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干预下河北省淤泥质海岸岸线演变及其环境效应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韩晓庆 李静 +3 位作者 张芸 甄彦龙 高伟明 李伟妙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1-18,共8页
以多期地形图、海图,多时相航空影像图、卫星遥感数据,多年实测数据为主要数据源,综合运用GIS软件室内判读与野外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技术方法,系统分析了人工干预下河北省淤泥质海岸岸线近50 a(1956~2006年)来演变过程、动因,深入探讨了... 以多期地形图、海图,多时相航空影像图、卫星遥感数据,多年实测数据为主要数据源,综合运用GIS软件室内判读与野外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技术方法,系统分析了人工干预下河北省淤泥质海岸岸线近50 a(1956~2006年)来演变过程、动因,深入探讨了海岸岸线演变特征及其对周边岸滩产生的环境效应。结果表明:河北省淤泥质海岸岸线演变动因由自然演化转变为人类影响占主导地位;变化类型由以盐田开发为主,演变为盐田、养殖池塘并重,继而以养殖池塘变化占主体,最终为养殖池塘、港口变化为主导;开发热点区域因时间不同而有所差异,南段岸线重点开发区域逐渐南移,而北段岸线则呈现不断西移的特点。黄骅港岸线变化对周边产生的环境效应表现为:改变沿岸流流向,并在航道外形成沿堤流及环流;改变滩面相对平衡状态,航道以北重塑均衡剖面;改变局部流场,近岸区高浓度泥沙沿防波堤两侧向外运动;改变岸滩沉积物类型,北滩粉沙层的规模和粒径均小于南滩。曹妃甸港岸线变化对周边产生的环境效应主要表现为:阻断东西向的浅滩潮流,对曹妃甸外缘潮流系统造成影响;南堡西侧海滩不断淤积、附近海岛、沙坝出现不同程度的淤积。本研究对于合理利用海岸带资源,科学规划海岸带发展方向,实现区域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淤泥质海岸 岸线演变 环境效应 黄骅港 曹妃甸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机遥感3D建模在露天矿山环境综合治理勘查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2
作者 胡博文 李予红 张聚斌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26-734,共9页
为了能够准确高效地提高露天矿山环境综合治理勘查设计效率,解决常规勘查设计中高陡掌子面、渣堆、采坑等测量误差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无人机遥感3D建模技术的勘查设计新方法。通过地面像控点结合无人机低空航拍矿山全貌,获取带GPS... 为了能够准确高效地提高露天矿山环境综合治理勘查设计效率,解决常规勘查设计中高陡掌子面、渣堆、采坑等测量误差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无人机遥感3D建模技术的勘查设计新方法。通过地面像控点结合无人机低空航拍矿山全貌,获取带GPS数据的全貌照片。在三维影像建模软件中生成基于三维点云模型的DOM、DEM等一系列成果后,将其导入到GIS和三维建模软件中。运用GIS的分析功能生成地形图、地形剖面图、坡度图、坡向图、挖填方、视域图等一系列成果,并将其应用到勘查设计中,可以大幅提高勘查设计精度和工作效率,丰富勘查设计成果。实现露天矿山综合治理的精细化设计,用工程可视化方法实现了工程设计由二维向三维的转变。通过A露天矿山的实际应用详细地介绍了该方法和主要技术成果,验证了其可靠性,但受无人机相机和飞行姿态等问题影响,该方法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 无人机 航拍 三维影像建模 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igh-1卫星影像的土地整治遥感监测方法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17
3
作者 张兵 崔希民 +1 位作者 赵彦博 袁德宝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225-233,共9页
为了找到一种可靠且高效的技术手段来提高国土部门对土地整治成效的有效监管,该文以High-1高分辨率卫星影像为基础数据,以ENVI、Auto CAD和Arc GIS软件为工具,提出了完整的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对土地整治成果进行监测的技术方法和操作... 为了找到一种可靠且高效的技术手段来提高国土部门对土地整治成效的有效监管,该文以High-1高分辨率卫星影像为基础数据,以ENVI、Auto CAD和Arc GIS软件为工具,提出了完整的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对土地整治成果进行监测的技术方法和操作流程,研究了利用土地整治成果矢量图提取新增耕地、新增道路和新增沟渠信息的方法。最后利用该文方法对南水北调汉江沿线的土地整治工程的某个项目区进行了整治成果的监测和评估,通过实际应用,该方法对新增耕地、新增道路和新增沟渠的监测比分别达到了88.40%,97.34%和98.26%,监测完成后,详细的分析了三者之间监测比产生差异的原因,重点阐述了新增耕地监测比过低的原因,证明了该文方法对土地整治成果监测具有较高的效率,能够应用于土地整治的监管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 土地 遥感 土地整治 新增耕地 监测比 信息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堆城与沙坪沟小岩体型斑岩钼矿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徐刚 汤中立 +4 位作者 焦建刚 韩晓宝 仲佳鑫 魏翔 邱根雷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2年第4期357-369,共13页
金堆城和沙坪沟钼矿床为东秦岭—大别钼矿带最典型的2个大(超大)型小岩体型斑岩钼矿床。通过对其基本特征、成矿时代、物质来源等特征综述及对其成矿动力学背景、成矿机制的探讨,结果表明:二者的成矿类型、含矿斑岩体化学组成、矿体产... 金堆城和沙坪沟钼矿床为东秦岭—大别钼矿带最典型的2个大(超大)型小岩体型斑岩钼矿床。通过对其基本特征、成矿时代、物质来源等特征综述及对其成矿动力学背景、成矿机制的探讨,结果表明:二者的成矿类型、含矿斑岩体化学组成、矿体产状形态、围岩蚀变分带、成岩成矿时间等具有相似性,矿化均受小斑岩体控制,岩控特征明显。沙坪沟钼矿化的高品位、大储量与其发育的爆破角砾岩、更充分的"流体化作用"、较长时间的热液活动及矿化斑岩体的侵位空间等因素密切相关。二者具有相似的小岩体成大矿的成矿机制,即与含矿小岩体同源同成因的深源浅成的花岗岩基在深部发生分异演化,为浅部的含矿小斑岩体提供大量的热液和矿物质,在小斑岩体头部(或浅部)、以上和以外更大范围的构造岩或围岩中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堆城 沙坪沟 斑岩钼矿床 小岩体成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佛山东部地下水BTEX分布特征与来源 被引量:3
5
作者 刘春燕 黄冠星 +5 位作者 张英 荆继红 孙继朝 刘景涛 陈玺 王建伟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54-658,共5页
为了解佛山东部地下水中BTEX 的分布情况, 利用2005 年- 2008 年水样测试数据( 37 组地下水水样和10 组地表水水样) , 采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进行测定.结果表明, 地下水中BTEX 的检出率为24. 32%, 6 种BTEX 的质量浓度在未检出- ... 为了解佛山东部地下水中BTEX 的分布情况, 利用2005 年- 2008 年水样测试数据( 37 组地下水水样和10 组地表水水样) , 采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进行测定.结果表明, 地下水中BTEX 的检出率为24. 32%, 6 种BTEX 的质量浓度在未检出- 27. 2 Lg/ L 之间.其中, 甲苯的检出率最高, 为24. 32%, 最大值为10. 7 Lg/ L; 苯次之, 检出率为10. 81%, 最大值为9 Lg/ L, 乙苯、间/ 对-二甲苯、邻-二甲苯均仅有个别组检出, 且均未超标.地下水中BTEX 主要分布于佛山东部南海区, 以单种BTEX 检出为主; 地下水中BT EX 与地表水中的BTEX 分布特征存在明显的相似性, 均以甲苯和苯为主.含BTEX 地表污水的下渗是佛山东部地区地下水中BT EX 的重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山东部 地下水 BTEX 分布特征 来源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家口坝下地区高氟地下水成因分析与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11
6
作者 宋晓光 芦岩 +1 位作者 梁仕凯 胡斌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40-250,259,共12页
为了明晰张家口坝下地区高氟地下水的成因,探究其对当地居民饮用水安全的潜在影响,采集了391组潜水样品(井深≤100 m),通过水化学分析法、图解法、离子比例法、饱和指数计算法等对高氟地下水的分布与成因进行了分析,并利用美国EPA非致... 为了明晰张家口坝下地区高氟地下水的成因,探究其对当地居民饮用水安全的潜在影响,采集了391组潜水样品(井深≤100 m),通过水化学分析法、图解法、离子比例法、饱和指数计算法等对高氟地下水的分布与成因进行了分析,并利用美国EPA非致癌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四类受体人群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高氟地下水(ρ(F^(-))>1.5 mg/L)主要分布在地势低洼、高氟岩浆岩下游的山前地带、封闭式小盆地、沿河两侧的径流滞缓区等地区,其主要机制主要包括矿物风化溶解作用、碱性环境下的晶格置换作用和阳离子交换作用;盐效应会影响研究区地下水中F^(-)富集,但不是高氟地下水的主要成因;农业活动与地下水中F^(-)的富集无关。此外,坝下地区分布的电厂、钢铁厂等是永定河水系的潜在污染源,对高氟地下水形成的影响不容忽视。研究区婴儿、儿童、成年男性和成年女性的平均健康风险指数依次为1.20,0.74,0.69,0.56,呈现出受体年龄越小,风险越高;女性对含氟地下水的抗风险能力优于男性的特征。建议针对高风险区发展多水源联合供水模式,提升退氟改水工程效率,保障区域供水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氟地下水 水岩相互作用 离子交换作用 健康风险 坝下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污染矿山高陡边坡微地形的多种客土喷播技术应用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田占良 《中国矿业》 2022年第2期86-91,共6页
本文以石家庄市鹿泉区岭底村西山矿区的典型高陡边坡为对象,依据坡度、粗糙程度两种坡面微地形特征对其划分区片,分别采用直接客土喷播、挂网客土喷播、格室客土喷播等三种方式进行应用研究。研究表明:通过充分利用坡度、坡面粗糙程度... 本文以石家庄市鹿泉区岭底村西山矿区的典型高陡边坡为对象,依据坡度、粗糙程度两种坡面微地形特征对其划分区片,分别采用直接客土喷播、挂网客土喷播、格室客土喷播等三种方式进行应用研究。研究表明:通过充分利用坡度、坡面粗糙程度等微地形特征,并增加挂网、格室等工序手段,均可有效提高坡面客土留存能力,进而提升坡面生态修复效果。从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综合考量,对于坡度<40°的土坡或岩坡,可优先选用直接客土喷播;对于坡度40°~60°的岩坡,当其具备坡面粗糙(凹凸度≥10 cm)或微台阶发育两个条件之一时,也可选用直接客土喷播,当其坡面较粗糙(凹凸度5~10 cm)时,可选用挂网客土喷播或格室客土喷播;坡度≥60°且坡面粗糙程度微弱(凹凸度<5 cm)的岩坡,不宜选用客土喷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土喷播 挂网客土喷播 格室客土喷播 高陡边坡 微地形 非污染矿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壤养分和重金属毒害效应的宁都县优质烟草土壤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1
8
作者 曹月婷 刘金巍 +4 位作者 刘敬上 刘丹丹 张智印 魏建朋 刘雪松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2年第9期59-65,共7页
为了评价宁都县植烟区优质烟草土壤的适宜性,为土壤的施肥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以土壤养分和重金属毒害效应指标为评价因子,进行了优质烟草土壤适应性评价和影响因素分析。采用模糊数学模型隶属度法对1522组土壤样品进行了分析和综合评价... 为了评价宁都县植烟区优质烟草土壤的适宜性,为土壤的施肥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以土壤养分和重金属毒害效应指标为评价因子,进行了优质烟草土壤适应性评价和影响因素分析。采用模糊数学模型隶属度法对1522组土壤样品进行了分析和综合评价,pH值、OM、TN、TP、TK、AN、AP、QK隶属度的计算采用抛物线型函数;结合烟草种植和土壤质量限值要求,Cr、Cd、Pb、Hg隶属度的计算采用降半梯形函数。结果显示:pH值、TK、TP的隶属度均值均低于0.20,QK、AP、Pb、OM的隶属度均值介于0.40~0.50,AN、TN和重金属的隶属度均值均大于0.80,属于优良等级,地质背景和典型种植制度、土地利用类型是指标隶属度的主要影响因素;SFI范围为0.27~0.93,均值为0.57,变异系数为0.16,块金效应值为0.66,土壤适宜性中等等级面积占比为85.1%,一般等级面积占比为14.4%,土壤AP、QK、AN是SFI的关键影响因素,种植制度是SFI的首要影响因素,其次是地质背景。研究区土壤总体适宜性为一般等级。QK、AP含量达到一般等级,人为因素影响显著,空间相关性差,建议加强科学施肥或间作,保持或提高钾肥、磷肥的使用;AN含量达到优良等级,人为因素影响较弱,空间相关性较强,表明土壤氮供给能力较强,建议控制氮肥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烟土壤 适宜性评价 养分 重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地震作用下软土软化的土压力计算
9
作者 孙立强 贾天强 +2 位作者 曲京辉 闫澍旺 杨爱武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57-461,共5页
对于地震作用下挡土墙的土压力,在以往的计算中仅仅把动荷载加于挡土墙上,或者将土的内摩擦角适当的减少,然后仍按静止土压力计算。本文通过动三轴试验研究软土在动荷载作用下强度变化规律,给出土体软化后强度的确定方法,推导考虑地震... 对于地震作用下挡土墙的土压力,在以往的计算中仅仅把动荷载加于挡土墙上,或者将土的内摩擦角适当的减少,然后仍按静止土压力计算。本文通过动三轴试验研究软土在动荷载作用下强度变化规律,给出土体软化后强度的确定方法,推导考虑地震等动载作用下考虑土体软化的土压力计算方法,通过实例计算对比考虑软化后土压力和不考虑软化的土压力计算结果,研究成果可为考虑地震荷载及其他动载作用下土压力的计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软化 土压力 地震 强度折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膨润土双向膨胀应力测量仪应用于土力学实验教学
10
作者 刘俊新 姜兵 +3 位作者 郭招群 刘育田 张艺东 张永泽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61-64,70,共5页
自主研制了一种采用侧向和轴向受限实验方法测量膨润土膨胀应力的实验装置,得到了其在恒体积下的轴向和径向膨胀应力,提供了一种可以同时考虑温度、方向性条件影响下的膨润土膨胀力测定的实验装置,填补了土力学实验教学中的空白。实验... 自主研制了一种采用侧向和轴向受限实验方法测量膨润土膨胀应力的实验装置,得到了其在恒体积下的轴向和径向膨胀应力,提供了一种可以同时考虑温度、方向性条件影响下的膨润土膨胀力测定的实验装置,填补了土力学实验教学中的空白。实验验证了该装置的适用性和可靠性,便于实验操作。在以往装置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获取了渗流作用和热环境条件下膨润土的膨胀力发展规律。该装置丰富了实验教学内容,完善了知识框架体系,是对土力学课程内容的拓展补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力学 膨润土 膨胀应力 实验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家口坝上地区高氟地下水分布与成因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予红 宋晓光 +3 位作者 胡斌 南贵军 芦岩 梁仕凯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45-755,共11页
张家口坝上地区存在高氟地下水,对当地居民饮用水安全造成潜在危害.本文基于坝上地区299组潜水(井深≤50 m)样品的水质分析结果,通过反距离权重插值法,结合ArcGIS软件对研究区地下水氟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通过统计分析法、水化学分析法... 张家口坝上地区存在高氟地下水,对当地居民饮用水安全造成潜在危害.本文基于坝上地区299组潜水(井深≤50 m)样品的水质分析结果,通过反距离权重插值法,结合ArcGIS软件对研究区地下水氟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通过统计分析法、水化学分析法、地球化学模拟等方法进行水化学特征与高氟地下水成因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水化学类型以HCO_(3)-Ca型、HCO_(3)-Mg型、Cl·HCO_(3)-Na型为主,水化学组分主要受岩石风化溶解作用影响;地下水氟的空间分布从补给区到低洼地带的排泄区呈逐渐增大的趋势,高氟地下水(ρ(F-)>1.5 mg·L^(-1))广泛分布于康保县南部和尚义县北部地区的洼地排泄区、沽源县西北部的湖淖排泄区以及张北县北部的隐伏玄武岩地区;含氟矿物的水岩相互作用与离子交换作用是研究区高氟地下水形成的主要机制;蒸发浓缩作用、蒸发岩(如岩盐、石膏)的溶解、含钙矿物(如方解石、白云石)的沉淀以及碱性环境黏土矿物表面的吸附解吸过程都是坝上地区地下水F-富集的主要控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氟地下水 分布特征 水岩相互作用 离子交换作用 坝上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蒙俄经济走廊地质矿产特征及找矿潜力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福祥 赵莎 +3 位作者 王丰翔 刘成 聂凤军 赵元艺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65-386,共22页
通过总结中蒙俄经济走廊产出的198个大型-超大型(或代表性)矿床的产出环境、地质特征和矿产类型,以及走廊腹地矿产资源的分布规律和找矿潜力认为,中蒙俄经济走廊可划分为中朝成矿段、乌拉尔-蒙古成矿段、西伯利亚成矿段和欧洲成矿段。其... 通过总结中蒙俄经济走廊产出的198个大型-超大型(或代表性)矿床的产出环境、地质特征和矿产类型,以及走廊腹地矿产资源的分布规律和找矿潜力认为,中蒙俄经济走廊可划分为中朝成矿段、乌拉尔-蒙古成矿段、西伯利亚成矿段和欧洲成矿段。其中,中朝和乌拉尔-蒙古成矿段以产出大型-超大型铜-金、银、铅锌和锡矿床为特征,欧洲段以镍-铜、铁、金和铅-锌矿床(点)为特征,西伯利亚成矿段则以富产镍-铜-铂族元素和铌多金属及金刚石矿床为特征。太古宙—新生代,该区不同构造单元经历了6次主要的构造演化及成矿时期,主要有前寒武纪的BIF型铁矿、加里东期的斑岩型铜-金、岩浆型钒钛磁铁矿和古老与侵入体有关的热液脉型金矿、华力西期的钨-锡多金属矿化、中生代金、银-铅-锌、钨锡等多金属的成矿大爆发、新生代岩浆热液矿床。走廊中东部优势矿种为铜、钼、金、银、铅-锌和金刚石,主攻矿床类型为斑岩型、热液脉型、低硫化浅成低温热液型、冲积型、海相火山岩型;西部优势矿种则为铁-铜、镍-铜、铅-锌,主攻矿床为IOCG型、斑岩型和热液脉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产特征 成矿区带 找矿潜力 中蒙俄经济走廊 一带一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石废弃地弃渣与农田土混合土壤粒径特征及水文效应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佳欢 杨新兵 +3 位作者 刘彦林 赵小勇 赵波 史宝胜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38-344,共7页
探究弃渣与农田土不同混合比例下重构土体粒径特征和水文效应的差异,对于提高采石废弃地重构土体的结构稳定、水资源高效利用以及资源利用化具有重要意义。以采石场弃渣和农田土为重构基质,以0∶10(C_(1)),3∶7(C_(2)),5∶5(C_(3)),7∶3... 探究弃渣与农田土不同混合比例下重构土体粒径特征和水文效应的差异,对于提高采石废弃地重构土体的结构稳定、水资源高效利用以及资源利用化具有重要意义。以采石场弃渣和农田土为重构基质,以0∶10(C_(1)),3∶7(C_(2)),5∶5(C_(3)),7∶3(C_(4)),10∶0(C_(5))体积比例混合,采用野外土柱模拟方法,探究不同配比下土壤粒径特征和水文效应的差异。结果表明:(1)不同配比下弃渣含量越高,砂粒比重越大、黏粒和粉粒比重越小,砂粒比重最大为61.50%,分散度、偏度、峰态等群体特征参数变化分别为降低、升高、升高,不均匀系数显著降低,曲率系数在1~3波动,分形维数呈不显著降低趋势,土体结构朝不稳定方向变化。(2)混合土壤弃渣含量增大会引起容重变大、毛管孔隙和总孔隙数量减少、非毛管孔隙数量增加等土壤孔隙方面以及田间持水、毛管持水、饱和持水三者下降等土壤持水性能方面的变化,同时,初始入渗、稳定入渗、平均入渗等速率变化以及累计入渗量基本呈增加趋势,稳渗用时呈波动式变化。不同配比下土壤入渗模型拟合R^(2)≥0.856,RRMSE≤0.153,整体上模型拟合效果较好,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C_(5)入渗性能最好。(3)弃渣∶农田土以3∶7体积比例混合后的土壤在粒径结构和水文效应2个方面评价结果中表现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石废弃地 粒径特征 水文效应 灰色关联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荷载作用下饱和粉土地基液化深度试验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路江鑫 孙立强 +1 位作者 曲京辉 张茂洲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44-548,共5页
对地震荷载作用下不同深度饱和粉土地基的液化特性进行研究,通过室内动三轴试验研究地震荷载作用下饱和粉土地基的最大可液化深度,试验中通过对给定不同应力幅值动荷载作用下饱和粉土的液化特性进行研究,得到不同地震烈度下不同深度土... 对地震荷载作用下不同深度饱和粉土地基的液化特性进行研究,通过室内动三轴试验研究地震荷载作用下饱和粉土地基的最大可液化深度,试验中通过对给定不同应力幅值动荷载作用下饱和粉土的液化特性进行研究,得到不同地震烈度下不同深度土体的动剪应力比与破坏振次关系曲线,进而结合地基液化判别公式判断不同深度饱和粉土在不同地震烈度下是否发生液化。研究成果为高烈度地区确定抗液化措施及处理深度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 地震烈度 动三轴 超孔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灰岩弃渣与农田土复配土壤水分蒸发及覆盖物保水性能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佳欢 杨新兵 +3 位作者 刘彦林 赵小勇 赵迎雪 鲁绍伟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69-376,共8页
探究矿山废弃地弃渣与农田土复配后土壤的水分蒸发特性,以及覆盖物添加对水分蒸发的影响,对矿山恢复中土壤水分管理和改善具有实际意义。以石灰岩矿山废弃地现场的弃渣和附近农田土为复配材料,设置0∶10(T1),3∶7(T2),5∶5(T3),7∶3(T4)... 探究矿山废弃地弃渣与农田土复配后土壤的水分蒸发特性,以及覆盖物添加对水分蒸发的影响,对矿山恢复中土壤水分管理和改善具有实际意义。以石灰岩矿山废弃地现场的弃渣和附近农田土为复配材料,设置0∶10(T1),3∶7(T2),5∶5(T3),7∶3(T4),10∶0(T5)体积比例,在野外条件下采用土柱法模拟土壤水分蒸发过程,探究复配比例对土壤水分蒸发的影响以及不同覆盖物的保水性能。结果表明:(1)试验前和试验后表层复配土壤含水量均表现为T1>T2>T3>T4>T5,蒸发中期的逐日蒸发量和蒸发结束的累计蒸发量均随弃渣体积比例增加呈极显著降低趋势,不同复配土壤在蒸发前期和蒸发后期的逐日蒸发量没有显著性差异。(2)气象因子中,温度、风速对土壤水分蒸发的影响大于太阳辐射,相对湿度的影响不显著。土壤物理性质中,除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与土壤水分蒸发达极显著相关外,其他因子均达显著水平。(3)裸土地添加覆盖物均能降低水分蒸发,根据蒸发量和蒸发速度分析得出,砾石覆盖(直径2~4 cm、厚度5 cm)效果最佳。(4)石灰岩矿山废弃地土壤重构最佳保水搭配方案为弃渣∶农田土以3∶7体积比例复配并覆盖砾石。研究结果可为当地治理采石废弃地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地 复配土 土壤水分蒸发 覆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北沙漠毗邻区表土花粉与植被和气候的关系——古气候定量重建的尝试 被引量:2
16
作者 许可可 杨振京 +3 位作者 宁凯 毕志伟 杨庆华 赵楠楠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67-1079,共13页
为探讨中国西北沙漠毗邻区现代花粉、植被和气候之间的定性和定量关系,利用222个表土花粉样品、植被样方调查以及气象数据,进行指示种分析、花粉代表性分析、排序分析以及古气候定量重建尝试。结果表明,沙漠毗邻区的表土花粉可分为荒漠... 为探讨中国西北沙漠毗邻区现代花粉、植被和气候之间的定性和定量关系,利用222个表土花粉样品、植被样方调查以及气象数据,进行指示种分析、花粉代表性分析、排序分析以及古气候定量重建尝试。结果表明,沙漠毗邻区的表土花粉可分为荒漠带(三个亚带)、灌丛带、草甸带、高山草甸带和林草过渡带5个带;各植被带中主要科属花粉的代表性均较低,且同种花粉不同区域代表性有较大差异;荒漠带2和灌丛带的花粉组合与植被调查一致性较差,其余植被带的花粉组合和植被调查结果均有较好的一致性;指示种分析以及排序分析表明除草甸带和高山草甸带样点区分度较差外,其余植被带样点之间均有较好的区分;年平均降水量、7月平均温度和1月平均温度是研究区3个重要的气候变量,其中年平均降水量是气候重建最理想的因素;利用加权偏最小二乘法(WA-PLS)和现代类比法(MAT)建立花粉—气候校准集,留一法交叉验证结果显示,WA-PLS预测性能优于MA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毗邻区 表土花粉 花粉—植被关系 花粉—气候校准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贝叶斯正则化改进BP神经网络的页岩气有机碳含量预测模型 被引量:23
17
作者 袁颖 谭丁 +2 位作者 于少将 李杨 韩冰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82-1091,共10页
页岩气总有机碳(TOC)含量是评价岩性气藏的关键指标,受复杂地质及岩心采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常规室内测试分析获得的TOC含量的数据有限且结果有失准确。为合理准确预测页岩气TOC含量,本文首先通过对页岩气储层TOC含量测井资料综合分析选... 页岩气总有机碳(TOC)含量是评价岩性气藏的关键指标,受复杂地质及岩心采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常规室内测试分析获得的TOC含量的数据有限且结果有失准确。为合理准确预测页岩气TOC含量,本文首先通过对页岩气储层TOC含量测井资料综合分析选取8条测井曲线,并结合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提取四个主成分;其次基于贝叶斯正则化(Bayesian Regularization)改进的BP神经网络方法建立页岩气TOC含量预测的BR-BP模型;最后利用该模型对研究区A区页岩气TOC含量进行预测,并与常规的LM-BP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BR-BP模型有较强的非线性拟合能力,能够真实地反映出页岩气TOC含量与各测井参数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其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值基本吻合,与常规的LM-BP神经网络模型相比,其数据敏感性增强,预测精度有所提高,该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参考价值,为我国TOC含量预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方法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有机碳(TOC)含量 主成分分析 贝叶斯正则化 BP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端元法的银川盆地MIS6—MIS5气候变化探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许可可 杨振京 +3 位作者 宁凯 韩强强 毕志伟 赵楠楠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11-1322,共12页
银川盆地位于东亚季风与西风带的交界带,地层沉积物记录着气候环境的演变信息。通过对银川盆地LS01钻孔沉积物进行光释光定年、粒度分析以及端元分析重建了该地区MIS6—MIS5时期的气候演变序列。结果表明,端元分析得到4个有具体环境指... 银川盆地位于东亚季风与西风带的交界带,地层沉积物记录着气候环境的演变信息。通过对银川盆地LS01钻孔沉积物进行光释光定年、粒度分析以及端元分析重建了该地区MIS6—MIS5时期的气候演变序列。结果表明,端元分析得到4个有具体环境指示意义的端元Em1—Em4:Em1代表了水动力较弱的弱流水或湖沼相沉积;Em2代表了水动力较强的河流沉积;Em3和Em4可指代区域构造抬升事件。气候演变分为6个阶段:150~137 ka(MIS6),银川盆地气候冷干,出现两次构造抬升事件;137~110 ka(MIS5),气候整体较为暖湿,期间有3次暖事件a1(137~129 ka)、a2(124~120 ka)和a3(118~111 ka);110~107 ka(MIS5),气候转向冷干;107~102 ka(MIS5),气候由冷转暖,出现冷事件b1(106~104 ka),整体偏暖湿;102~87 ka(MIS5),气候较冷干;87~75 ka(MIS5),出现冷事件b2(87~84 ka),但整体偏暖湿。该区域MIS6—MIS5阶段气候变化主要受夏季太阳辐射和岁差驱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度 端元分析 粒级-标准偏差 银川盆地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阴市土地利用对碳储量的影响及优化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赵一行 高润艺 +2 位作者 李海东 揣小伟 郭晓敏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290-1298,共9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土地利用变化的碳效应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在碳中和目标下,如何通过优化土地利用来达到增碳减排的目的,是当前学术界和相关部门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江阴市为例,分析2000—2015年土地...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土地利用变化的碳效应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在碳中和目标下,如何通过优化土地利用来达到增碳减排的目的,是当前学术界和相关部门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江阴市为例,分析2000—2015年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应的植被碳储量和土壤碳储量变化,并对未来的土地利用结构提出优化建议,主要结论如下:江阴市2000—2015年耕地面积逐年减少,主要转化为建设用地,建设用地面积逐年增加,其余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幅度较小。由于土地利用变化,江阴市植被碳储量减少7.50万t,土壤碳储量减少0.76万t。其中,耕地、林地转出导致的碳储量损失最大。根据江阴市历史土地利用变化,基于碳储量最大化目标提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建议。优化模式下,2030年江阴市生态系统碳储量将达445.25万t,较自然增长模式增加0.29万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储量 土地利用变化 优化研究 江阴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天高陡岩质边坡生态修复技术的探讨 被引量:19
20
作者 赵金召 李予红 +2 位作者 席正 张万河 席明硕 《绿色科技》 2020年第22期223-225,共3页
指出了露天高陡岩质边坡因其生境条件极其恶劣,难以为边坡复绿植被长期提供充足的水分和养分,一直都是矿山生态修复工作中的难题。分析了几种河北省露天高陡岩质边坡生态的复绿技术,总结同时提出了一些建议,旨在为当前展开类似的高陡岩... 指出了露天高陡岩质边坡因其生境条件极其恶劣,难以为边坡复绿植被长期提供充足的水分和养分,一直都是矿山生态修复工作中的难题。分析了几种河北省露天高陡岩质边坡生态的复绿技术,总结同时提出了一些建议,旨在为当前展开类似的高陡岩质边坡生态修复的设计、施工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高陡岩质边坡 矿山生态修复 复绿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