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北省岭东金矿地质特征与成因探讨
1
作者 蔡雨霏 张才龙 +7 位作者 陈超 丁照月 邢欢 郭海全 陈志彬 张世斌 王磊 张兴康 《黄金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1-527,共17页
冀西岭东金矿主要产于隐爆角砾岩筒中,赋矿围岩为以变质岩为主要角砾的隐爆角砾岩,矿体主要受NNW向断裂控制,呈薄脉状和透镜状产出,矿石具有隐爆角砾岩型和石英脉—蚀变岩型特征。为了研究岭东金矿的成矿物质来源,分析矿床成因,在总结... 冀西岭东金矿主要产于隐爆角砾岩筒中,赋矿围岩为以变质岩为主要角砾的隐爆角砾岩,矿体主要受NNW向断裂控制,呈薄脉状和透镜状产出,矿石具有隐爆角砾岩型和石英脉—蚀变岩型特征。为了研究岭东金矿的成矿物质来源,分析矿床成因,在总结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重点开展了S、Pb和C-O-H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矿石中4件黄铁矿δ34Sv-CDT变化范围为0.3‰~1.5‰;206Pb/204Pb比值范围为16.160~16.566,平均值为16.361;207Pb/204Pb比值范围为15.186~15.269,平均值为15.226;208Pb/204Pb比值范围为37.103~37.523,平均值为37.322;4件石英和白云石δ18OV-SMOW值域为10.4‰~13.5‰,平均值为12.48‰;δ18OH2O值域为-1.6‰~1.5‰,平均值为0.48‰;δDV-SMOW值域为-105.0‰~-49.8‰,平均值为-83.7‰,δ13CV-PDB值域为-20.6‰~-5.0‰,平均值为-14.7‰,表明岭东金矿成矿物质来源以幔源为主,混入少量壳源组分。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晚期加入部分大气降水,这与冀西麻棚地区金矿特征较为一致。岭东金矿的形成与多期构造—岩浆活动密切相关,总体属于浅成中—低温岩浆热液型金矿。此外,通过与山西义兴寨石英脉型—隐爆角砾岩型—斑岩型金矿进行对比发现,2个金矿地质特征具有较大相似性,因此应重视岭东金矿深部斑岩矿体的勘查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爆角砾岩 浅成中—低温岩浆热液型金矿 深部勘查 矿床成因 岭东金矿 冀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洲铂族金属矿产资源禀赋特征、成矿潜力及开发利用 被引量:5
2
作者 王丰翔 黄圣路 +4 位作者 王权 冯云磊 陈喜峰 张伟波 张万益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29-1242,共14页
铂族元素(Platinum group elements,PGEs)作为地壳最稀缺的一类金属元素,是重要的战略性矿产资源。非洲铂族金属矿产资源丰富且高度集中,占世界资源量>80%,主要集中在南非和津巴布韦。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非洲PGEs矿床主要成矿... 铂族元素(Platinum group elements,PGEs)作为地壳最稀缺的一类金属元素,是重要的战略性矿产资源。非洲铂族金属矿产资源丰富且高度集中,占世界资源量>80%,主要集中在南非和津巴布韦。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非洲PGEs矿床主要成矿类型、时空分布特点和开发利用现状进行了总结,研究认为:(1)非洲大型-超大型PGEs矿床成因类型主要为岩浆型,在时空上与世界级铁质-镁铁质大火成岩省(南非布什维尔德和津巴布韦大岩墙)密切相关,可细化分为脉状铜镍硫化物型、整合接触型铜镍硫化物型、脉状铬铁矿型和钒钛磁铁矿型。依据区域构造演化及其所产出的矿化特征,认为以铁质-镁铁质岩有关的岩浆型矿床仍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2)非洲铂族金属矿产勘查开发程度相对较高,近十年是全球勘查资金投入最多的地区,同时也是世界第一大铂生产地和第二大钯生产地。从事勘查开发的主要为世界顶级PGEs矿业寡头。(3)非洲是全球一次性铂族金属矿产品主要供应国,主要出口至美国、日本、中国、德国和英国。加强与南非、津巴布韦等国家之间的合作,保障PGEs资源供应的安全对我国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GEs矿床 战略性矿产 开发利用 成矿规律 非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涞源县龙门斑岩型钼矿床锆石U-Pb和辉钼矿Re-Os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志远 王志敏 +4 位作者 丁照月 王文浩 陈志宽 安跃辉 谢桂青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03-418,共16页
龙门钼矿床是太行山北段成矿带内近些年探明的一个大型钼矿床,钼矿体主要产于花岗斑岩、闪长岩和新太古代片麻岩中,以角砾岩型矿石为主。矿区内辉钼矿化主要类型为浸染状、薄膜状、细脉状,发育钾长石化、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蚀变,... 龙门钼矿床是太行山北段成矿带内近些年探明的一个大型钼矿床,钼矿体主要产于花岗斑岩、闪长岩和新太古代片麻岩中,以角砾岩型矿石为主。矿区内辉钼矿化主要类型为浸染状、薄膜状、细脉状,发育钾长石化、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蚀变,类似典型的斑岩型矿床的矿化和蚀变特征。文章对龙门钼矿床的闪长岩和花岗斑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获得闪长岩的锆石谐和年龄为(138.1±0.6)Ma(MSWD=0.6,n=21),花岗斑岩的锆石谐和年龄为(137.0±0.7)Ma(MSWD=1.03,n=17),结合地质特征,显示花岗斑岩晚于闪长岩形成。对主要矿石类型中的辉钼矿进行了Re-Os同位素测年,获得辉钼矿的Re-Os等时线年龄为(136.5±1.5)Ma,与赋矿的花岗斑岩的侵位年龄相一致,二者应为同一岩浆-流体活动的产物。龙门钼矿床辉钼矿样品的w(Re)为13.1×10^(-6)~59.3×10^(-6),表明其成矿物质来源于壳幔混源。龙门矿区及太行山北段成矿带内的隐爆角砾岩体是下一步找矿勘查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锆石U-PB测年 辉钼矿Re-Os测年 斑岩钼矿床 龙门 太行山北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背景下的清洁能源资源——钍 被引量:4
4
作者 冯云磊 张万益 +3 位作者 于维满 陈骥 方圆 王丰翔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116,共16页
放射性元素钍(Th)有较广泛的工业用途,含钍核燃料清洁且高效,在“双碳”背景下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世界范围内钍资源的分布、生产和消费却极不均衡,因此亟需在资源-经济-环境系统中对钍资源分布格局和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建立全... 放射性元素钍(Th)有较广泛的工业用途,含钍核燃料清洁且高效,在“双碳”背景下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世界范围内钍资源的分布、生产和消费却极不均衡,因此亟需在资源-经济-环境系统中对钍资源分布格局和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建立全面认识。通过梳理钍资源的勘查开发、生产加工及消费贸易数据,对中国和全球钍资源类型、分布、供需和消费形势展开分析,明确钍在资源-经济-环境系统中的流动特征,并对资源发展规划提出建议。研究表明,全球钍资源丰富却分布不均,主要以砂矿类型集中于印度、巴西等少数国家,而中国钍矿资源以碳酸岩型和碱性岩型为主,资源丰富但缺少准确的勘查数据;钍主要来自于砂矿型独居石的采选和冶炼,工艺成熟,近10年全球钍产量呈波动上涨趋势;根据钍的流向分析,钍金属及其化合物主要应用于能源、材料、冶金、医学等领域,而钍的环境排放集中于矿石采选过程。鉴于钍核燃料的发展潜力,未来钍产量上升空间较大,能源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中国优势钍矿床类型有别于其他国家,且亟需系统全面的资源调查工作,在“双碳”目标要求下,开展钍提取工艺技术的创新与推广,合理规划发展钍基核电技术,具有重大的环境和经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元素 独居石 矿产资源 绿色能源 双碳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承德地区土壤硒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地质成因及其生态环境评价 被引量:3
5
作者 魏浩 卫晓锋 +7 位作者 王京彬 朱苏加 杨帆 梁钊 田晓霞 李炜 贾文茹 于开宁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90-1303,共14页
【研究目的】查明承德地区土壤硒的分布特征及地质成因,为当地土壤硒的勘查及有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通过地质调查查明该区成土母质类型,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凯氏定氮法等获取了553个土壤... 【研究目的】查明承德地区土壤硒的分布特征及地质成因,为当地土壤硒的勘查及有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通过地质调查查明该区成土母质类型,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凯氏定氮法等获取了553个土壤样品及66件岩矿石样品中硒及多个元素的含量,并利用SPSS软件分析数据,结合地质作用分析地质成因。【研究结果】研究区成土母质大致分为9类,表层土壤中硒含量最小值为0.016mg/kg,最大值为0.743 mg/kg,平均值为0.17 mg/kg,土壤平均硒含量仅为全国土壤平均硒含量的1/2,处于缺乏等级。铁矿石、金矿石、铅锌矿石中硒含量均值分别为0.860 mg/kg、1.233 mg/kg、3.365 mg/kg,明显高于各类矿石的尾矿及围岩。【结论】承德地区土壤硒整体含量很低,主要决定于成土母质,分布特征受控于地质建造。富硒土壤区域集中在隆化县南部(A区)、承德市南部(B区)(双滦区、双桥区)、宽城县东部(C区)。C区属于“岩石风化型”,与含硒量高的原生碳酸盐岩+碳质泥岩地层组合有关;B区属于“成矿伴生型”,与铅锌矿成矿过程中硒与金属硫化物的伴生关系及硒与硫的替代关系有关;A区属于“河道沉积型”,与河道沉积过程中河湖冲动力驱动、有机质的吸附作用有关。承德南部富硒区域具有发展林果经济的天然优势,围场县处于低硒环境,是引发克山病等地方病流行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硒 分布特征 相关性分析 地质成因 农业地质调查工程 承德市 河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光谱技术在矿产勘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成嘉伟 刘新星 张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21,共7页
红外光谱技术具有快速、经济、高效等特点,是现阶段国内外地质找矿工作中被广泛应用的一项高新技术。通过研究矿物在红外波段上的差异性吸收特征,开展红外光谱填图和波谱参数分析工作,进而确定矿化区域内的特征矿物组合以及指向矿化热... 红外光谱技术具有快速、经济、高效等特点,是现阶段国内外地质找矿工作中被广泛应用的一项高新技术。通过研究矿物在红外波段上的差异性吸收特征,开展红外光谱填图和波谱参数分析工作,进而确定矿化区域内的特征矿物组合以及指向矿化热液中心的矿物波谱参数变化范围。近年来,随着光谱分辨率的提高和解混算法的优化,越来越多的波段被应用于岩矿信息提取工作,其中发展成熟的短波红外技术(SWIR, 1 100~2 500 nm),对于绢云母、高岭石、明矾石和绿泥石等中低温黏土矿物有较好的识别效果,通过这些矿物的波谱参数变化规律成功在斑岩型、浅成低温热液型、 VMS型等矿床中建立了找矿勘查模型;热红外技术(TIR, 6~15μm)主要针对长石、石英、石榴子石和辉石等中高温矿物有更好的探测能力,近几年在矽卡岩型矿床中有着出色的表现;中红外技术(MIR, 3~6μn)在地学领域找矿勘查工作中还处于研究阶段,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矿物信息提取方法。对红外光谱技术在地学领域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综述,对各个波段引起波形变化的原因、常用的波谱参数及其表征的含义、四类测试仪器进行了总结,描述了常作为找矿指标的四种矿物——绢云母、绿泥石、石榴子石和碳酸盐类矿物的波谱特征。说明了红外光谱技术在矿产勘查工作中两大核心内容以及目前可能存在的问题。最后对未来红外光谱技术在地质找矿工作中的应用提出了几点建议,即加强规律验证工作,建立多波段、多平台综合光谱勘查模型和建立矿区的波谱库与参数提取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谱技术 矿物波谱 矿产勘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平原北部蓟州区西南头营剖面地层沉积特征与沉积环境研究
7
作者 石光耀 张运强 +6 位作者 张欢 潘志龙 李庆喆 张金龙 张鹏程 吕可欣 闫皓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13-2126,共14页
笔者等通过详细测量河北平原北部天津市蓟州区西南部桑梓镇头营剖面,结合粒度分析数据、孢粉分析数据、^(14)C和光释光测年数据,系统分析了该剖面地层形成年龄和沉积特征。实测剖面显示地层可以划分为18层,沉积物以黏土质粉砂、粉砂质... 笔者等通过详细测量河北平原北部天津市蓟州区西南部桑梓镇头营剖面,结合粒度分析数据、孢粉分析数据、^(14)C和光释光测年数据,系统分析了该剖面地层形成年龄和沉积特征。实测剖面显示地层可以划分为18层,沉积物以黏土质粉砂、粉砂质黏土、黏土为主。^(14)C和光释光测年数据显示该剖面沉积物主要为晚更新世晚期以来沉积。粒度分析结果显示14个粒度样品频率分布曲线均为不对称的单峰态,表明沉积物成分单一,为相对稳定的水能条件下形成;概率累积曲线以细粒型为主,样品主要由跃移总体和悬浮总体组成。根据孢粉组合特征,可将剖面划分为3个孢粉带,孢粉带Ⅰ:气候温和湿润;孢粉带Ⅱ:气候寒冷干旱;孢粉带Ⅲ:气候温暖湿润。实测剖面测年结果与古里雅冰芯氧同位素曲线作对比可知,剖面形成时代对应MIS3~MIS1阶段,头营剖面经历了暖—冷—暖的气候变化,与孢粉组合反映的气候特征一致。综上可知,头营剖面晚更新世以来沉积物应属漫滩或洼地相沉积,整体处于相对稳定的低水流条件,沉积环境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度特征 14C和光释光测年 孢粉组合 沉积环境 河北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矽卡岩矿床模型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谢桂青 纪云昊 +3 位作者 吴晓林 李伟 朱乔乔 张志远 《地质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1-219,共19页
【研究目的】矽卡岩矿床是地壳中最丰富的矿床类型之一,是中国多数成矿区带的主攻找矿类型之一。矿床模型不仅用于刻画成矿理论,而且可以用于指导找矿勘查,是评价未发现矿床的重要技术方法,因此,矽卡岩矿床的矿床模型一直受到高度关注,... 【研究目的】矽卡岩矿床是地壳中最丰富的矿床类型之一,是中国多数成矿区带的主攻找矿类型之一。矿床模型不仅用于刻画成矿理论,而且可以用于指导找矿勘查,是评价未发现矿床的重要技术方法,因此,矽卡岩矿床的矿床模型一直受到高度关注,但系统总结近年研究进展相对薄弱。【研究方法】全面收集国内外矽卡岩矿床的资料,结合笔者长达20余年的研究成.果,综合分析矽卡岩矿床模型的研究进展。【研究结果】叙述全球矽卡岩矿床的研究历史和主要类型,总结矽卡岩矿床的矿物组合和分带模式及其控制因素,综述与斑岩有关的矽卡岩铜多金属矿床、远成矽卡岩矿床和交代火成岩矽卡岩矿床的研究现状。以中国长江中下游和江南造山带中段湘中地区矽卡岩矿床为对象,从成矿系统角度,构建氧化性矽卡岩铜铁金矿床组合模型和还原性矽卡岩钨金锑矿床组合模型。【结论】两组成矿系统矿床模型拓宽了找矿方向,展望了矽卡岩矿床模型未来研究方向,为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矽卡岩矿床 矿物组合 分带模式 矿床模型 成矿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富有机质页岩层系震积岩发育特征及地质意义
9
作者 侯中帅 陈世悦 +2 位作者 杨怀宇 张顺 梁钊 《地质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0-106,共17页
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富有机质页岩中,发育大量与古地震活动有关的震积岩,围绕其开展研究不仅可以深入认识震积岩和富有机质页岩,而且对页岩油气勘探具有积极作用。通过岩心和薄片观察,识别出的震积岩... 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富有机质页岩中,发育大量与古地震活动有关的震积岩,围绕其开展研究不仅可以深入认识震积岩和富有机质页岩,而且对页岩油气勘探具有积极作用。通过岩心和薄片观察,识别出的震积岩包括软沉积物变形层和震浊积岩。研究区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的类型包括小褶皱、液化砂岩脉、负载构造、球枕构造、串珠状构造、布丁构造、小断层和自碎角砾岩。震浊积岩为深湖沉积物滑塌形成的厚度小于2cm的浊积层。古地震活动导致沉积物发生液化和脆性变形,造成沉积物的流动、失稳、压实和破裂,最终形成软沉积物变形和震浊积岩。受震中距、古地形坡度和陆源碎屑输入强度的影响,湖盆中心富有机质页岩层系中震积岩的发育规模较湖盆边缘砂泥岩互层层系明显减小。震积岩的发育对于油气的初次运移和二次运移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其也可以作为潜在的页岩油气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积岩 软沉积物变形构造 震浊积岩 古地震 富有机质页岩 东营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造山带上泛非期岩浆活动证据的发现及地质意义
10
作者 张素梅 汪洋 +6 位作者 任纪舜 朱俊宾 张敏杰 苏天瑞 王霄汉 于延秋 王诗琪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9-223,共15页
由于华南造山带缺乏早古生代初岩浆活动的直接证据而导致华南造山带与扬子地块碰撞拼合完成时间、早古生代初的大地构造背景、是否属于冈瓦纳一部分等科学问题的研究争议不断,因此寻找泛非期岩浆岩成为解决以上问题的关键。本次研究主... 由于华南造山带缺乏早古生代初岩浆活动的直接证据而导致华南造山带与扬子地块碰撞拼合完成时间、早古生代初的大地构造背景、是否属于冈瓦纳一部分等科学问题的研究争议不断,因此寻找泛非期岩浆岩成为解决以上问题的关键。本次研究主要通过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全岩地球化学及Lu-Hf同位素等手段来分析诸广山复式岩基中北部的梧桐岩体的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特征。研究表明,梧桐岩体主体由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构成,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成岩年龄为494.4 Ma,具有高硅铝(SiO_(2)=59.93%~71.31%,Al_(2)O_(3)=13.43%~19.20%)、高碱(K_(2)O=3.35%~5.93%,Na_(2)O=2.33%~6.21%)、高铁(TFe_(2)O_(3)=2.09%~6.20%)、低镁(MgO=0.44%~2.18%),富集Rb、Th、U、Nb和轻稀土元素,亏损Ba、Sr、P、Ti等特征,其岩浆物质主要来源于下地壳物质的重熔或多次重熔,岩浆侵入过程中可能存在少量地幔物质加入。梧桐岩体的发现暗示华南造山带与扬子地块中部可能在早古生代(520~480 Ma)完成碰撞拼合,且与冈瓦纳大陆关系密切,极有可能是冈瓦纳大陆的一部分,它为进一步厘清泛非造山运动作用于华南造山带乃至华南地区的时限、作用范围、岩浆成因、大地构造背景特征等科学问题提供了典型研究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造山带 梧桐岩体 泛非期 锆石U-PB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东半岛牟平—乳山成矿带金矿黄铁矿成因矿物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11
作者 何江涛 李俊建 +2 位作者 石光耀 王晨光 满荣浩 《现代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67-680,共14页
黄铁矿是地壳中最为普遍存在的金属硫化物,广泛发育在各类金属矿床中,更是金矿床中重要的载金矿物。本文以牟平—乳山成矿带典型金矿中黄铁矿为研究对象,利用偏光显微镜与电子探针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区金矿四个成矿阶段不同期次的黄铁... 黄铁矿是地壳中最为普遍存在的金属硫化物,广泛发育在各类金属矿床中,更是金矿床中重要的载金矿物。本文以牟平—乳山成矿带典型金矿中黄铁矿为研究对象,利用偏光显微镜与电子探针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区金矿四个成矿阶段不同期次的黄铁矿成分标型开展了系统研究。黄铁矿镜下和面分析表明,各成矿阶段的黄铁矿晶形与粒度存在明显区别,其中Ⅰ阶段为粗粒自形-半自形立方体黄铁矿(Py1),Ⅱ阶段为细粒半自形-他形五角十二面体黄铁矿(Py2),Ⅳ阶段为细粒自形-半自形立方体黄铁矿(Py3)。Ⅰ阶段黄铁矿(Py1)晶体边缘及裂隙、Ⅱ阶段黄铁矿(Py2)晶体As含量较高;自然金和银主要呈细脉状充填在Ⅰ阶段立方体黄铁矿(Py1)裂隙或围绕Ⅱ阶段细粒五角十二面体黄铁矿(Py2)发育。电子探针主微量元素分析也显示出了显著的差异,Ⅰ阶段黄铁矿Fe、S含量最接近理论值,而Ⅱ阶段黄铁矿存在明显的硫亏损,Ⅳ阶段黄铁矿则存在铁亏损。此外,金赋存状态的研究表明研究区金矿的不可见金为Au^(0)纳米颗粒金。从成矿早期阶段到晚期阶段,黄铁矿晶形呈现从立方体→细粒五角十二面体→细粒立方体的变化趋势,指示成矿流体温度呈逐渐降低的演化趋势,主成矿阶段具有中低温、较高硫逸度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东半岛 牟平—乳山成矿带 电子探针 黄铁矿 赋存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中部菅等岩体的成因及构造意义: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的约束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晓贺 张聚全 +4 位作者 段站站 张乐民 温雨菁 郭子桤 李清 《现代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28-751,共24页
准确约束华北克拉通基底形成和变质变形年龄,是理解华北克拉通早期构造演化的关键。菅等岩体位于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的东南段赞皇杂岩中,为~2.5 Ga花岗岩,并经历多期变质和变形。本文对菅等岩体及侵入岩体内部的未变形伟晶岩、粗粒变... 准确约束华北克拉通基底形成和变质变形年龄,是理解华北克拉通早期构造演化的关键。菅等岩体位于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的东南段赞皇杂岩中,为~2.5 Ga花岗岩,并经历多期变质和变形。本文对菅等岩体及侵入岩体内部的未变形伟晶岩、粗粒变形花岗岩脉、细粒变形花岗岩脉、花岗质岩株进行了系统的野外调查、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菅等岩体主体岩性为正长花岗岩,未变形伟晶岩岩性为二长花岗伟晶岩,粗粒变形花岗岩脉、细粒变形花岗岩脉、花岗质岩株均为正长花岗岩;菅等岩体及其内部的侵入体具有高Si,富K,富碱,低Ti、Fe、Mg,贫Ca,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亏损高场强元素Ti的特征,且Rb/Sr=0.75~1.56,显示出壳源特征;岩石具有的高Al低Ti特征,以及岩浆锆石高Pb低Th,均指示菅等岩体为过铝质S型花岗岩类型;对锆石进行LA-ICP-MS测定显示存在~2.5 Ga、~2.3 Ga两期的花岗岩侵入事件,岩体内部侵入活动分为三期,分别形成于~2.5 Ga、~2.3 Ga、~2.1 Ga,其中细粒变形花岗岩脉中保留了1897±17 Ma的变质事件的记录。华北克拉通的构造演化由多期次岩浆侵入与变质事件共同驱动。~2.5 Ga的菅等岩体形成标志克拉通形成统一基底,指示早期构造稳定化过程。古元古代两期花岗岩侵入(2.3 Ga和2.1 Ga)揭示克拉通内部发生裂解-伸展事件,~1.85 Ga的变质事件代表东部与西部陆块之间的俯冲碰撞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菅等岩体 S型花岗岩 岩石地球化学 华北克拉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雄安新区雾迷山组和高于庄组沉积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沉积环境的指示意义
13
作者 张庆莲 朱喜 +1 位作者 马宝军 马晓静 《地质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95-812,共18页
雄安新区雾迷山组和高于庄组碳酸盐岩对探讨华北平原北部蓟县系古沉积环境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本文对雄安新区雾迷山组和高于庄组碳酸盐岩样品进行全岩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碳酸盐岩的主量元素以CaO和MgO为主,微量元素Ba和Sr... 雄安新区雾迷山组和高于庄组碳酸盐岩对探讨华北平原北部蓟县系古沉积环境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本文对雄安新区雾迷山组和高于庄组碳酸盐岩样品进行全岩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碳酸盐岩的主量元素以CaO和MgO为主,微量元素Ba和Sr含量较高,氧化还原敏感元素U、V和Cr含量较低,反映了缺氧的环境;稀土元素总体含量较低,轻稀土元素略显富集,Ce微负异常,Eu呈负异常;δ^(13)C显示低负值,δ^(18)O有较高的负值,δ^(13)C和δ^(18)O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保持了碳酸盐岩沉积时海水的原始碳氧同位素组分。根据古气候、古盐度、氧化还原环境和海平面变化等特征元素指标综合分析,认为高于庄组和雾迷山组经历了一定规模的海侵—海退旋回,其沉积环境经历了从潮间带—潮下带—潮间带的韵律式变化过程,总体上表现出沉积于温暖潮湿的古气候环境、深缓坡—潮坪为主的陆表海贫氧—缺氧的沉积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热储层 沉积地球化学 沉积环境 主量元素 微量元素 碳氧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行山南段洪山沟铜金矿床白云母和绿泥石特征及其找矿意义
14
作者 王凯迪 张娟 +6 位作者 王红 刘新星 张勇 王丽杰 李若丹 关子琼 薛宇 《岩石矿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24-948,共25页
洪山沟斑岩型铜金矿床是洪山多金属成矿区的典型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中部南缘山西断隆武安凹陷区,矿体主要赋存于洪山正长斑岩体内。矿化中心及外围白云母和绿泥石十分发育。为探讨洪山沟铜金矿床白云母和绿泥石的成岩成矿意义,运用电... 洪山沟斑岩型铜金矿床是洪山多金属成矿区的典型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中部南缘山西断隆武安凹陷区,矿体主要赋存于洪山正长斑岩体内。矿化中心及外围白云母和绿泥石十分发育。为探讨洪山沟铜金矿床白云母和绿泥石的成岩成矿意义,运用电子探针(EPMA)、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分析了矿床中不同产状和成矿阶段的白云母和绿泥石。结果显示,矿区内绿泥石根据其分布特征可分为3类:与金属矿物共(伴)生的绿泥石(Chl-1)、由角闪石蚀变而成的绿泥石(Chl-2)及由黑云母蚀变而成的绿泥石(Chl-3)。3种绿泥石均为Fe绿泥石,指示形成于还原环境,其结构中存在Fe对Mg的置换以及Si对Al^(Ⅳ)的置换,表明绿泥石的形成受富Fe、Mg的成矿流体影响,由地质温度计计算出的绿泥石形成温度在112~272℃之间,属于中-低温热液蚀变范围。LA-ICP-MS结果显示完全蚀变的绿泥石更富Cu、Sn、Rb、Zn、Ti、Li、Sr、V、Co、Ni、Sn;白云母主要有原生白云母(Ms-1)与次生白云母(Ms-2)两类,分别属于普通白云母和多硅白云母。与矿化密切相关的白云母具高Si、Fe低Al的特征,LA-ICP-MS结果显示还原环境下形成的白云母较氧化环境下形成的白云母更富V、W,暗示流体后期有大气降水的混入。综合本文研究成果认为,洪山沟铜金矿床成矿流体早期呈酸性,后期有大气降水的混入并逐渐向中性转变,铜金矿化成矿环境为近中性、还原的中-低温环境,成矿流体富Fe、Mg,贫S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母 绿泥石 电子探针 洪山沟铜金矿床 华北克拉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车坳陷北部构造带分段差异变形及其主控因素
15
作者 罗浩渝 杨克基 +4 位作者 申林 张鹏越 王珩 杨航 漆家福 《地质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19-634,共16页
毗邻南天山的库车坳陷北部构造带的构造变形非常强烈,且表现出明显的分段差异性。结合地面露头、CEMP资料及最新的地震资料解释,建立了北部构造带不同区段的构造变形模型,利用平衡剖面技术复原了其中—新生代演化过程,并探讨了导致分段... 毗邻南天山的库车坳陷北部构造带的构造变形非常强烈,且表现出明显的分段差异性。结合地面露头、CEMP资料及最新的地震资料解释,建立了北部构造带不同区段的构造变形模型,利用平衡剖面技术复原了其中—新生代演化过程,并探讨了导致分段构造变形差异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1)北部构造带的乌什—阿瓦特—博孜一线以北为造山楔—中生界、新生界两层不协调收缩变形,克拉苏以北为造山楔、中生界、新生界3层不协调收缩变形,迪那以北为造山楔—中生界—古近系、新近系两层不协调收缩变形,吐格尔明及东部地区以北各构造层的变形相对协调,仅局部存在分层收缩变形现象。2)北部构造带的收缩构造变形主要发生在上新世—第四纪,但至少经历了晚侏罗世、晚白垩世、中新世等断续的收缩变形期。3)北部构造带的分段、分层变形差异,主要受中生界的煤岩和泥岩,古近系和新近系的盐岩等软弱岩层的差异分布,盆地基底先存断裂及南天山新生代隆升程度差异等因素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部构造带 构造变形 盐构造 形成演化 控制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连盆地北缘勃勒金韧性剪切带^(40)Ar/^(39)Ar年龄及其构造意义
16
作者 张祥信 雷世和 《地质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60-974,共15页
在内蒙古中部的二连盆地北缘,识别出勃勒金韧性剪切带,该剪切带为查干敖包—阿荣旗断裂在苏尼特左旗北部的构造形迹。勃勒金韧性剪切带呈近东西向展布,发育于石炭系宝力高庙组中酸性火山岩、二叠纪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及两者间的接触带中... 在内蒙古中部的二连盆地北缘,识别出勃勒金韧性剪切带,该剪切带为查干敖包—阿荣旗断裂在苏尼特左旗北部的构造形迹。勃勒金韧性剪切带呈近东西向展布,发育于石炭系宝力高庙组中酸性火山岩、二叠纪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及两者间的接触带中。该剪切带韧性变形强烈,发育糜棱面理、拉伸线理、S-C组构、不对称褶皱、旋转碎斑、书斜构造和云母鱼构造等宏观和微观构造。野外调查表明,勃勒金韧性剪切带经历了两期性质不同的韧性变形,早期为挤压背景下的由北往南逆冲型韧性剪切;晚期为伸展背景下的顺层韧性剪切。本次对韧性剪切带内强变形带中白云母石英构造片岩进行了^(40)Ar/^(39)Ar同位素测年,获得坪年龄与等时线年龄133.8~132.5 Ma,表明勃勒金韧性剪切带晚期顺层韧性剪切变形发生于早白垩世。根据区域资料分析,认为勃勒金韧性剪切带晚期顺层韧性剪切变形,形成于早白垩世蒙古—鄂霍次克洋闭合后,增厚岩石圈垮塌的伸展构造环境;而早期逆冲型韧性剪切变形则是早二叠世古亚洲洋消减闭合,以及华北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南北向碰撞的产物。勃勒金韧性剪切带的变形特征和形成时限为查干敖包—阿荣旗断裂带自晚古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过程提供了约束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查干敖包—阿荣旗断裂 逆冲型韧性剪切 顺层韧性剪切 40AR/39AR年龄 二连盆地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行山南段洪山碱性火山-侵入杂岩成因与构造意义: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的约束
17
作者 张乐民 张聚全 +5 位作者 吴晓贺 郭子桤 温雨菁 秦超 白富生 朱伊冰 《现代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52-773,共22页
华北克拉通中部南太行邯邢地区发育大量中生代中基性侵入岩,其中的洪山碱性杂岩体具有特殊的岩石组成,是了解早白垩世克拉通构造演化的关键。对洪山岩体及其相关的火山岩中典型岩石类型进行了全岩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年代学分析,并与已... 华北克拉通中部南太行邯邢地区发育大量中生代中基性侵入岩,其中的洪山碱性杂岩体具有特殊的岩石组成,是了解早白垩世克拉通构造演化的关键。对洪山岩体及其相关的火山岩中典型岩石类型进行了全岩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年代学分析,并与已发表的邯邢地区各岩体的全岩数据、锆石U-Pb年龄及Lu-Hf同位素数据进行了对比研究,解析了洪山岩体的成因与演化。本次研究显示洪山碱性火山-侵入杂岩为高硅、富铝、高碱的钾玄岩系列岩石,其La-La/Sm显示出正相关性,其锆石ε_(Hf)(t)值介于富集地幔和古老下地壳的Hf同位素演化线之间(ε_(Hf)(t)=-17~-10,T_(DM2)=1800~2200 Ma),指示其壳幔混合成因。石英正长岩、石英正长斑岩、辉石正长岩和粗面质凝灰岩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29.6±2.9 Ma、128.6±3.0 Ma、126.5±0.47 Ma和130.6±3.0 Ma,与邯邢地区其它岩体形成时代一致。综合研究认为洪山碱性杂岩是钾玄质岩浆与壳源和幔源岩浆发生混合形成。钾玄质岩浆是地幔中残留的克拉通早期演化时形成的辉石岩发生部分熔融的结果;基性岩浆则是富集地幔部分熔融的产物。上述岩浆演化和岩石形成指示了岩石圈减薄引起软流圈上涌的过程,可能是早白垩世古太平洋板块回撤并导致包括邯邢地区形成弧后伸展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杂岩体 岩浆演化 结晶分异 岩浆混合 南太行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二人山银铅多金属矿短波红外勘查指示意义
18
作者 朱海军 苏力 +7 位作者 邱佳炜 谷守江 孙雪平 刘新星 张汐 周敖日格勒 王彦朋 张奋发 《岩石矿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1-151,共11页
宁夏卫宁北山多金属矿区是宁夏境内重要的金属矿产成矿区之一,区内目前发现有金场子金矿、二人山铅银矿等多个矿床(点),其中二人山银铅多金属矿是目前该地区最大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银铅多金属矿床。伴随着找矿的进一步推进,亟需在找矿模... 宁夏卫宁北山多金属矿区是宁夏境内重要的金属矿产成矿区之一,区内目前发现有金场子金矿、二人山铅银矿等多个矿床(点),其中二人山银铅多金属矿是目前该地区最大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银铅多金属矿床。伴随着找矿的进一步推进,亟需在找矿模型与找矿预测方面对矿区进行深入研究,以期进一步扩大资源量。本文以二人山银铅多金属矿床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短波红外技术(SWIR)对钻孔岩心进行扫描,厘定岩心中蚀变矿物种类、相对含量、分布特征,揭示蚀变矿物光谱参数变化规律与矿化强度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短波红外测量得到的矿物包括绢云母族矿物、高岭石族矿物、碳酸盐类矿物、蒙脱石族矿物等,其中绢云母族矿物和碳酸盐类矿物为钻孔的贯通矿物。在矿化段,蚀变矿物族组合为绢云母族矿物+高岭石族矿物+少量碳酸盐类矿物。通过计算绢云母Al—OH光谱特征参数发现,绢云母Pos 2200 nm特征吸收峰、绢云母结晶度IC值与矿化具有良好的相关关系,在矿化高品位区域内,Pos 2200(<2204 nm)和绢云母结晶度(IC值)>2.5的二者叠加区可作为卫宁北山地区勘查此类矿床的重要指示条件或者找矿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波红外 热液蚀变 蚀变矿物 绢云母 二人山银铅多金属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氮对生物炭修复滨海石油污染土壤的影响
19
作者 田德 王婧 +5 位作者 刘旭辉 郭小彪 李曜宇 范成博 李淑辉 孔露露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3-182,共10页
文章选用不同形态外源氮(硝酸钠、硫酸铵和尿素)协同麦秆生物炭进行石油污染土壤修复试验,考察外源氮类型及土壤碳氮比(C/N,100/15、100/10和100/5)对石油烃修复效果的影响并探究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生物炭联合外源氮处理组(BC+N)中,... 文章选用不同形态外源氮(硝酸钠、硫酸铵和尿素)协同麦秆生物炭进行石油污染土壤修复试验,考察外源氮类型及土壤碳氮比(C/N,100/15、100/10和100/5)对石油烃修复效果的影响并探究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生物炭联合外源氮处理组(BC+N)中,石油烃在外源氮为硝酸钠、土壤C/N为100/5条件下修复效果最佳。其中长链烷烃(LCAs)去除率(77.24%)高于对照组(CK)和生物炭处理组(BC),而多环芳烃(PAHs)去除率(59.76%)高于CK,却低于BC。生物炭联合外源氮配施产生协同效应,强化了LCAs生物降解效率,但外源氮可与PAHs产生竞争性吸附,导致PAHs去除率偏低。外源氮类型和土壤C/N对石油烃降解均具有显著影响。硝酸钠通过促进硝酸盐还原耦合石油烃氧化,提高石油烃降解效率。生物炭联合无机氮处理在土壤C/N为100/5条件下石油烃去除率最佳,而生物炭联合有机氮(尿素)在土壤C/N为100/15达到较好去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外源氮 石油污染土壤 生物修复 土壤碳氮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铂族金属资源分布、供需及消费格局 被引量:12
20
作者 王丰翔 李晓明 +2 位作者 栾卓然 张伟波 张万益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829-1846,共18页
中国铂族元素(Platinum group elements,PGEs)矿产资源的需求量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对外依存度高达98%,存在巨大的供应风险。从全球PGEs矿产资源的产出环境、分布特征和成因类型出发,结合近10年全球PGEs矿产资源的开发与消费,研判中国P... 中国铂族元素(Platinum group elements,PGEs)矿产资源的需求量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对外依存度高达98%,存在巨大的供应风险。从全球PGEs矿产资源的产出环境、分布特征和成因类型出发,结合近10年全球PGEs矿产资源的开发与消费,研判中国PGEs产业链的消费形势和供需格局,深入分析世界和中国PGEs矿产资源的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保障中国PGEs资源安全供应的合理化建议,以期实现PGEs资源的储量保障和合理配置。研究表明,①全球PGEs资源储量稀缺,空间分布集中,主要分布在南非、津巴布韦、俄罗斯和北美等国家或地区,中国探明PGEs资源量所占比重不足世界资源量的1%,对外依存度高达98%;②全球PGEs矿床成因类型多样,但以产于镁铁质—超镁铁质大火成岩省内的岩浆型PGEs矿床为主,占全球PGEs矿床数量10%的大型—超大型矿床则占据了世界PGEs资源量的85%。③近3年,全球和中国PGEs勘查工作进入低谷期,新发现资源较少。未来10年全球供应量将不会呈现明显的增长。与此同时,由于全球PGEs供应量主要被欧美、南非和俄罗斯等矿业寡头控制,中国大型PGEs矿业企业国际竞争力相对较弱;④未来10年中国PGEs需求量将高达160~185 t,年均增长率约为2.67%,建立战略储备、稳定全球供应和加强循环利用势在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铂族元素 资源分布 供需形势 形势分析 战略性矿产 矿产调查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