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CBCT测量不同骨面型患者下颌骨结构特征和磨牙后间隙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
1
1
作者
孙芸芸
姚玉光
+2 位作者
张晗
黎涵懿
朱宪春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61-1568,共8页
目的:探讨不同骨面型患者磨牙后间隙的影响因素,分析下颌骨结构特征和磨牙后间隙与颅面部结构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除第三磨牙外下颌牙列完整且拥挤量<5 mm的成年正畸患者200例,分为骨性Ⅰ类低角组、骨性Ⅰ类均角组、骨性Ⅰ类高角组...
目的:探讨不同骨面型患者磨牙后间隙的影响因素,分析下颌骨结构特征和磨牙后间隙与颅面部结构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除第三磨牙外下颌牙列完整且拥挤量<5 mm的成年正畸患者200例,分为骨性Ⅰ类低角组、骨性Ⅰ类均角组、骨性Ⅰ类高角组、骨性Ⅱ类均角组和骨性Ⅲ类均角组。测量各组患者蝶窦A点角(SNA)、蝶窦B点角(SNB)、上下齿槽座角(ANB)、下颌平面角(SN-MP)、面高指数(FHI)、下颌升支长度(Go-Co)和下颌体长度(Go-Gn)。采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BCT)测量在水平面上与牙尖线平行的下颌[牙合]平面及其根方2 mm平面下颌第二磨牙至下颌升支前缘的最短距离C0和C2,釉牙骨质界根方2、4、6、8和10 mm平面的牙根至下颌骨舌侧内层骨皮质的最短距离R2、R4、R6、R8和R10,并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其相关性。结果:与骨性Ⅰ类低角组比较,骨性Ⅰ类均角组和骨性Ⅰ类高角组患者SN-MP均明显增大(P<0.01),FHI均明显减小(P<0.01)。与骨性Ⅰ类均角组比较,骨性Ⅰ类高角组患者SN-MP明显增大(P<0.01),FHI明显减小(P<0.01)。与骨性Ⅰ类均角组比较,骨性Ⅱ类均角组患者ANB明显增大(P<0.01),骨性Ⅲ类均角组患者ANB明显减小(P<0.01)。与骨性Ⅱ类均角组比较,骨性Ⅲ类均角组患者ANB明显减小(P<0.01)。在C2、R2、R4、R6、R8、R10平面下和Go-Co及Go-Gn中,与骨性Ⅰ类低角组比较,骨性Ⅰ类均角组和骨性Ⅰ类高角组患者下颌磨牙后间隙明显减小(P<0.01);与骨性Ⅰ类均角组比较,骨性Ⅰ类高角组患者下颌磨牙后间隙明显减小(P<0.01)。在C0平面下,与骨性Ⅰ类低角组和骨性Ⅰ类均角组比较,骨性Ⅰ类高角组患者下颌磨牙后间隙明显减小(P<0.01)。在C0、R2、R4、R6、R8和R10平面下,与骨性Ⅰ类均角组比较,骨性Ⅱ类均角组患者下颌磨牙后间隙明显减小(P<0.01),骨性Ⅲ类均角组患者下颌磨牙后间隙明显增大(P<0.01);与骨性Ⅱ类均角组比较,骨性Ⅲ类均角组患者下颌磨牙后间隙明显增大(P<0.01)。在C2平面下和Go-Co及Go-Gn中,与骨性Ⅰ类均角组和骨性Ⅱ类均角组比较,骨性Ⅲ类均角组患者下颌磨牙后间隙明显增大(P<0.01)。骨性Ⅰ类低角组、骨性Ⅰ类均角组和骨性Ⅰ类高角组患者在各平面下颌磨牙后间隙及Go-Co和Go-Gn与SNB和FHI均呈正相关关系(P<0.01),与SN-MP呈负相关关系(P<0.01);各平面下颌磨牙后间隙与Go-Co呈正相关关系(P<0.01);除C2平面,其余各平面下颌磨牙后间隙与Go-Gn呈正相关关系(P<0.01);Go-Co与Go-Gn呈正相关关系(P<0.01);Go-Gn与ANB呈负相关关系(P<0.01)。骨性Ⅰ类均角组、骨性Ⅱ类均角组和骨性Ⅲ类均角组患者在各平面下颌磨牙后间隙及Go-Co和Go-Gn与SNB均呈正相关关系(P<0.01);各平面下颌磨牙后间隙与Go-Co和Go-Gn均呈正相关关系(P<0.01);Go-Co与Go-Gn呈正相关关系(P<0.01);Go-Co与FHI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骨面型是影响下颌磨牙后间隙的重要因素,在正畸制订磨牙远移方案时应参考患者的骨面型,采用CBCT以评估下颌磨牙远移的可用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牙后间隙
磨牙远移
垂直骨面型
矢状骨面型
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CBCT测量不同骨面型患者下颌骨结构特征和磨牙后间隙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
1
1
作者
孙芸芸
姚玉光
张晗
黎涵懿
朱宪春
机构
吉林大学
口腔
医院
正畸科
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医院口腔科
出处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61-1568,共8页
基金
吉林省科技厅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210203064SF)。
文摘
目的:探讨不同骨面型患者磨牙后间隙的影响因素,分析下颌骨结构特征和磨牙后间隙与颅面部结构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除第三磨牙外下颌牙列完整且拥挤量<5 mm的成年正畸患者200例,分为骨性Ⅰ类低角组、骨性Ⅰ类均角组、骨性Ⅰ类高角组、骨性Ⅱ类均角组和骨性Ⅲ类均角组。测量各组患者蝶窦A点角(SNA)、蝶窦B点角(SNB)、上下齿槽座角(ANB)、下颌平面角(SN-MP)、面高指数(FHI)、下颌升支长度(Go-Co)和下颌体长度(Go-Gn)。采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BCT)测量在水平面上与牙尖线平行的下颌[牙合]平面及其根方2 mm平面下颌第二磨牙至下颌升支前缘的最短距离C0和C2,釉牙骨质界根方2、4、6、8和10 mm平面的牙根至下颌骨舌侧内层骨皮质的最短距离R2、R4、R6、R8和R10,并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其相关性。结果:与骨性Ⅰ类低角组比较,骨性Ⅰ类均角组和骨性Ⅰ类高角组患者SN-MP均明显增大(P<0.01),FHI均明显减小(P<0.01)。与骨性Ⅰ类均角组比较,骨性Ⅰ类高角组患者SN-MP明显增大(P<0.01),FHI明显减小(P<0.01)。与骨性Ⅰ类均角组比较,骨性Ⅱ类均角组患者ANB明显增大(P<0.01),骨性Ⅲ类均角组患者ANB明显减小(P<0.01)。与骨性Ⅱ类均角组比较,骨性Ⅲ类均角组患者ANB明显减小(P<0.01)。在C2、R2、R4、R6、R8、R10平面下和Go-Co及Go-Gn中,与骨性Ⅰ类低角组比较,骨性Ⅰ类均角组和骨性Ⅰ类高角组患者下颌磨牙后间隙明显减小(P<0.01);与骨性Ⅰ类均角组比较,骨性Ⅰ类高角组患者下颌磨牙后间隙明显减小(P<0.01)。在C0平面下,与骨性Ⅰ类低角组和骨性Ⅰ类均角组比较,骨性Ⅰ类高角组患者下颌磨牙后间隙明显减小(P<0.01)。在C0、R2、R4、R6、R8和R10平面下,与骨性Ⅰ类均角组比较,骨性Ⅱ类均角组患者下颌磨牙后间隙明显减小(P<0.01),骨性Ⅲ类均角组患者下颌磨牙后间隙明显增大(P<0.01);与骨性Ⅱ类均角组比较,骨性Ⅲ类均角组患者下颌磨牙后间隙明显增大(P<0.01)。在C2平面下和Go-Co及Go-Gn中,与骨性Ⅰ类均角组和骨性Ⅱ类均角组比较,骨性Ⅲ类均角组患者下颌磨牙后间隙明显增大(P<0.01)。骨性Ⅰ类低角组、骨性Ⅰ类均角组和骨性Ⅰ类高角组患者在各平面下颌磨牙后间隙及Go-Co和Go-Gn与SNB和FHI均呈正相关关系(P<0.01),与SN-MP呈负相关关系(P<0.01);各平面下颌磨牙后间隙与Go-Co呈正相关关系(P<0.01);除C2平面,其余各平面下颌磨牙后间隙与Go-Gn呈正相关关系(P<0.01);Go-Co与Go-Gn呈正相关关系(P<0.01);Go-Gn与ANB呈负相关关系(P<0.01)。骨性Ⅰ类均角组、骨性Ⅱ类均角组和骨性Ⅲ类均角组患者在各平面下颌磨牙后间隙及Go-Co和Go-Gn与SNB均呈正相关关系(P<0.01);各平面下颌磨牙后间隙与Go-Co和Go-Gn均呈正相关关系(P<0.01);Go-Co与Go-Gn呈正相关关系(P<0.01);Go-Co与FHI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骨面型是影响下颌磨牙后间隙的重要因素,在正畸制订磨牙远移方案时应参考患者的骨面型,采用CBCT以评估下颌磨牙远移的可用空间。
关键词
磨牙后间隙
磨牙远移
垂直骨面型
矢状骨面型
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
Keywords
Retromolar space
Molar distalization
Vertical osteofacial type
Sagittal osteofacial type
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分类号
R783.5 [医药卫生—口腔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CBCT测量不同骨面型患者下颌骨结构特征和磨牙后间隙的影响因素
孙芸芸
姚玉光
张晗
黎涵懿
朱宪春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