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0年唐山古冶5.1级地震前后岩石圈磁场异常变化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海洋 毛丰龙 +2 位作者 王朝景 刘德强 李博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4-231,240,共9页
基于唐山及周边地区2019年9月-2021年4月连续4期流动地磁观测资料,获得唐山地区岩石圈磁场异常变化模型,以此分析2020年7月12日唐山古冶5.1级地震前后半年期岩石圈磁场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岩石圈磁场变化的水平矢量在地震前出... 基于唐山及周边地区2019年9月-2021年4月连续4期流动地磁观测资料,获得唐山地区岩石圈磁场异常变化模型,以此分析2020年7月12日唐山古冶5.1级地震前后半年期岩石圈磁场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岩石圈磁场变化的水平矢量在地震前出现明显的方向转向和幅值弱化的现象,地震前后经历了“由震中向周边分散→由周边向震中汇聚发震→方向反转”的时空演化过程;(2)震中附近各测点岩石圈磁场总强度值在地震前后具有规律性时序变化,均呈现“震前缓慢减小→同震时期急剧增大→震后急剧减小”的特征;(3)基于压磁效应和断层亚失稳模型分析,地震前后岩石圈磁场异常的时空变化特征或许是由震中附近主要断裂地应力的积累和释放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冶5.1级地震 流动地磁 岩石圈磁场 时空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地区M4震前流动重力异常分析
2
作者 杨雅慧 张纳莉 +2 位作者 刘洪良 张展伟 昝书林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64-469,共6页
基于河北省及邻区流动重力复测资料,选取2016-06-23尚义M_(S)4.0、2017-09-04临城M_(S)3.7、2018-02-12永清M_(S)4.3以及2019-12-05丰南M_(S)4.5地震,分析震前重力场动态变化特征,并结合地质构造情况,研究地震孕育与重力变化的关系。结... 基于河北省及邻区流动重力复测资料,选取2016-06-23尚义M_(S)4.0、2017-09-04临城M_(S)3.7、2018-02-12永清M_(S)4.3以及2019-12-05丰南M_(S)4.5地震,分析震前重力场动态变化特征,并结合地质构造情况,研究地震孕育与重力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1)对于M4左右的地震,重力场震前变化明显,震中及附近区域均存在显著重力正负异常高值区及伴生的高梯度带,推测为地震前兆信息;2)地震多发在断裂带附近,重力场高梯度带等值线方向多与该区域主要活动断裂走向一致,说明地震的孕育发生、重力变化及断裂构造三者关系密切;3)地下介质物理参数对于地震的孕育与发生过程至关重要,因此,在进行地震预测预报工作时,应结合其他学科所得信息进行综合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地区 流动重力观测 重力变化 构造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平原M_(S)5.5地震前岩石圈磁场异常变化及发震机理
3
作者 张海洋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92-898,904,共8页
基于冀鲁交界地区2020~2023年连续4期的流动地磁观测资料,分析区域岩石圈磁场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2023-08-06山东平原M_(S)5.5地震的关系,并结合岩石磁学的实验室结果和断层亚失稳理论,探讨平原地震前的亚失稳特征及发震机理。结果表明:1... 基于冀鲁交界地区2020~2023年连续4期的流动地磁观测资料,分析区域岩石圈磁场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2023-08-06山东平原M_(S)5.5地震的关系,并结合岩石磁学的实验室结果和断层亚失稳理论,探讨平原地震前的亚失稳特征及发震机理。结果表明:1)研究区岩石圈磁场时空变化特征在平原地震前有较为明显的异常反映,2020~2023年震中附近始终存在水平矢量的弱化区,并随着时间推移,出现水平矢量的弱化区逐渐向震中逼近的现象;震中附近始终存在地磁总强度、磁偏角、垂直分量的0值线。2)2020~2021年度震中附近各测点时序变化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较好地反映出测点附近断裂的协同化活动状态,或许可以作为识别断层进入亚失稳阶段的特征之一。3)分析应力与磁场强度的关系可知,林南断裂中东段、聊城-兰考断裂东北段地磁场总强度增大,地壳应力应处于释放状态;堂邑断裂、林南断裂西段地磁场总强度减小,地壳应力应处于积累状态。前者应力释放对后者的应力积累有促进作用,可能会导致后者的剪应力瞬时增加并超过其强度发生失稳,从而引发平原地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M_(S)5.5地震 流动地磁 岩石圈磁场异常变化 亚失稳理论 发震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2年青海门源6.9级地震前岩石圈磁场异常变化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张海洋 苏树朋 赵慧琴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35-743,共9页
基于青海及甘肃部分地区2020—2021年2期流动地磁测点的观测资料,获得该地区的岩石圈磁场异常变化,通过研究岩石圈磁场各个分量的变化特征,系统分析2022年1月8日青海门源6.9级地震前岩石圈磁场的异常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门源地震前,... 基于青海及甘肃部分地区2020—2021年2期流动地磁测点的观测资料,获得该地区的岩石圈磁场异常变化,通过研究岩石圈磁场各个分量的变化特征,系统分析2022年1月8日青海门源6.9级地震前岩石圈磁场的异常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门源地震前,震中区域岩石圈磁场各个分量具有较为明显的异常显示。具体表现为:震中区域附近岩石圈磁场变化的水平矢量具有方向转向及幅值弱化的异常变化现象;垂直矢量方向出现明显的南向、北向对冲的异常现象;磁偏角在震中附近具有“0”变线和高梯级带分布;总强度和垂直分量在震中附近具有“0”变线分布,并发生弯曲。(2)依据压磁效应分析,冷龙岭断裂北部岩石圈磁场增大,应力变化主要以释放为主,应力变化应处于较低水平;冷龙岭断裂南部岩石圈磁场强度减小,应力变化主要以积累为主,应力变化应处于较高水平。门源地震前,冷龙岭断裂构造应力调整引起的压磁效应可能是造成震中区域岩石圈磁场异常变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源6.9级地震 流动地磁 岩石圈磁场 压磁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及周边地区岩石圈磁场变化及震前异常特征 被引量:6
5
作者 赵慧琴 张海洋 +3 位作者 李博 王朝景 刘德强 毛丰龙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08-1013,共6页
利用2019年度大华北秋季复测156个测点的流动地磁矢量资料,获得河北及周边地区岩石圈磁场半年变化图,分析归纳河北及周边地区岩石圈磁场的总体变化特征,并研究测区内2019年12月3日河北怀安M_(S)3.4地震和2019年12月5日河北丰南M_(S)4.5... 利用2019年度大华北秋季复测156个测点的流动地磁矢量资料,获得河北及周边地区岩石圈磁场半年变化图,分析归纳河北及周边地区岩石圈磁场的总体变化特征,并研究测区内2019年12月3日河北怀安M_(S)3.4地震和2019年12月5日河北丰南M_(S)4.5地震前岩石圈磁场局部变化和异常特征。结果表明:丰南M_(S)4.5地震发生在H矢量的转向区,总强度F负异常的高值区,D要素负异常的高梯度带和Z值变化的高值区;怀安M_(S)3.4地震则发生在H矢量幅值弱化且转向区,D要素零值线附近的正值区和Z值变化的低值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地磁 岩石圈磁场 地磁矢量 磁异常特征 高梯度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及邻区震前岩石圈磁场异常变化分析
6
作者 张海洋 李博 +4 位作者 刘德强 王朝景 赵慧琴 毛丰龙 苏树朋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1-198,共8页
利用河北及邻区2018、2019和2020年3期流动地磁矢量资料,经数据处理获得了“2018—2019”和“2019—2020”2期岩石圈磁场年变化模型。并结合2019年12月唐山丰南4.5级地震和2020年7月唐山古冶5.1级地震震中分布,对震中区域岩石圈磁场变... 利用河北及邻区2018、2019和2020年3期流动地磁矢量资料,经数据处理获得了“2018—2019”和“2019—2020”2期岩石圈磁场年变化模型。并结合2019年12月唐山丰南4.5级地震和2020年7月唐山古冶5.1级地震震中分布,对震中区域岩石圈磁场变化空间分布及时间演化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结果显示:2期岩石圈磁场年变化空间分布并无一致性或继承性特征,相对于“2018—2019”岩石圈磁场,“2019—2020”岩石圈磁场各要素的年变化量呈现减小的趋势。2019年12月唐山丰南4.5级地震和2020年7月唐山古冶5.1级地震前,震中附近岩石圈磁场呈现明显异常变化。具体表现为:震中附近岩石圈磁场水平矢量均存在局部弱化和转向的现象;震中处有磁偏角“0”值线和高梯级带通过。这可能是两次地震的前兆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及邻区 流动地磁 岩石圈磁场 地震活动 前兆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地区2015~2020年重力场动态变化特征
7
作者 杨雅慧 刘洪良 +2 位作者 张展伟 张庆扬 昝书林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03-307,共5页
基于河北及邻区2015~2020年流动重力测网12期观测资料,采用绝对控制下平差算法,得到河北地区重力场动态变化图像,并采用多项式拟合法计算重力场平均年变率。结果显示,重力场动态变化呈现明显的分区特征,西北部区域变化平稳,范围为-40~30... 基于河北及邻区2015~2020年流动重力测网12期观测资料,采用绝对控制下平差算法,得到河北地区重力场动态变化图像,并采用多项式拟合法计算重力场平均年变率。结果显示,重力场动态变化呈现明显的分区特征,西北部区域变化平稳,范围为-40~30μGal;东南部区域2015~2016年存在微弱的正值累积并持续向北东方向扩散,至2020年在天津-邯郸一线形成NE-SW向的椭圆形显著异常区,异常区北至燕山,西至太行山,正负差异最高达120μGal,平均年变率高值明显。结合区域内部分水位数据及地表沉降数据推测,东南部重力场高值区主要为地表沉降的结果,地下水影响相对被覆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地区 多项式拟合 重力平均年变率 地下水流失 地表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