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行山北段王安镇杂岩体中酸性岩锆石SHRIMP U-Pb定年、Hf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4
1
作者 申志超 侯增谦 +5 位作者 于枫 陈志宽 李秋耘 马国玺 葛峰 王志敏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409-1420,共12页
太行山北段王安镇杂岩体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髫髻山组火山岩-安山岩精细SHRIMP U-Pb定年和Hf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花岗闪长岩体形成于135.7±1.3Ma,二长花岗岩体形成于133.7±1.1Ma,安山岩形成于138.89±0.9Ma,与... 太行山北段王安镇杂岩体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髫髻山组火山岩-安山岩精细SHRIMP U-Pb定年和Hf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花岗闪长岩体形成于135.7±1.3Ma,二长花岗岩体形成于133.7±1.1Ma,安山岩形成于138.89±0.9Ma,与杂岩体内基性侵入岩(138Ma)具有相似的形成年龄。花岗闪长岩的锆石εHf(t)值为-21.81^-16.09,相应tDMC为2.2~2.6Ga;二长花岗εHf(t)值为-20.50^-16.31,相应tDMC为2.2~2.5Ga,与杂岩体内基性岩体具有极为相似的Hf同位素特征εHf(t)=-22.8^-15.3。杂岩体中酸性岩类岩石成因可解释为:富集地幔(EMI)部分熔融形成的玄武质岩浆遭受一定程度的地壳混染以及之后的分离结晶作用对形成王安镇杂岩体中酸性岩类发挥着关键作用。与华北克拉通内部其他地区相同,晚侏罗-早白垩世北太行地区处于软流圈上涌的岩石圈伸展构造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镇杂岩体 SHRIMP U-PB定年 HF同位素 太行山北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木吉村斑岩铜矿辉钼矿Re_Os定年、成矿斑岩锆石U_Pb定年和Hf同位素组成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申志超 侯增谦 +3 位作者 陈志宽 李秋耘 周玉谋 王志敏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26-538,共13页
木吉村斑岩铜矿位于华北克拉通太行山北段。对含矿闪长玢岩精细SHRIMP U_Pb定年和Hf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闪长玢岩结晶于142.0±1.5 Ma,闪长玢岩锆石εHf(t)值为-21.2^-17.9,相应的tDMC为2.3~2.5Ga,与杂岩体内辉长闪长岩具有相似... 木吉村斑岩铜矿位于华北克拉通太行山北段。对含矿闪长玢岩精细SHRIMP U_Pb定年和Hf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闪长玢岩结晶于142.0±1.5 Ma,闪长玢岩锆石εHf(t)值为-21.2^-17.9,相应的tDMC为2.3~2.5Ga,与杂岩体内辉长闪长岩具有相似的Hf同位素特征:εHf(t)值为-19.6^-15.3。利用辉钼矿Re_Os同位素测年技术,对木吉村斑岩铜矿床中5件斑岩型矿石中辉钼矿进行定年,获得木吉村斑岩铜矿高精度成矿年龄。斑岩矿石中辉钼矿Re_Os模式年龄为144.5~145.5 Ma,加权平均值为144.8±1.4 Ma,5件样品辉钼矿等时线年龄为145.3±2.2 Ma,该年龄与加权平均年龄一致,可代表木吉村斑岩铜矿床的成矿时代。壳幔物质的相互作用对于木吉村成岩、成矿过程发挥着决定性控制作用。与华北克拉通内部其他地区相同,晚侏罗-早白垩世北太行地区处于软流圈上涌的岩石圈伸展构造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铜矿 SHRIMP U-PB定年 HF同位素 RE-OS同位素定年 地球动力学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和县域耕地集约利用评价及障碍因素分析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赵瑞东 牛志君 +5 位作者 孙英彪 王晓翠 张昱 刘佳丽 孙金生 周亚鹏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1-107,共7页
为探究耕地利用中的主要障碍限制因素,实现耕地的集约高效利用,以河北省南和县为例,基于2003年、2008年及2013年耕地利用数据,从耕地投入强度、利用程度、利用效率以及持续状况4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变异系数法确定指标权重,采... 为探究耕地利用中的主要障碍限制因素,实现耕地的集约高效利用,以河北省南和县为例,基于2003年、2008年及2013年耕地利用数据,从耕地投入强度、利用程度、利用效率以及持续状况4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变异系数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加权和法对耕地集约利用情况及变化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采用协调度指数和障碍度指数对南和县耕地集约利用各因子的协调程度及对耕地集约利用的障碍程度进行了评价和时空特征分析。结果表明:2003—2013年,南和县各乡镇的集约水平有所提高,集约利用等级逐渐由低级向高级转化;集约利用等级相同的乡镇呈现出集聚连片分布和数量逐年扩大的特征;南和县及其各乡镇的因素层因子间的协调度逐步增加;各乡镇的最大限制因子是投入强度,最小限制因子是持续状况。这为南和县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分异 集约利用 限制因子 耕地 障碍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吉村斑岩铜矿成矿作用:华北克拉通中生代岩石圈减薄的响应 被引量:28
4
作者 高永丰 魏瑞华 +6 位作者 侯增谦 马国玺 赵荣升 陈志宽 吴金乱 彭玉旋 高明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90-902,共13页
木吉村铜(钼、金)矿位于华北克拉通太行山北段中生代岩浆岩带,为大型隐伏斑岩型矿床。矿体赋存于侏罗纪髫髻山组与火山岩相关的闪长玢岩次火山岩相中。木吉村髫髻山组安山岩中岩浆锆石的两组U-Pb年龄分别为(150.5±3.0)Ma和(14... 木吉村铜(钼、金)矿位于华北克拉通太行山北段中生代岩浆岩带,为大型隐伏斑岩型矿床。矿体赋存于侏罗纪髫髻山组与火山岩相关的闪长玢岩次火山岩相中。木吉村髫髻山组安山岩中岩浆锆石的两组U-Pb年龄分别为(150.5±3.0)Ma和(140.8±3.0)Ma,与北京西山髫髻山组火山岩锆石U-Pb年龄范围(156.6~137.1)Ma基本一致。木吉村闪长玢岩的锆石U-Pb年龄为(141.7±1.6)Ma,代表了髫髻山火山作用晚期次火山岩相的结晶年龄。木吉村斑岩铜矿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为(142.5±1.4)Ma。结合发表的区内中生代花岗岩锆石U-Pb年龄(138~126 Ma),新结果揭示木吉村斑岩型铜成矿作用与髫髻山火山作用相关,而与后期花岗岩浆大规模的侵位无关。木吉村斑岩成矿年龄与华北克拉通东南缘长江中下游斑岩铜矿成矿年龄(144~139 Ma)相一致,也与华北克拉通中生代动力学体制转折时间相吻合。这表明,木吉村斑岩铜矿与长江中下游铜矿带形成于相似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下,即华北克拉通中生代大规模岩石圈减薄的构造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斑岩铜矿 年代学 火山作用 华北克拉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断层滑动数据反演的燕山中西段晚中生代古构造应力场:对华北克拉通破坏峰期应力状态的启示 被引量:6
5
作者 高健翁 林逸 +3 位作者 张长厚 丁照月 侯丽玉 黄滢竹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19-936,共18页
在燕山中西段晚中生代岩体中的116个观测点中共采集到2 321组断层和破裂面滑动数据,利用Tensor软件进行古构造应力状态反演。将反演结果与区域构造变形及构造演化过程研究结果相结合,发现研究区在侏罗纪末-白垩纪初以来存在5期可识别的... 在燕山中西段晚中生代岩体中的116个观测点中共采集到2 321组断层和破裂面滑动数据,利用Tensor软件进行古构造应力状态反演。将反演结果与区域构造变形及构造演化过程研究结果相结合,发现研究区在侏罗纪末-白垩纪初以来存在5期可识别的构造应力场:(1)晚侏罗世末-早白垩世初近N-S向挤压应力场(D1,148~127 Ma);(2)早白垩世NW-SE向挤压应力场(D2,143~127 Ma);(3)垂向挤压主导的多向水平伸展应力场(D3,120~110 Ma);(4)NE-SW向挤压(D4);(5)E-W向挤压的应力场(D5)。D1和D2可能分别与蒙古-鄂霍茨克洋消减关闭作用的远程构造效应,以及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板块下的俯冲作用有关,且这两大构造系统在该时期可能同时作用于燕山地区。D3期应力场可能反映源自壳下深部地幔活动引起的垂向挤压动力作用。D4、D5期应力场相对较弱,其动力学背景尚待今后研究进一步分析。本区古构造应力场研究结果表明,华北克拉通破坏峰期期间,主要的伸展作用并不完全符合西太平洋板块后撤主导的被动伸展裂谷模型,而是表现为深部地幔活动引起的垂向挤压作用主导的水平方向多向伸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滑动数据 古构造应力场 晚中生代 华北克拉通破坏 燕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