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透视石的原位高压红外吸收光谱研究
- 1
-
-
作者
刘云贵
李想
宋海鹏
钱呈
秦霏
巫翔
-
机构
河北地质大学宝石与材料学院
河北省岩石矿物材料绿色开发重点实验室(河北地质大学)
硅酸盐固废资源化利用河北省工程研究中心
欧洲同步辐射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
出处
《矿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7-233,共7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2225202、42103034)。
-
文摘
透视石是具有典型六元环状结构且含有结晶水的铜硅酸盐(Cu_(6)[Si_(6)O_(18)]·6H_(2)O),其高压晶体化学特征可为研究矿物中的结晶水对于压强的响应机制提供重要指示。本文采用金刚石压腔装置结合同步辐射红外吸收光谱,对天然透视石单晶体开展了原位高压红外吸收光谱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透视石红外吸收光谱指纹区600~1200cm^(-1)波数范围内主要吸收峰的峰位随压强升高向高波数方向频移,但在大约13GPa出现显著的不连续,而常温常压下由结晶水中O-H伸缩振动引起的3371cm^(-1)红外吸收峰的峰位随压强升高向低波数方向频移,且该吸收峰在大约高于13GPa时消失,取而代之在3430cm^(-1)处出现新的由O-H伸缩振动引起的吸收峰。高压红外光谱的变化指示透视石在大约13GPa时发生了结构相变,转变为透视石的高压相,认为透视石晶体中结晶水的结构被破坏而发生脱水反应,而生成的水分子在透视石高压相中可能以新的赋存形式分布在硅氧四面体组成的六元环孔道中。透视石大约在13GPa时发生的脱水—再水化的相变过程为我们探究含水矿物中的结晶水在压强调制下的晶体化学演化提供了新的认识。
-
关键词
透视石
高压红外光谱
结构相变
含水矿物
-
Keywords
dioptase
high-pressure infrared spectroscopy
phase transition
hydrous mineral
-
分类号
P574.1
[天文地球—矿物学]
-
-
题名云南油胆水晶的谱学特征
- 2
-
-
作者
张润楚
陈刘润玄
曲直
沈洪涛
刘云贵
-
机构
河北地质大学宝石与材料学院
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
青岛市计量技术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河北省岩石矿物材料绿色开发重点实验室(河北地质大学)
硅酸盐固废资源化利用河北省工程研究中心
河北地质大学珠宝检测中心
-
出处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09-1115,共7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103034)
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2022GJJG286)资助。
-
文摘
油胆水晶在自然界产出稀少,主要产于巴基斯坦、马达加斯加和巴西等地,它因内部含有特征的液态有机包裹体深受国际矿物晶体收藏市场以及相关研究者的青睐。采用激光拉曼光谱、气相色谱-质谱和光致发光光谱等分析方法,对近期在我国云南昆明发现的油胆水晶开展谱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云南昆明油胆水晶中主要有褐黄色液相包裹体和黑色固相包裹体,长波紫外光下黑色固相包裹体显示黄色荧光,褐黄色液相包裹体显示蓝白色荧光。拉曼光谱测试显示黑色固相包裹体的主要成分为沥青,出现1343、1606、2954和3214 cm^(-1)的典型拉曼位移峰;气相色谱-质谱分析表明,褐黄色液相包裹体中含有C_(9)H_(20)、C_(10)H_(22)、C_(12)H_(26)和C_(13)H_(28)四种烷烃;光致发光光谱测试显示固相沥青主要出现512 nm的光致发光峰,褐黄色液相包裹体主要显示418、441、471和505 nm的光致发光峰。基于包裹体的分析研究推测该油胆水晶属于低温环境下形成的碳酸盐岩型热液水晶矿床。获得的成分和谱学特征对于研究昆明油胆水晶的成矿地质环境以及该区域的油气资源勘探有重要指示意义。
-
关键词
油胆水晶
云南昆明
气相色谱-质谱
光致发光光谱
-
Keywords
Petroleum-bearing quartz crystals
Yunnan Kunming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Photoluminescence spectrum
-
分类号
P575.4
[天文地球—矿物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