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氨碱白泥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
1
作者 张广田 张艳佳 +1 位作者 李志全 张彪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9期156-165,共10页
随着基础化工行业的快速发展,纯碱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氨碱白泥堆存量剧增,不仅占用土地,浪费资源,而且污染环境,其综合利用备受关注。本文首先系统介绍了氨碱白泥的来源、分布与危害,从化学组成、矿物组成、危险性鉴别等方面分析了氨碱白... 随着基础化工行业的快速发展,纯碱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氨碱白泥堆存量剧增,不仅占用土地,浪费资源,而且污染环境,其综合利用备受关注。本文首先系统介绍了氨碱白泥的来源、分布与危害,从化学组成、矿物组成、危险性鉴别等方面分析了氨碱白泥的特性。然后,结合目前氨碱白泥处理及综合利用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重点综述了氨碱白泥在建筑材料、工程土、化工、农业等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最后,对其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提出应加强技术交流,拓宽氨碱白泥多元化应用渠道;鼓励氨碱白泥与其他固废协同利用,实现性能互补;出台相关政策,建立示范工程,完善重点应用领域标准体系建设,以此来提高氨碱白泥的资源化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碱白泥 资源化利用 特性 建筑材料 工程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零能耗建筑低碳能源系统的设计及其设备容量优化 被引量:2
2
作者 苏佶智 康熙 +3 位作者 邢琳 田欢庆 白佳慧 吕燕捷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2-262,共11页
为了使作为建筑碳排放主要来源的建筑能源系统向低碳化发展,实现“双碳”目标,以河北省某典型近零能耗建筑为例,设计近零能耗建筑低碳能源系统,从冷、热、电供应的角度建立该系统的运行策略,并分析该系统的设备工作原理;以年度总成本、... 为了使作为建筑碳排放主要来源的建筑能源系统向低碳化发展,实现“双碳”目标,以河北省某典型近零能耗建筑为例,设计近零能耗建筑低碳能源系统,从冷、热、电供应的角度建立该系统的运行策略,并分析该系统的设备工作原理;以年度总成本、年度碳排放量和电网交互总电量为单目标设备容量,建立设备容量优化的单目标和多目标函数;综合考虑该系统的经济、环保、独立性,采用优化工具Genopt中的Hooke-Jeeves算法优化设备容量;分析该系统的建筑负荷和电价的敏感性,并利用Trnsys软件模拟该系统的运行工况。结果表明:该系统设备容量优化的多目标函数解集无法使3个单目标设备容量同时最优,只能寻求多目标综合性能最优;该系统的最优设备容量方案是太阳能光伏板个数为81,太阳能集热器铺设面积为10 m^(2),空气源热泵的额定功率为2.78 kW,蓄电池容量为4.1 kW·h,保温水箱容积为3 m^(3);相较于传统的近零能耗建筑能源系统,该系统具有良好的环保性和独立性,年度碳减排率达到77.76%,电网交互减少率达到67.23%;在无蓄电的情况下,该系统的综合性能指标增大6.63%,综合性能仍优于传统的近零能耗建筑能源系统的;相对于下网模式,该系统在上网模式下的电网交互总电量略大;通过单目标设备容量优化,该系统以年度总成本为优化目标时的年度碳排放量在3个单目标设备容量中达到最大值6161 kg,以年度碳排放量为优化目标时的年度总成本、电网交互总电量分别达到最大值29359元、33447 kW·h;相对于电价波动,该系统的建筑负荷对综合性能指标的影响较大;该系统在夏季和过渡季电网用电量为0,基本达到自给自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零能耗建筑 低碳能源系统 多目标设备容量优化 可再生能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瓷纤维对混凝土高温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杨佳 苗雷强 孙国文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3-137,共5页
为提高混凝土的高温性能,制备了陶瓷纤维改性混凝土(CRFMC),通过高温试验和力学试验,研究了陶瓷纤维对混凝土力学性能、高温后质量损失率和高温后抗压强度的影响,并与玄武岩纤维改性混凝土(BFMC)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陶瓷纤维(CRF)和... 为提高混凝土的高温性能,制备了陶瓷纤维改性混凝土(CRFMC),通过高温试验和力学试验,研究了陶瓷纤维对混凝土力学性能、高温后质量损失率和高温后抗压强度的影响,并与玄武岩纤维改性混凝土(BFMC)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陶瓷纤维(CRF)和玄武岩纤维(BF)均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高温性能,两者的最佳体积掺量分别为0.2%、0.1%。当纤维体积掺量为0.1%时,BFMC的力学性能优于CRFMC。当纤维体积掺量为0.2%、0.3%时,CRFMC的力学性能优于BFMC。200~600℃高温作用后,CRFMC与BFMC的质量损失率和抗压强度保持率相近;800℃高温作用后,CRFMC的质量损失率较BFMC小,抗压强度保持率较BFMC大,表明CRF对800℃高温作用后混凝土性能的提高效果优于BF。研究结果可促进CRF在耐高温混凝土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陶瓷纤维 玄武岩纤维 高温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滑模控制的石油勘探可控震源车控制策略研究
4
作者 张连朋 李君静 +2 位作者 毛艺 武凡 段玉山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7-71,共5页
国内目前的液压可控震源车存在系统可靠性差、控制技术落后等问题。针对此,以电液伺服可控震源车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控制策略,以提高系统的控制性能。根据液压可控震源车系统的工作原理,建立可控震源车液压系统及平板-大地耦合模型,分... 国内目前的液压可控震源车存在系统可靠性差、控制技术落后等问题。针对此,以电液伺服可控震源车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控制策略,以提高系统的控制性能。根据液压可控震源车系统的工作原理,建立可控震源车液压系统及平板-大地耦合模型,分析了电液伺服可控震源车的PID控制方法,对高频信号进行跟踪控制。针对系统中平板-大地间耦合以及液压系统非线性引起的系统高频跟踪控制精度低的问题,采用模糊滑模控制方法改善系统的响应精度。通过MATLAB/Simulink建模并进行仿真。结果表明:文中设计的模糊滑模控制器可以改善PID控制电液伺服可控震源车的幅值衰减和相位滞后问题,提升可控震源车在高频率工作下的跟踪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控震源车 电液伺服 跟踪精度 模糊滑模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层建筑刚性桩复合地基反力现场测试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郭忠贤 王占雷 杨志红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3-168,共6页
基于对高层建筑下带垫层刚性桩复合地基桩及桩间土压力的原位测试结果,分析了复合地基的桩顶及桩间土表面压力分布特征、桩与桩间土荷载分担特性及基础的荷载-沉降特性。实测结果表明,垫层的设置可较好地发挥桩间土的承载力,实现桩土共... 基于对高层建筑下带垫层刚性桩复合地基桩及桩间土压力的原位测试结果,分析了复合地基的桩顶及桩间土表面压力分布特征、桩与桩间土荷载分担特性及基础的荷载-沉降特性。实测结果表明,垫层的设置可较好地发挥桩间土的承载力,实现桩土共同承担上部结构荷载。将所得结果与载荷试验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所得结论可供理论研究和工程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建筑 刚性桩复合地基 垫层 桩土荷载分担 原位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古建筑的隔震加固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张文龙 任文杰 +2 位作者 付素娟 郝雨杭 刘杲彤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44-1451,共8页
为对具有传统文化的仿古建筑在不破坏其原有建筑风貌的基础上进行抗震加固,将隔震技术应用于仿古建筑。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仿古建筑隔震,建立隔震与非隔震两种有限元计算分析模型,并对加固前、后模型进行动力时程分析。通过输入不... 为对具有传统文化的仿古建筑在不破坏其原有建筑风貌的基础上进行抗震加固,将隔震技术应用于仿古建筑。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仿古建筑隔震,建立隔震与非隔震两种有限元计算分析模型,并对加固前、后模型进行动力时程分析。通过输入不同频谱的El Centro Site波、Taft波和RH1TG055波,对比分析两种模型在地震作用下的位移、加速度时程曲线。结果表明:采用隔震技术加固方案后,结构的地震响应得到明显的降低,从而显著地提高了结构的抗震能力。利用该方法加固,节约造价,施工方便,可供同类工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古建筑 抗震加固 隔震技术 MID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建筑城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吉立朋 刘波 王占雷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26-129,137,共5页
为研究古建筑城墙抗震性能,对其修缮保护提供依据,以某处古建筑外包砖城墙为对象,对其等比例缩尺模型进行振动台试验,依次施加三级地震荷载,对模型结构的动力响应进行监测,并对震后破坏形式及模型动力特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震后... 为研究古建筑城墙抗震性能,对其修缮保护提供依据,以某处古建筑外包砖城墙为对象,对其等比例缩尺模型进行振动台试验,依次施加三级地震荷载,对模型结构的动力响应进行监测,并对震后破坏形式及模型动力特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震后破坏严重部位为:中部、底部、砖土接触面;在设防烈度地震(8度)、罕遇地震作用下,城墙顶部、底部的相对位移随加载值增大而明显增大;随荷载增加与结构破坏,模型中、上部测点的加速度值放大系数β变小;结构经振动作用后,自振频率降低81. 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建筑 城墙 振动台试验 动力响应 自振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道压浆剂性能影响试验及配合比优化研究
8
作者 戎密仁 庞银萍 +1 位作者 薛志坤 陈伟利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67-272,共6页
为研究聚羧酸减水剂、微珠矿物掺和料及水胶比对管道压浆剂性能的影响规律,得到最优配合比。本研究在2020年新版行业规范规定的基础上,借助规范试验方法、正交试验设计原理和Logit模型优化分析法,系统研究了三因素对压浆剂性能的影响,... 为研究聚羧酸减水剂、微珠矿物掺和料及水胶比对管道压浆剂性能的影响规律,得到最优配合比。本研究在2020年新版行业规范规定的基础上,借助规范试验方法、正交试验设计原理和Logit模型优化分析法,系统研究了三因素对压浆剂性能的影响,并对规范规定范围内取值做进一步的优化设计与验证。研究表明:水胶比对管道压浆剂流动性影响最明显,聚羧酸减水剂掺量次之、微珠掺量最不明显;Logit模型优化后压浆剂的最优配合比为水胶比0.28,聚羧酸减水剂掺量0.38%,微珠掺量18.5%,其流动性、力学性能均有所提高与改善,抗压强度差异性降低至6%以下。其研究结果丰富并补充了管道压浆优化设计理论,为现场工程应用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室内试验依据,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浆剂 配合比 正交试验 LOGIT模型 抗压强度差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变材料在装配式复合墙体日光温室中的应用研究
9
作者 康利改 王文静 +2 位作者 李永 郄丽娟 王易军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8-327,共10页
为进一步提高日光温室墙体的蓄热能力,改善室内热环境,对石蜡-膨胀珍珠岩复合相变材料(paraffin-expanded perlite composite phase change material, PCM-PE)在温室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利用TRNSYS(transient system simulation program... 为进一步提高日光温室墙体的蓄热能力,改善室内热环境,对石蜡-膨胀珍珠岩复合相变材料(paraffin-expanded perlite composite phase change material, PCM-PE)在温室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利用TRNSYS(transient system simulation program)建立装配式复合墙体日光温室的模型,用晴天和阴天的实测数据验证模型准确性,利用该模型分析温室的北屋顶、侧墙、北墙等结构内表面分别添加PCM-PE后室内温度的变化和单位成本,及温室北屋顶、侧墙和北墙均添加PCM-PE时的最佳厚度。结果表明:温室不同结构内表面添加PCM-PE均对室内平均温度有明显提升作用,侧墙内表面添加PCM-PE使晴天时室内平均温度提高1.32℃,单位成本最低,为2 094元/℃;北屋顶、侧墙、北墙均添加PCM-PE时,其最佳厚度为50 mm,晴天室内平均温度和北墙平均温度分别提升3.9和3.7℃,阴天分别提升2.2和2.3℃;添加50 mm PCM-PE后,温室墙体传热系数较试验温室降低了15%,热阻提高了9.9%,对维持室内温度、降低温室能耗具有积极作用。分析温室不同结构应用PCM-PE的效果,同时考虑单位成本,可为建造经济性好、蓄热性能强的温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建筑材料 日光温室 室内温度 北墙温度 单位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渣掺量对固废基胶凝材料性能的影响
10
作者 李志全 张广田 +3 位作者 张艳佳 贾彪 刘东基 张彪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597-2607,共11页
采用碱渣、矿渣、钢渣和脱硫石膏制备固废基胶凝材料,考察了碱渣掺量对固废基胶凝材料标准稠度、凝结时间、流动度、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并通过XRD、TG-DSC、SEM-EDS测试手段,对比分析了水泥、固废基胶凝材料的水化产物及微观结构,探究... 采用碱渣、矿渣、钢渣和脱硫石膏制备固废基胶凝材料,考察了碱渣掺量对固废基胶凝材料标准稠度、凝结时间、流动度、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并通过XRD、TG-DSC、SEM-EDS测试手段,对比分析了水泥、固废基胶凝材料的水化产物及微观结构,探究了碱渣对固废基胶凝材料水化产物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碱渣能够提高胶凝材料标准稠度,降低胶砂流动度;碱渣最佳掺量为15%(质量分数),此时胶凝材料标准稠度为28.4%,初凝时间为292 min,终凝时间为359 min, 1 d抗压强度为7.1 MPa, 3 d抗压强度为27.4 MPa, 7 d抗压强度为36.4 MPa, 28 d抗压强度为49.6 MPa。碱渣中的氯盐和硫酸盐能够加速胶凝材料早期水化反应进程,生成较多的Friedel's盐、钙矾石(AFt)和水化硅(铝)酸钙(C-(A)-S-H)凝胶,使早期强度提高;后期水化产物不断生成,相互穿插、搭接,形成致密结构,保证了胶凝材料后期强度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渣 胶凝材料 凝结时间 抗压强度 水化产物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桩顶与筏板多种连接构造方式工作性状对比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郑刚 刘冬林 李金秀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9-94,共6页
针对桩顶与筏板之间不同构造形式下的相互作用,对可压密土中刚性桩复合地基、常规桩筏基础和桩顶预留净空桩筏基础进行了现场模型试验,测量了筏板沉降、筏板内外不同深度地基土沉降、桩身轴力和桩间土反力,分析了不同荷载级别下筏板沉... 针对桩顶与筏板之间不同构造形式下的相互作用,对可压密土中刚性桩复合地基、常规桩筏基础和桩顶预留净空桩筏基础进行了现场模型试验,测量了筏板沉降、筏板内外不同深度地基土沉降、桩身轴力和桩间土反力,分析了不同荷载级别下筏板沉降、筏板内外不同深度地基土沉降、桩土荷载传递特性和桩土荷载分担比分布规律。与刚性桩复合地基和常规桩筏基础相比,对于桩顶预留净空桩筏基础工作性状,研究发现在桩顶与筏板接触前,桩顶预留净空桩筏基础工作性状与刚性桩复合地基相似;桩顶与筏板接触后,其工作性状与常规桩筏基础相似。试验条件下,桩顶与筏板之间接触、设置褥垫层、预留净空(或可压缩垫块)不同连接方式可显著影响桩间土的压缩及桩土相对滑移,对上述三者来说,桩身下部桩、土相对滑移量(桩端刺入量)依次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顶预留净空桩筏基础 桩筏基础 刚性桩复合地基 工作性状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解析方法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裂缝反射问题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高嫄嫄 王维玉 赵庆新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49-54,68,共7页
针对沥青路面半刚性基层开裂且裂缝逐渐反射的问题,基于解析的方法开展开裂路面的力学响应研究。以断裂力学理论为基础,建立开裂沥青路面的理论分析模型,通过傅里叶积分变换求解偏微分方程组,引入位错密度函数表征裂缝力学特性,留数定... 针对沥青路面半刚性基层开裂且裂缝逐渐反射的问题,基于解析的方法开展开裂路面的力学响应研究。以断裂力学理论为基础,建立开裂沥青路面的理论分析模型,通过傅里叶积分变换求解偏微分方程组,引入位错密度函数表征裂缝力学特性,留数定理计算复杂积分,获得奇异积分方程,应用Lobatto-Chebyshev求积公式对奇异积分方程进行求解,求得路面内任一点位移、应力及应力强度因子的解析表达式及数值解。以工程实例为基础,分析影响基层裂缝反射的主要因素。计算结果表明:在车辆荷载作用下,剪切破坏是裂缝扩展的主要形式;半刚性基层的弹性是影响裂缝反射的主要因素。研究成果可为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设计和施工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沥青路面 半刚性基层 反射裂缝 断裂力学 应力强度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HP与模糊法相结合的公路景观评价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徐敬林 王秉宇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15-118,共4页
针对公路景观评价的复杂性,采用Fuzzy/AHP 2阶段模型对所有参评方案进行综合评价。该评估模型在第1阶段使用AHP方法计算公路景观各评价因素的权重,第2阶段是对上一阶段的判断矩阵进行模糊计算并作评价,同时以天津市某公路的景观评价为例... 针对公路景观评价的复杂性,采用Fuzzy/AHP 2阶段模型对所有参评方案进行综合评价。该评估模型在第1阶段使用AHP方法计算公路景观各评价因素的权重,第2阶段是对上一阶段的判断矩阵进行模糊计算并作评价,同时以天津市某公路的景观评价为例,验证了该评价方法的合理性,为公路景观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HP 模糊法 公路景观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轻骨料混凝土梁承载力的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付士峰 戎贤 汪坤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0-166,共7页
利用陶粒和以废砖为主的再生骨料制作成了6根不同再生骨料取代率(0%、20%、40%、60%、80%、100%)的钢筋混凝土梁,通过正截面承载力受弯试验,分别对再生轻骨料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表达式和梁的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进行了研究。在过镇海... 利用陶粒和以废砖为主的再生骨料制作成了6根不同再生骨料取代率(0%、20%、40%、60%、80%、100%)的钢筋混凝土梁,通过正截面承载力受弯试验,分别对再生轻骨料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表达式和梁的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进行了研究。在过镇海提出的混凝土应力-应变关系模型的基础上,给出了再生轻骨料混凝土应力-应变关系的表达式,该表达式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同时提出了再生轻骨料混凝土梁的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并验证了该公式的合理性。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为再生轻骨料混凝土在梁类构件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代率 再生轻骨料 应力-应变关系 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夯实水泥土桩荷载传递规律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7
15
作者 郭忠贤 杨志红 王占雷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020-2024,共5页
针对夯实水泥土桩的施工方法,在桩身埋设特制的应变传感器,测定桩身应变,进而计算桩身轴力,由此得出桩侧摩阻力,在此基础上分析夯实水泥土桩荷载传递规律及侧摩阻力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由于夯实水泥土桩体强度的限制,荷载沿桩身的传... 针对夯实水泥土桩的施工方法,在桩身埋设特制的应变传感器,测定桩身应变,进而计算桩身轴力,由此得出桩侧摩阻力,在此基础上分析夯实水泥土桩荷载传递规律及侧摩阻力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由于夯实水泥土桩体强度的限制,荷载沿桩身的传递限定在浅层一定范围内,桩身变形、轴向荷载、桩侧摩阻力分布主要发生在此范围内,而且变化梯度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夯实水泥土桩 轴向荷载 侧摩阻力 荷载传递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共同作用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郭忠贤 王占雷 杨志红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63-768,773,共7页
为研究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中桩体、垫层、地基土的共同作用及其工作性状,进行了不同桩长、不同配比单桩载荷试验,不同桩长的单桩及四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不同面积置换率的9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通过专门的测试元件对复合地基中的地基... 为研究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中桩体、垫层、地基土的共同作用及其工作性状,进行了不同桩长、不同配比单桩载荷试验,不同桩长的单桩及四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不同面积置换率的9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通过专门的测试元件对复合地基中的地基土反力分布、桩侧摩阻力等进行测定。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了复合地基破坏模式,探讨了桩体、垫层、地基土的相互作用特性。对地基土反力分布特征、桩土荷载分担比、桩土应力比、单桩及复合地基中桩侧摩阻力分布特征等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 垫层 荷载分担比 荷载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梁文彦 付章建 +2 位作者 王振清 赵启成 王永军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61-463,共3页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的计算并不象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那样,由外荷载引起预应力筋的应变不能根据相应截面的混凝土的应变求得,其应力的计算比较复杂.以有限元理论为基础,提出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全过程分析模型,并研究编制了计算程序,...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的计算并不象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那样,由外荷载引起预应力筋的应变不能根据相应截面的混凝土的应变求得,其应力的计算比较复杂.以有限元理论为基础,提出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全过程分析模型,并研究编制了计算程序,分析了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的整个受力过程、变形发展、混凝土及无粘结筋的应力分布状态等.实例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精度,可用于工程结构的实际模拟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配式体外预应力镰刀型锚固装置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辛亚军 吴庆博 +1 位作者 王艳武 程树良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5-112,共8页
门式刚架凭借其造价低廉、施工周期短等优点获得广泛使用。由于产业升级等需求,早期建造的大批门式刚架在后期使用过程中因需要增加设备等因素增加屋面荷载,以至钢梁承载力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装配式体外预应... 门式刚架凭借其造价低廉、施工周期短等优点获得广泛使用。由于产业升级等需求,早期建造的大批门式刚架在后期使用过程中因需要增加设备等因素增加屋面荷载,以至钢梁承载力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装配式体外预应力镰刀型锚固装置,并将其应用到钢梁的实际加固中,研究了在钢绞线施加预应力时钢梁的应变及跨中挠度的变化情况,并将其与Midas Gen有限元分析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该种新型的装配式体外预应力镰刀型锚固装置安全可靠,可以作为钢梁加固中端锚固节点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式刚架 加固改造 预应力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刚度桩筏基础沉降规律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靳元峻 张建辉 +2 位作者 王维玉 郑文改 郎红光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19-123,共5页
应用无单元方法和桩-土体系近似解析模式相耦合而建立的层状地基上桩筏基础的数值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组合条件下的变刚度桩筏基础沉降规律,指出了各种布桩情况的优缺点。所得结论,对桩筏基础的优化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桩筏基础 变刚度 沉降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CS组合节点有限元建模及试验验证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海龙 石磊 +2 位作者 郭智峰 赵士永 褚少辉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6-50,共5页
钢筋混凝土柱-钢梁是一种新型组合结构形式,其充分发挥了两种材料各自的优势,具有施工速度快,材料利用率高,耗能良好等优点。但其材料的非线性,混凝土的开裂加大了有限元分析的难度,至今尚未形成统一合理的方法。提出了一种针对RCS组合... 钢筋混凝土柱-钢梁是一种新型组合结构形式,其充分发挥了两种材料各自的优势,具有施工速度快,材料利用率高,耗能良好等优点。但其材料的非线性,混凝土的开裂加大了有限元分析的难度,至今尚未形成统一合理的方法。提出了一种针对RCS组合节点的有限元建模方法,对其非线性求解的参数设置进行了讨论,并且和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得出:利用提出的方法对RCS组合节点进行有限元分析结果是可靠的,同时指出部分切除部分翼缘的做法对节点传力影响并不大,并且利于施工,在实际的施工中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有限元 组合节点 钢筋混凝土柱-钢梁 拟静力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