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连续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在小儿手外科围术期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周荣苍 张智勇 +4 位作者 才素芬 曹喆峰 杨东红 杜宁 张福海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2291-2293,共3页
目的:探讨连续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在小儿手外科麻醉及术后镇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0例5~12岁手外科手术患儿,其中骨骼伤23例,软组织伤37例。分为A、B两组,A组31例,静脉留置针腋路臂丛神经穿刺,低浓度甲磺酸罗哌卡因连续臂丛阻滞麻醉,术... 目的:探讨连续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在小儿手外科麻醉及术后镇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0例5~12岁手外科手术患儿,其中骨骼伤23例,软组织伤37例。分为A、B两组,A组31例,静脉留置针腋路臂丛神经穿刺,低浓度甲磺酸罗哌卡因连续臂丛阻滞麻醉,术毕带留置针回房,间断给药,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镇痛。B组29例,盐酸氯胺酮静脉全身麻醉,术毕自控静脉镇痛。记录分析两组麻醉及术后镇痛效果、并发症及相关费用。结果:两组麻醉及术后镇痛效果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并发症较多(P<0.05),B组麻醉相关费用较高(P<0.05)。结论:连续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小儿手外科麻醉及术后镇痛,安全、高效、简便、价廉,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传导阻滞 臂丛 罗哌卡因 小儿 手外科 术后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米芬太尼药代动力学的年龄差异 被引量:5
2
作者 张满和 高金贵 周秀敏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7-128,共2页
目的研究雷米芬太尼药代动力学的年龄差异。方法ASAⅠ或Ⅱ级择期全麻老年组(65~82岁)及青壮年组患者(18~64岁)各60例,诱导时静注雷米芬太尼4μg/kg,于雷米芬太尼注射后1、2、3、5、7、10、15、20、25、30、45、60min分别采集动脉血1m... 目的研究雷米芬太尼药代动力学的年龄差异。方法ASAⅠ或Ⅱ级择期全麻老年组(65~82岁)及青壮年组患者(18~64岁)各60例,诱导时静注雷米芬太尼4μg/kg,于雷米芬太尼注射后1、2、3、5、7、10、15、20、25、30、45、60min分别采集动脉血1ml。采用液-液萃取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雷米芬太尼血药浓度。结果两组患者消除半衰期(t1/2β)[(18.1±9.2)minvs.(9.4±4.6)min]、表观分布容积(Vd)[(60.7±18.2)Lvs.(45.3±10.6)L]老年组明显高于青壮年组(P<0.05)。清除率(CL)[(2.1±0.3)L/minvs.(3.8±0.4)L/min]老年组明显低于青壮年组(P<0.05)。结论老年较青壮年患者雷米芬太尼的t1/2β延长、Vd增大和CL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米芬太尼 药代动力学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叶发酵物治疗系统性白念珠菌感染 被引量:3
3
作者 白静 胡雷 +4 位作者 张丽 田春雨 庞得全 薄海美 韩淑英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438-1441,共4页
目的观察艾叶发酵物对系统性白念珠菌感染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建立免疫抑制小鼠系统性白念珠菌感染模型。将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艾叶发酵物小、中、大剂量组(100,200,400 mg·kg^-1)及氟康唑组(20 mg·... 目的观察艾叶发酵物对系统性白念珠菌感染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建立免疫抑制小鼠系统性白念珠菌感染模型。将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艾叶发酵物小、中、大剂量组(100,200,400 mg·kg^-1)及氟康唑组(20 mg·kg^-1),每组30只。小鼠灌胃给予相应治疗药物,bid,连续给药5 d。计算模型建立后21 d各组小鼠生存率,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小鼠血清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噻唑蓝(MTT)法检测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平板计数法测定小鼠肝、肾组织活菌数目。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艾叶发酵物中、大剂量组和氟康唑组小鼠存活率,血清IFN-γ、IL-2水平及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均较高,而肝、肾组织白念珠菌数目较低(P〈0.01);与艾叶发酵物小剂量组比较,中、大剂量组和氟康唑组上述各指标变化更显著(P〈0.05或P〈0.01),但中、大剂量组与氟康唑组间比较,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叶发酵物200-400 mg·kg^-1对系统性白念珠菌感染有一定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提高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及IFN-γ、IL-2水平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叶发酵物 感染白念珠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次注射舒芬太尼在腹部手术与心脏手术患者的药代动力学比较 被引量:1
4
作者 徐凯智 靳彦涛 +2 位作者 岳静玲 陈晨 许艳荣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66-768,共3页
目的比较舒芬太尼在腹部手术与心脏手术患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随机选择腹部手术(A组)与心脏手术(C组)患者各8例,全麻后分别静注舒芬太尼2μg/kg和5μg/kg。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静注舒芬太尼后1、3、5、10、20、30、60、120... 目的比较舒芬太尼在腹部手术与心脏手术患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随机选择腹部手术(A组)与心脏手术(C组)患者各8例,全麻后分别静注舒芬太尼2μg/kg和5μg/kg。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静注舒芬太尼后1、3、5、10、20、30、60、120、240和360 min血浆舒芬太尼浓度,并用3p97药理学程序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舒芬太尼药代动力学三指数函数方程:A组为Cp(t)=2.86e-0.824t+0.75e-0.060t+0.14e-0.005t,C组为Cp(t)=18.81e-0.492t+4.35e-0.050t+0.28e-0.003t。A组药代动力学参数P、A、B、t1/2β和AUC分别是C组的6.6、5.8、2.0、1.8和4.6倍(P<0.05或P<0.01);而A组中心分布容积(Vc)和清除率(CL)大于或快于C组(P<0.05或P<0.01)。结论舒芬太尼在腹部手术和心脏手术患者药代动力学均可用三室模型描述,疾病性质、CPB与血液稀释可影响其药代动力学特征,临床用药应根据手术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用药剂量以做到用药个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芬太尼 腹部手术 心脏手术 药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切除术前给予右美托咪定对患者应激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刘红梅 杨莉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45-1248,共4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子宫切除术患者应激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旨在为临床麻醉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子宫肌瘤且需行择期子宫切除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依据预输注药物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麻醉前给予负荷剂量...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子宫切除术患者应激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旨在为临床麻醉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子宫肌瘤且需行择期子宫切除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依据预输注药物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麻醉前给予负荷剂量右美托咪定静脉泵注,剂量1μg·kg-1,浓度4mg·L-1,泵注时间10min,对照组患者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泵注。2组均在泵注10min后开始诱导,麻醉中2组患者均使用七氟醚和芬太尼维持;2组患者于入室前(T0)、手术2h(T1)和术后拔管时(T2)采血,检测血清皮质醇(COR)和白细胞介素2(IL-2)浓度,并检测血浆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水平。结果:2组患者T0时血清COR和IL-2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T2时COR浓度明显高于T0时(P<0.05);观察组T2时COR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随手术时间延长2组患者血清IL-2浓度呈下降趋势,观察组T2时血清IL-2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T0时CD3+、CD4+、CD8+、CD4+/CD8+和NK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各时间点CD8+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T1和T2时CD3+、CD4+、CD4+/CD8+及NK水平均明显低于T0时(P<0.05);观察组T2时CD3+、CD4+、CD4+/CD8+和NK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辅助麻醉可减轻患者术后应激反应,降低麻醉及手术创伤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切除术 右美托咪定 皮质醇 白细胞介素 2 T 淋巴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静脉穿刺置管误入腹腔一例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满和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012-1012,共1页
关键词 股静脉穿刺置管 误入腹腔 腹股沟韧带 去骨瓣减压术 颅内血肿清除 静脉穿刺困难 化验结果 机械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