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北省域地市旅游产业集群实证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李田 黄晨红 +1 位作者 张伟 白明刚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1-105,111,共6页
旅游产业集群是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出现的高级组织形式。为进一步促进河北省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并为其提供智力支撑,该文以2009-2015年河北省11市数据为基础,在借鉴传统产业集群识别方法的基础上,从旅游产业空间集聚度、旅游产业联系... 旅游产业集群是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出现的高级组织形式。为进一步促进河北省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并为其提供智力支撑,该文以2009-2015年河北省11市数据为基础,在借鉴传统产业集群识别方法的基础上,从旅游产业空间集聚度、旅游产业联系度、旅游产业规模3个维度识别旅游产业集群。采用多指标构建识别模型,判定河北省保定市、张家口市、承德市、秦皇岛市存在旅游产业集群现象;构建面板数据,运用回归分析法,确定保定、张家口、承德、秦皇岛旅游产业集群带来的经济溢出效应;立足于全省层面,针对不同地市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程度提出针对性建议,为河北省旅游产业集群发展提供有效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省 旅游产业集群 经济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各设区市创新能力特征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鹏 朱苏加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30-133,140,共5页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利用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对河北省各设区市2013-2016年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和分析,剖析了各设区市在创新综合能力、创新基础、创新环境、创新投入、创新产出等指标上的优/劣势。通过对创新能力现状和提升速度两个维...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利用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对河北省各设区市2013-2016年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和分析,剖析了各设区市在创新综合能力、创新基础、创新环境、创新投入、创新产出等指标上的优/劣势。通过对创新能力现状和提升速度两个维度进行分析,认为石家庄是河北省创新能力提升的领军区域,保定、唐山、沧州、廊坊、邯郸是河北省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区域,邢台、衡水创新能力具有较强提升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创新 创新能力 创新评价指标 京津冀协同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化草原草场修复和恢复理论与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8
3
作者 阳辉 廉诗启 +1 位作者 曹建生 侯翔龙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7-215,共9页
由于对草原生态功能的认识不足,对其生产功能的利用和依赖过大,90%的草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草原生态系统破坏严重,治理速度远跟不上退化速度。综述了国内外有关于退化草原草场修复机制和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梳理和总结过去退化草原... 由于对草原生态功能的认识不足,对其生产功能的利用和依赖过大,90%的草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草原生态系统破坏严重,治理速度远跟不上退化速度。综述了国内外有关于退化草原草场修复机制和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梳理和总结过去退化草原生态修复工作中的经验和问题。结果表明:在机制研究方面,基于功能性状的群落生态学理论、生态系统下行效应原理、阈值模型及集成过滤模型成为退化草地恢复的最新理论依据,同时,草原生态系统退化不仅包括植被群落盖度发生变化,还包括优势植物物种发生变化,牧草品质和产量下降,物种多样性的流失;在技术研究方面,草地恢复从单项技术改良转向系统综合治理,形成以生物多样性维持、群落结构优化配置、土壤及种子库修复为主体思路的恢复治理技术。目前,比较成熟的草原修复技术包括围栏封育、飞播种草、浅耕翻、免耕补播、划区轮牧和限时放牧等。同时,政府为遏制草地退化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设立了众多生态建设项目,如草原家庭承包制、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等。因地制宜、精准施策,集成创新草原生态修复技术体系和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双赢模式,是未来我国草地退化与恢复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草原 生态修复 围栏封育 以草定畜 草畜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LUE-S模型的多目标土地利用格局模拟与优化——以河北省廊坊市北三县为例 被引量:21
4
作者 刘欣 赵艳霞 +2 位作者 冯晓淼 武爱彬 李荣华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2-98,共7页
为解决土地利用规划的多目标性并提升土地利用效率,该文以河北省廊坊市北三县为例,借助CLUE-S模型对土地利用格局进行多目标模拟。首先,以2000年土地利用数据为基期,筛选10种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因子,选择100m×100m、200m×200m... 为解决土地利用规划的多目标性并提升土地利用效率,该文以河北省廊坊市北三县为例,借助CLUE-S模型对土地利用格局进行多目标模拟。首先,以2000年土地利用数据为基期,筛选10种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因子,选择100m×100m、200m×200m、300m×300m、500m×500m共4种空间尺度,调试CLUE-S模型,对研究区2013年土地利用格局进行模拟和验证,得出200m×200m尺度下各地类ROC值均大于0.7,为最佳模拟尺度,模拟效果检验的Kappa系数为0.8813,说明建立的CLUE-S模型能准确模拟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然后,在非空间模块中嵌入灰色预测模型和目标优化模型,预测以自然发展和"生态-经济"为目标的2020年土地利用需求;在空间模块中以2013年土地利用数据为基期,模拟基于不同目标需求的2020年土地利用格局。不同目标需求的土地利用格局模拟结果存在较大差异:1)自然发展目标下,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数量增加,耕地、林地和水域数量减少;布局上呈现散布的小块建设用地基本不变,大片建设用地无序扩张。2)"生态-经济"目标下,建设用地、林地和水域面积增加,耕地、未利用地数量减少;布局上呈现建设用地空间聚集,耕地趋于集中连片,林地相间分布。以生态建设和集约利用为原则,严格设定用地类型转换规则,保障了该模拟结果中各类用地的优化布局。最后,基于土地优化格局,提出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实现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同时适度开发未利用地,保护林地、耕地和水域等生态用地,以实现研究区土地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UE-S模型 土地利用 模拟与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与县级行政区划调整分析——以河北省为例 被引量:4
5
作者 朱苏加 吴建民 梁子怡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37-142,共6页
乡村振兴是国家在新时代做出的重要战略决策,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是县级行政区划调整的重要方向。该文论述了县级行政区划变更的重要性,认为行政区划调整在整合乡村资源、推进城乡融合、提高治理效率等方面会对乡村振兴产生积极作用。以河... 乡村振兴是国家在新时代做出的重要战略决策,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是县级行政区划调整的重要方向。该文论述了县级行政区划变更的重要性,认为行政区划调整在整合乡村资源、推进城乡融合、提高治理效率等方面会对乡村振兴产生积极作用。以河北省为例,发现河北省县级行政区划变更主要围绕城镇化,有效促进了乡村人口转移、城乡要素流动,有利于乡村发展;同时,河北省县级行政区划存在数量多、规模小、城镇化不足等现实问题,对乡村振兴产生了制度性障碍,应进行适度调整。基于乡村振兴战略需求并结合河北省实际,梳理出县级行政区划优化的5种主要模式,即隶属变更、撤县(市)设区或撤县改市、行政区合并或撤县拆分、边界调整、设立新地级市,每种模式都代表了特定的诉求,以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县级行政区划调整 城乡融合 河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域城镇化的发展质量与有效性分析——以河北省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朱苏加 广新菊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1-105,共5页
县域城镇化是我国城镇化体系中的重要构成部分,该文基于2001-2013年河北省县域社会经济统计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评价了河北省县域城镇化的发展质量,并用一元线性回归方法测度了城镇化的有效性。结果发现,河北省县域城镇化质量在2001... 县域城镇化是我国城镇化体系中的重要构成部分,该文基于2001-2013年河北省县域社会经济统计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评价了河北省县域城镇化的发展质量,并用一元线性回归方法测度了城镇化的有效性。结果发现,河北省县域城镇化质量在2001-2013年呈现逐步提升的趋势,人口子系统对城镇化质量的影响最大,而就业子系统影响最小,城镇化质量得到改善但没有根本改变;县域城镇化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经济、市场和基础设施子系统的进展上,对就业子系统的反馈性最小,因而提高就业水平和优化就业结构是改进县域城镇化质量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城镇化 质量 有效性 河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地区生态用地分布变化与地形因子的关系研究——以河北坝上为例 被引量:7
7
作者 武爱彬 庞磊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8年第8期101-105,共5页
以坝上高原地区为研究对象,选取1990年和2015年Landsat TM影像的解译数据为数据源,应用地形分布指数,通过GIS等工具从高程、坡度和坡向角度,分析了生态用地变化的地形梯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生态用地的分布指数随高程的增加先减小... 以坝上高原地区为研究对象,选取1990年和2015年Landsat TM影像的解译数据为数据源,应用地形分布指数,通过GIS等工具从高程、坡度和坡向角度,分析了生态用地变化的地形梯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生态用地的分布指数随高程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大,而在不同坡向间起伏程度较小;与1990年相比,2015年林地在高程900~1300 m区间的分布优势有了明显提高,草地在高程900~1300 m区间的分布比例出现了大幅度下降,湿地在半阳坡和阳坡的分布比例有了显著提高。总之,坝上高原地区生态用地的分布受地形因子影响显著,生态用地的优势分布区为高程900~1300 m或1500~2206 m、坡度>5°、坡向为半阳坡和阳坡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用地 地形因子 地形分布指数 坝上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中和目标下河北省土地利用碳排放格局演变与多情景模拟 被引量:18
8
作者 武爱彬 赵艳霞 +1 位作者 郭小平 陈辅国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261-270,F0003,共11页
分析和优化土地利用碳排放的格局演变可以为构建低碳排放的国土空间格局、助力碳中和战略目标实现提供参考和借鉴。该研究利用土地利用类型、能源消耗和农业活动碳排放系数法,基于GIS软件和PLUS模型核算了河北省2000—2020年土地利用直... 分析和优化土地利用碳排放的格局演变可以为构建低碳排放的国土空间格局、助力碳中和战略目标实现提供参考和借鉴。该研究利用土地利用类型、能源消耗和农业活动碳排放系数法,基于GIS软件和PLUS模型核算了河北省2000—2020年土地利用直接碳排放、间接碳排放和净碳排放量及空间格局演变,模拟了自然发展、碳增汇优先发展和碳减排优先发展3种情景下河北省2030和2060年土地利用格局,并核算了生态系统增汇管理下不同情景土地利用碳排放量,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河北省土地利用直接碳排放量基本保持稳定,表现为碳吸收;土地利用间接碳排放量和土地利用净碳排放量呈现持续增加趋势,但增加速度明显下降。2)研究期间碳吸收区域和中净碳排放栅格单元空间上呈现收缩趋势,低净碳排放、中高净碳排放和高净碳排放栅格单元空间上呈现扩张趋势。碳吸收区域和低净碳排放栅格单元占比最大,但净碳排放主要产生在中高净碳排放区域和高净碳排放栅格单元。3)碳增汇优先发展情景下,林草地分布范围更广,在环渤海区域水域数量明显增加,土地利用直接碳排放绝对值最大。碳减排优先情景下石家庄、唐山、保定等大城市中心城区向外扩张的范围略有收缩,建设用地集约效果有一定体现,土地利用净碳排放值最小。碳减排是未来实现碳中和战略的根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碳排放 模型 模拟 格局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格局时空演变研究 被引量:27
9
作者 武爱彬 赵艳霞 +2 位作者 沈会涛 秦彦杰 刘欣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968-975,共8页
研究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供给、需求和消费均衡关系及空间关联格局,可为生态系统管理和资源合理有效配置提供决策辅助。基于京津冀区域1990和2015年2期土地覆被数据,采用生态系统服务评分矩阵方法,对京津冀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格局时空演... 研究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供给、需求和消费均衡关系及空间关联格局,可为生态系统管理和资源合理有效配置提供决策辅助。基于京津冀区域1990和2015年2期土地覆被数据,采用生态系统服务评分矩阵方法,对京津冀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格局时空演变进行分析,发现1990—2015年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供应处于高位供应状态,且供应压力未能得到有效缓解,研究区整体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处于盈余状态,但供需情况趋于恶化。研究期间北京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处于赤字状态,河北、天津处于盈余状态,与1990年相比,2015年京、津、冀3地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状况均趋于恶化。从空间上看,研究区西北部坝上高原、燕山-太行山丘陵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呈盈余状态,东南部除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城市及周边呈赤字状态外,其他地区呈平衡状态。与1990年相比,2015年研究区西北部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状况变化幅度很小,东南部地区随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城市边界急剧扩张,生态系统服务供需赤字范围在急剧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格局演变 供给 需求 京津冀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浅山区土地利用时空演变图谱特征及地形效应 被引量:12
10
作者 刘欣 朱苏加 +1 位作者 赵艳霞 李荣华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4-101,共8页
应用地学信息图谱将土地利用与地形特征相结合,可准确表达地形复杂的土地利用时空属性与演变特征,对区域土地利用格局优化具有现实意义。该文基于1995-2015年的DEM和遥感数据,构建土地利用演变图谱和地形分析模型,借助ArcGIS软件从土地... 应用地学信息图谱将土地利用与地形特征相结合,可准确表达地形复杂的土地利用时空属性与演变特征,对区域土地利用格局优化具有现实意义。该文基于1995-2015年的DEM和遥感数据,构建土地利用演变图谱和地形分析模型,借助ArcGIS软件从土地利用结构和图谱演变类型两个角度分析了河北浅山区土地利用时空演变特征及地形效应。结果表明:1)1995-2015年研究区土地利用以稳定型图谱为主,用地类型以林地、耕地、草地为主,林地、耕地和未利用地总量减少,其余地类总量增加;发生变化的图谱类型以前期变化型的林地转出为主,其次为后期变化型的耕地转出。2)土地利用类型在地形梯度上存在相似性和差异性,低地形位和高地形位是建设用地、耕地和水域的优势分布区,中地形位是林地和草地的优势分布区,未利用地的优势分布从中地形位向低地形位或高地形位转移。3)土地利用演变图谱在地形梯度上差异明显,低地形位是稳定型、前期变化型和后期变化型图谱的优势分布区,土地利用结构较稳定;中地形位不存在优势分布的图谱类型和演变模式,土地利用复杂且变化剧烈;高地形位是各演变类型优势分布的集中区,土地利用多元化。该研究可为河北浅山区生态建设和国土空间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地学信息图谱 地形效应 时空演变 河北浅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分一号卫星遥感影像的矿区生态安全评价研究——以井陉矿区为例 被引量:17
11
作者 刘剑锋 张可慧 马文才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1-126,共6页
根据矿区生态环境的特点,以世界经合组织(OCED)提出的"压力-状态-响应"(P-S-R)框架理论为指导,构建了既适合遥感监测技术定量评估又能较好表征矿区生态安全信息的评价指标体系,针对矿区开采地区空间地物的复杂性,提出了指标... 根据矿区生态环境的特点,以世界经合组织(OCED)提出的"压力-状态-响应"(P-S-R)框架理论为指导,构建了既适合遥感监测技术定量评估又能较好表征矿区生态安全信息的评价指标体系,针对矿区开采地区空间地物的复杂性,提出了指标数据源遥感化的概念,基于"高分一号"卫星遥感影像为主的多源、多时相、多分辨率遥感数据源,实现了多尺度目标监测与评价技术。以井陉矿区为例,进行矿区生态安全评价研究,评价结果符合实际情况,表明该研究可为维护矿区及其周边生态环境的原生平衡、引导矿区资源的合理开采与利用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一号 遥感 生态安全 矿区 指标体系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形综合指数及其在土地利用地形梯度效应分析中的应用——以太行山浅山丘陵区为例 被引量:10
12
作者 武爱彬 秦彦杰 赵艳霞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3-99,118,共8页
为更好地研究土地利用格局与多个地形因子综合的关系,该文基于地形位指数和坡向转换指数,提出包含高程、坡度和坡向因子的地形综合指数,应用GIS分析了1980-2015年太行山低山丘陵区土地利用格局在地形综合指数分级上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 为更好地研究土地利用格局与多个地形因子综合的关系,该文基于地形位指数和坡向转换指数,提出包含高程、坡度和坡向因子的地形综合指数,应用GIS分析了1980-2015年太行山低山丘陵区土地利用格局在地形综合指数分级上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地形综合指数能更有效地反映区域地形差异;在地形综合指数不同分级区间,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在低级别区间(1-15),耕地、水域和建设用地分布占优势地位,在中级别区间(16-30),林地和草地分布占优势地位,在高级别区间(31-50),林地的分布占绝对优势。1980-2015年土地利用变化类型中稳定型在各级别区间分布比较稳定,1-15区间呈略微劣势分布,在16-44、49-50区间呈略微优势分布,其他变化类型在低级别区间(1-15)和最高级别区间(41-50)分布比例较大,在其他级别分布比例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综合指数 地形位 坡向转换指数 分级 土地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区生态安全监测与预警系统设计及实例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可慧 刘剑锋 孙雷刚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5-126,共2页
针对矿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数据信息的特点,基于ArcGIS、ArcSDE、Microsoft Visual C#.NET平台技术等,研建了矿区生态安全监测与预警系统。重点讨论了系统的总体结构构建、多层的系统架构设计理念以及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技术、空间和非... 针对矿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数据信息的特点,基于ArcGIS、ArcSDE、Microsoft Visual C#.NET平台技术等,研建了矿区生态安全监测与预警系统。重点讨论了系统的总体结构构建、多层的系统架构设计理念以及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技术、空间和非空间数据的关系数据库一体化存储、组件与Microsoft Visual C#.NET平台技术等核心技术。最后给出系统的原型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 生态安全 预警系统 ARCGIS ARCSDE 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BAS-InSAR技术的武安塌陷区形变监测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邸明慧 张丽云 +3 位作者 贺月娟 徐宁 乔良 李晓婧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2-56,共5页
武安市铁、煤等矿产资源的大量开采导致区内地面塌陷严重。该文采用小基线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SBAS-InSAR)技术,对武安市2016年10月-2017年3月与2017年10月-2018年3月各15景Sentinel-1A影像数据进行干涉与反演,分别提取两时段的地... 武安市铁、煤等矿产资源的大量开采导致区内地面塌陷严重。该文采用小基线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SBAS-InSAR)技术,对武安市2016年10月-2017年3月与2017年10月-2018年3月各15景Sentinel-1A影像数据进行干涉与反演,分别提取两时段的地表累积形变量。结果发现:1)反演塌陷区的分布范围与固镇—武安—矿山—綦村成矿带和鼓山—洪山—新城成矿带相一致,呈典型的带状分布;2)对比两时段形变量,塌陷区的最大和平均形变量均出现降低,表明研究区地面塌陷有向好发展趋势;3)M1和M2分区中塌陷区范围、累积形变量和形变速率均比M3分区大,建议对M1、M2分区加强监测,更好地为塌陷区灾变的早期预警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AS-InSAR 塌陷区 监测 武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转移研究现状及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启示——基于文献分析的视角 被引量:7
15
作者 朱苏加 李佳 +1 位作者 齐银娟 吴建民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0-105,共6页
产业转移和区位选择是产业空间分布特征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产业创新、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国正处在经济增长方式快速变化、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关键期,关注产业转移研究和实践验证越发显得重要。该... 产业转移和区位选择是产业空间分布特征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产业创新、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国正处在经济增长方式快速变化、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关键期,关注产业转移研究和实践验证越发显得重要。该文系统梳理了产业转移理论的研究路径、理论背景及价值,并进行了简要述评;总结了影响产业转移区位选择的一般特征;回顾了产业转移理论在中国的应用。在此基础上,以京津冀产业转移研究为例,分析了产业转移理论在区域内的应用及对未来研究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转移 比较优势 新经济地理学 区位选择 京津冀协同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生态用地时空格局的地貌分异特征 被引量:3
16
作者 武爱彬 赵艳霞 +2 位作者 秦彦杰 沈会涛 李庆辰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6-153,共8页
生态用地是区域生态服务功能的主要供给者,对控制区域生态环境起到了关键作用,研究河北省生态用地时空格局的地貌分异特征可以为京津冀区域生态用地保护与优化、土地利用规划以及生态战略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基于1990年、2000年和2015年... 生态用地是区域生态服务功能的主要供给者,对控制区域生态环境起到了关键作用,研究河北省生态用地时空格局的地貌分异特征可以为京津冀区域生态用地保护与优化、土地利用规划以及生态战略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基于1990年、2000年和2015年生态用地遥感解译数据和地貌数据,利用分布指数、信息图谱等方法,分析了河北生态用地时空格局的地貌分异特征。研究表明:①研究期间河北省生态用地在平原、台地和高原地貌类型区呈劣势分布,在丘陵、低山和中山地貌类型区呈优势分布;②研究期间林地在台地,其他生态用地在平原、台地、低山和中山地貌类型区空间稳定性极差;林地在平原,草地在高原,湿地在平原、台地、丘陵和低山,其他生态用地在丘陵和高原地貌类型区空间稳定性较差;各生态用地类型在其他地貌类型区空间稳定性较好;③研究期间生态用地变化图谱以稳定型为主,所占比重为86.75%,在平原、台地和高原地貌类型区呈劣势分布,在低山和中山地貌类型区呈微弱优势分布,在丘陵地貌类型区呈标准分布。河北生态用地空间分布、空间稳定性和变化图谱的地貌特征分异显著,制定生态建设战略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区域地貌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用地 时空格局 地貌 河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44年来滦河口障壁岛演变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唐山市龙岛为例 被引量:4
17
作者 程林 田海兰 +1 位作者 刘西汉 王艳霞 《海洋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2-30,共9页
为掌握滦河口障壁岛的演变特征、为海岛保护与适度利用提供数据支撑,以唐山市龙岛为例,基于RS及GIS技术,分析了近44年来障壁岛的演变特征,并探讨了影响海岛演变的主要因素。分析显示,近44年来海岛面积和长度分别呈减少和增加的趋势,海... 为掌握滦河口障壁岛的演变特征、为海岛保护与适度利用提供数据支撑,以唐山市龙岛为例,基于RS及GIS技术,分析了近44年来障壁岛的演变特征,并探讨了影响海岛演变的主要因素。分析显示,近44年来海岛面积和长度分别呈减少和增加的趋势,海岛质心位置向西南偏西方向迁移,海岛外海一侧岸线不断后退,平均后退速率达7.37 m/a,其中1978-1984年、1996-2003年、2008-2013年及2018-2019年海岛侵蚀后退明显。研究认为,由于滦河口的自然迁移,河流输沙减少,受沿岸输沙特征影响,海岛主体部分侵蚀而两端沙嘴处堆积,海岛自然状态下已出现5~6 m/a的侵蚀。航道整治挖岛及景区建设挖岛导致近年来海岸典型断面平均后退速率达到研究期内最大值14.27 m/a,海岛长度也出现明显减少,是影响海岛演变的首要因素。滦河流域大型水库的修建使滦河输沙急剧减少,海岛岸线侵蚀加剧、海岛面积明显减少,是研究时段内影响海岛演变的次要原因。风暴潮是影响海岛演变的主要的突发性因素,尤其是2018年内短期内密集过境的台风,造成海岛岸线典型断面平均后退达10.25m。当前,海岛的保护与适度利用要遵循海岛演变特征,严格禁止不必要的挖岛采砂,并采取海滩修复、构筑透水潜堤等工程措施对重点功能区海岸线加以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障壁岛 龙岛 海岛演变过程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红光与远红光叶绿素荧光遥感的作物总初级生产力估算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孙雷刚 王绍强 +3 位作者 徐全洪 陈智 鲁军景 陈敬华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4-42,共9页
为明晰植被冠层叶绿素荧光遥感信息与总初级生产力(Gross Primary Productivity,GPP)间关系,以提高GPP估算精度,该文以典型C3(冬小麦)和C4(夏玉米)作物为例,利用不同传感器采集高频率光谱数据,提取了红光区和远红光区作物冠层日光诱导... 为明晰植被冠层叶绿素荧光遥感信息与总初级生产力(Gross Primary Productivity,GPP)间关系,以提高GPP估算精度,该文以典型C3(冬小麦)和C4(夏玉米)作物为例,利用不同传感器采集高频率光谱数据,提取了红光区和远红光区作物冠层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Sun-induced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SIF)遥感信息。结合通量观测数据,分析了SIF与GPP的日变化特征,并探讨了基于SIF估算作物GPP的能力和差异性。结果表明:1)C3、C4作物的GPP日变化特征差异明显,前者呈“双峰”特征,后者呈“单峰”特征;而SIF760和SIF687均呈现明显的“单峰”特征,即早晚低、午间高;2)不同类型传感器对SIF数值大小的影响强于对其日变化特征的影响,同时,低光谱分辨率传感器对SIF687具有明显的高估现象,且对C3作物的高估强于C4作物;3)C3、C4作物SIF760和SIF687均与冠层吸收光合有效辐射(Absorbed Photosynthetic Active Radiation,APAR)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 R 2>0.8),可以直接用于APAR产品的反演;4)针对远红光区SIF,单日观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C3、C4作物SIF760与GPP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 R 2>0.6),而基于多日观测数据构建的非线性对数关系模型优于线性关系模型;针对红光区SIF,无论是基于单日还是多日观测数据,C3、C4作物均适宜采用一种非线性对数关系模型来估算GPP( R 2 >0.7),且模型更为稳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素荧光 荧光遥感 总初级生产力 C3作物 C4作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A的城市地价变化与规模扩展耦合作用研究——以石家庄市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灿 宋晓慧 +2 位作者 葛京凤 潘佩佩 徐宁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2-119,共8页
元胞自动机(CA)越来越多地用于模拟城市系统复杂变化,但模拟过程中基本未考虑城市地价。该文以石家庄市城市建成区为研究区,采用GIS与CA动态耦合方式,引入"灰度"原理,建立了地价约束下的城市规模扩展模型,分1987-2000年、2000... 元胞自动机(CA)越来越多地用于模拟城市系统复杂变化,但模拟过程中基本未考虑城市地价。该文以石家庄市城市建成区为研究区,采用GIS与CA动态耦合方式,引入"灰度"原理,建立了地价约束下的城市规模扩展模型,分1987-2000年、2000-2006年、2006-2010年、2010-2015年4个阶段进行了城市规模扩展模拟,得出地价变化与规模扩展之间的耦合作用关系。结果显示:1)地价约束下城市用地规模与实际匹配程度较高,4个阶段LeeSallee模拟形状指数分别为0.52、0.58、0.61、0.62。城市用地扩展方向、速度、形式在各阶段呈现不同特征。2)地价约束下城市用地形态紧凑度均高于实际形态,城市用地效益较高。3)实际城市规模限定下城市核心地价增长速率低于城市平均地价增长速率,4个模拟阶段地价衰减参数呈逐阶段降低趋势,分别为0.258、0.230、0.205、0.184,表明随着城市规模的增大,城市用地趋于节约、集约化,城市地价空间结构差异趋于缓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家庄市 城市规模扩展 元胞自动机 地价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合规任务对员工创新行为的作用机制——基于工作投入与工作倦怠二元路径视角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少峰 陈於婷 +1 位作者 周梦瑶 顾润德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50-160,共11页
在内外环境快速变化的背景下,员工面临越来越多的不合规任务,对员工创新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区别于已有研究的单一过程视角,基于工作要求—资源模型,探讨不合规任务影响员工创新行为的双重路径机制和边界条件。以长三角地区585名中型企... 在内外环境快速变化的背景下,员工面临越来越多的不合规任务,对员工创新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区别于已有研究的单一过程视角,基于工作要求—资源模型,探讨不合规任务影响员工创新行为的双重路径机制和边界条件。以长三角地区585名中型企业员工为样本,构建一个多阶段调节的双重中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不合规任务通过提升员工工作投入对创新行为产生积极影响,也通过工作倦怠对员工创新行为产生消极作用;工作关联性在不合规任务影响员工创新行为的过程中发挥调节作用;工作关联性发挥调节作用过程中,道德型领导水平较高时,工作关联性对不合规任务通过工作投入影响员工创新行为的正向调节作用更强,而工作关联性对不合规任务通过工作倦怠影响员工创新行为的负向调节作用也更强。研究结论可为企业管理不合规任务和提升员工创新行为提供参考,扩展了复杂工作环境下的员工行为管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合规任务 创新行为 工作要求—资源模型 工作关联性 道德型领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