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环氧琥珀酸衍生物在酸介质中的缓蚀性能 被引量:1
1
作者 刘会媛 柳鑫华 +10 位作者 关俊霞 王瀛 舒世立 王磊 李雨龙 闫子萱 夏雨博 杜嘉瑞 周鑫 向和琼 张心媛 《工业水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7-143,共7页
聚环氧琥珀酸(PESA)作为绿色阻垢剂,具有较好的阻垢作用,但其缓蚀作用一般。为增强其缓蚀能力,采用L-半胱氨酸和氨基乙磺酸作为改性剂对PESA进行改性得到聚环氧琥珀酸衍生物PESA-Lcy-Sea,利用红外光谱仪(FTIR)和氢核磁共振谱仪(NMR)对PE... 聚环氧琥珀酸(PESA)作为绿色阻垢剂,具有较好的阻垢作用,但其缓蚀作用一般。为增强其缓蚀能力,采用L-半胱氨酸和氨基乙磺酸作为改性剂对PESA进行改性得到聚环氧琥珀酸衍生物PESA-Lcy-Sea,利用红外光谱仪(FTIR)和氢核磁共振谱仪(NMR)对PESA-Lcy-Sea的结构进行表征,通过热重分析(TGA)研究PESALcy-Sea的热稳定性,用失重法和电化学法探究PESA-Lcy-Sea的缓蚀性能,并以扫描电镜(SEM)和接触角对添加PESA-Lcy-Sea后Q235碳钢试片的形貌和表面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ESA-Lcy-Sea具有PESA、L-半胱氨酸和氨基乙磺酸的结构官能团,合成成功,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PESA-Lcy-Sea在0.5 mol/L HCl溶液中对Q235钢有较好的缓蚀作用,在加药量为400 mg/L时,缓蚀率最高可达81.23%;PESA-Lcy-Sea分子在碳钢表面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线;极化曲线证明了PESA-Lcy-Sea为混合型缓蚀剂;钢表面的SEM和接触角分析证明了PESALcy-Sea在其表面形成了保护膜,从而有效减缓了溶液对Q235钢的腐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环氧琥珀酸衍生物 碳钢 腐蚀 电化学 接触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钠-A型分子筛对PVC热稳定性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杨笑春 刘会媛 +1 位作者 张青 于静 《中国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7-81,共5页
通过刚果红实验发现钠-A型分子筛能够提高聚氯乙烯(PVC)的热稳定性能,其静态热稳定时间可达72 min,明显优于纯PVC(静态热稳定时间7 min)。将钠-A型分子筛分别与β-二酮、季戊四醇、亚磷酸一苯二异辛酯和环氧大豆油4种辅助热稳定剂进行... 通过刚果红实验发现钠-A型分子筛能够提高聚氯乙烯(PVC)的热稳定性能,其静态热稳定时间可达72 min,明显优于纯PVC(静态热稳定时间7 min)。将钠-A型分子筛分别与β-二酮、季戊四醇、亚磷酸一苯二异辛酯和环氧大豆油4种辅助热稳定剂进行复配得到复合热稳定剂,采用刚果红试纸法、热老化烘箱法和转矩流变仪法测定复合热稳定剂对PVC的静、动态热稳定性能,通过热失重法分析复合热稳定剂对PVC降解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钠-A型分子筛与β-二酮质量比为1/1复配时热稳定效果最佳,静态热稳定时间可达84 min,动态热稳定时间可达1 137 s,塑化时间最短为104 s,平衡扭矩最小为37.94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钠-A型分子筛 热稳定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类偶联剂表面改性水滑石对PVC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张宁 李先铭 +3 位作者 李改花 张红霞 杨笑春 于静 《中国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8-93,共6页
采用硅烷偶联剂、铝酸酯偶联剂、钛酸酯偶联剂、铝钛复合偶联剂分别对镁铝镧碳酸根插层水滑石表面进行湿法改性。探讨了改性温度和改性剂用量对活化度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进行表征。采... 采用硅烷偶联剂、铝酸酯偶联剂、钛酸酯偶联剂、铝钛复合偶联剂分别对镁铝镧碳酸根插层水滑石表面进行湿法改性。探讨了改性温度和改性剂用量对活化度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进行表征。采用刚果红试纸法、烘箱变色法、热重分析法、力学谱仪等测定改性水滑石对聚氯乙烯(PVC)的热稳定性能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4种偶联剂仅对水滑石表面进行了有机改性,未改变其晶体层状结构,减少了晶粒间的团聚,能够更好地延缓PVC热降解,提高材料的弹性和韧性。其中铝钛复合偶联剂的用量最少但改性效果最佳,使PVC初始分解温度提高了近44℃,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较未改性前分别提高了34%、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偶联剂 水滑石 表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环氧琥珀酸衍生物的合成及在天然海水中对碳钢材料的缓蚀性能
4
作者 刘会媛 柳鑫华 +7 位作者 张源 石晓宇 罗宝晶 张红霞 李彦哲 马楠 古林艳 杜嘉瑞 《功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226-5236,共11页
为了拓宽聚环氧琥珀酸的应用范围,用L-半胱氨酸和氨基乙磺酸对聚环氧琥珀酸改性制备了一种新型聚环氧琥珀酸衍生物(PESA-Lcy-Sea)。将得到的PESA-Lcy-Sea及其四元复配物作为海水介质中Q235碳钢(QCA)材料的缓蚀剂。实验结果表明,当PESA-L... 为了拓宽聚环氧琥珀酸的应用范围,用L-半胱氨酸和氨基乙磺酸对聚环氧琥珀酸改性制备了一种新型聚环氧琥珀酸衍生物(PESA-Lcy-Sea)。将得到的PESA-Lcy-Sea及其四元复配物作为海水介质中Q235碳钢(QCA)材料的缓蚀剂。实验结果表明,当PESA-Lcy-Sea、HAPP、Zn^(2+)和Na_(2)WO_(4)分别为0.65、0.01、0.004和0.04 g/L时,他们之间有着良好的协同缓蚀效果,且缓蚀率可以达到94.59%。PESA-Lcy-Sea四元复配物对阴、阳极反应均有抑制作用,腐蚀电流降低。EIS证明了四元复配物的加入增强了QCA表面电荷转移的阻力。SEM、AFM、XPS和CA检测可知,缓蚀剂通过在Q235钢表面形成保护膜来抑制腐蚀,从而PESA-Lcy-Sea四元复配物有更好的缓蚀效果。研究为天然海水作为冷却水缓蚀剂的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钢材料 聚环氧琥珀酸衍生物 天然海水 复合缓蚀剂 表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石墨烯纳米银的柔性无酶葡萄糖传感器
5
作者 翟江丽 张源 +2 位作者 刘欣 刘美如 卫爽爽 《分析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2-168,共7页
以桔子皮提取液为还原剂和保护剂,利用微波一锅法绿色制备石墨烯纳米银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电子衍射能谱、红外光谱法、紫外光谱法和电化学方法对复合材料进行表征。将石墨烯纳米银复合材料修饰到碳布表面,... 以桔子皮提取液为还原剂和保护剂,利用微波一锅法绿色制备石墨烯纳米银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电子衍射能谱、红外光谱法、紫外光谱法和电化学方法对复合材料进行表征。将石墨烯纳米银复合材料修饰到碳布表面,制备柔性葡萄糖的无酶电化学传感器。实验结果发现,所制备的石墨烯纳米银柔性电极在碱性条件下对葡萄糖有明显的催化作用,采用电流-时间曲线法检测葡萄糖,在0.5~20.0mmol/L浓度范围符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8.6×10^(-5)mol/L(S/N=3)。该柔性电极具有良好的选择性、重现性和稳定性,测定饮料实际样品加标回收率在98.6%~103.0%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纳米银 绿色合成 柔性电极 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枸杞叶提取物在盐酸溶液中对碳钢的缓蚀性能研究
6
作者 郭强强 赵海燕 +1 位作者 石春杰 田会娟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64-172,共9页
目的 开发一种新的植物提取物缓蚀剂,研究其对碳钢的缓蚀作用及机理。方法 以枸杞叶为研究对象,通过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制备出提取物(LBLE),采用红外光谱(FTIR)对结构进行表征,运用失重法和电化学方法对碳钢的缓蚀作用进行评估,采用扫描... 目的 开发一种新的植物提取物缓蚀剂,研究其对碳钢的缓蚀作用及机理。方法 以枸杞叶为研究对象,通过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制备出提取物(LBLE),采用红外光谱(FTIR)对结构进行表征,运用失重法和电化学方法对碳钢的缓蚀作用进行评估,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碳钢表面的微观形貌进行分析,并进行热力学和动力学分析。结果 LBLE对温度有较好的适应性,当LBLE质量浓度为800mg/L时,在30~60℃温度范围内,缓蚀率均在90%以上。极化曲线表明,随着LBLE的加入,腐蚀电位正移,且偏移不超过85 mV,LEBE是以抑制阳极为主的混合型缓蚀剂;交流阻抗表明,电荷转移电阻随着LBLE浓度的增大而增大,LBLE缓蚀剂分子通过吸附保护,抑制了电极表面与溶液之间的电荷传递;吸附热力学表明,在30~60℃温度范围内,吸附吉布斯自由能ΔG^(0)均在-30 kJ/mol左右,表明吸附过程为混合型吸附。结论 LBLE是一种高效环保的酸洗缓蚀剂,通过与碳钢表面之间的物理和化学吸附双重作用形成的保护膜有效地抑制了盐酸溶液/碳钢界面的电荷转移,表现出了优异的缓蚀效果,为工业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叶提取物 碳钢 盐酸 缓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烷基硫酸钠表面改性水滑石对PVC热稳定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先铭 张宁 +2 位作者 李改花 刘爽 刘征原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2-86,共5页
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镁铝镧碳酸根型水滑石(LDHs)表面进行湿法改性,讨论了不同改性条件对聚氯乙烯(PVC)静态热稳定性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红外光谱仪(FTIR)进行表征。采用刚果红试纸法、烘箱变... 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镁铝镧碳酸根型水滑石(LDHs)表面进行湿法改性,讨论了不同改性条件对聚氯乙烯(PVC)静态热稳定性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红外光谱仪(FTIR)进行表征。采用刚果红试纸法、烘箱变色法、转矩流变法、热重分析法等测定了SDS改性前后PVC/LDHs样品的热稳定性能。结果表明,恒定pH=7,SDS为LDHs质量的10%,水浴80℃下搅拌3 h,改性效果最佳;SDS并未破坏LDHs的晶体结构,仅吸附在表面,增强了与PVC的相容性;改性后的PVC/LDHs样品静态及动态热稳定时间达65、28.5 min,改善了后期着色,更易塑化成型;最大质量损失速率对应温度为346℃,较未添加前增加55℃,能较好地抑制PVC的热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类水滑石 表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缓蚀剂对碳钢材料的缓蚀性能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付占达 柳鑫华 +6 位作者 王瀛 赵红丽 王磊 夏一鸣 古林艳 杜嘉瑞 王伊然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157-7165,共9页
用硫代甲酰二肼与聚琥珀酰亚胺合成了新型改性聚天冬氨酸(PASP/CD)。其次,使用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氢谱(NMR)对PASP/CD进行了结构表征。最后,采用质量法、电化学法、原子力显微镜(AFM)、接触角和扫描电镜及能谱研究了PASP/CD在0.5... 用硫代甲酰二肼与聚琥珀酰亚胺合成了新型改性聚天冬氨酸(PASP/CD)。其次,使用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氢谱(NMR)对PASP/CD进行了结构表征。最后,采用质量法、电化学法、原子力显微镜(AFM)、接触角和扫描电镜及能谱研究了PASP/CD在0.5 mol/L盐酸溶液中对碳钢的缓蚀行为。结果表明,PASP/CD作为混合型缓蚀剂,在盐酸溶液中加入PASP/CD后,体系的电荷转移电阻显著增加。PASP/CD的浓度为80 mg/L时缓蚀效率最高,达到91.48%,远高于PASP;与PASP相比,PASP/CD的缓蚀性能受温度的影响较小。AFM图和粗糙度数据可知PASP/CD具有良好的腐蚀抑制性能。发现PASP/CD的缓蚀作用是由于其侧链上的新官能团在钢表面的物理和化学吸附作用成膜的结果。研究为拓宽绿色水处理剂聚天冬氨酸的综合性能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聚天冬氨酸 碳钢 腐蚀 电化学法 表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友好型缓蚀剂蚕沙提取物的缓蚀性能
9
作者 柳鑫华 付占达 +10 位作者 赵红丽 高永光 王瀛 胡海凤 张源 张青 王磊 古林艳 郑福庆 张国炜 杨天资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78-90,共13页
目的为拓展绿色缓蚀剂的范围,研究了盐酸介质中蚕沙提取物(SSE)对Q235钢的缓蚀性能。方法通过乙醇-丙酮回流法从蚕沙中提取获得SSE,通过红外光谱(FTIR)和紫外光谱(UV-vis)分析,确定了SSE的主要结构和在盐酸介质中的稳定性。其次,分别采... 目的为拓展绿色缓蚀剂的范围,研究了盐酸介质中蚕沙提取物(SSE)对Q235钢的缓蚀性能。方法通过乙醇-丙酮回流法从蚕沙中提取获得SSE,通过红外光谱(FTIR)和紫外光谱(UV-vis)分析,确定了SSE的主要结构和在盐酸介质中的稳定性。其次,分别采用失重、动态电位极化(PDP)、阻抗谱(EI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量色散光谱仪(EDS)、原子力显微镜(AFM)和接触角测量等方法,研究了SSE对0.5 mol/L盐酸体系中Q235钢的缓蚀性能。通过拟合计算研究温度对动力学性能参数(活化能Ea、活化熵ΔSa0和活化焓ΔHa0)和吸附性能参数(吸附焓ΔH0ads、吸附熵ΔSads0和吸附自由能ΔGads0)的影响。结果SSE通过抑制本盐酸体系中的阴极和阳极反应,延缓了Q235钢的腐蚀,保护了试片,属于以抑制阳极反应为主的混合型绿色缓蚀剂。随着SSE浓度的提高,活性腐蚀部位被阻断,腐蚀速率降低,缓蚀效率提高。在293 K和SSE质量浓度为0.252 g/L的条件下,失重法测试SSE对试片的缓蚀率为94.84%。通过表面分析手段研究了SSE对Q235钢的缓蚀机理。结论SSE是一种在酸洗领域中具有较好缓蚀性能的环保型缓蚀剂,可以为蚕沙的综合利用提供更强的科技支持和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沙提取物 叶绿素 缓蚀剂 朗缪尔单层吸附 表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H550改性稀土类水滑石的制备及对PVC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先铭 张宁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49-154,共6页
制备了碳酸根插层的镁铝镧稀土类水滑石(MgAlLa-LDHs),然后采用硅烷偶联剂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进行有机表面改性。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表明,KH550未破坏MgAlLa-LDHs的晶体结构,通过化学... 制备了碳酸根插层的镁铝镧稀土类水滑石(MgAlLa-LDHs),然后采用硅烷偶联剂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进行有机表面改性。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表明,KH550未破坏MgAlLa-LDHs的晶体结构,通过化学键合作用覆盖在表面。将KH550改性MgAlLa-LDHs添加到聚氯乙烯(PVC)树脂中,探讨了改性温度、改性溶剂、改性剂用量及体系pH值对PVC热稳定性能的影响。以PVC静态热稳定时间为评价依据,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KH550质量分数为2.5%,10%乙二醇为溶剂,体系pH值=9,改性温度为70℃。刚果红试纸法、烘箱变色法、转矩流变仪等试验结果表明,相比市售镁铝水滑石,MgAlLa-LDHs中镧元素的少量加入可增强PVC的热稳定性能,但对加工性能和力学性能影响不大;KH550改性后的MgAlLa-LDHs能够延长PVC的静态热稳定时间至52 min,较好地抑制样品着色;能够降低加工扭矩和能耗,缩短塑化时间;PVC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缺口冲击强度分别提高46%,30%,32%,表明KH550改性MgAlLa-LDHs可显著提高PVC的热稳定性能、加工性能及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水滑石 表面改性 偶联剂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