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北省2000—2020年生态系统碳源/汇时空演变分析
1
作者 赵一行 郄欣 杨青峰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7-85,共9页
准确估算生态系统碳源/汇量,探究其时空演变规律对于河北省国土空间优化管理及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能源消耗数据、遥感数据、碳密度数据、水体碳通量数据、盐沼和滨海养殖数据,分别计算了河北省能源消耗碳排放情况、陆地生态系... 准确估算生态系统碳源/汇量,探究其时空演变规律对于河北省国土空间优化管理及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能源消耗数据、遥感数据、碳密度数据、水体碳通量数据、盐沼和滨海养殖数据,分别计算了河北省能源消耗碳排放情况、陆地生态系统碳汇和水体碳通量情况,并对河北省碳中和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河北省2000—2019年能源碳排放整体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2019年碳排放量约为2000年的4倍,年均增长率约为6.98%。②河北省2000—2020年间生态系统净生产力(NEP)总量变化趋势波动大,但整体呈现上升的趋势;内陆水体碳通量年际变化不大,呈现略微上升的趋势;海水养殖蓝碳总体呈现出增长趋势,从2000年的0.66万t上升至2020年的3.56万t。③汇总河北省国土空间碳源/汇的核算结果,分析可知,2020年生态系统碳汇总量约能抵消3.54%能源碳排放。由此看来,河北省目前碳中和能力较低,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5%),减碳增汇压力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源 碳汇 生态系统 时空演变 碳排放 生态系统净生产力(NEP) 河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非金属露天矿山水平分层式开采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兆长 李岩 南贵军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3-209,共7页
河北省非金属露天矿山数量多,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突出。为了从根本上改善非金属露天矿山生态环境,消除生产过程中和开发利用后的矿山地质灾害隐患,消除安全生产风险,降低修复治理成本,推进砂石资源开发高质量发展,河北省按照政策引领、摸... 河北省非金属露天矿山数量多,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突出。为了从根本上改善非金属露天矿山生态环境,消除生产过程中和开发利用后的矿山地质灾害隐患,消除安全生产风险,降低修复治理成本,推进砂石资源开发高质量发展,河北省按照政策引领、摸清底数、试点先行、制定规范、全面推行的步骤,首先制定出台了相关政策文件,在此基础上摸清全省露天矿山是否符合水平分层式开采条件,将露天矿山划分为孤山型、半山型、山脊型三种类型,选择符合水平分层式开采的矿山开展试点工作并制定了相应的技术规定,指导并全面推行非金属露天矿山水平分层式开采。通过多次调研和参与全过程实践,总结了非金属露天矿山水平分层式开采的相关政策、基本概念、实施路径,分析并提出了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建议。研究结果表明,非金属露天矿山水平分层式开采可有效解决矿山高陡边坡修复难题,提高矿产资源集约化利用率,同时还可为当地提供大量可利用地,对保障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矿山 非金属 开采方式 开发利用 恢复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灰岩矿山高陡边坡地质环境修复治理技术研究
3
作者 卜峰 韩峰 侯明略 《国土绿化》 2024年第10期52-55,共4页
在我国矿山地质环境生态修复中,高陡岩质边坡是修复治理的一大难点。本文根据中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西柏坡沿线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项目进行攻关试验研究,探索在石灰岩地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技术方法。
关键词 修复治理 矿山地质环境 红色旅游 石灰岩矿山 经典景区 攻关试验 高陡岩质边坡 高陡边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MS的平原区浅层地下水潜在硝酸盐点源污染预测研究——以秦皇岛为例
4
作者 胡博文 范琳琳 +4 位作者 王磊 李振雄 王振华 解志旺 李毅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1-160,共10页
为研究秦皇岛平原区浅层地下水中硝酸盐污染潜在发展动态,本文利用GMS构建地下水水流与溶质迁移耦合模型,对地下水中硝酸盐潜在点源在未来20 a间的迁移和污染风险进行预测,探讨了切断污染源的不同时间情景对水源地的污染影响.结果表明:... 为研究秦皇岛平原区浅层地下水中硝酸盐污染潜在发展动态,本文利用GMS构建地下水水流与溶质迁移耦合模型,对地下水中硝酸盐潜在点源在未来20 a间的迁移和污染风险进行预测,探讨了切断污染源的不同时间情景对水源地的污染影响.结果表明:构建的地下水流动模型和36个野外统测数据拟合较好,能够反映区域地下水流动情况;浅层地下水中硝酸盐污染羽主延伸方向从西北向东南沿海扩散;水源地的地下水开采影响了局部地下水流动方向,昌黎县后孟营水源地存在较显著的污染风险.此外,研究发现切断污染源后,迁移和稀释的过程是缓解后孟营水源地硝酸盐污染风险的主要因素,及时切断污染源能够有效降低污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地下水 秦皇岛平原区 GMS数值模拟 硝酸盐 点源污染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行山区土壤饱和导水率及其各向异性剖面分布规律
5
作者 陈天明 张子元 +3 位作者 安雪景 付宇航 刘金铜 付同刚 《土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57-663,共7页
通过测定太行山区典型坡地3个坡位不同土壤层次垂直与水平方向上的土壤饱和导水率(K_(s))、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含水量、容重、机械组成、有机质含量等基本性质,应用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了K_(s)及其他土壤性质的剖面分布特征,深入探... 通过测定太行山区典型坡地3个坡位不同土壤层次垂直与水平方向上的土壤饱和导水率(K_(s))、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含水量、容重、机械组成、有机质含量等基本性质,应用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了K_(s)及其他土壤性质的剖面分布特征,深入探讨了K_(s)各向异性比的垂直分布规律及其成因。结果显示:上坡位和下坡位K_s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先增大后减小;中坡位K_s在垂直方向上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而水平方向上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上、中、下3坡位K_(s)各向异性比均与1呈明显差异,表现出明显的各向异性,且上、下坡位水平方向K_(s)占主导,而中坡位垂直方向K_s占主导地位。相关分析结果表明,K_(s)各向异性比与土壤容重呈显著负相关(r=–0.492,P=0.017),与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呈显著正相关(r=0.546、P=0.007;r=0.543、P=0.007),与其他土壤理化性质相关性不显著,土壤孔隙结构是K_(s)各向异性比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物理性质 土壤剖面 垂直分布 影响因素 坡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丰宁县表层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异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6
作者 杨青峰 赵一行 +1 位作者 郄欣 刘华岩 《农学学报》 2025年第8期39-46,共8页
为准确估算丰宁县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及碳储量,确定其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基于2022年采集的283个表层土壤样本,利用地统计学方法和ArcGIS技术分析表层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特征,并通过区域叠加分析得出影响土壤有机碳密度的重要因素。结... 为准确估算丰宁县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及碳储量,确定其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基于2022年采集的283个表层土壤样本,利用地统计学方法和ArcGIS技术分析表层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特征,并通过区域叠加分析得出影响土壤有机碳密度的重要因素。结果表明:(1)2022年丰宁县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范围为1759.26~7810.87 t/km^(2),平均值为3631.41 t/km^(2),碳储量为32.75 Mt;(2)各乡镇中表层土壤平均有机碳密度最大的是五道营乡,达到5507.58 t/km^(2),大滩镇表层土壤有机碳储量最多,为2.98 Mt;(3)丰宁县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具有随海拔增加而增加的趋势,西部地区及东北部坝缘山地有机碳密度较大;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由高到低依次为草地>林地>滩涂>旱地>裸地>建设用地;紫色土和灰褐土的有机碳密度明显高于其他土壤类型。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同时受到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想要提高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需要综合考虑地形地貌、土壤类型、土地利用方式等多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密度 有机碳储量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性氯酸钾处理-水浴加热全自动凯氏定氮仪测定土壤矿物中的固定态铵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敬上 陈庆芝 姜云军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8-323,共6页
固定态铵作为一种重要的潜在氮源,准确测定其含量,对于认识土壤肥力的形成机理、生态系统氮循环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测定固定态铵最常用的方法是Silva-Bremner法,但该方法试剂配制要求严苛,前处理过程操作繁琐、费... 固定态铵作为一种重要的潜在氮源,准确测定其含量,对于认识土壤肥力的形成机理、生态系统氮循环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测定固定态铵最常用的方法是Silva-Bremner法,但该方法试剂配制要求严苛,前处理过程操作繁琐、费时。为了快速、准确、安全地测定土壤固定态铵的含量,对前处理过程进行研究,用酸性氯酸钾溶液处理土壤样品,用水浴代替振荡,并与Silva-Bremner法的结果进行了对比。通过对自动凯氏定氮仪工作参数、酸性氯酸钾的浓度和用量、水浴加热的温度和时间,确定了测定土壤固定态铵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称取1 g样品加入20 mL氯酸钾(30 g/L)-盐酸(10%)混合溶液预处理,用0.5 mol/L氯化钾溶液交换、洗涤,残渣加入5 mL氢氟酸(5 mol/L)-盐酸(1 mol/L)溶液,在沸水浴加热1.5~2 h,用自动凯氏定氮仪蒸馏滴定。对5种类型土壤固定态铵7次测定的结果进行了数据分析,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3.9%,最大G值1.49,最大F检验值4.12,最大t检验值0.72,均小于临界值,两种方法测定结果无显著差异。方法操作安全性和分析效率得到大幅提高,方法的精密度、准确度满足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态铵 酸性氯酸钾 水浴加热 Silva-Bremner法 F检验 t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组合模型的地球自转参数预报对比
8
作者 王帅民 赵亿奇 +3 位作者 王振华 赵玉玲 徐玉静 章剑华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7-381,共5页
以最小二乘法、小波去噪、小波神经网络和BP神经网络为基础,构建9种地球自转参数预报模型,并进行30 d短周期预报。结果表明,对于极移预报,基于BP神经网络的地球自转参数预报模型效果不佳,RMSE均大于1.5 mas;最小二乘与小波神经网络组合... 以最小二乘法、小波去噪、小波神经网络和BP神经网络为基础,构建9种地球自转参数预报模型,并进行30 d短周期预报。结果表明,对于极移预报,基于BP神经网络的地球自转参数预报模型效果不佳,RMSE均大于1.5 mas;最小二乘与小波神经网络组合模型的预报效果最好,RMSE小于1.3 mas。对于日长变化预报,最小二乘与小波神经网络组合模型的预报效果不佳,RMSE均大于0.18 ms;小波神经网络预报模型预报效果最好,RMSE为0.07 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自转参数 小波神经网络 小波去噪 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滹沱河中游河道带150 ka以来沉积环境演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5
9
作者 赵红梅 刘林敬 +5 位作者 赵华 毕志伟 王成敏 杨劲松 王利康 芦岩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08-1417,共10页
古河道记载了地质历史时期区域水系结构和沉积环境的演变信息,对复原古环境、水系变迁规律等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依托滹沱河冲洪积扇扇中古河道带上的一个第四纪钻孔(L2),基于详细的岩性特征、粒度参数和光释光年龄数据,文章深入分析了... 古河道记载了地质历史时期区域水系结构和沉积环境的演变信息,对复原古环境、水系变迁规律等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依托滹沱河冲洪积扇扇中古河道带上的一个第四纪钻孔(L2),基于详细的岩性特征、粒度参数和光释光年龄数据,文章深入分析了古河道发育的期次和时段,探讨了滹沱河中游古河道带150 ka以来的沉积环境演变过程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研究区150 ka以来的沉积环境演化主要表现为三期古河道发育期与两期河流稳定期的交替,与深海氧同位素阶段及其指示的气候冷暖变化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其中三期古河道发育期分别对应于深海氧同位素第2、4、6阶段及其指示的气候冷期,两期河流稳定期对应于深海氧同位素第3、5阶段及其指示的气候暖期。第三期古河道(118~151 ka)是由距今150 ka的共和运动引起的构造抬升与倒数第二次冰期冷干气候的共同作用形成;第二期古河道(36~76 ka)是区域间歇性构造抬升与气候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而第一期古河道(5~26 ka)则是末次盛冰期气候变化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环境 古河道 气候变化 晚第四纪 水文地质调查工程 滹沱河 河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娘子关泉群及其水的来源 被引量:5
10
作者 唐春雷 梁永平 +6 位作者 晋华 申豪勇 赵春红 王志恒 谢浩 赵一 王士娜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74-182,共9页
娘子关泉域群泉是中国北方最大的岩溶泉,泉域汇水面积达7436 km2,前人认为:泉域内岩溶水由北、西、南3面向娘子关一带径流汇集,由于娘子关一带下奥陶系燧石团块或条带白云岩相对隔水层隆起,并被桃河侵蚀出露,使岩溶地下水溢出地表成泉群... 娘子关泉域群泉是中国北方最大的岩溶泉,泉域汇水面积达7436 km2,前人认为:泉域内岩溶水由北、西、南3面向娘子关一带径流汇集,由于娘子关一带下奥陶系燧石团块或条带白云岩相对隔水层隆起,并被桃河侵蚀出露,使岩溶地下水溢出地表成泉群,其主要含水层为中奥陶系含石膏碳酸盐岩。但各泉的水化学、同位素特征有差异,娘子关泉群并不是出自统一源。文章通过水化学、同位素、水文地质剖面等方法研究得出:娘子关泉域存在两个含水层、三个子系统:中奥陶系灰岩含水层和中上寒武系白云岩含水层;西部奥陶系岩溶水系统、东部奥陶系岩溶水系统和东部中上寒武系岩溶水系统。泉域内城西泉与程家泉出露于中奥陶系下马家沟组泥灰岩之上,含水层为中奥陶系灰岩裂隙、溶隙水,由于区域下马家沟组泥灰岩隆起隔水出露地表成泉,属于东部奥陶系岩溶水系统;坡底泉、五龙泉、河北泉、水帘洞泉、苇泽关泉其补给主要来源于中上寒武系含水岩组,为承压上升泉,属于东部中上寒武系岩溶水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娘子关泉群 水文地质剖面 地球化学 稳定同位素 地下水调查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叶地锦叶功能性状坡向异质性研究及其气候驱动因子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彦林 曹鹤 +4 位作者 杨新兵 宋立恩 张志田 王楠 王佳欢 《山西农业科学》 2023年第7期802-809,共8页
在矿山边坡植被恢复过程中,坡向对植物复绿效果具有较大的影响。以五叶地锦为研究对象,在高陡岩壁坡脚处设置朝正东、正南、正西、正北4个方向的种植槽,并在种植槽中栽植五叶地锦,通过方差分析和主成分-隶属函数评价法研究五叶地锦叶功... 在矿山边坡植被恢复过程中,坡向对植物复绿效果具有较大的影响。以五叶地锦为研究对象,在高陡岩壁坡脚处设置朝正东、正南、正西、正北4个方向的种植槽,并在种植槽中栽植五叶地锦,通过方差分析和主成分-隶属函数评价法研究五叶地锦叶功能性状的坡向异质性和适宜性,采用偏相关分析揭示气候因子对叶功能性状变化的影响,以了解五叶地锦对坡向气候变化的适应性。结果表明,叶结构特征中,叶干物质含量(LDMC)大小依次为东坡>西坡>北坡>南坡;叶片含水量(LWC)、比叶面积(SLA)大小依次为北坡>东坡>西坡>南坡;叶厚(LT)大小依次为南坡>东坡=西坡>北坡;叶组织密度(LTD)大小依次为南坡>西坡>东坡>北坡。叶光合特征中,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大小均表现为东坡>西坡>北坡>南坡,胞间CO_(2)浓度(Ci)与之相反。叶荧光特征中,初始荧光(Fo)南坡和西坡较大,东坡和北坡较小,最大荧光(Fm)、PSⅡ量子效率(Fv/Fo)和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大小均表现为北坡>东坡>南坡>西坡。五叶地锦坡向适宜性大小综合排序为:东坡(2.67)>北坡(1.66)>西坡(0.07)>南坡(-1.60)。气候因子中对五叶地锦叶功能性状影响程度不同,叶结构特征受环境湿度影响较大,光合辐射次之;叶光合特征受环境温度影响较大,光合辐射次之;叶荧光特征受环境湿度影响较大,环境温度、蒸发次之。综上,在高陡岩壁环境条件下,五叶地锦在东坡生长最佳,在高温、强蒸发和强光合辐射环境下,五叶地锦叶功能性状表现出抗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叶地锦 坡向 叶功能性状 隶属函数评价法 高陡岩壁 气候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自然文物侵蚀剥落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张庆圆 邹彦龙 李金衡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0-144,共5页
本文以对承德市磬锤峰监测项目为依托,针对传统方法单点监测、自动化程度低,无法反映峰体的整体形态等问题,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磬锤峰进行长期监测,通过控制测量、点云数据采集、拼接、建模,实现对多期峰体的三维模型数据对比,计算... 本文以对承德市磬锤峰监测项目为依托,针对传统方法单点监测、自动化程度低,无法反映峰体的整体形态等问题,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磬锤峰进行长期监测,通过控制测量、点云数据采集、拼接、建模,实现对多期峰体的三维模型数据对比,计算出峰体的体积与重心变化量,通过分段切片的形式提取体积变化量和重心位移量并预估峰体发展态势。该方法突破了传统测量方法无法整体监测峰体的局限,以非接触、高精度、高效率、整体监测峰体,运用对面、体的形变量达到监测峰体的效果,找到峰体较为严重的侵蚀剥落处或倾斜态势,为下一步的保护工作提供决策性辅助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激光扫描 三维模型 侵蚀剥落 体积 重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矿山高陡岩质边坡生态修复绿化效果评价研究 被引量:18
13
作者 赵金召 张兆长 +4 位作者 李艳晨 杨阳 南贵军 何佳林 郭姗 《中国矿业》 2022年第4期80-85,共6页
为了对高陡岩质边坡矿山生态修复绿化效果做出科学客观的评价,解决绿色植被筛选难、耗时长等问题,本文以高陡岩质边坡生态修复绿化效果为研究对象,运用层次分析法,以复绿植被生态的适应性、绿化效果、经济性与应用潜力为准则层,选取11... 为了对高陡岩质边坡矿山生态修复绿化效果做出科学客观的评价,解决绿色植被筛选难、耗时长等问题,本文以高陡岩质边坡生态修复绿化效果为研究对象,运用层次分析法,以复绿植被生态的适应性、绿化效果、经济性与应用潜力为准则层,选取11个指标,构建高陡岩质边坡矿山生态修复绿化效果评价体系。结果表明:耐旱性、生长速度、耐高温性和成本4个指标的权重值均大于0.10;耐贫瘠性、资源量、叶期和后期管护4个指标的权重值在0.05~0.10之间;抗风性、后期市场和覆盖度3个指标的权重值均低于0.05。研究结果说明:作为高陡岩质边坡生态修复绿化效果的评价体系,不可能考虑到所有影响因素,本文在植被存活的前提下,构建了具有直观指标的评价体系,为科学客观评价高陡岩质边坡绿生态修复效果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 高陡岩质边坡 生态修复 复绿植被 评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乐市地表基质有机碳储量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龙 郭海全 +4 位作者 尚晓雨 李锋 张闯 刘泽 董硕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3年第3期34-40,共7页
为探究有机碳储量在地表基质中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利用新乐市2005年和2021年两期数据,按地表基质类型划分方式计算新乐市地表基质有机碳储量,分析新乐市地表基质有机碳储量的变化趋势及决定因素。结果表明,2005-2021年,新乐市地表基... 为探究有机碳储量在地表基质中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利用新乐市2005年和2021年两期数据,按地表基质类型划分方式计算新乐市地表基质有机碳储量,分析新乐市地表基质有机碳储量的变化趋势及决定因素。结果表明,2005-2021年,新乐市地表基质有机碳总储量呈增长趋势;表层平均有机碳含量和单位基质碳含量均与基质粒径大小呈负相关;表层(0~0.2 m)平均有机碳含量增长率与基质粒径大小呈负相关;深层(2.0 m)平均有机碳含量增长率与基质粒径大小呈正相关。新乐市地表基质有机碳总储量处于增长趋势,其中粗骨土中有机碳储量减少的主要因素是河道采砂造成地表基质破坏,有机碳流失;砂土和壤土中有机碳储量呈增长的主要因素是植树造林和合理的农业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乐市 地表基质 有机碳储量 双碳 固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状热储大体积单井循环换热循环动力设备扬程模拟计算
15
作者 王振华 胡博文 +1 位作者 张聚斌 李振雄 《中国矿业》 2022年第6期164-171,共8页
本文以国内外现有裂隙热储和层状热储循环换热模型为基础,提出一种适用于河北平原馆陶组层状热储非稳定隔水层空间大体积单井循环换热取热不取水技术。该技术利用封隔器将热储段以隔水层为界分为上下两层,中间下入保温管,下抽上灌,顶端... 本文以国内外现有裂隙热储和层状热储循环换热模型为基础,提出一种适用于河北平原馆陶组层状热储非稳定隔水层空间大体积单井循环换热取热不取水技术。该技术利用封隔器将热储段以隔水层为界分为上下两层,中间下入保温管,下抽上灌,顶端为井下换热器,以软水为换热介质,通过换热器换取地热流体中热量,达到取热不取水的目的。以河北东部平原地热井为例,按照黄金分割比例配置保温管外径,根据管材结构、流体流速、黏性系数、运动黏度等确定雷诺数,绘制莫迪图,划分流体状态,选择沿程阻力系数经验公式,模拟地热流体沿程水头损失、局部水头损失、水头提升值和动能水头,确定循环动力设备扬程。同时发现,局部水头损失为沿程阻力水头损失的0.23%~0.44%,水头损失以沿程阻力水头损失为主;当循环流量分别为30 m^(3)/h和50 m^(3)/h时,扬程分别为121.631 m和168.191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井循环换热系统 取热不取水技术 层状热储 循环动力设备 扬程模拟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