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北省绿色矿山建设发展模式与长效机制研究
1
作者 梁钊 崔邢涛 +1 位作者 刘彬 李甘雨 《世界有色金属》 2024年第22期138-140,共3页
矿山产业必须创新发展模式,将绿色开发理念贯穿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全过程。通过调研发现:虽然河北省国家级绿色矿山数量排名靠前,但仍存在很多困难阻碍绿色矿山的发展,比如:支持措施不完善,企业动力不足,中小型矿山企业科技水平落后等;... 矿山产业必须创新发展模式,将绿色开发理念贯穿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全过程。通过调研发现:虽然河北省国家级绿色矿山数量排名靠前,但仍存在很多困难阻碍绿色矿山的发展,比如:支持措施不完善,企业动力不足,中小型矿山企业科技水平落后等;总结出生态恢复模式、绿色技术模式、社区和谐模式以及循环经济园区模式等绿色矿山典型发展模式;并在法律法规、政策机制、科技创新、工作体系等长效机制方面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相关对策。积极推进矿业绿色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是实现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必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效机制 发展模式 绿色矿山 河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综合利用绿色矿山典型模式研究:以蔡家营锌多金属矿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王丰翔 高树旺 +3 位作者 董岩峰 田国涛 陈安国 宋泽峰 《中国矿业》 2023年第7期36-44,共9页
蔡家营锌多金属矿是河北省最大的铅锌矿床,产出约60%的高品位矿石和约40%的低品位矿石,并共生铅以及金、银、镓等稀贵金属,是我国典型的低品位多金属共生有色金属矿床。根据矿山的资源禀赋特征,蔡家营矿将资源综合利用作为绿色矿山建设... 蔡家营锌多金属矿是河北省最大的铅锌矿床,产出约60%的高品位矿石和约40%的低品位矿石,并共生铅以及金、银、镓等稀贵金属,是我国典型的低品位多金属共生有色金属矿床。根据矿山的资源禀赋特征,蔡家营矿将资源综合利用作为绿色矿山建设的主攻方向,主要包括低品位矿石的高效利用、共伴生资源综合利用和废弃资源综合利用,基本完成了“颗粒归仓”“贫富兼济”和“变废为宝”。系统总结了蔡家营矿在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方法和形式的集合,总结出了资源综合利用的典型模式,即以绿色矿山长效管理为主线,形成了“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构成的横向耦合式循环产业链条,打造了“三型矿山”,形成资源综合利用绿色矿山典型模式。该建设模式集成绿色技术体系、产业模式、管理方式,形成了良好的展示窗口,为区域矿山提供了技术支撑,示范引领作用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综合利用 无废矿山 生态型矿山 节约集约型矿山 绿色矿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一种注意力机制U-Net的地震数据去噪方法 被引量:2
3
作者 曹静杰 高康富 +3 位作者 许银坡 王乃建 张纯 朱跃飞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24-735,共12页
受野外采集过程中设备和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地震数据中往往存在表面波、鬼波、随机噪声等各种噪声,影响了地震数据处理和解释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近年来,基于人工智能的方法以其计算效率高、数值效果好等优点成为地震数据去噪的研究热点... 受野外采集过程中设备和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地震数据中往往存在表面波、鬼波、随机噪声等各种噪声,影响了地震数据处理和解释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近年来,基于人工智能的方法以其计算效率高、数值效果好等优点成为地震数据去噪的研究热点。U型网络(U-Net)是一种经典的卷积神经网络结构,常用于图像分割任务;注意力机制(Attention Mechanism,AM)是一种能够让模型在学习过程中更加关注特定区域或特征的技术。通过在U-Net网络中添加AM模块,构建了一种具有注意力功能的U型网络(AU-Net),并将其运用到地震数据去噪。为解决去噪过程中产生的边界效应,使用膨胀填充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切分,该方法通用性较高,可以用于其他网络模型。AU-Net和U-Net的去噪试验结果表明:AU-Net网络去噪的效果比U-Net更好,可更好地保留弱信号;同时,通过迁移学习使AU-Net去噪方法更具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勘探 深度学习 U型网络 地震数据去噪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ok距离的阻尼多道奇异谱分析分离绕射波 被引量:2
4
作者 霍伟光 曹静杰 +3 位作者 陈雪 赵惊涛 赵石峰 蔡志成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71-781,共11页
地震绕射是提升小尺度不规则地质体成像横向分辨率的重要手段。常规地震记录中的绕射波会被能量强的反射波掩盖,因此需要分离出绕射波并成像。阻尼多道奇异谱分析是一种秩约束类的去噪方法,其原理为地震数据经过Hankel变换后做奇异值分... 地震绕射是提升小尺度不规则地质体成像横向分辨率的重要手段。常规地震记录中的绕射波会被能量强的反射波掩盖,因此需要分离出绕射波并成像。阻尼多道奇异谱分析是一种秩约束类的去噪方法,其原理为地震数据经过Hankel变换后做奇异值分解,反射波和绕射波分别对应着数值较大和较小的奇异值。然而该算法依赖人工确定反射波场的秩,不适用于海量地震数据处理。为了克服人工选择奇异值的问题,提出使用Cook距离作为自动计算反射波场秩的解决方案。将Cook距离和阻尼多道奇异谱分析算法相结合以实现反射和绕射波分离。模拟共炮检距道集和叠后实际数据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获得高质量绕射波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绕射波 分离 秩约束 阻尼多道奇异谱分析 COOK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东部晚古生代过渡相煤系地层低阻成因、控制因素与地质意义
5
作者 侯中帅 梁钊 陈世悦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9-168,共10页
华北东部晚古生代过渡相煤系地层中低阻层发育,明确其成因类型、控制因素以及地质意义,可以充分揭示其中所包含的地质信息,对于相关层系油气资源评价和勘探部署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以华北东部太原组和山西组中低阻层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 华北东部晚古生代过渡相煤系地层中低阻层发育,明确其成因类型、控制因素以及地质意义,可以充分揭示其中所包含的地质信息,对于相关层系油气资源评价和勘探部署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以华北东部太原组和山西组中低阻层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岩心、薄片、扫描电镜、碳氧同位素和测录井资料,围绕其成因类型、控制因素和地质意义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华北东部晚古生代过渡相煤系低阻层主要发育在太1段和山2段,成因类型包括砂泥岩薄互层、高束缚水体积和发育导电矿物,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控制了低阻的形成;太1段低阻的成因为砂泥岩薄互层和高束缚水体积,潮汐作用导致的潮汐成因层理和微细孔隙发育促进了障壁海岸背景下太1段低阻的形成,山2段低阻的成因为菱铁矿的密集发育,稳定的覆水还原环境和沉积有机物的成岩演化共同控制了三角洲背景下山2段低阻的形成;太1段的低阻和高毛细管束缚水体积指示着潮坪沉积,说明太原组自下而上为一个海退的过程,是对早二叠世早期冈瓦纳冰川迅速扩张和全球海平面快速下降的响应,山2段的低阻和高光电吸收截面指数指示着三角洲前缘沉积,说明山西组由一期三角洲沉积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泥岩薄互层 高束缚水体积 导电矿物 低阻 煤系地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布莎蛇绿混杂岩中堆晶辉长岩U-Pb定年、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6
作者 唐建科 刘育 +4 位作者 张泽国 何林武 邓科 段炳鑫 王金贵 《矿产勘查》 2024年第6期928-937,共10页
罗布莎蛇绿岩是雅鲁藏布蛇绿岩带东段的典型代表,但目前对其形成时代和构造环境有不同的认识。本文对蛇绿混杂岩中的堆晶辉长岩开展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以探究罗布莎蛇绿岩形成时代和构造环境。堆晶辉长岩锆石^(... 罗布莎蛇绿岩是雅鲁藏布蛇绿岩带东段的典型代表,但目前对其形成时代和构造环境有不同的认识。本文对蛇绿混杂岩中的堆晶辉长岩开展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以探究罗布莎蛇绿岩形成时代和构造环境。堆晶辉长岩锆石^(206)Pb/^(238)U年龄平均值为(144±3)Ma(MSWD=0.19,n=25),表明罗布莎蛇绿岩形成于早白垩世。堆晶辉长岩亏损高场强元素Nb、Hf以及轻稀土元素(LREE),且稀土配分曲线具有N-MORB的趋势特征,表明其形成于亏损地幔源区。Nb的负异常表明形成堆晶辉长岩的岩浆源区受到板片俯冲作用的影响,因此罗布莎蛇绿岩为SSZ型蛇绿岩。结合区域资料其形成的构造环境可能为弧后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绿岩 堆晶辉长岩 构造环境 锆石U-Pb年龄 地质年代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沂蒙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研究和效益分析
7
作者 石林 刘孝峰 +4 位作者 张永帅 周亮宇 李付全 王帅帅 臧炳富 《山东国土资源》 2024年第7期39-44,共6页
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是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有力举措,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沂蒙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识别了区域主要生态问题,构建了“一河三区八单元”的生态修... 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是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有力举措,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沂蒙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识别了区域主要生态问题,构建了“一河三区八单元”的生态修复总体格局,提出了从矿山修复与水源涵养、流域治理与湿地修复、森林提质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地整治与水土流失治理以及生态保护和修复等方面入手实施生态环境修复,并分析了生态修复效益,形成了山水工程与山水城相依共生的“沂蒙模式”,为沂蒙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提供了决策依据,同时也为其他区域类似生态修复工程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林田湖草沙 生态问题 修复措施 效益分析 沂蒙山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典型白云岩储集层特征及成藏模式 被引量:4
8
作者 杜江民 刘泊远 +5 位作者 张毅 贾志伟 付基友 龙鹏宇 罗金洋 盛军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6-98,共13页
通过综述国内典型海相白云岩储层和陆相白云岩储层的发育特征,系统总结了白云岩储层特征及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①台地边缘或台内裂陷边缘、碳酸盐岩缓坡易发育相控型白云岩储层,如塔里木盆地震旦系灯影组发育多个台内裂陷,裂陷周缘... 通过综述国内典型海相白云岩储层和陆相白云岩储层的发育特征,系统总结了白云岩储层特征及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①台地边缘或台内裂陷边缘、碳酸盐岩缓坡易发育相控型白云岩储层,如塔里木盆地震旦系灯影组发育多个台内裂陷,裂陷周缘发育丘滩白云岩储层,裂陷内充填泥质烃源岩,形成了良好的源储组合。②华北盆地中元古界蓟县系雾迷山组岩性为厚层块状泥晶—粉晶白云岩,主要为微生物成因,储层质量受控于微生物沉积作用、印支期以来的构造破裂作用及溶蚀等成岩作用。③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地区震旦系灯影组四段发育相对优质的低孔-特低渗型白云岩储层,平均孔隙度为4.8%,平均渗透率为0.5 mD,主要包括泥晶藻云岩、晶粒白云岩和鞍状白云岩,储集层发育的主控因素为有利相带、白云岩化作用及构造作用。④准噶尔盆地二叠系芦草沟组、银额盆地白垩系和柴达木盆地渐新统等3个典型的陆相白云岩储集层普遍较为致密,以纳米—微米级白云石晶间孔为主要储集空间,孔隙度可达10%,但绝大多数渗透率小于0.1 mD。⑤陆相白云岩多为“自生自储”型油气藏,既是储集岩,又具有生油能力,有机质丰度和成熟度偏低,但源岩中分散的可溶有机质可在低熟阶段生烃,咸化环境下具有较高的液态烃产率。⑥陆相白云岩油气藏大多为大型“连续型”非常规油气藏,储集体呈大规模广覆式分布于凹陷或沉积中心,与源外构造高部位和斜坡区形成的构造油气藏、岩性油气藏和地层油气藏共同组成了广泛分布的油气田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白云岩 陆相白云岩 白云石晶间孔 热液白云岩 微生物白云岩 可溶有机质 低丰度-低熟 自生自储 “连续型”非常规油气藏 成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地区奥陶系马家沟组马五_(5)亚段沉积特征 被引量:2
9
作者 杜江民 崔子豪 +4 位作者 贾志伟 张毅 聂万才 龙鹏宇 刘泊远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7-48,共12页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地区奥陶系马家沟组马五5亚段勘探潜力巨大。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分析和地球化学测试,结合地球物理技术,对苏里格地区奥陶系马家沟组马五_(5)亚段沉积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探讨了其油气地质意义。研究结...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地区奥陶系马家沟组马五5亚段勘探潜力巨大。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分析和地球化学测试,结合地球物理技术,对苏里格地区奥陶系马家沟组马五_(5)亚段沉积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探讨了其油气地质意义。研究结果表明:(1)苏里格地区奥陶系马家沟组马五_(5)亚段属于整体海侵、晚期海退沉积背景下的向东倾斜的碳酸盐岩台地相,发育开阔台地和局限台地等亚相,可根据成分细分为云坪、灰坪和台内滩、云灰坪、灰云坪等微相。(2)研究区平面上沉积环境呈典型条带状展布,西部地区沉积水体盐度偏高,具有局限台地特征;东部地区沉积水体盐度偏低,具有开阔台地特征。(3)研究区的局限台地与开阔台地内部的低洼区域,高密度富Mg海水汇聚,为白云岩发育的有利区。(4)局限/开阔云坪相、台内滩和含膏云坪微相主要发育各种白云岩储层,连片发育白云岩的西、北部地区是潜在的油气勘探接替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阔台地 局限台地 白云岩储层 马五_(5)亚段 马家沟组 奥陶系 苏里格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坡地震响应数值模拟中最优边界范围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江伟 周爱红 +2 位作者 迟明杰 王玉石 陈苏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4-41,共8页
在边坡地震响应数值模拟中,科学合理地选取边坡计算模型的边界范围是决定模拟结果准确性的关键因素之一。基于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分别建立了边坡前缘和后缘两组边界尺寸不同的概化模型,选取了两条不同特性的实际地震动记录作为输入,计... 在边坡地震响应数值模拟中,科学合理地选取边坡计算模型的边界范围是决定模拟结果准确性的关键因素之一。基于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分别建立了边坡前缘和后缘两组边界尺寸不同的概化模型,选取了两条不同特性的实际地震动记录作为输入,计算了各边坡模型的动力响应,探索了边坡前缘和后缘尺寸的影响规律,验证了远置边界在边坡地震稳定性分析中的可用性。结果表明:(1)在边坡地震响应数值模拟中,边坡模型的前缘尺寸应至少设定为坡高的2倍、后缘尺寸应至少设定为坡高的4倍,才能避免边界的地震波反射叠加效应,以便得到更为准确的模拟结果;(2)设置黏弹性边界和远置边界工况下得到的边坡地震安全系数相差0.02,说明合理的远置边界可以运用到边坡地震稳定性分析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质边坡 地震动 地震响应 边界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自动判定保留的奇异值个数的地震随机噪声压制算法 被引量:6
11
作者 朱跃飞 曹静杰 殷晗钧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70-581,I0003,I0004,共14页
对于地震数据去噪来说,基于降秩的方法需要将地震数据分成不同的块,然而每个块对应的奇异值个数不同,目前需要人工估计每个块的有效奇异值个数,计算效率低,无法实现产业化。为此,提出一种自动判定保留的奇异值个数的地震随机噪声压制算... 对于地震数据去噪来说,基于降秩的方法需要将地震数据分成不同的块,然而每个块对应的奇异值个数不同,目前需要人工估计每个块的有效奇异值个数,计算效率低,无法实现产业化。为此,提出一种自动判定保留的奇异值个数的地震随机噪声压制算法——自适应阻尼多道奇异谱分析(ADMSSA)算法。该方法利用Akaike信息准则自动地确定地震信号的奇异值个数,然后基于阻尼多道奇异谱分析(DMSSA)算法去噪。首先介绍了多道奇异谱分析(MSSA)方法的去噪原理,然后给出确定有效奇异值个数的Akaike信息准则和经验方法,经验方法可以验证Akaike信息准则的有效性。去噪过程采用DMSSA方法的框架,在ADMSSA算法中仅需要确定信号的主频范围,就可以自动地去噪。模拟和实际数据实验表明,所提方法能够自动地确定可靠的奇异值个数,并且获得高信噪比的去噪结果,在工业化应用中具有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道奇异谱分析 Akaike信息准则 地震数据 去噪 奇异值个数 块Hankel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层次聚类多道奇异谱分析的地震数据同时重建与去噪方法 被引量:3
12
作者 曹静杰 许昌昊 朱跃飞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18-829,共12页
高信噪比、高保真度和高分辨率地震数据是获得地下结构清晰成像的前提。在地震数据采集过程中,不利地形、坏道等因素造成地震数据不满足采样定理,需重建以获得完备的地震数据。多道奇异谱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地震数据重建与去噪方法,其... 高信噪比、高保真度和高分辨率地震数据是获得地下结构清晰成像的前提。在地震数据采集过程中,不利地形、坏道等因素造成地震数据不满足采样定理,需重建以获得完备的地震数据。多道奇异谱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地震数据重建与去噪方法,其关键是对划分的每个数据块确定有效奇异值个数。该参数需根据不同的数据特征判定,但目前的人工选择方法需花费大量人力和计算资源。针对每个数据块,基于频率域多道奇异谱分析框架,分析奇异值的离散点曲线和谱的规律,提出层次聚类法自动识别有效信号对应的奇异值个数,提高地震数据去噪效果和重建质量。对经过块Hankel矩阵奇异值分解得到的奇异值序列,采用层次聚类法进行聚类,得到各频率的有效奇异值个数;再对有效频率内求取的奇异值个数求最大,获得数据块的有效奇异值个数;在阻尼多道奇异谱分析同时重建和去噪的框架下,进而提出一种改进的多道奇异谱分析(MSSA)方法以实现地震数据的同时重建和去噪。对模拟地震数据与实际地震资料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基于层次聚类的多道奇异谱分析法在同时重建和去噪方面具有优越性,能避免人工选择有效的奇异值个数,减小地震数据处理工作量,对大规模地震数据的重建与去噪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道奇异谱分析 重建 去噪 层次聚类 奇异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渐新统E_(3)^(2)储层特征及成藏模式 被引量:3
13
作者 杜江民 龙鹏宇 +3 位作者 秦莹民 张桐 马宏宇 盛军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0,共10页
近年来,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发现了亿吨级储量规模的大油气田。为研究英西地区渐新统E32储层特征及成藏模式,开展了岩心观察和薄片鉴定、X射线衍射分析、物性测试、扫描电镜分析、构造演化研究和成藏条件分析等。结果表明:①英西地区渐新... 近年来,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发现了亿吨级储量规模的大油气田。为研究英西地区渐新统E32储层特征及成藏模式,开展了岩心观察和薄片鉴定、X射线衍射分析、物性测试、扫描电镜分析、构造演化研究和成藏条件分析等。结果表明:①英西地区渐新统E_(3)^(2)储集层规模巨大,以湖相碳酸盐岩为主,夹陆源碎屑、泥质和各种盐类矿物。②岩石物性以“低孔-特低渗”型为主,孔隙类型包括白云石晶间孔、溶蚀孔和各种微裂缝。③英雄领地区整体上具有“南北分带、东西分段”的特征,其演化经历了古始新世—中新世断坳(29.3~23.8 Ma)、上新世早期弱挤压(23.8~7.2 Ma)和上新世晚期—第四纪强挤压(7.2 Ma~现今)3个阶段。④英西地区E32油气藏具有“自生自储”特征,其烃源岩TOC多为0.5%~1.0%,R_(o)多为0.6%~0.9%,丰度低、质量中等、成熟度低,但岩石中含大量可溶有机质。上部的盐间油层组发育优质盖层,构造裂缝和层间缝为油气运移通道,异常高压为油气运移的主要动力,存在“超压+浮力”驱动和“超压+扩散”驱动等类型。多期次、持续充注和晚期成藏为亿吨级大型油气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该研究成果对英西地区渐新统油气勘探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特征 构造演化 成藏模式 E_(3)^(2) 渐新统 英西地区 柴达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源瞬变电磁法零偏移距全期视电阻率计算及其校正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孙中原 李贺 孟庆鑫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68-380,共13页
计算视电阻率是瞬变电磁数据处理与解释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通常由均匀或层状模型计算得到的视电阻率不足以详细表征地下介质分布,具有较强的体积效应和多解性且计算量大。基于此,针对全期视电阻率的优化问题,研究了半球壳层校正方法,... 计算视电阻率是瞬变电磁数据处理与解释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通常由均匀或层状模型计算得到的视电阻率不足以详细表征地下介质分布,具有较强的体积效应和多解性且计算量大。基于此,针对全期视电阻率的优化问题,研究了半球壳层校正方法,实现了快速计算弱多解性的视电阻率,校正结果显示电性分界面更加明显。为实现数据快速处理并得到视电阻率唯一解,首先分析了感应电动势和电阻率之间的单调关系,对比地质情况从而选取感应电动势的单调区间,然后重新构造核函数以适用于二分法,最后计算连续且完整采样时间的视电阻率。为减弱视电阻率的体积效应,建立由均匀半球壳层组成的视电阻率校正模型且介质层数与时道数量一致,然后基于扩散深度表达式推导出视电阻率校正公式,用以校正全期视电阻率最优化算法计算的视电阻率。理论模型和实测数据的处理结果均表明,全期视电阻率最优化算法相对于晚期视电阻率计算方法,能够将有效时道拓展至全时间段,从而可以更加有效地识别浅层介质的垂向分布规律,而且半球壳层校正方法能够有效约束低阻介质体积效应对深度的影响,提高视电阻率的垂向分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源瞬变电磁法 二分法 半球壳层校正 全期视电阻率 体积效应 核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涝坝地区下白垩统巴什基奇克组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 被引量:2
15
作者 贺萍 王青春 +1 位作者 于靖波 杨爱英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7-78,I0005,共13页
塔里木盆地大涝坝地区下白垩统巴什基奇克组砂体井资料少,分布集中,沉积微相研究薄弱。根据岩心观察、岩矿鉴定和测井相分析,基于密井网区单井、连井沉积微相,采用叠后波阻抗反演及地震相刻画拟合、匹配和拓展方法,预测疏井网区沉积微... 塔里木盆地大涝坝地区下白垩统巴什基奇克组砂体井资料少,分布集中,沉积微相研究薄弱。根据岩心观察、岩矿鉴定和测井相分析,基于密井网区单井、连井沉积微相,采用叠后波阻抗反演及地震相刻画拟合、匹配和拓展方法,预测疏井网区沉积微相类型,刻画巴什基奇克组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结合岩相古地理特征,建立巴什基奇克组理想沉积模式。结果表明:巴什基奇克组岩相主要包括砾岩相、(粉)砂岩相及泥岩相,进一步划分为块状层理砾岩相、含砾砂岩相、斜层理(粉)砂岩相、平行层理砂岩相、粒序层理砂岩相、变形层理(粉)砂泥岩相和氧化色泥岩相;巴什基奇克组主要形成于浅水三角洲前缘亚相,发育水下分支河道、河口坝和河道间湾等沉积微相类型。该结果可为研究区制定勘探开发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涝坝地区 下白垩统 巴什基奇克组 浅水三角洲前缘 沉积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东大邓格金—多金属矿床热液蚀变过程中的元素迁移 被引量:3
16
作者 倪璋懿 李杰 刘吉强 《山东国土资源》 2022年第7期1-11,共11页
为探讨胶东大邓格金—多金属矿床热液蚀变过程中元素的迁移规律及其与矿化的关系,本文对不同蚀变程度的赋矿围岩和矿体进行了岩石地球化学分析,采用元素迁移质量平衡计算方法(Isocon),以Al_(2)O_(3)作为不活动组分进行了质量平衡计算。... 为探讨胶东大邓格金—多金属矿床热液蚀变过程中元素的迁移规律及其与矿化的关系,本文对不同蚀变程度的赋矿围岩和矿体进行了岩石地球化学分析,采用元素迁移质量平衡计算方法(Isocon),以Al_(2)O_(3)作为不活动组分进行了质量平衡计算。研究表明:从远矿围岩到近矿围岩主要发育绢英岩化蚀变,Mg、Na、Ti、P、Ca、Zn、Ni、Pb、Be、Sr、Th、U、Zr、Li、V、Nb、Ga、Ta、Sc、Hf、REE(除La、Ce、Pr)等元素迁入,Si、K、Cu、Cr、Co等元素迁出,Fe、Mn、Rb平均含量基本不变;从近矿围岩到矿体主要发育黄铁绢英岩化蚀变,Fe、Na、Mn、Ti、Mg、Cu、Zn、Sr、V、Sc、Zr、Co、REE等元素迁入,K、Ni、Pb、Be、Li、Rb、Cs、Th、U、Cr、Nb、Ta等元素迁出,Si、Al、P、Ca、Ga、Hf平均含量基本不变。Cu、Zn等成矿元素在绢英岩化过程中被活化进入成矿流体中,在黄铁绢英岩化过程中沉淀,形成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等硫化物。受古太平洋板片俯冲后撤的影响,胶东地区在中生代发生了大规模的岩浆活动和强烈的地壳隆升,所产生的热隆-伸展构造为该区大规模成矿提供了有利条件在围岩蚀变过程中,Au可能以[Au(HS)_(2)]^(-)络合物的形式进行迁移。伴随着热液蚀变过程中成矿流体的不断演化,氧逸度降低,体系处于还原环境,大量与金矿化相关的硫化物(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等)伴随金沉淀富集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迁移 成矿流体 热液蚀变 大邓格金—多金属矿床 胶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