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业高效利用盐碱地资源探讨 被引量:55
1
作者 刘小京 郭凯 +1 位作者 封晓辉 孙宏勇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45-353,共9页
我国约有9913万hm^(2)盐碱地,其中现代盐渍土约为3693万hm^(2),作为重要的后备耕地资源,盐碱地的综合利用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和实践,我国在盐碱地治理方面已经形成了完善的理论和技术体系,取得巨... 我国约有9913万hm^(2)盐碱地,其中现代盐渍土约为3693万hm^(2),作为重要的后备耕地资源,盐碱地的综合利用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和实践,我国在盐碱地治理方面已经形成了完善的理论和技术体系,取得巨大的成就,其中淡水洗盐、灌排结合的水利工程措施在盐碱地治理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但是,受水资源短缺和气候条件制约,我国大部分的盐碱地尚未开发利用。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人们逐渐认识到盐碱地作为自然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其丰富的盐碱土、咸水和耐盐生物等盐碱资源在多元化食物生产、生态保护、人民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迫切需要加强盐碱资源高效利用的理论与技术研究,发展盐碱地资源高效利用产业,推动盐碱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本文分析了目前盐碱地治理现状及其面临的问题,结合盐碱地资源高效利用研究进展,重点对盐碱区盐生植物利用、咸水资源的高效利用、肥沃耕层构建高效改土、高品质农产品生产、设施种养空间利用和草牧业发展等六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为盐碱地资源高效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地 盐生植物 咸水 肥沃耕层 高效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殖废水中磷鸟粪石结晶法回收潜力及影响因子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Erick K.Mutai 王选 马林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346-1354,共9页
磷作为生命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因其不可再生性、资源消耗和浪费导致的环境水体富营养化而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大量研究通过鸟粪石结晶技术从无机合成废水和真实废水中进行磷素回收,降低水体富营养化风险,并形成磷酸镁铵肥料。然而,鸟粪... 磷作为生命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因其不可再生性、资源消耗和浪费导致的环境水体富营养化而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大量研究通过鸟粪石结晶技术从无机合成废水和真实废水中进行磷素回收,降低水体富营养化风险,并形成磷酸镁铵肥料。然而,鸟粪石结晶过程只涉及无机磷,而真实废水中有机磷含量高达总磷的30%~40%,导致鸟粪石结晶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磷素回收率变异极大。目前,鸟粪石结晶法在真实废水与无机合成废水中磷回收率差距的量化分析缺乏,导致差异产生的机制和影响因子不明。本研究从103篇文献中收集了1186项观测数据,定量分析了在真实废水与无机合成废水中鸟粪石结晶磷回收率,解析了磷回收差距的潜在影响因子。结果表明,鸟粪石结晶法对无机合成废水中总磷的去除率(83.6%)高于真实废水(76.9%)。在真实废水中,鸟粪石结晶对pH和钙等外来离子更敏感,导致其总磷去除率变异较大,在20.4%和99.9%之间。镁离子和钙离子是影响鸟粪石结晶的重要因子,当Mg∶P比在1和2之间时,镁离子对鸟粪石结晶有积极的影响,而钙离子的存在对鸟粪石的形成有抑制作用。磷结晶沉淀作为一种非生物过程,有机磷矿化是总磷回收的限制因素。因此,曝气在有机磷矿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额外提供6 L∙min^(−1)的曝气流量有利于提高总磷和无机磷的回收率。提高镁磷比并不是提高磷回收率的关键因素,但对鸟粪石的组成和纯度具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收 鸟粪石 无机合成废水 真实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霉素浸种对紫花苜蓿幼苗盐胁迫的缓解作用及机制
3
作者 曲清华 王士超 +3 位作者 谢锦 邓超艳 李瑶 韩立朴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60-1370,共11页
随着我国盐碱地资源开发利用不断推进,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L.)在盐渍化土壤上的种植面积不断增加,提高紫花苜蓿幼苗期的耐盐性,对其在盐渍化土壤上的建植至关重要。因此,本试验设置了3个盐胁迫浓度(0.3%、0.6%和0.9%)和3个赤霉素(GA... 随着我国盐碱地资源开发利用不断推进,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L.)在盐渍化土壤上的种植面积不断增加,提高紫花苜蓿幼苗期的耐盐性,对其在盐渍化土壤上的建植至关重要。因此,本试验设置了3个盐胁迫浓度(0.3%、0.6%和0.9%)和3个赤霉素(GA_(3))浓度(50、100和150mg·L^(-1))浸种,研究在不同程度盐胁迫下,不同浓度外源GA_(3)浸种对紫花苜蓿盐胁迫的缓解作用及机理,并探明GA_(3)最佳浸种浓度与盐胁迫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GA_(3)浸种通过提高盐胁迫下苜蓿幼苗的抗氧化酶活性和生长素、水杨酸含量以及降低丙二醛、脱落酸、氯离子和钠离子含量等途径来缓解盐胁迫;GA_(3)的最佳施用浓度与盐胁迫程度之间成反比关系,在0.3%低盐胁迫下100~150 mg·L^(-1)的GA_(3)浸种效果较好,在0.6%盐胁迫下100 mg·L^(-1)的GA_(3)浸种效果较好,在0.9%的高盐胁迫下50 mg·L^(-1)的GA_(3)浸种效果较好。本研究证明了外源GA_(3)浸种可以缓解盐胁迫对苜蓿幼苗的毒害,促进其生长,且在低、中度盐胁迫下施加效果优于重度盐胁迫,这为提高盐渍化地区紫花苜蓿的种植效益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盐胁迫 赤霉素 浸种 生理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平原小麦-玉米轮作系统碳中和潜力及固碳措施 被引量:9
4
作者 王玉英 胡春胜 +3 位作者 董文旭 张玉铭 李晓欣 刘秀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51-657,共7页
农业碳中和是将工业生产的二氧化碳(CO_(2))用于农业生产的有效手段。针对国家提出的CO_(2)排放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碳达峰), 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我们利用“静态箱-涡度相关-生物量监测法”明确了华北平原农业非能源碳平衡;同时结... 农业碳中和是将工业生产的二氧化碳(CO_(2))用于农业生产的有效手段。针对国家提出的CO_(2)排放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碳达峰), 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我们利用“静态箱-涡度相关-生物量监测法”明确了华北平原农业非能源碳平衡;同时结合农户抽样调查和农事活动碳排放系数明确了农业能源碳排放,进而计算出该区域农田的碳中和潜力。结果表明:小麦-玉米轮作农田净截存的有机碳量小麦季和玉米季分别为604 g(C)·m^(-2)和540 g(C)·m^(-2)。考虑农田生态系统的呼吸损耗,该区域小麦季和玉米季非能源碳净碳固存量分别为-359 g(C)·m^(-2)和-143 g(C)·m^(-2)。通过对农地投入中能源碳排放的研究发现,冬小麦季农药、化肥、农用机械消耗柴油及农地灌溉的碳排放分别为3.74 g(C)·m^(-2)、90.70 g(C)·m^(-2)、5.68 g(C)·m^(-2)和2.05 g(C)·m^(-2),玉米季分别为2.89 g(C)·m^(-2)、53.70 g(C)·m^(-2)、10.20 g(C)·m^(-2)和2.05 g(C)·m^(-2)。综合非能源(包括籽粒固碳)和能源碳观测,华北平原冬小麦季和夏玉米季均为碳汇,其强度分别为-257 g(C)·m^(-2)和-74 g(C)·m^(-2)。以华北平原典型集约高产粮区——河北栾城为例,其每年冬小麦和夏玉米农田的碳中和潜力分别为3.8×10^(10)g(C)和9.4×10^(9)g(C)。此外加强耕地管理,推广农业低碳化和发展富碳农业均可作为该区域有效的固碳措施。总之,本研究明确了华北平原小麦-玉米轮作农田的碳汇强度,估算了该农田系统在河北栾城的碳中和潜力,并提出了有效的固碳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碳截存 非能源与能源碳 碳收支 碳中和策略 小麦-玉米轮作系统 华北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