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北省马头营干热岩的成因机制及其示范意义 被引量:20
1
作者 张保建 李燕燕 +4 位作者 高俊 王贵玲 李郡 邢一飞 赵甜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036-2051,共16页
马头营干热岩的发现说明渤海湾盆地具有较好的干热岩勘查开发潜力。通过对马头营所处区域壳幔结构、深大断裂与新构造活动、岩浆活动、热源与流体源、凹凸相间的构造格局等控热要素的综合分析,初步阐述了深部热物质的上涌过程及地球内... 马头营干热岩的发现说明渤海湾盆地具有较好的干热岩勘查开发潜力。通过对马头营所处区域壳幔结构、深大断裂与新构造活动、岩浆活动、热源与流体源、凹凸相间的构造格局等控热要素的综合分析,初步阐述了深部热物质的上涌过程及地球内外力地质作用对地球浅部地热场的塑造与热异常制约这一关键科学问题。在此基础上,总结了马头营干热岩的成因机制:①华北克拉通东部破坏,区域岩石圈的明显减薄,有利于热传导与深部热物质上涌,使马头营凸起处于高热流背景区;②切穿至岩石圈的深大走滑断裂带、地壳内低速高导体及各级壳内断层,构成了深部热物质上涌的流体通道网;③凹凸相间的构造格局下,在"热折射"效应、深大断裂带流体热对流、凹陷中心压实热流体向周边凸起流动等因素综合作用下,有利于热流向浅埋的马头营凸起区聚集。马头营干热岩的成因机制对类似地质条件的干热岩勘查具有很好的示范意义,渤海西岸黄骅坳陷、济阳坳陷内的一些凸起,在4000~6000m的范围内具有寻找干热岩的良好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头营 干热岩 成因机制 深部热源 流体通道 热流聚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源热泵系统热平衡模拟三维数值模型 被引量:10
2
作者 骆祖江 李伟 +2 位作者 王琰 张德忠 方连育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98-204,共7页
为了准确模拟预测地下水源热泵系统运行期间的热平衡变化规律特征,避免未来地下水源热泵系统运行期间出现的热贯通现象。以河北省水勘院正定基地地下水源热泵系统示范工程为例,建立了地下水渗流与热量运移三维耦合数值模型,并结合地下... 为了准确模拟预测地下水源热泵系统运行期间的热平衡变化规律特征,避免未来地下水源热泵系统运行期间出现的热贯通现象。以河北省水勘院正定基地地下水源热泵系统示范工程为例,建立了地下水渗流与热量运移三维耦合数值模型,并结合地下水源热泵系统的设计运行方案,预测分析了不同条件下未来地下水源热泵系统的热平衡发展趋势。结果表明,该示范工程按设计方案运行,抽、灌井之间存在热贯通现象。地下水源热泵系统通过增大温差的方法进行调节,可有效地缓解热贯通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热转换 热平衡 热贯通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水勘院正定基地地下水源热泵系统热平衡问题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1
3
作者 于丹丹 骆祖江 +2 位作者 王琰 张德忠 方连育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85-490,共6页
为了准确模拟预测河北水勘院正定基地地下水源热泵系统运行期间的地下水渗流场与温度场的变化规律,避免未来地下水源热泵系统运行期间出现的冷热贯通现象与冷热堆积问题,通过总结分析地下水源热泵的应用与模拟研究现状,针对浅层地温能... 为了准确模拟预测河北水勘院正定基地地下水源热泵系统运行期间的地下水渗流场与温度场的变化规律,避免未来地下水源热泵系统运行期间出现的冷热贯通现象与冷热堆积问题,通过总结分析地下水源热泵的应用与模拟研究现状,针对浅层地温能开发与地下水环境模拟中存在的问题,建立了相应的地下水渗流与热量运移三维耦合数值模型,并结合未来地下水源热泵系统的运行工况,预测分析了不同条件下未来地下水源热泵系统的热平衡发展趋势.结果表明:该示范工程按设计方案运行,抽、灌井之间存在热贯通现象及冷堆积问题;提出了当浅层地温能开发存在冷堆积时,在不改变冷热负荷和抽灌井间距时,可采用运行一周期后互换抽水井与回灌井的方案,以有效缓解地下水源热泵工程热贯通现象与冷堆积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源热泵系统 渗流场 热平衡 热贯通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地区地热资源成藏模式与潜力研究 被引量:121
4
作者 王贵玲 张薇 +4 位作者 蔺文静 刘峰 朱喜 刘彦广 李郡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74-1085,共12页
京津冀地区雾霾较为严重,同时地热资源丰富,因此,充分利用地热资源是调整该地区能源结构,减缓雾霾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在分析京津冀地区构造、大地热流、地温梯度等地质背景的基础上,分别总结了京津冀地区隆起山地对流型与沉积盆地传... 京津冀地区雾霾较为严重,同时地热资源丰富,因此,充分利用地热资源是调整该地区能源结构,减缓雾霾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在分析京津冀地区构造、大地热流、地温梯度等地质背景的基础上,分别总结了京津冀地区隆起山地对流型与沉积盆地传导型地热资源的成藏模式与赋存条件,并对两种地热资源的资源量、开发利用现状与潜力进行了分析。京津冀地区地热资源储量折合标准煤约1383亿t,年地热流体可开采热量折合标准煤1100万t,但目前地热流体年开采热量仅相当于114万t标准煤,约占总量的10%,开发利用潜力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华北平原 地热 成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平原主要城市浅层岩土综合导热能力研究——基于现场热响应试验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王婉丽 王贵玲 +1 位作者 刘春雷 李郡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089-2095,共7页
现场热响应试验方法可以获得换热深度内岩土体热物性参数的平均值,能够较真实地模拟地源热泵的实际运行情况,在地源热泵工程勘查设计阶段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基于华北平原89个钻孔的热响应试验数据,对地表以下200 m深度内岩土体的综... 现场热响应试验方法可以获得换热深度内岩土体热物性参数的平均值,能够较真实地模拟地源热泵的实际运行情况,在地源热泵工程勘查设计阶段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基于华北平原89个钻孔的热响应试验数据,对地表以下200 m深度内岩土体的综合导热能力进行分析,并对影响综合热导率的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华北地区综合热导率大部分处于1.50~2.16 W/(m·K)之间(25%<累积概率<75%)。在富水性较好、岩石颗粒粗、地下水径流速度较快的区域,地埋管换热器的换热效果明显高于富水性差、岩石颗粒细、地下水径流速度慢的地区。地层岩性、含水率特征和地下水径流条件是影响岩土体综合热导率的主要因素。其中200m深度以内不同地区岩土体的岩性组成各不相同、地下水位埋深不同,是造成综合热导率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地下水径流对岩土体的综合导热能力有促进作用。用无量纲Peclet值(Pe)判断地下水流动对换热过程影响的大小,在0.28<Pe<0.84的情况下,Pe值增加47%,岩土体综合导热能力增加7.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场热响应试验 综合热导率 地层岩性 地下水径流 Peclet值(P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模拟的地下水污染物最优水力截获量 被引量:1
6
作者 付晓刚 唐仲华 +2 位作者 吕文斌 王小明 闫佰忠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421-3428,共8页
水力截获技术是净化或抑制地下水污染最为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而该技术实施过程中,如何确定最优水力截获量是其需要重点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针对传统确定性方法计算最优水力截获量不合理的问题,从水文地质参数的随机性出发,应用基于随... 水力截获技术是净化或抑制地下水污染最为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而该技术实施过程中,如何确定最优水力截获量是其需要重点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针对传统确定性方法计算最优水力截获量不合理的问题,从水文地质参数的随机性出发,应用基于随机理论的蒙特卡罗方法,通过实例来研究渗透系数的空间变异性对地下水污染物水力截获系统的影响,并寻求估算最优水力截获量的新方法.通过研究表明:基于确定性方法计算出最优水力截获量为110m^3/d时恰好能完全截获污染区的污染物;应用随机模拟研究含水层渗透系数的空间变异性对水力截获系统的影响,发现当以传统确定性方法所计算的最优水力截获量(110m^3/d)抽水时,并不能总是完全截获地下水污染物,其面临的稳定平均风险率高达24%;充分考虑了含水层渗透系数空间变异的Monte Carlo方法较以往传统确定性方法更为可靠,为此本文提出利用随机方法从截获系统可接受风险角度确定最优截获量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模拟 蒙特卡罗模拟方法 空间变异性 水力截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