%。通过黑云母温度计和氧逸度计等验证,该计算结果可靠。岩浆较高的含水量和定位后显著增加的氧逸度有利于富铁的流体/熔浆与硅酸盐熔浆的分离,并最终形成邯邢式铁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闪石 环带结构 温压计 岩浆混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西北中山沟金矿区泥盆世A-型碱性杂岩侵位时代、岩石地球化学以及地质意义
13
作者 王丰翔 陈超 +4 位作者 张福祥 于灵艳 冯云磊 马奎 王云静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03-425,共23页
中山沟金矿床是产出在冀北水泉沟碱性杂岩体西段的一处中型金矿床,受区域E-W向深大断裂控制。文章对矿区的碱性侵入岩体开展了年代学和岩体地球化学研究。LA-MC-ICP-MS锆石测年结果表明,矿区新鲜角闪石英二长岩与蚀变角闪石英二长岩样... 中山沟金矿床是产出在冀北水泉沟碱性杂岩体西段的一处中型金矿床,受区域E-W向深大断裂控制。文章对矿区的碱性侵入岩体开展了年代学和岩体地球化学研究。LA-MC-ICP-MS锆石测年结果表明,矿区新鲜角闪石英二长岩与蚀变角闪石英二长岩样品的锆石谐和年龄分别为(390±2)Ma和(392±3)Ma,均为泥盆世。锆石稀土元素总量相对较高,轻稀土元素相对亏损,重稀土元素则相对富集,并伴随着中等-强烈的Ce异常和不明显的Eu异常。2件样品锆石的^(178)Lu/^(177)Hf比值相对均一,^(176)Hf/^(177)Hf比值呈现低值且变化浮动小,二阶段Hf模式年龄平均值为2424 Ma和2465 Ma。研究区侵入岩全岩分析显示其均为富SiO_(2)、富碱、准铝的钙碱性岩石,为高钾钙碱性A2-型花岗岩,具有LREE、LILE元素(Sr、Rb、Ba)富集和高场强元素(Nb、Ta、Hf)、放射性元素(Th、U)、HREE和Ti相对亏损特征,稀土元素总量较低且变化范围较大,显示了右倾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并伴随着弱负-正Eu异常,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岩体源区可能较老(太古代桑干群),可能为榴辉岩或角闪榴辉岩相,并含有一定量的富集地幔的物质。年代学和岩石学特征表明,碱性岩浆的侵位可能为西伯利亚板块和华北克拉通微地块发生碰撞后伸展的产物,是区域拉张构造背景下岩浆活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锆石LA-MC-ICP-MS测年 Hf同位素 A2-型花岗岩 碱性岩 金矿床 华北克拉通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空间储能国内外发展现状及调查建议 被引量:11
14
作者 黄宽 张万益 +6 位作者 王丰翔 栾卓然 胡雅璐 陈骥 方圆 宋泽峰 王健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5-117,共13页
[研究目的]在现代能源体系中,能源储备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强化能源储备体系,保障能源稳定供应,处理好国际国内能源市场上各种突发事件的影响,这是中国能源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研究方法]本文从地下空间储备设施类型出发,并结合全球... [研究目的]在现代能源体系中,能源储备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强化能源储备体系,保障能源稳定供应,处理好国际国内能源市场上各种突发事件的影响,这是中国能源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研究方法]本文从地下空间储备设施类型出发,并结合全球的地下空间储备设施建设与相关研究实验,深入对比分析世界和中国在储油、储气等方面的发展现状,由此提出保障能源安全的合理化建议。[研究结果](1)利用地下空间进行储能是未来能源储备维护的重要方向。这是天然气调峰、可再生能源可持续供应、大规模高效利用氢气的有效途径。发展地下空间储能是实现中国碳中和和能源结构升级的关键问题;(2)全球地下空间储能设施主要分为五类:盐穴、水封洞库、含水层、枯竭油气藏和废弃矿坑;(3)国外开展地下空间储能设施建设比较早,在地下储能电站、地下储氢设施建设、石油储备和天然气储备等方面都要领先。[结论]在复杂的国际背景下,中国能源安全面临严峻挑战。开展地下空间储能能力调查、建立更多的地下空间储备设施和与相关企业共同开展全国地下储库规划势在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储备 地下空间储能 地质调查工程 能源安全 能源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东三山岛断裂带金矿床蚀变矿物勘查标识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健 宋明春 +5 位作者 王昌伟 王润生 雷鸣 崔庆意 李杰 李世勇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49-767,共19页
三山岛断裂带蚀变岩型金矿床控矿断裂产状变化部位含矿性存在差异,使得矿体不连续,勘查标识不明确。通过对三山岛北部海域金矿床30号勘探线的多个钻孔和三山岛井下坑道进行系统编录和样品采集,研究矿物共生组合与矿脉之间的穿切关系。... 三山岛断裂带蚀变岩型金矿床控矿断裂产状变化部位含矿性存在差异,使得矿体不连续,勘查标识不明确。通过对三山岛北部海域金矿床30号勘探线的多个钻孔和三山岛井下坑道进行系统编录和样品采集,研究矿物共生组合与矿脉之间的穿切关系。研究表明:北部海域金矿床可划分为4个成矿阶段,即石英—黄铁矿—钾长石阶段(Ⅰ)、石英—黄铁矿—黄铜矿—自然金阶段(Ⅱ)、石英—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自然金阶段(Ⅲ)和贫矿菱铁矿—方解石阶段(Ⅳ),其中Ⅱ和Ⅲ阶段是金的主要成矿阶段。利用短波红外光谱对控矿断裂含矿和贫矿部位样品进行分析,发现蚀变矿物组成、Al-OH吸收峰位和结晶度(IC)等存在明显差异,高的Pos2200和IC值与金矿体之间存在明确的正相关关系。对各钻孔的品位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后,引入机器学习算法进行分析,强调IC值具有更高的权重影响。黄铁矿微量元素研究显示:As、Pb、Bi、Te和Sb等元素与Au元素含量之间具有显著正相关性。由此,基于断裂产状、短波红外光谱指标和黄铁矿元素含量等变化情况,建立了全新的勘查标识,对实际找矿勘查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波红外光谱分析 勘查标识 断裂控矿模式 三山岛断裂 胶东半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南邯邢地区固镇闪长岩中含橄榄石的闪长质捕虏体的成因矿物学研究
16
作者 凌诗梦 张聚全 +3 位作者 卢静 秦超 吴晓贺 张乐民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3-398,共16页
邯邢地区中生代侵入岩包含的地幔捕虏体、捕虏晶是来自岩石圈地幔的直接实物证据。该区域所在的华北克拉通中部于中生代发生岩石圈地幔减薄,该事件的主导机制、影响程度和具体过程至今尚未达成共识。本次研究在邯邢地区固镇岩体的闪长... 邯邢地区中生代侵入岩包含的地幔捕虏体、捕虏晶是来自岩石圈地幔的直接实物证据。该区域所在的华北克拉通中部于中生代发生岩石圈地幔减薄,该事件的主导机制、影响程度和具体过程至今尚未达成共识。本次研究在邯邢地区固镇岩体的闪长质包体中发现橄榄石、辉石等捕虏晶,是研究华北克拉通破坏的重要研究对象。通过对包体中的不同矿物进行成因矿物学研究,讨论其成因及演化,对华北克拉通中生代岩石圈减薄机制进行约束。研究主要取得了以下几点认识:样品中橄榄石的化学成分特征(w(CaO)为0.03%~0.07%,w(Al2O3)为0~0.03%,w(MnO)为0.30%~0.46%)及其与寄主岩浆的不平衡均表明该橄榄石为地幔橄榄岩的解体矿物(捕虏晶),单斜辉石与岩浆平衡,属于早期岩浆的堆晶矿物,并在岩浆体系中发生再循环;橄榄石的Fo值低异常(75%~80%)以及单斜辉石的成分环带(核部相对富镁,边部相对富铁)表明矿物-岩浆反应的存在及其对原始岩浆的影响;角闪石和黑云母富镁,二者均属壳幔混源成因,暗示壳幔相互作用的存在;矿物-岩浆的Fe-Mg交换反应在岩浆早期的广泛存在为该地高镁闪长岩的成因以及拆沉作用的存在提供了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橄榄石 捕虏晶 单斜辉石 邯邢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东三山岛金矿床巨斑花岗岩的形成时代、成因及对金成矿的启示
17
作者 周晓萍 宋明春 +5 位作者 刘向东 闫春明 胡兆君 苏海岗 胡秉谦 周宜康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13-829,共17页
胶东地区三山岛金矿床的主要赋矿围岩是中生代玲珑花岗岩和郭家岭花岗岩。通过对三山岛巨斑花岗岩进行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等研究,分析其地球化学类型、形成时代、岩浆源区及成因,讨论了成岩与成矿的关系。岩石... 胶东地区三山岛金矿床的主要赋矿围岩是中生代玲珑花岗岩和郭家岭花岗岩。通过对三山岛巨斑花岗岩进行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等研究,分析其地球化学类型、形成时代、岩浆源区及成因,讨论了成岩与成矿的关系。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三山岛巨斑花岗岩的SiO_(2)、Al_(2)O_(3)和全碱(Na_(2)O+K_(2)O)含量较高;铝饱和指数A/CNK为1.34,属过铝质—钙碱性系列岩石;稀土元素含量较低,轻稀土相对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岩石富集Rb、Sr、和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Ta、Nb、P和Ti等高场强元素;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与富钠花岗岩和年轻的TTG(<3 Ga)相似。巨斑花岗岩的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为(127.05±0.41)Ma,属于早白垩世郭家岭期花岗岩。岩石中金丰度值较早前寒武纪变质岩系明显降低。综合研究认为,巨斑花岗岩是下地壳酸性岩浆与少量幔源基性岩浆混合作用的结果,形成于太平洋板块俯冲和华北克拉通破坏背景下的伸展构造环境,岩体中的钾长石巨晶是岩浆期后钾化作用的结果;具有较高背景金丰度的早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岩石部分熔融过程中,地球化学元素重新调整,金质被活化、迁移,形成富金流体库,并产生贫金花岗岩;花岗岩快速侵位和地壳强烈隆升产生的拆离断层系统,以及钾化作用导致岩石体积膨胀而破裂,为成矿流体聚集和矿化富集提供了良好的物理圈闭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山岛金矿 巨斑花岗岩 岩石地球化学 锆石U-PB年代学 郭家岭期花岗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兴蒙造山带晚古生代伸展减薄过程:来自内蒙林西地区岩体的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量:12
18
作者 雷豪 张贵宾 徐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029-2050,共22页
内蒙古林西县双井地区出露一套含暗色包体的花岗质岩体,位于双井片岩和房框子单元花岗质片麻岩接触带,该岩体对厘定古亚洲洋演化阶段、西伯利亚板块和阿穆尔板块最终碰撞缝合时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该岩体进行了详细的岩相学、岩石地... 内蒙古林西县双井地区出露一套含暗色包体的花岗质岩体,位于双井片岩和房框子单元花岗质片麻岩接触带,该岩体对厘定古亚洲洋演化阶段、西伯利亚板块和阿穆尔板块最终碰撞缝合时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该岩体进行了详细的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以及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讨论了该岩体成因、岩浆源区以及研究区造山带地壳演化等问题。岩体中暗色包体和周边花岗岩大部分锆石记录了-285Ma和-270Ma两期年龄,少量锆石记录了-320Ma的较老年龄,表明该区域在晚石炭世就存在岩浆活动,并在-285Ma、-270Ma更为显著,且岩浆活动具有幕式发生的特点,通过锆石的Ti温度计算得岩浆形成温度为-670℃。暗色包体相较周边花岗岩部分更富Al_(2)O_(3)(>13.96%)、CaO(>1.61%)、Na_(2)O(>4.61%)以及Fe_(2)O_(3)(>3.67%)、MgO(>0.62%)、TiO_(2)(>0.28%)、P_(2)O_(5)(>0.08%)等,但贫K2O(<2.10%),但二者发育有一致的变形现象,具有相同的侵位时代(误差范围内一致)、相似的微量元素配分模式、相近的Sr-Nd-Hf同位素组成,指示二者可能为同源岩浆不同演化阶段的产物。此外,暗色包体样品中,Zr/Hf比值介于31.74-37.08之间(接近原始地幔的Zr/Hf比值36.25),黑云母有壳源和壳幔混合源两种成因类型,ISr值介于0.7039-0.7055之间,εNd(t)值介于-7.30--5.87之间,锆石的εHf(t)介于-3.58-6.72之间等地球化学特征,均指示暗色包体的母岩浆在形成过程中有幔源物质的加入,以上特征显示岩体为壳幔混合源岩浆经历不同演化阶段后的产物。岩体中锆石Eu/Eu*与地壳厚度的拟合结果显示研究区在ca.290-270Ma地壳经历了一次显著的减薄过程(ca.50-35km),为区域存在地幔物质上涌提供了动力学证据。结合前人资料,本次研究的含暗色包体的花岗质岩体属于大石寨期,其母岩浆的形成、侵位时代,以及壳幔混合源等地球化学特征精细地约束了该区大石寨期岩浆活动的发育时间及过程,为研究西拉木伦缝合带晚古生代构造演化提供了新证据,同时也清晰地指示出古亚洲洋在晚古生代末期并不处于大洋俯冲阶段,而是造山后的伸展裂解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亚洲洋 锆石U-PB年龄 SR-ND-HF同位素 地球化学 双井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洲锰矿床成矿规律、开发利用与勘查建议 被引量:5
19
作者 栾卓然 闫领军 +5 位作者 陈超 陈喜峰 张伟波 王丰翔 刘景 鲁先科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16-1228,共13页
锰矿是我国重要的战略矿产资源,需求量不断增长,长期依赖国外资源保障供需关系。本文总结分析了非洲锰矿资源的特点、矿床类型与成矿规律等地质特征与勘查开发利用及贸易现状。分析表明:非洲是全球探明锰矿储量和资源量最多的地区,具有... 锰矿是我国重要的战略矿产资源,需求量不断增长,长期依赖国外资源保障供需关系。本文总结分析了非洲锰矿资源的特点、矿床类型与成矿规律等地质特征与勘查开发利用及贸易现状。分析表明:非洲是全球探明锰矿储量和资源量最多的地区,具有分布集中,规模大、品位高、杂质少的特点;锰矿床类型主要有条带状含铁建造(BIF)型、海相沉积型、海相火山-沉积型、陆相(湖相三角洲)沉积型、岩浆热液型等五大类,普遍遭受表生风化淋滤(溶蚀)作用改造;主要分布在卡普瓦尔克拉通、刚果克拉通西北部的加蓬地块和西非克拉通南缘的马恩-莱奥地盾中;成矿时代主要集中于前寒武纪,尤其是2.2~2.0 Ga;非洲锰矿资源的勘查开发程度较高,其中南非是非洲锰矿勘查程度最高的国家,中非、北非国家的勘查开发程度较低;南非是全球最大的锰矿石生产国和锰矿产品出口国,目前占全球出口量的68.19%以上,我国是非洲锰矿产的最大出口地,占其出口总量的70.19%。建议:我国在非洲的勘查应重点关注非洲中部的条带状含铁建造(BIF)型锰矿和海相火山-沉积型锰矿;在非洲已有的中企基础上,组建大型的集团公司,建立多元的锰矿资源供应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矿 非洲 矿床 地质特征 勘查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岑巩地区牛蹄塘组地层黄铁矿特征及其对页岩气的指示意义 被引量:4
20
作者 史淼 张金川 +2 位作者 袁野 王锡伟 陶隆凤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29-1540,共12页
黄铁矿特征研究可为页岩沉积环境恢复与页岩气富集保存规律预测提供依据。以贵州岑巩地区岑页1井牛蹄塘组为研究对象,基于岩心、薄片、扫描电镜及微量元素、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确定牛蹄塘组页岩沉积环境及页岩气富集地质条件。研究表明,... 黄铁矿特征研究可为页岩沉积环境恢复与页岩气富集保存规律预测提供依据。以贵州岑巩地区岑页1井牛蹄塘组为研究对象,基于岩心、薄片、扫描电镜及微量元素、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确定牛蹄塘组页岩沉积环境及页岩气富集地质条件。研究表明,牛蹄塘组页岩黄铁矿发育为草莓状、自形-半自形及他形(主要为胶状他形)三种形态,不同形态的黄铁矿形成于不同沉积环境,草莓状黄铁矿形成于缺氧还原环境,自形-半自形黄铁矿形成于贫氧环境,胶状他形黄铁矿指示沉积过程有热液活动的参与。测试井牛蹄塘组整体处于较开放的沉积水体,上段为含氧-贫氧环境,硫同位素整体变轻且发生负漂;中段为较缺氧环境,硫同位素跨度大且发生正漂;下段为还原性更强的沉积环境,硫同位素小幅度负漂。黄铁矿含量与有机质富集密切相关,与黄铁矿有关的孔隙为页岩气吸附、保存及运移提供载体,且草莓状黄铁矿指示的缺氧硫化环境更利于有机质保存。研究工作系统梳理了黄铁矿对牛蹄塘组页岩沉积环境及储层页岩气富集的指示作用,为页岩气勘探提供指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铁矿 牛蹄塘组 沉积环境 页岩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