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与体检人群新发心力衰竭风险的队列研究
1
作者 邓洁 齐祺 +7 位作者 吴欣雨 韩全乐 李雷 蒋越 郁静 吴若洁 吴寿岭 李康博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9期3645-3652,共8页
背景心力衰竭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发病率高、预后差,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IP)与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而动脉粥样硬化是心力衰竭的重要危险因素。目的探讨AIP对... 背景心力衰竭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发病率高、预后差,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IP)与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而动脉粥样硬化是心力衰竭的重要危险因素。目的探讨AIP对新发心力衰竭风险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将2006年6月—2007年10月在开滦总医院及其附属医院共11家医院健康查体的99755例开滦集团在职及离退休职工作为观察人群,根据基线AIP四分位数将研究对象分为4组,即Q1组:AIP<-0.56(n=24937);Q2组:-0.56≤AIP<-0.16(n=24940);Q3组:-0.16≤AIP<0.31(n=24938);Q4组:AIP≥0.31(n=24940)。随访至2021-12-31,随访期间每年记录1次心力衰竭的发病情况。计算4组心力衰竭发病密度,根据Kaplan-Meier法计算4组心力衰竭累积发病率,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AIP对新发心力衰竭风险的影响。结果平均随访14.07(13.79,14.24)年,共新发心力衰竭3337例(3.35%),Q1组、Q2组、Q3组、Q4组分别发生675、734、940、988例,发病密度依次为1.95、2.13、2.73、2.87千人年,累积发病率分别为2.47%、2.68%、3.48%和3.63%。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4组累积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90,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Q1组相比,Q3组、Q4组新发心力衰竭的风险分别为1.16(95%CI=1.05~1.28,P<0.05)和1.20(95%CI=1.08~1.33,P<0.05)。结论AIP升高是新发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AIP增高,新发心力衰竭的风险亦随之增高。通过AIP可实现对心力衰竭高风险患者进行早期筛查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 危险因素 队列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命八要素的心血管健康评分与新发心房颤动的关联研究:大样本长期随访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张媛 侯旗旗 +7 位作者 齐祺 蒋越 王楠 岳博成 陈朔华 韩全乐 吴寿岭 李康博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31-1437,共7页
背景近年来全球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的患病率持续升高,房颤增加了卒中、心力衰竭、心肌梗死、慢性肾病等疾病的发病风险。研究证实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肥胖和久坐等是房颤发生的危险因素。而这些因素多数是... 背景近年来全球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的患病率持续升高,房颤增加了卒中、心力衰竭、心肌梗死、慢性肾病等疾病的发病风险。研究证实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肥胖和久坐等是房颤发生的危险因素。而这些因素多数是美国心脏协会提出的“生命八要素”(LE8)的范畴。目的探讨基于LE8的心血管健康(CVH)评分与房颤的关联。方法选取2006年6月—2007年10月河北省唐山市开滦集团职工健康体检人群91131名为研究对象。LE8评分根据美国心脏协会制订的算法评估,结合开滦研究实际情况形成LE8开滦研究版本,包括4个健康行为(饮食、体育活动、烟草暴露和睡眠)和4个健康因素(BMI、血脂、血糖和血压)。依据LE8评分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LE8评分<50分为低CVH组(8407名),50分≤LE8评分<80分为中CVH组(73493名),LE8评分≥80分为高CVH组(9231名)。以研究对象首次参加开滦体检时间为随访起点,每年随访1次,以发生房颤为终点事件,随访终点时间为发生房颤或随访结束时间(2020-12-31)。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不同组新发房颤累积发病率,并进行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差异;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探讨不同LE8评分分组及单个因素评分对新发房颤发病风险的影响。结果3组研究对象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饮酒史以及LE8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访中新发房颤1088例,其中低CVH组新发房颤133例(1.58%),中CVH组新发房颤883例(1.20%),高CVH组新发房颤72例(0.78%);中位随访时间15.0(14.7,15.2)年;3组研究对象新发房颤累积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校正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饮酒史后进行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低CVH组相比,中CVH组(HR=0.697,95%CI=0.579~0.841,P<0.001)、高CVH组(HR=0.609,95%CI=0.454~0.816,P=0.001)均可降低新发房颤的发病风险;LE8评分升高可降低新发房颤的发病风险(HR=0.859,95%CI=0.804~0.918,P<0.001);LE8单个因素BMI评分(HR=0.762,95%CI=0.717~0.809,P<0.001)、血压评分(HR=0.824,95%CI=0.776~0.876,P<0.001)与新发房颤发病风险呈负相关。结论CVH的LE8评分与新发房颤的发病风险呈负相关,且LE8单个因素BMI评分、血压评分与新发房颤发病风险均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心血管健康 生命八要素 累积发病率 Kaplan-Meier存活曲线 COX比例风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参与式助推模式对冠心病患者膳食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秦璐 王建辉 +3 位作者 常文红 董建秀 王丹 陈晨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2649-2650,共2页
根据《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2》数据显示城市居民冠心病死亡率达135.08/10万,农村达148.19/10万^([1]),已严重影响居民健康水平。有研究表明,患者的膳食结构与冠心病严重程度有密切联系^([2])。2017年我国约263万例心血管疾病患者... 根据《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2》数据显示城市居民冠心病死亡率达135.08/10万,农村达148.19/10万^([1]),已严重影响居民健康水平。有研究表明,患者的膳食结构与冠心病严重程度有密切联系^([2])。2017年我国约263万例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归因于膳食因素,人数较2007年增长了38%^([3])。虽然健康宣教能够提升患者膳食方面的健康素养,但将健康素养转化为健康行为过程存在一定的脱节^([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参与 助推 冠心病 膳食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北方人群心房颤动与新发慢性肾脏病发病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张爱丽 侯旗旗 +7 位作者 韩全乐 张伯亨 张佳伟 曹宏霞 张超 陈朔华 吴寿岭 李康博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6期4521-4526,共6页
背景全球人群疾病负担报告显示,心房颤动与慢性肾脏病(CKD)成了近20年增长较快的死亡原因。心肾综合征的概念指出心房颤动可能增加新发CKD的发病风险,但目前国内外对心房颤动增加新发CKD发病风险的相关研究较少,并且与年龄的交互作用尚... 背景全球人群疾病负担报告显示,心房颤动与慢性肾脏病(CKD)成了近20年增长较快的死亡原因。心肾综合征的概念指出心房颤动可能增加新发CKD的发病风险,但目前国内外对心房颤动增加新发CKD发病风险的相关研究较少,并且与年龄的交互作用尚不明确。目的探讨中国北方人群心房颤动是否增加CKD发病风险。方法选取2006—2010年河北省开滦集团职工健康查体人群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并对研究对象进行随访,末次随访时间2020-12-31,观察终点事件为新发CKD。根据是否患有心房颤动将患者分为非心房颤动组(n=110487)和心房颤动组(n=368)。用寿命表法计算患者新发CKD的累积发病率,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心房颤动组与非心房颤动组新发CKD累积发病率的生存曲线,并用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累积CKD发生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探究心房颤动对新发CKD发病风险的影响。结果心房颤动组患者年龄、男性比例、收缩压、舒张压、BMI、受教育程度、参加体育锻炼、高血压、糖尿病、服用降压药、服用降糖药比例、超敏C反应蛋白高于非心房颤动组,饮酒比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非心房颤动组(P<0.05)。心房颤动组与非心房颤动组新发CKD的发生率和累积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研究对象按年龄进行分层,≤65岁研究对象心房颤动组与非心房颤动组新发CKD的发生率和累积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5岁研究对象心房颤动组与非心房颤动组新发CKD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校正后的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65岁人群心房颤动是新发CKD的危险因素[HR=1.350,95%CI(1.038,1.755),P=0.025]。结论心房颤动是中国北方人群新发CK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特别是对于年龄≤65岁的中青年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肾功能不全 慢性 发病率 队列研究 危险因素 相关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干预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运动行为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王丹 王建辉 +4 位作者 董建秀 常文红 秦璐 刘琪 陈晨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2603-2608,共6页
背景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期间,康复中心传统面对面的干预受到诸多限制,网络干预克服了地理位置、工作时间和交通等限制,更能节省医疗费用。目的探讨网络干预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运动康复知信行、体力活动水平和运动... 背景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期间,康复中心传统面对面的干预受到诸多限制,网络干预克服了地理位置、工作时间和交通等限制,更能节省医疗费用。目的探讨网络干预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运动康复知信行、体力活动水平和运动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1月—2022年6月在唐山市工人医院心血管内科首次接受PCI的7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8例。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网络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采用冠心病患者康复运动知信行调查问卷、国际体力活动短问卷和依据患者运动日志对患者运动康复知信行水平、体力活动水平和运动依从性进行评估;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网络干预对PCI术后患者运动依从性的影响。结果干预3个月后,试验组知识维度、态度维度、行为维度和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干预3个月后知识维度、态度维度、行为维度和总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干预3个月后,试验组低体力活动水平和总体力活动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干预3个月后低体力活动水平和总体力活动水平均高于干预前(P<0.05)。干预3个月后,试验组运动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03);经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运动不依从的风险相对较低[OR=0.143,95%CI(0.034,0.594),P=0.007]。结论基于网络干预能有效提高PCI术后患者运动康复知信行水平、体力活动水平和运动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网络干预 运动行为 健康知识 态度 实践 康复 运动依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