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左心耳形态结构和功能参数与心房颤动消融术后复发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晋婷 谢瑞芹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9-101,共3页
导管消融是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最广泛使用的介入治疗方案,但术后复发仍是问题。左心耳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得到了阐明,消融前左心耳指标对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也已被探讨。本文对左心耳形态结构和功能参数与房颤患者消融术后复发关系的... 导管消融是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最广泛使用的介入治疗方案,但术后复发仍是问题。左心耳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得到了阐明,消融前左心耳指标对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也已被探讨。本文对左心耳形态结构和功能参数与房颤患者消融术后复发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左心耳 导管消融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束支区域起搏对全心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尹磊 李明旺 +1 位作者 任伟杰 谢瑞芹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2-216,共5页
左束支区域起搏(LBBAP)作为一项蓬勃发展的起搏技术,在诸多方面展示了其特有的优势并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然而LBBAP对于全心功能的影响尚不明确,我们将就这一方面进行系统综述,以便为LBBAP应用临床提供相应依据。
关键词 左束支区域起搏 心功能 左心系统 右心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rf2在心血管系统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呼海娟 崔炜 刘静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1年第1期66-68,共3页
Nrf2是近年发现的一个新的转录因子,在心血管系统具有稳定的表达。Nrf2的目的基因在心血管系统疾病发病机制中具有保护作用,然而其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清楚。研究证实,转录因子Nrf2/抗氧化反应元件(nuclear factor erythroid-2 relate... Nrf2是近年发现的一个新的转录因子,在心血管系统具有稳定的表达。Nrf2的目的基因在心血管系统疾病发病机制中具有保护作用,然而其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清楚。研究证实,转录因子Nrf2/抗氧化反应元件(nuclear factor erythroid-2 related factor 2,Nrf2/antioxidant response element,ARE)通路在抗肿瘤、抗凋亡、抗应激、神经系统等方面发挥着广泛的保护作用,Nrf2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对心血管系统的稳态起着关键的调控作用。因此,Nrf2是治疗心临管疾病的一个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系统疾病 NRF2 抗氧化反应元件 转录因子 保护作用 发病机制 目的基因 神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格瑞洛对血清尿酸水平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周子涵 刘德敏 崔炜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3-268,共6页
高尿酸血症是导致心血管疾病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原因。研究表明,替格瑞洛会引起不同程度的血清尿酸水平升高,可能与肾尿酸转运体功能障碍和红细胞腺苷再摄取减少相关。本文就替格瑞洛引起尿酸升高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和潜在机制等研究现... 高尿酸血症是导致心血管疾病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原因。研究表明,替格瑞洛会引起不同程度的血清尿酸水平升高,可能与肾尿酸转运体功能障碍和红细胞腺苷再摄取减少相关。本文就替格瑞洛引起尿酸升高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和潜在机制等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旨在为替格瑞洛相关高尿酸血症的防治提供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格瑞洛 尿酸 高尿酸血症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RNA靶基因调控的信号通路在急性心肌梗死演进过程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侯谦 马雅楠 刘德敏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86-491,共6页
急性心肌梗死(AMI)作为心血管疾病的危重症,是导致全球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揭示了信号通路在AMI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微小RNA(miRNAs)对AMI中信号通路的调控也逐渐得到重视。本文总结了miRNAs介导的信号... 急性心肌梗死(AMI)作为心血管疾病的危重症,是导致全球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揭示了信号通路在AMI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微小RNA(miRNAs)对AMI中信号通路的调控也逐渐得到重视。本文总结了miRNAs介导的信号通路在AMI中的作用,以期为miRNAs治疗应用于临床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 靶基因 急性心肌梗死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俯身呼吸困难与心力衰竭的相关性及诊断价值分析
6
作者 贾沁洁 刘德敏 +3 位作者 王倩 耿雪 刘阔 崔炜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4-291,共8页
目的探索俯身呼吸困难的危险因素,阐明俯身呼吸困难与心力衰竭(心衰)之间的相关性,并评估俯身呼吸困难对心衰的诊断价值。方法横断面研究。入选2022年3月至2023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消化内科、呼吸内科、血液内科、肾内科、神... 目的探索俯身呼吸困难的危险因素,阐明俯身呼吸困难与心力衰竭(心衰)之间的相关性,并评估俯身呼吸困难对心衰的诊断价值。方法横断面研究。入选2022年3月至2023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消化内科、呼吸内科、血液内科、肾内科、神经内科、内分泌内科和心血管内科住院的患者共528例,其中男性338例(64.0%)。按照有无俯身呼吸困难将患者分为俯身呼吸困难组(79例)和非俯身呼吸困难组(449例);依据有无心衰将患者分为心衰组(103例)和非心衰组(425例)。对入选患者进行俯身呼吸困难的评估,收集患者的人口学特征资料、既往病史、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分析俯身呼吸困难与心衰之间的相关性以及俯身呼吸困难对心衰的诊断价值。结果与非俯身呼吸困难组比较,俯身呼吸困难组的年龄较大,体质指数、弯曲氧饱和度指数(BOSI)和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较高,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低,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HD)、高脂血症和心衰比例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BOSI、LVEF和心衰(OR=2.841,95%CI:1.376~5.867,P=0.005)是俯身呼吸困难的独立危险因素。经倾向评分匹配,俯身呼吸困难组(53例)NT-proBNP和合并心衰比例高于非俯身呼吸困难组(53例)(均为P=0.001);再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衰仍与俯身呼吸困难独立相关(OR=13.262,95%CI:3.054~57.594,P=0.001)。与非心衰组比较,心衰组的年龄较大,BOSI和NT-proBNP较高,LVEF较低,合并高血压、CAHD、贫血、高脂血症和俯身呼吸困难比例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LVEF、NT-proBNP和俯身呼吸困难(OR=2.346,95%CI:1.031~5.336,P=0.042)是心衰的独立危险因素。对各危险因素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ROC)进行比较发现,俯身呼吸困难对心衰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诊断价值不高(AUROC=0.672,95%CI:0.631~0.712,P<0.001)。结论俯身呼吸困难与心衰存在相关性,俯身呼吸困难对心衰有一定的诊断价值,有成为诊断心衰的新的临床症状的潜在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俯身呼吸困难 心力衰竭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别差异在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中的作用
7
作者 侯谦 马雅楠 +1 位作者 孙伟 刘德敏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1-345,共5页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是心力衰竭的重要亚型之一,性别在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反应及预后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尽管男女患病率接近,性别差异仍通过激素水平、心脏结构、功能、炎症及代谢等机制影响疾病进展。因此,深入研究H...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是心力衰竭的重要亚型之一,性别在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反应及预后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尽管男女患病率接近,性别差异仍通过激素水平、心脏结构、功能、炎症及代谢等机制影响疾病进展。因此,深入研究HFpEF的性别特征,有助于优化个体化诊疗,提高患者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水平 性别差异 HFpEF 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注射肝素钠和达肝素钠对血小板激活影响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郭楠 崔炜 +6 位作者 鲁静朝 都军 刘凡 谢瑞芹 杨晓红 谷国强 杨秀春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8年第5期325-327,共3页
目的了解肝素钠(UFH)与低分子肝素(LWMH)对血小板激活的影响有无差别。方法59例新入院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UFH组和达肝素钠组,分别于基线状态下、给药(UFH或达肝素钠5000 IU)后30 min、1 h取血,测定CD62P、GPⅡb/Ⅲa、血管性假血友病因... 目的了解肝素钠(UFH)与低分子肝素(LWMH)对血小板激活的影响有无差别。方法59例新入院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UFH组和达肝素钠组,分别于基线状态下、给药(UFH或达肝素钠5000 IU)后30 min、1 h取血,测定CD62P、GPⅡb/Ⅲa、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结果UFH组静脉给药后30 min GPⅡb/Ⅲa、血浆CD62P及vWF的水平均明显高于给药前(P<0.05);给药后1 h GPⅡb/Ⅲa及vWF的水平仍显著高于给药前(P<0.05);血浆CD62P的水平虽仍较给药前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给予达肝素钠5000 IU30min后GPⅡb/Ⅲa及血浆CD62P的水平均明显高于给药前(P<0.05),但在给药后1 h即与基线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WF的水平在给予达肝素钠后30 min、1 h均与给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注射UFH及达肝素钠均可激活血小板;但达肝素钠对血小板活化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 达肝素 血小板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人血小板聚集率24小时节律变化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师志芳 崔炜 +5 位作者 谷国强 都军 刘凡 谢瑞芹 刘静 任小娟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2-64,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健康人24小时固定时间点的血小板聚集率,观察其有无节律变化,为临床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时间提供合理依据。方法:30例健康年轻人入选。于1天24小时内2∶00、6∶00、10∶00、16∶00和20∶00采取外周静脉血,抽血后1小时内用全... 目的:通过检测健康人24小时固定时间点的血小板聚集率,观察其有无节律变化,为临床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时间提供合理依据。方法:30例健康年轻人入选。于1天24小时内2∶00、6∶00、10∶00、16∶00和20∶00采取外周静脉血,抽血后1小时内用全血阻抗法检测血小板聚集率,诱导剂分别为胶原(2μg/ml)、肾上腺素(10μg/ml)、花生四烯酸(0.5mM)及二磷酸腺苷(10μM及20μM)。结果:健康人血小板聚集率在24小时内,肾上腺素诱导下6∶00最高,与2∶00,10∶00,16∶00和20∶00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它时间点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胶原、花生四烯酸及二磷酸腺苷诱导下血小板聚集率各时间点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肾上腺素诱导的健康人群血小板聚集率存在24小时节律变化,早晨6∶00起床后达到高峰,此后逐渐降低,夜间睡眠中达到低谷。胶原、花生四烯酸及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无明显24小时节律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人 血小板聚集率 节律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口服抗凝药在经导管主动脉瓣膜植入术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明 刘德敏 崔炜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0年第1期73-76,共4页
经导管主动脉瓣膜植入术(TAVI)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具有临床症状的主动脉瓣严重狭窄且无法手术或手术风险较高的患者。目前,各指南推荐TAVI术后以抗血小板为主的抗血栓治疗方案,抗凝治疗尤其是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在TAVI中应用的有效性... 经导管主动脉瓣膜植入术(TAVI)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具有临床症状的主动脉瓣严重狭窄且无法手术或手术风险较高的患者。目前,各指南推荐TAVI术后以抗血小板为主的抗血栓治疗方案,抗凝治疗尤其是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在TAVI中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旨在探讨近年来NOACs在TAVI中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口服抗凝药 经导管主动脉瓣膜植入术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血运重建后心脏性猝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1
作者 史博群 刘德敏 崔炜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134-1137,共4页
世界卫生组织将出现症状后1小时内的无明显心外原因的意外死亡定义为心脏性猝死(SCD)。随着血运重建技术的广泛推广和实施,冠心病患者的远期预后得到极大改善。但仍有一定比例的冠心病患者在血运重建后出现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等不... 世界卫生组织将出现症状后1小时内的无明显心外原因的意外死亡定义为心脏性猝死(SCD)。随着血运重建技术的广泛推广和实施,冠心病患者的远期预后得到极大改善。但仍有一定比例的冠心病患者在血运重建后出现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等不良事件,最终发生SCD。本文旨在从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和危险因素、预防策略三方面就冠心病患者血运重建后SCD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血运重建 心脏性猝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俯身呼吸困难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贾沁洁 刘阔 崔炜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3年第6期592-594,共3页
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也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结局。呼吸困难是心力衰竭的常见症状,包括劳力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2014年提出了俯身呼吸困难这一新的概念来描述晚期心力衰竭。本文主要就俯身呼吸... 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也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结局。呼吸困难是心力衰竭的常见症状,包括劳力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2014年提出了俯身呼吸困难这一新的概念来描述晚期心力衰竭。本文主要就俯身呼吸困难的概念、发生机制、鉴别诊断、临床意义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俯身呼吸困难 心力衰竭 临床意义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QRS波心动过速心电图的鉴别诊断原理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阔 段芳 +6 位作者 贾沁洁 王鹏博 周子涵 王倩 刘德敏 耿雪 崔炜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8-192,共5页
宽QRS波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主要围绕异常传导的室上性心动过速和室性心动过速进行。起搏点独立于窦房结和(或)心房、传导方向异常及传导速度异常是依据心电图鉴别宽QRS波心动过速的基本原理。本文从以上三个方面结合病史及查体总结了通... 宽QRS波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主要围绕异常传导的室上性心动过速和室性心动过速进行。起搏点独立于窦房结和(或)心房、传导方向异常及传导速度异常是依据心电图鉴别宽QRS波心动过速的基本原理。本文从以上三个方面结合病史及查体总结了通过心电图图形特征进行鉴别诊断的具体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 心律失常 宽QRS波心动过速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型利钠肽对醛固酮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中利钠肽受体A表达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彤 呼海娟 +1 位作者 刘德敏 崔炜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44-452,共9页
目的研究B型利钠肽(BNP)对醛固酮(Ald)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RTEC)中利钠肽受体A(NPR-A)表达的影响,探寻肾脏发生BNP抵抗的机制。方法将正常状态的RTEC按BNP刺激浓度依次分为10-7 M BNP组、10-6 M BNP组和10-5 M BNP组;将Ald诱导的RTEC... 目的研究B型利钠肽(BNP)对醛固酮(Ald)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RTEC)中利钠肽受体A(NPR-A)表达的影响,探寻肾脏发生BNP抵抗的机制。方法将正常状态的RTEC按BNP刺激浓度依次分为10-7 M BNP组、10-6 M BNP组和10-5 M BNP组;将Ald诱导的RTEC按BNP刺激浓度依次分为Ald+10-7 M BNP组、Ald+10-6 M BNP组和Ald+10-5 M BNP组。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RTEC上NPR-A的转录水平,蛋白质印迹法、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及质膜蛋白分离技术检测NPR-A的蛋白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环磷酸鸟苷(cGMP)含量。结果在正常RTEC中,随着BNP刺激浓度的升高,NPR-A的mRNA含量、蛋白表达量及cGMP含量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高浓度BNP会抑制NPR-A的基因转录和蛋白表达,降低cGMP含量。在Ald诱导的RTEC中,随着BNP刺激浓度的升高,NPR-A的mRNA含量、蛋白表达量及cGMP含量均在轻微增加后急剧减少,高浓度BNP会明显抑制NPR-A的基因转录和蛋白表达,减少cGMP生成。当受到相同浓度BNP刺激时,Ald诱导的RTEC上NPR-A的转录水平及cGMP生成量均低于相应的正常RTEC。结论在正常/Ald诱导的RTEC中,胞膜和胞质上NPR-A的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趋势与总蛋白水平相一致,即呈先升后降的动态变化特点,高浓度BNP会下调NPR-A水平,减少cGMP生成。心力衰竭时发生的BNP抵抗现象与肾脏NPR-A的变化密切相关,RTEC纤维化可能是BNP抵抗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B型利钠肽 肾脏 利钠肽受体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美他嗪与尼可地尔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相关心肌损伤干预作用的比较 被引量:69
15
作者 裴玮娜 谢瑞芹 +4 位作者 崔炜 刘凡 姜云发 肖冰 闫智慧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56-260,共5页
目的:比较口服常规剂量曲美他嗪或尼可地尔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相关心肌损伤的干预作用。方法:147例行择期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或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于术前72 h,随机分为四组,即曲美他嗪+尼可地尔组(41例)、曲美他嗪组(n=34例)、... 目的:比较口服常规剂量曲美他嗪或尼可地尔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相关心肌损伤的干预作用。方法:147例行择期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或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于术前72 h,随机分为四组,即曲美他嗪+尼可地尔组(41例)、曲美他嗪组(n=34例)、尼可地尔组(n=40例)和对照组(n=32例)。对照组接受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等冠心病常规药物治疗,前三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于术前72 h开始口服常规剂量的曲美他嗪和(或)尼可地尔。四组分别于术前、术后12 h、18 h、24 h抽血检测心肌酶、肌钙蛋白I(cTnI)、血小板平均体积(MPV)水平。结果:对照组术后各时间点的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与cTnI水平均较术前增高,其中CK-MB水平在术后18 h增高最明显(P=0.0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曲美他嗪+尼可地尔组、曲美他嗪组和尼可地尔组术后CKMB、cTnI水平较各组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低于对照组同时间点数值。曲美他嗪组各时间点的CK-MB及cTnI水平与尼可地尔组相应时间的数值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曲美他嗪+尼可地尔组、曲美他嗪组与尼可地尔组术后各时间点的MPV水平较各组术前均有下降,其中曲美他嗪+尼可地尔组与尼可地尔组术后12 h、24 h的MPV水平明显下降(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口服常规剂量曲美他嗪或尼可地尔均可减少PCI引起的心肌损伤,发挥心肌保护作用,两药对PCI心肌损伤的干预作用无显著性差异,且尚未发现两药联用对PCI心肌损伤有更强大的保护作用。本研究还发现,曲美他嗪和尼可地尔均可以减少炎症反应,其中又以尼可地尔作用更明显,这可能是曲美他嗪和尼可地尔能够减少PCI心肌损伤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美他嗪 尼可地尔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肌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16
作者 耿彦平 谢瑞芹 +6 位作者 崔炜 刘凡 杨秀春 张冀东 杨晓红 谷国强 刘静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7-29,共3页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活性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冠心病患者接受阿司匹林100mg/d、氯吡格雷75 mg/d及低分子肝素5000 U/12 h治疗,5 d后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20mg/d(阿托伐他汀组,30例)和瑞舒伐他汀10 mg/d(瑞...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活性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冠心病患者接受阿司匹林100mg/d、氯吡格雷75 mg/d及低分子肝素5000 U/12 h治疗,5 d后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20mg/d(阿托伐他汀组,30例)和瑞舒伐他汀10 mg/d(瑞舒伐他汀组,30例)。在服用氯吡格雷之前(基线值)、加用他汀类药物之前及服用他汀类药物3d后,用全血阻抗法分别测定不同浓度二磷酸腺苷(5、10、20μmol/L)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结果与基线值比较,服用氯吡格雷5 d后和加服他汀类药物治疗3 d后,2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阿托伐他汀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有所升高,而瑞舒伐他汀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细胞色素3A4途径代谢的阿托伐他汀及不经细胞色素3A4代谢的瑞舒伐他汀,短期内对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活性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阿司匹林 肝素 腺苷二磷酸 细胞色素类 血小板聚集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途径应用低分子肝素对血小板活性的影响及阿司匹林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9
17
作者 裴玮娜 谢瑞芹 +6 位作者 崔炜 郭楠 刘凡 杨秀春 郝玉明 杨晓红 谷国强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1-54,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途径应用低分子肝素(LMWH)对血小板活性的影响,并观察联用常规剂量100mg/d的阿司匹林对该影响的干预作用。方法:107例患者依据用药途径不同分为静脉达肝素钠组(n=29)、皮下达肝素钠组(n=27)、静脉达肝素钠加阿司匹林组(n=... 目的:探讨不同途径应用低分子肝素(LMWH)对血小板活性的影响,并观察联用常规剂量100mg/d的阿司匹林对该影响的干预作用。方法:107例患者依据用药途径不同分为静脉达肝素钠组(n=29)、皮下达肝素钠组(n=27)、静脉达肝素钠加阿司匹林组(n=25)和皮下达肝素钠加阿司匹林组(n=26)。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ELISA)和流式细胞技术检测静脉及皮下应用低分子肝素后血小板活化指标: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140(GMP-140)、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相关抗原(vWF:Ag)及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GPⅡb/Ⅲa)受体复合物的变化,并观察联用常规剂量阿司匹林干预后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不同途径应用低分子肝素对血小板激活的影响: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水平:静脉达肝素钠组注射0.5h后和皮下达肝素钠组注射2天后均较其注射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140水平:静脉达肝素钠组注射0.5h后较其注射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司匹林对不同途径应用低分子肝素激活血小板的干预作用:静脉达肝素钠加阿司匹林组和皮下达肝素钠加阿司匹林组,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水平、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140水平,2组各时间点较注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相关抗原水平,静脉达肝素钠加阿司匹林组注射0.5h后较其注射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或皮下应用低分子肝素均可以激活血小板,且联用常规剂量100mg/d的阿司匹林能够有效抑制由低分子肝素引起的血小板活性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 静脉注射 皮下注射 血小板激活 阿司匹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A_2DS_2-VASc评分对冠心病患者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对比剂肾病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7
18
作者 陈飞 鲁静朝 +4 位作者 杨秀春 肖冰 靳亚琼 刘凡 崔炜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049-1052,共4页
目的:探讨CHA_2DS_2-VASc评分对冠心病患者择期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术后对比剂肾病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入选择期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356例,按照CHA_2DS_2-VASc评分将患者分为CHA_2DS_2-VASc评分≥3分组(n=153)与CHA_2DS... 目的:探讨CHA_2DS_2-VASc评分对冠心病患者择期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术后对比剂肾病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入选择期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356例,按照CHA_2DS_2-VASc评分将患者分为CHA_2DS_2-VASc评分≥3分组(n=153)与CHA_2DS_2-VASc评分≤2分组(n=203)。比较分析两组基线资料及对比剂肾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CHA_2DS_2-VASc评分对对比剂肾病的预测效果。结果:CHA_2DS_2-VASc评分≥3分组与CHA_2DS_2-VASc评分≤2分组相比,患者年龄较大,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者多,左心室射血分数偏低,基线血肌酐水平偏高,冠脉多支病变比例较高,对比剂用量较大,对比剂肾病发生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HA_2DS_2-VASc评分≥3分是对比剂肾病的独立预测因子(OR=2.152,95%CI:1.261~3.987,P=0.032)。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表明,CHA_2DS_2-VASc评分≥3分预测对比剂肾病的曲线下面积为0.749,敏感度76.9%,特异度73.0%。结论:CHA_2DS_2-VASc评分对冠心病患者择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后对比剂肾病有一定的预测价值,有助于我们识别高危患者并采取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2DS2-VASc评分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对比剂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胺碘酮与索他洛尔对QT离散度的影响及QT离散度改变对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预测价值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光明 崔炜 +8 位作者 郝玉明 杨秀春 刘凡 都军 祖秀光 谢瑞芹 杨晓红 张辉 刘素云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56-259,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室性早搏(室早)患者治疗前后同步12导联心电图中QT离散度(QTd)及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变化,分析胺碘酮和索他洛尔作用机制以及QTd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室早患者60例包括Ⅰ组(胺碘酮静脉+口服),Ⅱ组(胺碘酮单纯口服)和Ⅲ组(索他... 目的通过观察室性早搏(室早)患者治疗前后同步12导联心电图中QT离散度(QTd)及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变化,分析胺碘酮和索他洛尔作用机制以及QTd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室早患者60例包括Ⅰ组(胺碘酮静脉+口服),Ⅱ组(胺碘酮单纯口服)和Ⅲ组(索他洛尔口服),每组20例。所有患者均在用药前、用药后5天分别检测QT离散度(包括正常波QTd、室早波QTd及室早波随后正常波QTd),以及用药前、用药后两周分别做24小时动态心电图。结果所有患者用药前和用药后正常波QTd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别(P<0.001),但用药前和用药后5天室早波QTd及室早随后正常波QTd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别(P>0.05)。Ⅰ组患者总有效13例(65%),Ⅱ组患者总有效13例(65%),Ⅲ组患者总有效11例(55%)。Ⅰ组与Ⅱ组疗效较Ⅲ组为高,但经统计学检验无明显差别(P>0.05)。将所有患者按治疗后有效和无效分为两部分,有效部分和无效部分用药前和用药后5天QTd测定值均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别(P<0.001),但两部分用药前后QTd差值无明显统计学差别(P>0.05)。结论胺碘酮和索他洛尔治疗效果相似,两者均可降低室早患者的QTd。QTd对于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无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碘酮 索他洛尔 QT离散度 室性早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心大静脉血栓性闭塞后心肌细胞凋亡与Bcl-2、Bax的表达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凡 崔炜 +4 位作者 谢瑞芹 郝玉明 李保华 吴金凤 都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048-2050,共3页
目的:探讨心大静脉血栓后不同时间、不同部位心肌细胞凋亡及其调控基因Bcl-2、Bax的变化。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法和TUNEL法测定24头家猪心大静脉血栓栓塞不同时间、不同部位心肌细胞凋亡率;流式细胞法测定Bcl-2、Bax在血栓后的表达。结果... 目的:探讨心大静脉血栓后不同时间、不同部位心肌细胞凋亡及其调控基因Bcl-2、Bax的变化。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法和TUNEL法测定24头家猪心大静脉血栓栓塞不同时间、不同部位心肌细胞凋亡率;流式细胞法测定Bcl-2、Bax在血栓后的表达。结果:心大静脉血栓栓塞后,心肌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以血栓对侧心肌细胞凋亡率最高,血栓前、血栓后1-4周采用流式细胞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70±0.66)%,(7.54±1.18)%,(5.64±0.93)%,(4.72±0.98)%,(3.53±0.52)%。心大静脉血栓1周后,血栓远端心肌细胞Bcl-2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32.30±1.77vs25.67±5.07,P<0.01),以后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2周后,血栓对侧心肌细胞Bcl-2表达增高。心大静脉血栓后,心肌细胞Bax表达在各个部位均增高,并持续至血栓后4周。Bcl-2/Bax在血栓1周后明显降低,以后逐渐接近血栓前水平。结论:心大静脉血栓可造成心肌细胞凋亡,Bcl-2、Bax在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但两者存在部位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 Bcl-2 蛋白质 Bax 静脉 血栓栓塞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