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冀中坳陷雄县地热开采区地热资源的成因机制
被引量:10
- 1
-
-
作者
汪浩
黄少鹏
-
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人居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
河北省地热能循环梯级利用技术创新中心
河北绿源地热能开发有限公司
深圳大学深地科学与绿色能源研究院
美国密歇根大学地球与环境科学系
-
出处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7203-7211,共9页
-
基金
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206Z5202G)。
-
文摘
雄县地热开采区是雄安新区地热资源赋存条件最好的地区之一,蕴藏着丰富的中低温地热资源。但是随着开采强度的增加,研究地热田的成因机制显得日益重要,是后期地热田资源评价工作和布置地热开采方案的重要依据。在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应用环境同位素研究地热储层流体的补给来源和热水年龄,并结合地热流体的水化学特征,初步分析了各热储层之间的联系程度和径流关系。研究表明,雄县的地热流体主要来自古大气降水,大部分是在长期的径流过程中由地热升温形成。雄县地热流体的年龄为31~36 ka。在自然条件下,新近纪地热流体与上层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较弱,不同时期热储的地热流体之间的水力联系也较弱。通过分析雄县地热开采区地热地质构造背景、热储特征及地热形成机理,建立了热储的三维地质模型和数学数值模型,对区域内地热资源的开采和回灌进行了水热耦合模拟,计算结果与热储温度测量数据和抽水试验数据拟合较好,在得到验证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在研究区内合理井距和采灌量的最优设计,评价了研究区的地热资源储量。当开采量为120 m^(3)/h、井距为450 m时,满足100 a内开采井水温下降小于2℃的评价标准下,年可开采热量为12.9×10^(15)J/a,可采水量为56.6×10^(6)m^(3)/a,折合标准煤44.2万t。
-
关键词
雄县
地热资源
成因机制
资源量评价
-
Keywords
Xiongxian
geothermal resource
genetic mechanism
resource evaluation
-
分类号
P314
[天文地球—固体地球物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