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北省流动地磁观测异常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崔泽岩 张肖 +3 位作者 王慧 刘静 李金 苏树朋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29-334,343,共7页
运用1986—2009年河北省流动地磁观测资料,分析其地磁总场强度测值时间变化与空间分布特征,找出流磁异常特征。结果表明:流动地磁变化与该区的地震活动存在一定关系,且震前异常多在震前1—2年出现,δ_F值存在"连续大幅上升—临震... 运用1986—2009年河北省流动地磁观测资料,分析其地磁总场强度测值时间变化与空间分布特征,找出流磁异常特征。结果表明:流动地磁变化与该区的地震活动存在一定关系,且震前异常多在震前1—2年出现,δ_F值存在"连续大幅上升—临震大幅转折下降"的异常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地磁 地磁场总强度 异常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分析的河北省及邻区流动重力场时空动态变化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侯晓真 祝意青 +6 位作者 刘芳 马栋 屈曼 陈建国 刘洪良 张展伟 高晨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55-464,共10页
搜集河北省及其邻近地区2010~2014年8期流动重力观测数据和周围绝对重力观测数据,利用小波多尺度分解方法获取河北及邻近区域(110°~120°E,36°~42°N)范围内不同尺度、不同场源深度下的分解结果,并结合该时间段内震例... 搜集河北省及其邻近地区2010~2014年8期流动重力观测数据和周围绝对重力观测数据,利用小波多尺度分解方法获取河北及邻近区域(110°~120°E,36°~42°N)范围内不同尺度、不同场源深度下的分解结果,并结合该时间段内震例,通过对多期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对研究区内的重力变化情况及异常特征有更为清晰的认识,其结论可为河北省及邻近地区后续震情分析、研判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多尺度分解 功率谱 重力场 河北及邻近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维经验模态分解的河北省及邻区流动重力场时空动态变化分析
3
作者 侯晓真 马栋 +4 位作者 屈曼 刘洪良 张展伟 高晨 陈建国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56-366,共11页
搜集河北省及邻区2010—2019年20期的流动重力观测数据和绝对重力观测数据,利用二维经验模态分解方法获取河北省及邻区范围内(110°E~120°E,36°N~42°N)不同尺度、不同场源深度下的分解结果,并结合该时间段内M≥4.0... 搜集河北省及邻区2010—2019年20期的流动重力观测数据和绝对重力观测数据,利用二维经验模态分解方法获取河北省及邻区范围内(110°E~120°E,36°N~42°N)不同尺度、不同场源深度下的分解结果,并结合该时间段内M≥4.0震例进行回溯性检验。结果表明,当半年时间尺度与一年时间尺度下的1阶、2阶固有模态函数结果出现正-负重力高值差异或四象限异常变化时,在异常变化中心200km范围内存在2年内发生M 4.0以上中强地震的可能。该结论可为河北省及邻区后续震情分析和研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经验模态分解 功率谱 重力场 河北及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岩石圈磁场年变对河北及邻区中小震震磁特征的分析
4
作者 王朝景 毛丰龙 +1 位作者 张海洋 李博 《地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01-1211,共11页
基于2016—2021年流动地磁矢量数据和岩石圈磁场年变,结合2017—2022年发生的M S≥3.0地震,对河北及邻区的中小震震磁特征进行量化、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震中多位于震中位于,或者地震发生在“震中发生在”这个组合是错的磁偏角(D)、... 基于2016—2021年流动地磁矢量数据和岩石圈磁场年变,结合2017—2022年发生的M S≥3.0地震,对河北及邻区的中小震震磁特征进行量化、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震中多位于震中位于,或者地震发生在“震中发生在”这个组合是错的磁偏角(D)、磁倾角(I)、总强度(F)的零变线附近,其中震中距D、I、F的零变线≤50 km的震例,分别占总数的75.0%、50.0%、46.4%,磁偏角最为显著。(2)统计震中磁偏角、磁倾角、总强度三要素变化量,最大幅值分别为1.37′、0.69′、8.52 nT,其中,60.7%的震中磁偏角变化量在±0.40′之间,60.7%的震中磁倾角变化量在±0.25′之间,75.0%的震中总强度变化量在±3.50 nT之间;各要素的极值区均无震中分布。统计震中矢量模、水平矢量模量值,结果显示震中的量值分布较分散,但震中量值小者占比相对较多。(3)绘制震级与震中岩石圈磁场变化量散点图并计算相关性系数,结果显示,震级与震中岩石圈磁场变化量无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地磁 岩石圈磁场年变 中小震 震磁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及邻区重力异常多尺度小波分析
5
作者 侯晓真 马栋 +3 位作者 屈曼 陈建国 刘洪良 张展伟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7-116,共10页
静态重力场变化可为地壳深部结构研究提供重要基础数据。本文利用小波多尺度分解方法,对河北及邻近区域(110°~120°E,36°~42°N)的布格重力异常、Airy均衡重力异常数据资料进行了处理分析,得到了不同尺度下的分解结... 静态重力场变化可为地壳深部结构研究提供重要基础数据。本文利用小波多尺度分解方法,对河北及邻近区域(110°~120°E,36°~42°N)的布格重力异常、Airy均衡重力异常数据资料进行了处理分析,得到了不同尺度下的分解结果。结果表明:张渤带、山西带在中上、中下地壳存在一定程度的异常,破坏性地震主要发生在重力异常正负差异高值转换区及地震带的交汇部位;布格重力异常在4阶小波细节分解结果(近莫霍面处)中显示张渤带中段存在正负差异高值异常,在一定程度上佐证了该区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地幔物质上涌的通道,通过此次实验对研究区内地质情况及孕震环境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多尺度分解 布格重力异常 均衡重力异常 河北及邻近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年山东平原M_(S)5.5地震前重力变化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树鹏 胡敏章 +8 位作者 祝意青 郝洪涛 殷海涛 贾媛 崔华伟 陆汉鹏 张刚 王锋吉 刘洪良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72-1191,共20页
2023年8月6日山东平原发生M_(S)5.5地震,此次地震是山东地区40a以来发生的最大地震。震前山东省地震局在震中附近开展了每年2期的流动重力观测,观测到了震前4a的重力场时空变化。文中利用流动重力观测资料,系统分析了2019年9月以来的区... 2023年8月6日山东平原发生M_(S)5.5地震,此次地震是山东地区40a以来发生的最大地震。震前山东省地震局在震中附近开展了每年2期的流动重力观测,观测到了震前4a的重力场时空变化。文中利用流动重力观测资料,系统分析了2019年9月以来的区域重力场变化特征,并结合形变场、震源机制解、动力环境等探讨了震前重力变化与发震机理。结果表明:1)2022-05—2023-04震中南部重力正值变化>50μGal,区域直径>160km,震中两侧正负差异变化>70μGal;震中重力变化平稳,处于“闭锁”状态。2)区域重力场变化与水平形变场、震源机制解、同震位移场的空间分布具有对应性——震源机制解的压缩区和同震位移场的流入区、沉降区对应了震前的面压缩区与重力下降区;震源机制解的膨胀区和同震位移场的流出区、隆升区,对应了震前的面膨胀区与重力上升区。3)此次地震前重力变化异常的主要原因是深部流体物质迁移,次要原因是上地壳形变产生的重力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MS_(5.5)地震 重力变化 中期前兆 G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总强度年变对张家口-渤海地震带震磁特征的分析
7
作者 王朝景 李博 苏树朋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64-1070,共7页
利用2015-05~2021-05流动地磁矢量数据,结合M_(S)≥3.0地震资料对张家口-渤海地震带及邻区总强度年变演化特征和震磁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73.3%震例的震中总强度变化量绝对值在0~4.0 nT之间,变化量值小;70.0%震例的震中强度变化梯... 利用2015-05~2021-05流动地磁矢量数据,结合M_(S)≥3.0地震资料对张家口-渤海地震带及邻区总强度年变演化特征和震磁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73.3%震例的震中总强度变化量绝对值在0~4.0 nT之间,变化量值小;70.0%震例的震中强度变化梯度值在0~5.0 nT/°之间,梯度值相对较小。2)2015-05~2021-05张家口-渤海地震带总强度年变呈正异常-正异常-正异常-正异常-负异常-正负异常相间分布的演化趋势,其中2018-05~2019-05变化量值相对较小,2019-05~2020-05发生10次M_(S)≥3.0地震;2019-05~2020-05演化趋势发生变化,由2015-05~2019-05的正异常为主转变为负异常为主,2020-07-12发生唐山M_(S)5.1地震;2020-05~2021-05以正负异常相间分布为主,2021-05~2022-05发生8次M_(S)≥3.0地震。张家口-渤海地震带总强度年变演化趋势的转变可能与区域应力场背景下局部应力的变化和集中有关,同时可能与构造带的孕震过程关系密切。岩石圈磁场变化趋势的转变包含了重要的震磁异常信息,应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地磁 总强度 演化趋势 震磁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期累积岩石圈磁场变化分析唐山M_(S)5.1地震震磁异常
8
作者 王朝景 李博 苏树朋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7-527,共11页
利用2016—2021年河北及周边地区的6期流动地磁矢量观测资料,针对2020年7月12日唐山M_(S)5.1地震,建立了震前1~4年和震后1年的岩石圈磁场变化模型,对比分析了研究区岩石圈磁场的总强度、磁偏角、磁倾角和水平矢量4个要素的时空演化过程... 利用2016—2021年河北及周边地区的6期流动地磁矢量观测资料,针对2020年7月12日唐山M_(S)5.1地震,建立了震前1~4年和震后1年的岩石圈磁场变化模型,对比分析了研究区岩石圈磁场的总强度、磁偏角、磁倾角和水平矢量4个要素的时空演化过程。结果表明:①震前累积4年和3年的岩石圈磁场各要素变化中区域整体趋势强,与大地构造有一定的相关性;震前2年和1年的岩石圈磁场变化中,局部特征显著;震前1~4年变化中震中附近总强度、磁偏角、磁倾角变化量值均较小,且多有变化零值线分布,水平矢量呈现出持续的弱变化特征;震后震中附近的磁偏角和变化量值大。②从震前岩石圈磁场变化的时空演化过程,可以看出,越接近发震时间,局部正、负变化空间分布将取代区域的整体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地磁 震磁异常 累积变化 岩石圈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中部4区块侏罗系西山窑组煤岩特征及成煤环境
9
作者 程长领 刘华 +4 位作者 纪雪冰 张奎华 王慧 范恩硕 赵晓东 《地质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74-483,共10页
煤岩气的勘探研究尚属新兴阶段,准噶尔盆地中部4区块西山窑组为一套含煤地层,含煤段气测高异常,但目前尚未开展煤岩特征及成煤环境研究。利用镜质体反射率、全岩显微组分以及镜惰比等分析化验资料,结合地震、测录井、岩心等资料,从煤类... 煤岩气的勘探研究尚属新兴阶段,准噶尔盆地中部4区块西山窑组为一套含煤地层,含煤段气测高异常,但目前尚未开展煤岩特征及成煤环境研究。利用镜质体反射率、全岩显微组分以及镜惰比等分析化验资料,结合地震、测录井、岩心等资料,从煤类划分、煤质特征及煤岩分布等方面开展了煤岩特征研究,并探讨了煤岩形成的环境。研究表明:1)中部4区块西山窑组发育两套煤岩,Ⅱ号煤层发育厚且稳定,煤岩镜质组含量较高,惰质组次之,腐泥组和壳质组含量极低,为倾气型煤岩,以镜煤和亮煤为主,属于中煤级煤Ⅰ类。2)中部4区块西山窑组经历了潮湿—半干旱气候条件下水体逐渐加深的古环境背景,成煤古植物群主要以喜湿植物为主,煤岩主要形成于湖侵过程中湖盆大幅度扩张的滨湖、浅湖亚相中。3)中部4区块西山窑组煤岩为湿地草本沼泽相,煤岩覆水过程主要经历了弱覆水→最强覆水→较强覆水→强覆水的变化过程,水体深度则是偏浅→极深→较深→深的变化历程,成煤环境是由潮湿—弱覆水环境→潮湿—最强覆水环境到干旱—强覆水环境转变。研究成果对于准噶尔盆地中部4区块西山窑组煤岩评价以及后续煤岩气勘探开发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岩特征 成煤环境 镜惰比 西山窑组 中部4区块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北地震前地壳形变异常及力学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绍绪 张跃刚 +1 位作者 丁瑞同 吴晓岚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2003年第4期5-8,共4页
1998年 1月河北省张北 6 .2级地震前 ,在震中区西部存在一个幅度为 2 0mm的隆起异常区 ,震后异常恢复。根据张北地区 1984~ 1991年的水准测量资料 ,反演地震孕育期间的力学参数 ,结果显示震源区受力增加了32× 10 14 N ;力系中心... 1998年 1月河北省张北 6 .2级地震前 ,在震中区西部存在一个幅度为 2 0mm的隆起异常区 ,震后异常恢复。根据张北地区 1984~ 1991年的水准测量资料 ,反演地震孕育期间的力学参数 ,结果显示震源区受力增加了32× 10 14 N ;力系中心位置为 4 0 .99°N ,113.99°E ,力系的方位角α =2 8.6 5°,力系的倾角 β =- 17.19° ,与后来实际发生地震的震中及震源机制十分接近 ,与华北地区区域应力场也基本一致。理论形变图与实测图大体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北地震 地壳形变 反演 力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冀蒙与京津冀地区高空间分辨率岩石圈磁场地震地质特征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苏树朋 李博 +2 位作者 张海洋 王朝景 刘德强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63-471,共9页
应用高精度、高密度地面磁测资料,计算获取研究区域F要素高空间分辨率岩石圈磁场数值模型,主要研究模型空间分布特征、与地震地质构造的相关性、历史地震震中在模型中的分布规律与位置特征。研究发现,研究区模型空间结构复杂,局部异常... 应用高精度、高密度地面磁测资料,计算获取研究区域F要素高空间分辨率岩石圈磁场数值模型,主要研究模型空间分布特征、与地震地质构造的相关性、历史地震震中在模型中的分布规律与位置特征。研究发现,研究区模型空间结构复杂,局部异常特征表现强烈,总体具有与地形、地层关系密切的分区特征;强磁异常区走向与断裂构造体系总体一致;5级以上历史地震多发生于模型低幅值区、负值区、"0"值线、高梯级带等特殊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场总强度 岩石圈磁场 高空间分辨率 地震地质 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怀涿盆地北缘断裂跨断层流动形变观测场地适宜性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冉志杰 孟立朋 +5 位作者 范强 温超 刘洪良 董博 彭远黔 王燕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91-199,共9页
针对山间盆地断裂复杂的特点,以山间盆地边界控制性断裂怀涿盆地北缘断裂为例,综合断裂活动特征、野外地质调查和地球物理勘探结果,并结合场地环境条件和相关技术规范,对3个跨断层测量场地进行综合分析,优选出适宜作为跨断层流动形变的... 针对山间盆地断裂复杂的特点,以山间盆地边界控制性断裂怀涿盆地北缘断裂为例,综合断裂活动特征、野外地质调查和地球物理勘探结果,并结合场地环境条件和相关技术规范,对3个跨断层测量场地进行综合分析,优选出适宜作为跨断层流动形变的监测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间盆地 跨断层测量场地 怀涿盆地北缘断裂 适宜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GR模型的我国大陆地区各地震带1970年以来震级-频度关系和震级上限 被引量:1
13
作者 任雪梅 高孟潭 张纳莉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20-327,共8页
本文利用两种常用的NGR和MGR模型,对我国大陆地区1970年以来各地震带的震级-频度关系和震级上限进行了修定。结果表明,MGR模型能很好地描述非线性的震级-频度关系,因此该模型更适合于我国大陆地区各地震带ML3.0以上地震的震级-频度关系,... 本文利用两种常用的NGR和MGR模型,对我国大陆地区1970年以来各地震带的震级-频度关系和震级上限进行了修定。结果表明,MGR模型能很好地描述非线性的震级-频度关系,因此该模型更适合于我国大陆地区各地震带ML3.0以上地震的震级-频度关系,用MGR方法拟合确定震级上限时,样本量越高拟合的结果越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带 震级-频度关系 震级上限 非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地磁异常信息提取的参考值确定 被引量:3
14
作者 苏树朋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01期44-49,共6页
通过观测实例,对传统流动地磁观测震磁信息提取方法中存在的参考值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一种以测区内可信测点F测值变化平均值作为地磁场正常变化参考值的处理方法。该方法提高了信噪比,使测区震磁信息的提取更具合理性。
关键词 流动地磁测量 震磁信息 地磁场变化 参考值 信噪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9年大同—阳高6.1级地震和1991年代县—原平5.1级地震前后重力异常变化 被引量:2
15
作者 石荣志 《地壳形变与地震》 CSCD 1992年第1期60-63,共4页
本文着重分析讨论了1989年10月和1991年1月两次中强地震前后重力异常变化及其与地震的对应关系。对1991年1月29日(代县至原平一带)5.1级地震的探讨性分析预报,说明流动重力测量在中长期地震预报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地震 重力 异常 大同-阳高 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总强度在地震磁效应观测中的有效性》的讨论 被引量:1
16
作者 曹聿明 《地球物理学报》 1985年第5期544-548,共5页
本文指出,文献[1]关于“在地表地震磁异常的全域内,总强度的变化不能为零,其变化幅度△F与垂直分量的变化幅度△Z应是大体相当”的论断不是普遍成立的.因此,不应忽视对分量的观测.
关键词 全域 垂直分量 变化幅度 总强度 地震磁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清M4.1地震岩石圈磁场异常特征
17
作者 刘德强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25-428,共4页
对2018~2020年山东及周边50个流动地磁矢量测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得到2018-04~2019-04和2019-04~2020-04连续两期岩石圈磁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两期水平和垂直矢量在济南长清M4.1地震震中附近均具有较明显的局部异常特征,震前近2 a出... 对2018~2020年山东及周边50个流动地磁矢量测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得到2018-04~2019-04和2019-04~2020-04连续两期岩石圈磁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两期水平和垂直矢量在济南长清M4.1地震震中附近均具有较明显的局部异常特征,震前近2 a出现异常。前一期震中附近水平矢量幅值较高,近场发生转向且方向较为一致,垂直矢量幅值同样较高,在震中附近发生反转;后一期震中附近水平矢量方向汇聚,能量弱化,垂直矢量同样幅值较低,方向在震中附近发生反转。这种异常能量先强后弱特征,可能与震区应力状态的阶段性改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清M4.1地震 岩石圈磁场 矢量异常 亚失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行山山前断裂带倾斜潮汐因子动态组合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肖 佘雅文 +1 位作者 齐玉妍 云萌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017-1021,共5页
利用Venedikov调和分析方法计算太行山山前断裂带地倾斜观测台站2002~2017年EW和NS分量的固体潮潮汐因子,获取潮汐因子异常与动态组合的3种特征量(扩容膨胀、剪切应变、介质的各向异性)时间序列,并分析其与太行山山前断裂带附近中等地... 利用Venedikov调和分析方法计算太行山山前断裂带地倾斜观测台站2002~2017年EW和NS分量的固体潮潮汐因子,获取潮汐因子异常与动态组合的3种特征量(扩容膨胀、剪切应变、介质的各向异性)时间序列,并分析其与太行山山前断裂带附近中等地震的关系。结果表明:1)断裂带上地倾斜潮汐因子受海潮负荷影响较小,潮汐因子并未因纬度的改变而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变化,其差异可能是因为受地壳横向不均匀变化的影响;2)地倾斜固体潮潮汐因子动态组合特征量与观测站点周边350 km范围内发生的M L4.0以上地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山前断裂带 地倾斜 潮汐因子 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表流体变化对跨断层形变观测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崔泽岩 张肖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1期109-112,共4页
对易县台2007—2012年跨断层形变观测资料分析表明,降雨量及地下水位变化等引起的地表流体变化会引起点位的上升或下沉,这种影响表现出一定的季节性,并且与降雨量的多少(或地下水位变化)有关。当降雨量呈季节性变化时,水准观测值变化也... 对易县台2007—2012年跨断层形变观测资料分析表明,降雨量及地下水位变化等引起的地表流体变化会引起点位的上升或下沉,这种影响表现出一定的季节性,并且与降雨量的多少(或地下水位变化)有关。当降雨量呈季节性变化时,水准观测值变化也会表现出相应的季节性变化;当地表流体呈现低值或不规律时,断层变形行为也会失去周期性,因此认为地表流体变化会引起断层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断层形变观测 地表流体变化 断层变形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