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矿井隧道施工地质雷达预报技术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张开伟 聂庆科 +1 位作者 王世淼 马清洲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2期391-394,400,共5页
采用地质雷达技术对煤矿井隧道进行连续超前探测,研究地质雷达技术在煤矿井隧道施工超前预报中的工作规律。首先通过分析以往非煤矿井隧道地质雷达超前预报不良地质体的探测资料,总结出几种隧道内典型不良地质体地质雷达异常特征,并深... 采用地质雷达技术对煤矿井隧道进行连续超前探测,研究地质雷达技术在煤矿井隧道施工超前预报中的工作规律。首先通过分析以往非煤矿井隧道地质雷达超前预报不良地质体的探测资料,总结出几种隧道内典型不良地质体地质雷达异常特征,并深入探讨如何结合这几种地质雷达典型异常特征来解决煤矿井隧道施工地质超前预报问题;其次以贵州六枝某煤矿井隧道地质超前预报为例,采用已总结得到的煤矿井隧道地质雷达波异常特征分别对矿井内部隧道掌子面前方岩溶溶蚀、构造节理裂隙及富水等常见的不良地质异常进行探测分析;最后通过实际隧道开挖来验证地质雷达异常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为煤矿井隧道施工提供较准确的预报信息,更好指导隧道信息化施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隧道工程 地质雷达 超前预报 波谱异常 异常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黏土的击实特性及其击实后的工程性质 被引量:19
2
作者 聂庆科 王英辉 +1 位作者 田鹏程 梁书奇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799-1804,共6页
通过击实试验和击实后土样的压缩和剪切试验研究红黏土的变形和强度特性。研究表明:重塑土的最大干密度比原状土的最大干密度大,而重塑土的最优含水率则比原状土的最优含水率小;随击实功增大,土样的干密度增大,而最优含水率减小;含水率... 通过击实试验和击实后土样的压缩和剪切试验研究红黏土的变形和强度特性。研究表明:重塑土的最大干密度比原状土的最大干密度大,而重塑土的最优含水率则比原状土的最优含水率小;随击实功增大,土样的干密度增大,而最优含水率减小;含水率稍高的击实土样的水稳定性要比含水率稍低的击实土样的水稳定性好;当含水率较大时,击实土样的相对固结变形量较大,固结稳定并浸水再固结后,原来含水率较小土样的变形增量反而稍微大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黏土 击实试验 影响因素 无侧限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黏复合地层盾构掘进参数变化规律及掘进速率预测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于云龙 管晓明 +2 位作者 王旭春 聂庆科 张若凡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125-1131,共7页
为研究砂黏复合地层中复合比与盾构掘进参数之间的规律,依托石家庄地铁1号线白留区间隧道工程,基于现场盾构掘进试验,通过对盾构原始掘进参数的二次转换,建立标准推力-标准转矩特征空间,并对传统盾构掘进速率模型进行修正。研究结果表明... 为研究砂黏复合地层中复合比与盾构掘进参数之间的规律,依托石家庄地铁1号线白留区间隧道工程,基于现场盾构掘进试验,通过对盾构原始掘进参数的二次转换,建立标准推力-标准转矩特征空间,并对传统盾构掘进速率模型进行修正。研究结果表明:1)正常掘进状态下,标准推力和标准转矩成对数关系,随着复合比的降低,标准推力和标准转矩增加;2)根据参数点在特征平面的分布和对应的施工状态,将特征平面划分为Ⅰ区(正常掘进区)、Ⅱ区(转矩偏大区)和Ⅲ区(推力偏大区),并依据复合比的不同,将正常掘进区进一步划分为Ⅰ1、Ⅰ2、Ⅰ3、Ⅰ4区;3)基于标准推力和标准转矩,建立适用于砂黏复合地层的掘进速率预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 砂黏复合地层 复合比 盾构掘进参数 标准推力 标准转矩 掘进速率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靖西红黏土及其击实后的水稳定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聂庆科 王英辉 +1 位作者 梁书奇 张全秀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134-1138,共5页
为分析红黏土地基及其强夯法加固后的水稳定性问题,对红黏土及其击实样在饱和前、饱和后的固结特性以及剪切特性进行了室内试验。研究表明,土样经过击实后,压缩稳定后的应变值比较小,压缩稳定再浸水后土样的变形只有少量增加;原状土样... 为分析红黏土地基及其强夯法加固后的水稳定性问题,对红黏土及其击实样在饱和前、饱和后的固结特性以及剪切特性进行了室内试验。研究表明,土样经过击实后,压缩稳定后的应变值比较小,压缩稳定再浸水后土样的变形只有少量增加;原状土样在剪切过程中一般呈现应变软化的特征;固结饱和后快剪试验强度明显要比固结未浸水试验强度要小。因此,浸水效应对红黏土强度的影响是很明显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黏土 水稳定性 击实试验 剪切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夯扩桩加固湿陷性黄土地基机理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聂庆科 梁金国 +1 位作者 韩立君 李华伟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819-1823,共5页
通过现场试验对夯扩挤密桩加固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机理进行研究。利用现场取得的加固前的原状土样和加固后的土样进行室内对比试验,测定加固前、后桩间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如孔隙比、湿陷系数和密实系数等)的变化。根据这些结果,分析了... 通过现场试验对夯扩挤密桩加固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机理进行研究。利用现场取得的加固前的原状土样和加固后的土样进行室内对比试验,测定加固前、后桩间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如孔隙比、湿陷系数和密实系数等)的变化。根据这些结果,分析了夯扩挤密桩加固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效果和夯扩挤密桩在水平方向和深度方向的挤密程度和影响范围。最后讨论了工程实践中夯扩挤密桩设计应采取的合理的桩间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夯扩挤密桩 湿陷性黄土 加固机理 湿陷系数 桩间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杆直径对标准贯入试验N值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聂庆科 贾向新 +2 位作者 秦禄盛 王英辉 梁书奇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53-58,共6页
目前在岩土工程勘察中进行标准贯入试验(SPT)应用更多的是φ50钻杆,这与规范规定的φ42钻杆有所不同。在山西孝义某工程用两种直径的钻杆进行了标贯试验结果对比,统计分析了钻杆直径对标贯击数N值的影响。对比结果表明,钻杆直径对标贯... 目前在岩土工程勘察中进行标准贯入试验(SPT)应用更多的是φ50钻杆,这与规范规定的φ42钻杆有所不同。在山西孝义某工程用两种直径的钻杆进行了标贯试验结果对比,统计分析了钻杆直径对标贯击数N值的影响。对比结果表明,钻杆直径对标贯试验击数N值有一定的影响,在不同的试验深度和地层中对标贯击数N值影响结果也有所不同。在0~30 m范围内,φ42钻杆与φ50钻杆测得标贯击数N值的平均值比值在0.85~0.87之间,30~40 m范围内φ42钻杆与φ50钻杆测得标贯击数N值的平均值比值为1.09。在粉质黏土和粉土中φ50钻杆所测得标贯击数N值大于φ42钻杆,在密实砂土中,两种钻杆所测得标贯击数N值较为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工程勘察 标准贯入试验 钻杆 直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洞顶板破坏对穿越溶洞型基桩极限承载力的影响规律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伟 聂庆科 +2 位作者 袁维 王梦恕 刘晶晶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88-93,共6页
当溶洞顶板的厚度不符合安全设计要求时,基桩需要穿越溶洞并嵌入溶洞底板一定深度以提高基桩的承载力。在桩顶竖向荷载作用下,溶洞顶板的岩体可能存在受拉状态,当张拉应力超过其抗拉强度时,则岩体将发生张拉破坏,使桩身侧摩阻力的受力... 当溶洞顶板的厚度不符合安全设计要求时,基桩需要穿越溶洞并嵌入溶洞底板一定深度以提高基桩的承载力。在桩顶竖向荷载作用下,溶洞顶板的岩体可能存在受拉状态,当张拉应力超过其抗拉强度时,则岩体将发生张拉破坏,使桩身侧摩阻力的受力面积降低,另外,张拉破坏区使溶洞顶板以上岩土体所受的支承作用进一步降低,不利于桩身侧摩阻力的发挥。因此,有必要系统研究溶洞顶板张拉破坏区域对穿越溶洞型基桩承载特性的影响规律。本文基于理论分析提出了穿越溶洞型基桩的失稳破坏模式,揭示了张拉破坏区域产生的力学机理以及对桩身侧摩阻力的影响规律,建立了顶板失稳破坏的简化力学分析模型,进而提出了穿越溶洞型基桩的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为岩溶地区基桩设计和施工提供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桩承载特性 穿越溶洞 极限承载力 顶板破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井点和单排井点布置的真空降水现场试验及比较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聂庆科 王英辉 +2 位作者 白冰 贾向新 任国家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81-489,共9页
研究单井点和单排井点真空降水条件下,地层中地下水水位和抽水流量,在重力场和真空压力场耦合作用下的变化过程,并进行比较分析。试验表明,对于单井点排水条件,随着真空负压力和抽水井深度的增大,水位的下降有一定增加,而离开抽水井点... 研究单井点和单排井点真空降水条件下,地层中地下水水位和抽水流量,在重力场和真空压力场耦合作用下的变化过程,并进行比较分析。试验表明,对于单井点排水条件,随着真空负压力和抽水井深度的增大,水位的下降有一定增加,而离开抽水井点较远处的水位下降更为明显。单排井点布置条件下,随着抽水井深度和抽水井间距的增大,无论是抽水井点布置方向还是垂直于抽水井点布置方向的地下水位的下降深度将有明显增大,而沿抽水井布置方向的水位下降深度更为显著。此外,在多次反复降水条件下,后续降水过程中地下水位的下降速率将有增快的趋势。试验还表明,抽水井井口的负压力小于真空泵出水口处的负压力,损失量可达12.5%,因此,在进行真空降水设计时需要考虑出水管道的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井点 单排井点 地下水位 粉土地基 真空负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桩复合地基承载特性的现场试验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王伟 聂庆科 +2 位作者 王英辉 贾向新 王梦恕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196-200,共5页
对多桩复合地基进行了现场测试,研究复合地基在受力和破坏的整个过程中,中心桩、角桩、边桩的桩身轴力分布以及荷载传递特性,进而研究加载过程中桩与桩间土的荷载分担比例。同时,研究刚性桩的桩侧土体沿深度方向的沉降变化规律,考察桩... 对多桩复合地基进行了现场测试,研究复合地基在受力和破坏的整个过程中,中心桩、角桩、边桩的桩身轴力分布以及荷载传递特性,进而研究加载过程中桩与桩间土的荷载分担比例。同时,研究刚性桩的桩侧土体沿深度方向的沉降变化规律,考察桩侧摩阻力的形成机制和作用机理。研究表明,当采用较大的桩间距时,适当增加桩的长度是有意义的,此时桩侧的摩阻力得到充分发挥,它是桩体承载力得到发挥的本质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桩复合地基 刚性桩 荷载传递 桩侧摩阻力 荷载分担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煤灰和矿粉含量对混凝土抗硫酸盐腐蚀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聂庆科 白冰 +2 位作者 李华伟 韩松 王英辉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3,共3页
在普通硅酸盐水泥混凝土中加入一定的粉煤灰和矿粉来改善混凝土的抗硫酸盐腐蚀性能是可行的。研究表明,掺入10%、20%和30%的粉煤灰能够满足各个强度等级混凝土的抗硫酸盐性能指标。对于S95矿粉,在高强混凝土中(C40、C45)掺量达到30%,仍... 在普通硅酸盐水泥混凝土中加入一定的粉煤灰和矿粉来改善混凝土的抗硫酸盐腐蚀性能是可行的。研究表明,掺入10%、20%和30%的粉煤灰能够满足各个强度等级混凝土的抗硫酸盐性能指标。对于S95矿粉,在高强混凝土中(C40、C45)掺量达到30%,仍然可以满足混凝土抗硫酸盐性能指标,而强度稍低的混凝土(C30、C35)中,经过150次硫酸盐侵蚀后试件强度已经低于70%,未能达到标准要求。在各个强度等级配合比中,掺粉煤灰的混凝土抗硫酸盐性能要明显优于掺矿粉,但掺料掺量增加后试件抗硫酸盐性能稍有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混凝土 抗硫酸盐腐蚀 矿粉 粉煤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排水动力固结法处理吹填粉土地基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聂庆科 王国辉 +1 位作者 李友东 陈军红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75-580,共6页
为加固新近吹填的处于流塑状态的粉土地基,首先采用轻型井点降水和动力碾压的方法使地基具有一定的初始承载力。然后,施加较大的强夯动力荷载,从而使地基承载力得到显著提高。这一新的综合加固技术称之为"预排水动力固结法"。通过现... 为加固新近吹填的处于流塑状态的粉土地基,首先采用轻型井点降水和动力碾压的方法使地基具有一定的初始承载力。然后,施加较大的强夯动力荷载,从而使地基承载力得到显著提高。这一新的综合加固技术称之为"预排水动力固结法"。通过现场测试,研究了施工过程中诸如井点降水的影响范围、强夯时孔隙水压力的变化范围、深层沉降的变化等问题。同时,对强夯夯击遍数、每点夯击次数、遍与遍之间的间隙时间等有关问题进行讨论。研究表明,预排水动力固结法可显著提高吹填粉土地基的承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型井点 预排水动力固结法 孔隙水压力 现场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泥渗沥液对黏性土和固化赤泥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杨海朋 白冰 聂庆科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299-304,共6页
赤泥渗沥液具有强碱性,首先对赤泥渗沥液的碱性进行分析,利用碱溶液模拟赤泥渗沥液,研究了山西某赤泥堆场黏性土样在强碱的腐蚀作用下物理性质的变化及其微观结构特征,重点考察不同的作用时间效应的影响。对利用水泥(或粉煤灰)固化的赤... 赤泥渗沥液具有强碱性,首先对赤泥渗沥液的碱性进行分析,利用碱溶液模拟赤泥渗沥液,研究了山西某赤泥堆场黏性土样在强碱的腐蚀作用下物理性质的变化及其微观结构特征,重点考察不同的作用时间效应的影响。对利用水泥(或粉煤灰)固化的赤泥样的受碱腐蚀所引起的强度变化规律进行研究表明,在碱溶液作用下不同的固化时间时固化样的强度变化过程主要体现在整个过程的早期,固化样在经过较长时间的凝结过程和腐蚀效应的共同作用后强度逐渐趋于稳定,无侧限抗剪切强度不会有明显的衰减,利用水泥和粉煤灰对赤泥进行固化处理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泥渗沥液 腐蚀性 固化赤泥 室内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Ⅱ级粉煤灰的灌注桩室内试件和现场取芯试件的耐久性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聂庆科 白冰 +1 位作者 李华伟 杨海朋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57-63,共7页
进行了现场混凝土桩体的钻芯取样的室内抗硫酸盐试验和抗氯离子渗透试验,包括不同物质组分、不同配比、不同外加剂条件下配置的混凝土。研究表明,现场钻芯取样混凝土试件比实验室成型混凝土试件的质量更好,相同配比条件下混凝土试件的... 进行了现场混凝土桩体的钻芯取样的室内抗硫酸盐试验和抗氯离子渗透试验,包括不同物质组分、不同配比、不同外加剂条件下配置的混凝土。研究表明,现场钻芯取样混凝土试件比实验室成型混凝土试件的质量更好,相同配比条件下混凝土试件的强度略高,而混凝土材料的抗硫酸盐性能也稍好。随着混凝土中粉煤灰掺入量的增加,混凝土的抗硫酸盐能力有一定的提升。对比不同试验组混凝土抗硫酸盐性能,发现同一根桩的较深处,混凝土抗硫酸盐性能会好于较浅处的混凝土,而经过硫酸盐干-湿循环侵蚀作用150次后的强度降低幅度也稍小,其原因可归结为桩深处的混凝土受到的重力较大,形成的浆体较为密实,因此其强度和耐久性就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芯取样 现场试验 抗硫酸盐 抗氯离子 干-湿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元统计的竖井井壁安全评价模型研究
14
作者 杨海朋 白冰 聂庆科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27-34,共8页
竖井井壁在复杂应力条件下的非采动破坏严重威胁着矿井的生产安全,如何准确、快捷评价其安全性一直是相关研究者们的关注重点。通过建立考虑应力-渗流-温度三场耦合的竖井井壁计算模型,结合正交试验设计原理和多元统计法,研究了大直径... 竖井井壁在复杂应力条件下的非采动破坏严重威胁着矿井的生产安全,如何准确、快捷评价其安全性一直是相关研究者们的关注重点。通过建立考虑应力-渗流-温度三场耦合的竖井井壁计算模型,结合正交试验设计原理和多元统计法,研究了大直径竖井井壁在非采动情况下的主要破坏形式,找到了主要影响因素。建立了一种安全性评价模型用于快速简捷地对工程对象进行预测和评估,可对井壁监测方案提供参考。最后利用文中方法对温家庄铁矿竖井工程进行了分析,验证了安全评价模型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井井壁 正交设计 多元统计法 安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厚淤泥质土中基坑开挖对基桩影响的离心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王国辉 陈文化 +3 位作者 聂庆科 陈军红 范晖红 张川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99-407,共9页
为研究深厚淤泥质软土地基中开挖基坑时桩土间的作用机制,以江苏省长江沿岸某电厂锅炉房基坑开挖为背景,按1:50的相似比设计了室内离心模型试验,从桩身应变、桩身位移、桩顶位移、地表沉降、土体变形影响范围、桩身弯矩和孔隙水压力等方... 为研究深厚淤泥质软土地基中开挖基坑时桩土间的作用机制,以江苏省长江沿岸某电厂锅炉房基坑开挖为背景,按1:50的相似比设计了室内离心模型试验,从桩身应变、桩身位移、桩顶位移、地表沉降、土体变形影响范围、桩身弯矩和孔隙水压力等方面,分析了基坑开挖对坑内已有基桩和周围土体的影响,并与现场基坑开挖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对上部为淤泥质土,下伏较好土层的地基,当淤泥质土的抗剪强度相对较高时,开挖时基桩受力较大,容易出现断桩事故;开挖过程中基桩应变出现两处极值,深度分别在开挖深度附近和淤泥质土与下伏土层交界面附近;由于基桩的存在,靠近开挖面一侧的土体孔隙水压力变化平稳,而桩后土体孔隙水压力随着开挖的进行变化剧烈;基坑开挖后桩土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发生在开挖后48h内,之后趋于稳定。试验结果与现场实测数据基本吻合,为深厚软土内基坑设计和施工过程提供了可借鉴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厚软土 基坑开挖 离心模型试验 基桩变形 桩土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工程类比法预测建筑物沉降及其分布特征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林 杨海朋 聂庆科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2期485-488,共4页
介绍利用工程类比法预估建筑物沉降及其分布规律的数值模拟计算方法。首先建立某区域地层的标准地层体系,然后根据建立的地层标准和标准地层划分方法将工程地层归一化为标准地层,再利用已建工程资料反演分析得到数值模拟计算参数,最后... 介绍利用工程类比法预估建筑物沉降及其分布规律的数值模拟计算方法。首先建立某区域地层的标准地层体系,然后根据建立的地层标准和标准地层划分方法将工程地层归一化为标准地层,再利用已建工程资料反演分析得到数值模拟计算参数,最后用得到的计算参数预估拟建工程沉降。以两个工程模拟计算结果和实际观测结果对照,说明这种模拟计算方法预估建筑工程沉降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地层 建筑沉降 数值模拟 桩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越溶洞型基桩竖向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聂庆科 李熙来 +3 位作者 袁维 王伟 贾向新 商卫东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7044-7055,共12页
在岩溶地区,若基桩下伏溶洞的顶板厚度不符合稳定性要求,需考虑基桩穿越溶洞并嵌入溶洞底板以提高基桩承载力。但是,目前尚无计算穿越溶洞型基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成熟方法。为此,首先通过室内试验研究穿越单层溶洞基桩在桩顶逐级加载条... 在岩溶地区,若基桩下伏溶洞的顶板厚度不符合稳定性要求,需考虑基桩穿越溶洞并嵌入溶洞底板以提高基桩承载力。但是,目前尚无计算穿越溶洞型基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成熟方法。为此,首先通过室内试验研究穿越单层溶洞基桩在桩顶逐级加载条件下“地层-基桩-溶洞”系统的渐进破坏过程及破坏模式;然后,基于塌落拱理论建立溶洞顶板张拉破坏高度的计算方法,揭示桩身侧摩阻力的“拱效应”现象;其次,基于小应变理论和单向受压微元体平衡方程,建立桩身压屈的临界条件,提出了桩身轴向受压极限荷载的计算方法;最后,提出穿越溶洞型基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计算流程,并采用该方法计算某实际穿越溶洞型基桩的竖向承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岩桩 塌落拱 穿越溶洞 顶板破坏 侧摩阻力 竖向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井点降水试验分析与数值模拟 被引量:10
18
作者 贾向新 聂庆科 +1 位作者 王英辉 梁书奇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607-612,618,共7页
基于某真空井点降水综合试验,建立了三维地下水流数值模拟模型,将模型模拟预测数据与试验观测数据进行对比,研究真空负压和井点间距对真空井点降水效果的影响,得出了真空井点周围渗流场的变化性状,提出了真空井点周围真空及重力场耦合... 基于某真空井点降水综合试验,建立了三维地下水流数值模拟模型,将模型模拟预测数据与试验观测数据进行对比,研究真空负压和井点间距对真空井点降水效果的影响,得出了真空井点周围渗流场的变化性状,提出了真空井点周围真空及重力场耦合区、耦合场与重力场过渡区和重力场区3个区的概念。得出了不同负压在不同井点深度条件下对地下水渗流场的影响变化。对比结果表明,建立的真空井点降水模拟分析方法,能够较好的模拟真空井点周围观测井水位与出水量的相关关系;分析方法可用于真空井点降水试验分析,且为真空井点降水设计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井点 降水 数值模拟 真空度 渗流场 耦合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竖井井壁竖向附加力的理论计算方法 被引量:5
19
作者 杨海朋 白冰 聂庆科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0-105,共6页
从弹性力学的空间轴对称问题出发,从理论上推导建立了竖井竖向附加力的应力表达式.分析该应力表达式可知,在竖向附加力作用下,井壁所受的径向、环向压应力值均为零,竖向附加力对井壁的作用主要体现为轴向压应力,且轴向应力在沿井壁厚度... 从弹性力学的空间轴对称问题出发,从理论上推导建立了竖井竖向附加力的应力表达式.分析该应力表达式可知,在竖向附加力作用下,井壁所受的径向、环向压应力值均为零,竖向附加力对井壁的作用主要体现为轴向压应力,且轴向应力在沿井壁厚度方向几乎无变化,因而可以将作用在井壁外侧的竖向附加力等效为作用在井壁横截面上的均布力.利用该应力表达式对某铁矿竖井井壁竖向附加力进行了计算,得到了井壁应力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井井壁 竖向附加力 轴向压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山岩溶区桩基施工中几个问题的分析与探讨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龙起 陈景 曲朝雷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325-330,共6页
针对近几年在唐山岩溶发育区几个工程实例,根据岩性组合和岩溶发育特征、岩溶治理工法的不同,分析了岩溶治理和桩基施工中出现的问题,结合岩溶治理施工采取的技术措施,总结探讨岩溶治理方法、桩基施工工艺等问题。同时根据对不同桩径,... 针对近几年在唐山岩溶发育区几个工程实例,根据岩性组合和岩溶发育特征、岩溶治理工法的不同,分析了岩溶治理和桩基施工中出现的问题,结合岩溶治理施工采取的技术措施,总结探讨岩溶治理方法、桩基施工工艺等问题。同时根据对不同桩径,在荷载作用下桩端阻与侧阻、桩身应力、桩身压缩量与桩顶沉降量实测值进行综合统计分析,按基岩岩芯采取率分类划分标准,桩端持力层基岩RQD指标划分等级,将工程实测对比分析的结果,作为同类工程的治理方法、设计取值依据,针对岩溶发育特征和基桩施工易出现的问题,提出可行有效的施工方法、工艺,和预防措施,为基桩施工提供指导性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基 岩溶 治理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