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氮耦合效应对毛白杨无性系人工林林分蓄积量与经济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11
1
作者 任忠秀 聂立水 +3 位作者 张志毅 张强 宋连君 李赟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5-31,共7页
为研究水氮耦合效应对毛白杨无性系人工林林分蓄积量与经济效益的影响,在河北省威县苗圃场选择4个毛白杨无性系1316、BT17、B331、S86人工林林分,采用裂区设计进行了连续4年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水氮对4个毛白杨无性系林分蓄积量与... 为研究水氮耦合效应对毛白杨无性系人工林林分蓄积量与经济效益的影响,在河北省威县苗圃场选择4个毛白杨无性系1316、BT17、B331、S86人工林林分,采用裂区设计进行了连续4年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水氮对4个毛白杨无性系林分蓄积量与经济效益有显著影响,各因素对林分蓄积量影响的次序为:水>氮>水氮交互,其中水、氮存在正交互作用。经模型寻优得出4个毛白杨无性系1316、BT17、B331、S86的水氮最佳经济效益组合:当施氮量分别为380kg/hm2(300g/株)、457kg/hm2(360g/株)、472kg/hm2(371g/株)、508kg/hm2(400g/株),土壤水分分别控制在田间持水量的76.92%、80.10%、81.46%、84.86%时,林分蓄积量分别达86.33、149.92、163.45、200.28m3/hm2;相应的纯收入分别为32866、69519、77418、98630元/hm2,分别比对照(W1N0)的纯收入增加了69.87%、82.82%、80.15%、81.45%。每公顷无性系S86的林分蓄积量分别是无性系1316的2.3倍、BT17的1.3倍、B331的1.2倍。每公顷无性系S86的纯收入分别是无性系1316的2.9倍、BT17的1.4倍、B331的1.3倍。可见S86在高水氮条件下为该地区最速生、丰产的毛白杨无性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白杨无性系 田间试验 水氮耦合效应 蓄积量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毛白杨无性系林分蓄积量的长期水氮耦合效应 被引量:8
2
作者 朱嘉磊 薄慧娟 +5 位作者 李璇 文春燕 王江 聂立水 田菊 宋莲君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7-35,共9页
【目的】研究不同田间持水量和纯氮施用量对毛白杨人工林单位面积上林分蓄积量的影响,确定毛白杨无性系最佳水氮组合方案。【方法】采用裂区试验设计在河北威县林地研究不同水氮耦合处理对不同无性系(BT17,B331,S86,1316)毛白杨林分蓄... 【目的】研究不同田间持水量和纯氮施用量对毛白杨人工林单位面积上林分蓄积量的影响,确定毛白杨无性系最佳水氮组合方案。【方法】采用裂区试验设计在河北威县林地研究不同水氮耦合处理对不同无性系(BT17,B331,S86,1316)毛白杨林分蓄积量影响。【结果】1)无性系在不同纯氮施用量和田间持水量灌溉条件下单位面积上林分生长量有差异,S86无性系对高水肥处理响应较好,1316无性系响应较差。2)对杨树人工林进行水分灌溉管理措施时,应该设置田间持水量75%以上作为灌溉临界值同时灌溉临界值应考虑造林地区的环境条件、造林密度、林龄等因素。3)杨树人工林单位面积上纯氮施肥量范围是在100~400kg·hm^-2,且施肥量应当根据实验地区肥力等级状况进行酌量加减。【结论】在河北威县S86无性系是在田间持水量75%以上和每株施氮量160g的管理措施下能实现速生丰产的毛白杨无性系,建议在相近地区进行杨树人工林速生丰产林培育时候优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氮耦合 毛白杨 林分蓄积量 无性系 速生丰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氮量和灌水水平下毛白杨林地土壤矿质氮动态 被引量:2
3
作者 黄梦遥 张润哲 +7 位作者 史策 杨昊 魏一凡 张兆德 祝琳 宋连君 聂立水 王登芝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45-54,共10页
【目的】分析不同施氮量和灌水水平对毛白杨林地土壤矿质氮动态的影响,以提高林地生产力和水氮利用效率,降低氮素损失,为林地长期施氮和灌水水平的合理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田间试验探究单次施氮周期内,4种施氮量(N0、N1、N2... 【目的】分析不同施氮量和灌水水平对毛白杨林地土壤矿质氮动态的影响,以提高林地生产力和水氮利用效率,降低氮素损失,为林地长期施氮和灌水水平的合理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田间试验探究单次施氮周期内,4种施氮量(N0、N1、N2、N3分别为0、101.6、203.2、304.8 kg·hm^(−2))和3种灌水水平(W1、W2、W3分别表示土壤含水量下限为田间持水量的45%、60%、75%)下土壤矿质氮含量、氨挥发速率和脲酶活性的相关关系。【结果】单次施氮周期内,0~100 cm土层硝态氮平均含量为4.84~29.02 mg·kg^(−1),铵态氮平均含量为3.18~13.22 mg·kg^(−1)。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均随土层加深先增大后降低,随时间推移先增大后降低,分别于施氮后第7天和第3天达最大值(26.64~62.34 mg·kg^(−1)和26.61~51.32 mg·kg^(−1))。林地0~100 cm土层硝态氮和铵态氮累积量分别为55.39~331.99 kg·hm^(−2)和31.45~254.21 kg·hm^(−2),土壤矿质氮素主要以硝态氮形式累积,且累积量显著低于农田和果园等,铵态氮含量相对较低且稳定(除表层外)。林地土壤矿质氮含量和累积量与施氮量呈正相关,W3处理更易引起硝态氮向深土层运移。土壤氨挥发总量与施氮量和灌水水平呈显著正相关,且主要发生在施氮后10天内,于施氮后1~2天达到峰值(0.96~3.46 kg·hm^(−2)d^(−1)),单次施氮周期氨挥发损失量为1.57~18.29 kg·hm^(−2),损失率为14.05%~18.97%。土壤脲酶活性受施氮量和灌水水平影响极显著(P<0.01),随施氮量和灌水水平增大而增大,随时间推移先增大后降低,于施氮后第3天达最大值(3.14~4.48 mg·g^(−1))。偏相关分析表明,土壤表层硝态氮含量与铵态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铵态氮含量与氨挥发速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不同施氮量和灌水水平显著影响毛白杨林地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动态、氨挥发特征和脲酶活性。为减少林地氨挥发损失、降低硝态氮淋失风险,建议施氮量为203.2 kg·hm^(−2),土壤含水量控制在田间持水量的60%~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白杨 施氮量 灌水水平 硝态氮 铵态氮 氨挥发 脲酶活性 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