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河北宣化地区地质遗迹资源保护与科普工作——以恐龙足迹产地为例
1
作者 贠杰 李平 +3 位作者 赵力颖 吴子杰 张亚光 黄婕 《地质论评》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368-370,共3页
2020年,河北省区域地质调查院在宣化一带发现大型恐龙足迹化石群(贠杰等,2022,2023)。经调查,该足迹化石群规模列居“国内第一、世界第二”,相关成果被CCTV、河北卫视、河北日报、学习强国等30余家媒体报道,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宣化一带... 2020年,河北省区域地质调查院在宣化一带发现大型恐龙足迹化石群(贠杰等,2022,2023)。经调查,该足迹化石群规模列居“国内第一、世界第二”,相关成果被CCTV、河北卫视、河北日报、学习强国等30余家媒体报道,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宣化一带地质遗迹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开发利用价值高,地方政府明确表达了通过地质遗迹资源开发利用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的需求与诉求,因此,形成以恐龙名片为代表的区域性地质遗迹综合开发利用工作成为新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恐龙足迹抢救性保护 地质遗迹 科普思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平原北部大厂凹陷第四纪沉积物的充填过程
2
作者 张金龙 潘志龙 +3 位作者 张运强 张欢 侯德华 石光耀 《现代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1-370,共10页
河北平原区第四纪地层沉积格架构建是区域地层对比和沉积环境研究的基础。为进一步探明河北平原北部大厂凹陷内第四纪松散沉积物的沉积特征,本文在廊坊市三河地区第四纪标准孔(叁9)研究成果基础上,又补充了沉积物粒度分析和古地磁等方... 河北平原区第四纪地层沉积格架构建是区域地层对比和沉积环境研究的基础。为进一步探明河北平原北部大厂凹陷内第四纪松散沉积物的沉积特征,本文在廊坊市三河地区第四纪标准孔(叁9)研究成果基础上,又补充了沉积物粒度分析和古地磁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并分别对大厂凹陷内沿北北东方向分布的8个第四纪钻孔进行了地层划分、沉积相分析和联孔剖面的绘制等工作,并对凹陷内的第四纪三维地质结构、河流与洪积扇的迁移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区内第四纪沉积物主要是由鲍丘河、泃河及段甲岭洪积扇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标准孔(叁9)揭示了该区域在早更新世以洪积扇沉积环境为主;进入中更新世,区域气候相对较暖,水系较发育,主要以河流相沉积和局部洪积扇沉积作用为主;至晚更新世,随着区内南北地势的差异逐渐减小,洪积扇沉积逐渐收缩,该时期的沉积物多以古泃河与古鲍丘河的洪泛平原沉积为主;全新世以来,区内气候转暖,水系较发育,以古鲍丘河的明显下切为主要特征。最后,鲍丘河、泃河及东北部段甲岭一带的洪积扇均进入稳定期,形成现今地貌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平原 大厂凹陷 粒度分析 第四纪 三维地质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古生物地质遗迹资源特征及保护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贠杰 赵力颖 +4 位作者 高尚 张亚光 马梦玲 王茂江 刘洪章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40-42,共3页
古生物化石作为重要的地质遗迹资源,是地球演化过程中生命演化的重要载体,为研究地史时期的生命演化规律、生态环境变迁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更是地学科普工作的最好载体(吴子杰等,2023)。河北发育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的地层与化石.
关键词 河北 古生物地质遗迹 保护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岩—接触交代复合型金属矿多维异常体系——以河北省小寺沟铜钼矿床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彭芊芃 陈海燕 +1 位作者 张运强 刘洪章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158-160,共3页
多维异常体系是指在特定成矿地质时期成矿地球化学系统中存在的空间有序共存、形成机理各异、成矿指向递进的多层次、多属性的地球化学异常体系。前人通过40多个热液成因铜多金属矿床研究表明,矿产成矿过程中发生富集的元素不仅包括成... 多维异常体系是指在特定成矿地质时期成矿地球化学系统中存在的空间有序共存、形成机理各异、成矿指向递进的多层次、多属性的地球化学异常体系。前人通过40多个热液成因铜多金属矿床研究表明,矿产成矿过程中发生富集的元素不仅包括成矿及其伴生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接触交代复合型 多维异常体系 小寺沟铜钼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玉门地区下白垩统体羽化石研究
5
作者 邢伟伟 张静 +3 位作者 杜宝霞 张明辰 姚鱼 潘志龙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893-2899,共7页
羽毛是最复杂的皮肤衍生物,它们形态多样且具有不同的功能,在鸟类和非鸟类恐龙中都有发现。羽毛化石为研究早期鸟类或非鸟类恐龙羽毛的起源和演化提供了重要证据。本研究描述了甘肃玉门地区下白垩统中发现的一块羽毛化石,通过半开放的... 羽毛是最复杂的皮肤衍生物,它们形态多样且具有不同的功能,在鸟类和非鸟类恐龙中都有发现。羽毛化石为研究早期鸟类或非鸟类恐龙羽毛的起源和演化提供了重要证据。本研究描述了甘肃玉门地区下白垩统中发现的一块羽毛化石,通过半开放的封闭羽片及长羽轴特征,认为其属于鸟类羽毛分类中的体羽,并保存有副羽结构。这种复杂的羽毛可能来自玉门地区的早白垩世反鸟类。通过与现代鸟类体羽羽区长度的比较,推测其主人体型为小体型。此外,该化石的发现表明在早白垩世时,有些鸟类为适应不同的环境,其体羽已经发育出了副羽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羽化石 副羽 玉门 下白垩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蔚县盆地晚上新世以来沉积古环境演化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张亚光 马梦玲 +6 位作者 周明兴 贠杰 高尚 何立 赵力颖 李广栋 鲁艳明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37-39,共3页
泥河湾盆地是我国北方典型的新生代陆相断陷盆地(董进等,2015),盆地充填套连续的巨厚层河湖相沉积层。沉积层中发现大量古人类活动遗址及哺乳动物化石,是研究古人类和古环境演化的热点地区之。蔚县盆地与阳原盆地以壶流河串联,共同构成... 泥河湾盆地是我国北方典型的新生代陆相断陷盆地(董进等,2015),盆地充填套连续的巨厚层河湖相沉积层。沉积层中发现大量古人类活动遗址及哺乳动物化石,是研究古人类和古环境演化的热点地区之。蔚县盆地与阳原盆地以壶流河串联,共同构成了泥河湾盆地(广义)(贠杰等,2022),近年来的发掘和调查表明,该区域是早期人类活动的重要区域,其中盆地东北部的黄梅—吉家庄带发现大量早期人类活动遗址及哺乳动物化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蔚县盆地 晚新生代 古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北段盘古河上游早古生代中基性杂岩体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强 程学芹 +5 位作者 王艳凯 李志敏 刘洪章 杨宁 申晋青 罗善霞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5-174,共20页
额尔古纳地块出露的早古生代岩浆岩的成因、源区特征及动力学背景对于揭示恢复额尔古纳地块及其周缘地区的构造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笔者等选取大兴安岭北段盘古河上游地区早古生代中基性杂岩体进行了岩石学研究和锆石U-Pb年代学及岩... 额尔古纳地块出露的早古生代岩浆岩的成因、源区特征及动力学背景对于揭示恢复额尔古纳地块及其周缘地区的构造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笔者等选取大兴安岭北段盘古河上游地区早古生代中基性杂岩体进行了岩石学研究和锆石U-Pb年代学及岩石地球化学分析。野外调查及室内研究表明杂岩体的岩石类型以角闪辉长岩和辉长岩为主,少见石英闪长岩、闪长岩、辉石岩、橄榄辉长岩等中性岩和超基性岩。测年结果显示,角闪辉长岩的成岩年龄为479.2±2.1 Ma,表明该杂岩体形成时代为早奥陶世。地球化学组成上,盘古河上游早古生代中基性杂岩体SiO_(2)含量介于40.74%~54.95%,Fe_(2)O_(3)^(T)含量为3.99%~14.66%,MgO含量介于3.36%~17.78%,Mg^(#)值为47~79,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δEu=0.77~2.06,相对富集Rb、Ba、U、K、Pb和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及放射性元素,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与俯冲带弧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类似。岩浆来源于以俯冲流体交代为主、沉积物熔体交代为辅的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源区以含尖晶石的石榴二辉橄榄岩为主,少量为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并在上升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程度的结晶分异作用。结合区域岩石地层资料,综合分析表明盘古河上游早古生代中基性杂岩体形成于大陆拉张带(或初始裂谷)的构造环境,很可能与西伯利亚板块和额尔古纳地块碰撞后岩石圈伸展背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北段 额尔古纳地块 盘古河上游 早古生代 中基性杂岩体 锆石U-PB年代学 岩石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北山地区小黄山一带片麻状花岗岩形成时代、成因及构造环境 被引量:2
8
作者 胡新茁 杨济远 +3 位作者 邓雯 田光昊 孙肖 秦丹鹤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59-1071,共13页
通过1∶5万区域地质调查,在内蒙古北山地区小黄山一带早石炭世侵入岩中新解体出片麻状中细粒花岗闪长岩、片麻状细粒二长花岗岩和片麻状似斑状细中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其中片麻状中细粒花岗闪长岩和片麻状细粒二长花岗岩在空间上紧密伴... 通过1∶5万区域地质调查,在内蒙古北山地区小黄山一带早石炭世侵入岩中新解体出片麻状中细粒花岗闪长岩、片麻状细粒二长花岗岩和片麻状似斑状细中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其中片麻状中细粒花岗闪长岩和片麻状细粒二长花岗岩在空间上紧密伴生。本文研究小黄山一带片麻状花岗岩的形成时代、成因及构造环境。采用锆石LA-ICP-MS U-Pb法在片麻状中细粒花岗闪长岩、片麻状细粒二长花岗岩中分别获得了443.0±1.2 Ma和441.9±1.6 Ma的岩浆结晶年龄,时代为早志留世早期。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片麻状中细粒花岗闪长岩和片麻状细粒二长花岗岩均为钙碱性系列岩石,碱度率AR为1.82~2.86,较低,且变化范围小,戈蒂尼指数τ为21.22~64.24(τ>10);岩石富集轻稀土元素及K、Rb、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Nb、P、Ti,具有岛弧岩浆岩或造山带岩浆岩的特征。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综合分析,片麻状中细粒花岗闪长岩和片麻状细粒二长花岗岩形成于岛弧构造环境,是东七一山—公婆泉岛弧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北山 小黄山 片麻状花岗质岩石 形成时代 构造环境 岛弧 地质调查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札佐晚白垩世中期埃达克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侯德华 潘志龙 +6 位作者 杨鑫朋 张立国 何娇月 张欢 程洲 王硕 王金贵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92-603,共12页
为解释南冈底斯晚白垩世埃达克质岩石成因及其地球动力学机制,本文对西藏扎囊县札佐地区二长花岗岩开展了锆石U-Pb年代学、Hf同位素和全岩地球化学分析。札佐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定年为80.43±0.62 Ma,其SiO2为66.19%~66.84%,Al2O3为... 为解释南冈底斯晚白垩世埃达克质岩石成因及其地球动力学机制,本文对西藏扎囊县札佐地区二长花岗岩开展了锆石U-Pb年代学、Hf同位素和全岩地球化学分析。札佐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定年为80.43±0.62 Ma,其SiO2为66.19%~66.84%,Al2O3为15.17%~15.48%,MgO为1.67%~1.91%,Mg#为47.4~51.5,K_(2)O为3.86%~4.09%,A/CNK=0.91~1.01,属准铝质高钾钙碱性岩石。岩石轻稀土富集明显,高Sr(492×10^(−6)~670.2×10^(−6)),低Y(8.27×10^(−6)~14.99×10^(−6)),Yb(1.07×10^(−6)~1.79×10^(−6)),高Sr/Y(35.0~81.0),高La/Yb(17.4~21.4),弱负Eu异常,具埃达克岩地球化学特征。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和重稀土。锆石εHf(t)值为10.5~14.1,单阶段Hf模式年龄(tDM1)为184.8~326.1 Ma,平均为203.4 Ma,二阶段Hf模式年龄(tDM2)为247.2~476.0 Ma,平均为287.1 Ma,略大于侵位年龄,指示岩浆物质来源于俯冲洋壳,并可能卷入俯冲沉积物。岩石中地幔组分印记Mg#值和相容元素Ni、Cr含量较高,表明熔体在上升过程中与上覆地幔楔发生反应。研究分析表明,在新特提斯洋洋脊俯冲作用下,高温热流透过板片窗导致洋壳(及俯冲沉积物)部分熔融形成札佐埃达克质二长花岗岩。同时表明,在80 Ma左右,新特提斯洋仍处于洋脊俯冲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冈底斯 晚白垩世 埃达克岩 LU-HF同位素 洋脊俯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北宣化地区晚侏罗世土城子组恐龙足迹群沉积环境
10
作者 高尚 张运强 +4 位作者 贠杰 张亚光 周正柱 谷文杰 刘洪章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35-36,共2页
笔者等在冀北宣化地区晚侏罗世土城子组发现了大量恐龙足迹,共发现足迹5000余个,行迹80余条,出露总面积达30000 m^(2)(贠杰等,2022)。野外调查研究其沉积环境对恢复恐龙动物群的生活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沉积构造特征、粒... 笔者等在冀北宣化地区晚侏罗世土城子组发现了大量恐龙足迹,共发现足迹5000余个,行迹80余条,出露总面积达30000 m^(2)(贠杰等,2022)。野外调查研究其沉积环境对恢复恐龙动物群的生活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沉积构造特征、粒度分布特征等分析宣化地区晚侏罗世土城子组恐龙足迹群的沉积环境,为恢复恐龙动物群的生态环境面貌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环境 土城子组 恐龙足迹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