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帕瑞昔布钠对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效果及术后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8
1
作者 张伟 杜金娥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2期1279-1282,共4页
目的:研究帕瑞昔布钠对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效果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5年12月期间在河北省唐山市滦县人民医院接受腹腔镜手术的老年患者8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接受帕瑞昔布钠+丙泊酚复合... 目的:研究帕瑞昔布钠对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效果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5年12月期间在河北省唐山市滦县人民医院接受腹腔镜手术的老年患者8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接受帕瑞昔布钠+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的观察组和接受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痛觉阈值以及血清指标。结果:术后2h、4h、6h、8h、10h、12h时,观察组患者的痛觉阈值EI50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血清中Glu、PS、组胺、5-HT、MCP-1、CCR2、JAK2、STAT3、p38MAPK、PX1、Orexin、IRAK1、TRAF6、FcγRI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血清中GABA、β-EP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帕瑞昔布钠对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的疼痛感觉具有抑制作用,能够抑制疼痛递质、炎性因子以及相关分子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 帕瑞昔布钠 丙泊酚 瑞芬太尼 疼痛 神经递质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折延迟愈合患者血流变及血清sICAM-1、sVCAM-1、IGF-1、ALP水平检测意义研究 被引量:28
2
作者 李治国 杨丹 +1 位作者 李军 孙艳金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212-215,共4页
目的:探讨骨折延迟愈合患者血流变及血清sICAM-1、sVCAM-1、IGF-1、ALP水平检测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2年9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78例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中骨折正常愈合的39例患者设为对照组,而39例骨折延迟愈合患者为观察组... 目的:探讨骨折延迟愈合患者血流变及血清sICAM-1、sVCAM-1、IGF-1、ALP水平检测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2年9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78例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中骨折正常愈合的39例患者设为对照组,而39例骨折延迟愈合患者为观察组,将两组患者骨折后1、4、8及12周的血流变指标及血清sICAM-1、sVCAM-1、IGF-1、ALP水平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骨折后1周两组患者的血流变及血清sICAM-1、sVCAM-1、IGF-1、ALP水平比较,P均>0.05,而骨折后4、8及12周观察组血流变中的血液黏度指标、红细胞相关指标及血清sICAM-1、sVCAM-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而血清IGF-1及ALP水平则低于对照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骨折延迟愈合患者其血流变及血清sICAM-1、sVCAM-1水平呈现较高的趋势,而血清IGF-1及ALP水平则较低,其对骨折延迟愈合有较佳的反应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延迟愈合 血流变 sICAM-1 SVCAM-1 IGF-1 AL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静吸复合麻醉患者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可能分子机制的探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张伟 杜金娥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3期1442-1445,共4页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对静吸复合麻醉患者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5年12月我院接受静吸复合麻醉下手术的88例患者进行研究,DEX组接受右美托咪定联合静吸复合麻醉,对照组接受常规静吸复合麻醉,比较...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对静吸复合麻醉患者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5年12月我院接受静吸复合麻醉下手术的88例患者进行研究,DEX组接受右美托咪定联合静吸复合麻醉,对照组接受常规静吸复合麻醉,比较两组神经功能指标以及血清损伤性细胞因子和保护性细胞因子的含量、神经损伤所致高表达蛋白的含量、信号通路分子的含量。结果:DEX组动脉-颈内静脉球部血氧差[D(a-jv)O2]和脑氧摄取率(CERO2)水平以及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DEX组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核转录因子(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坍塌反应调节蛋白-2(CRMP-2)、电中性共同转运体1(NKCC1)和水通道蛋白4(AQP4)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对静吸复合麻醉患者神经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其分子机制包括增加保护性细胞因子的生成、抑制损伤性细胞因子的生成以及调节神经功能相关信号通路的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静吸复合麻醉 神经功能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半规管功能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张丽艳 卢满存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3763-3765,共3页
目的: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患者半规管功能异常的可能机制。方法:应用法国Synapsys视频眼震图仪对66例单侧管石性BPPV患者进行冷热试验,其中原发性BPPV18例,继发性48例;后半规管BPPV40... 目的: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患者半规管功能异常的可能机制。方法:应用法国Synapsys视频眼震图仪对66例单侧管石性BPPV患者进行冷热试验,其中原发性BPPV18例,继发性48例;后半规管BPPV40例,水平半规管26例。冷热试验在Dix-Hallpike及Roll-test试验后进行,以半规管反应减退相对值(unilateral weakness,UW)作为分析指标,结合病史分析冷热试验在不同BPPV者的结果特征。结果:66例BPPV冷热试验UW异常者49例(单侧27例,双侧22例,占74.2%),其中水平半规管22例(84.6%)、后半规管27例(67.5%),原发性10例(55.6%)、继发性39例(81.25%)。水平和后半规管、原发和继发性BPPV两组异常UW值均行χ2检验(χ2值分别为2.41、3.64,均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继发性BPPV在临床更常见。管石不是影响半规管功能的主要因素,半规管功能异常与BPPV的病理成因具有同源性,与前庭系统存在广泛病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冷热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