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河北宣化地区地质遗迹资源保护与科普工作——以恐龙足迹产地为例
1
作者 贠杰 李平 +3 位作者 赵力颖 吴子杰 张亚光 黄婕 《地质论评》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368-370,共3页
2020年,河北省区域地质调查院在宣化一带发现大型恐龙足迹化石群(贠杰等,2022,2023)。经调查,该足迹化石群规模列居“国内第一、世界第二”,相关成果被CCTV、河北卫视、河北日报、学习强国等30余家媒体报道,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宣化一带... 2020年,河北省区域地质调查院在宣化一带发现大型恐龙足迹化石群(贠杰等,2022,2023)。经调查,该足迹化石群规模列居“国内第一、世界第二”,相关成果被CCTV、河北卫视、河北日报、学习强国等30余家媒体报道,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宣化一带地质遗迹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开发利用价值高,地方政府明确表达了通过地质遗迹资源开发利用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的需求与诉求,因此,形成以恐龙名片为代表的区域性地质遗迹综合开发利用工作成为新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恐龙足迹抢救性保护 地质遗迹 科普思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昆仑库地地区中-晚三叠世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地质意义
2
作者 白春东 专少鹏 +1 位作者 张新征 李典 《地质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1-211,共21页
西昆仑库地地区位于麻扎—康西瓦缝合带北侧,其内印支期岩浆岩广泛发育,形成于古特提斯洋消减闭合。笔者对研究薄弱的库地地区印支期花岗岩开展岩石学、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等研究,探讨岩石成因和印支期构造演化。中粒二长花岗岩、... 西昆仑库地地区位于麻扎—康西瓦缝合带北侧,其内印支期岩浆岩广泛发育,形成于古特提斯洋消减闭合。笔者对研究薄弱的库地地区印支期花岗岩开展岩石学、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等研究,探讨岩石成因和印支期构造演化。中粒二长花岗岩、粗粒二长花岗岩和斑状花岗闪长岩锆石U-Pb年龄分别为238.1±1.3 Ma、238.2±1.8Ma和230.6±1.3Ma,时代为中三叠世末期至晚三叠世早期。中粒二长花岗岩SiO_(2)含量69.41%~70.45%,K_(2)O/Na_(2)O为0.47~0.80;粗粒二长花岗岩SiO_(2)含量67.39%~74.87%,K_(2)O/Na_(2)O为0.83~1.65;斑状花岗闪长岩SiO_(2)含量65.21%~69.83%,K_(2)O/Na_(2)O为0.73~1.12。中-晚三叠世早期,花岗岩属于I型高钾钙碱性系列。中粒二长花岗岩源区为安山质岩石,且有地幔物质加入;粗粒二长花岗岩和斑状花岗闪长岩主要为英云闪长岩部分熔融形成。中-晚三叠世,花岗岩属于火山弧花岗岩,是库地一带古特提斯洋向北俯冲的地质产物。西昆仑地区古特提斯洋俯冲消减年限为254.5~230.6 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地地区 古特提斯洋 I型花岗岩 中-晚三叠世 弧花岗岩 西昆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平原北部大厂凹陷第四纪沉积物的充填过程
3
作者 张金龙 潘志龙 +3 位作者 张运强 张欢 侯德华 石光耀 《现代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1-370,共10页
河北平原区第四纪地层沉积格架构建是区域地层对比和沉积环境研究的基础。为进一步探明河北平原北部大厂凹陷内第四纪松散沉积物的沉积特征,本文在廊坊市三河地区第四纪标准孔(叁9)研究成果基础上,又补充了沉积物粒度分析和古地磁等方... 河北平原区第四纪地层沉积格架构建是区域地层对比和沉积环境研究的基础。为进一步探明河北平原北部大厂凹陷内第四纪松散沉积物的沉积特征,本文在廊坊市三河地区第四纪标准孔(叁9)研究成果基础上,又补充了沉积物粒度分析和古地磁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并分别对大厂凹陷内沿北北东方向分布的8个第四纪钻孔进行了地层划分、沉积相分析和联孔剖面的绘制等工作,并对凹陷内的第四纪三维地质结构、河流与洪积扇的迁移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区内第四纪沉积物主要是由鲍丘河、泃河及段甲岭洪积扇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标准孔(叁9)揭示了该区域在早更新世以洪积扇沉积环境为主;进入中更新世,区域气候相对较暖,水系较发育,主要以河流相沉积和局部洪积扇沉积作用为主;至晚更新世,随着区内南北地势的差异逐渐减小,洪积扇沉积逐渐收缩,该时期的沉积物多以古泃河与古鲍丘河的洪泛平原沉积为主;全新世以来,区内气候转暖,水系较发育,以古鲍丘河的明显下切为主要特征。最后,鲍丘河、泃河及东北部段甲岭一带的洪积扇均进入稳定期,形成现今地貌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平原 大厂凹陷 粒度分析 第四纪 三维地质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阜平杂岩中阜平岩群浅粒岩锆石U-Pb-Hf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5
4
作者 王建龙 宋会侠 +5 位作者 段庆松 黄智强 程海峰 杨崇辉 耿元生 杜利林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67-282,共16页
华北克拉通中部阜平地区的阜平岩群是该区分布较广的太古宙地层,经历了角闪岩相-麻粒岩相变质,其时代限定对研究阜平杂岩的早期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LA-MC-ICP-MS(多接收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对阜平岩群元坊岩组... 华北克拉通中部阜平地区的阜平岩群是该区分布较广的太古宙地层,经历了角闪岩相-麻粒岩相变质,其时代限定对研究阜平杂岩的早期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LA-MC-ICP-MS(多接收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对阜平岩群元坊岩组中的浅粒岩进行了锆石U-Pb-Hf同位素原位分析,获得两期变质锆石年龄分别为2 531±15 Ma和1 943±16 Ma,并根据碎屑锆石内部结构特征和年龄结果,认为核部年龄在2 549~2 500 Ma的碎屑锆石中最大207Pb/206Pb年龄2 549±4 Ma可以代表原岩的最大沉积年龄,初步限定元坊岩组浅粒岩原岩沉积时代为2 550~2 530 Ma。锆石Lu-Hf同位素结果中,176Lu/177Hf值为0. 000 289~0. 004 262,176Hf/177Hf值为0. 281 255~0. 281 791。176Hf/177Hfi值为0. 281 230~0. 281 623,εHf(t)值为-5. 86~13. 62,变化范围较大。单阶段和两阶段模式年龄分别为2 748~2 242 Ma和2 810~2 272 Ma。根据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结果,提出元坊岩组浅粒岩物源区主要来自新太古代TTG质片麻岩,2. 8~2. 6 Ga为阜平地区强烈的地壳生长阶段,阜平地区2. 5 Ga和1. 95 Ga变质信息分别代表华北初步克拉通化和最终克拉通化过程中的变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阜平岩群 元坊岩组 浅粒岩 锆石U-Pb-Hf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唐山地区丰台—野鸡坨断裂第四纪活动性——来自~(14)C和磁性地层年代学的证据 被引量:10
5
作者 陈宏强 专少鹏 +4 位作者 陈超 赵华平 杨瑞 何娇月 胥勤勉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05-617,共13页
丰台—野鸡坨断裂为唐山地区主要断裂之一,西侧为鸦鸿桥凹陷,东侧为唐山凸起,断裂两侧第四系厚度之差巨大。本文依据该断层两侧钻孔对其第四纪以来活动性进行初步的探讨。通过对丰台—野鸡坨断裂上下两盘PZK14和PZK20孔磁性地层学研究,... 丰台—野鸡坨断裂为唐山地区主要断裂之一,西侧为鸦鸿桥凹陷,东侧为唐山凸起,断裂两侧第四系厚度之差巨大。本文依据该断层两侧钻孔对其第四纪以来活动性进行初步的探讨。通过对丰台—野鸡坨断裂上下两盘PZK14和PZK20孔磁性地层学研究,并结合钻孔岩石地层,及浅部光释光和~(14)C测年结果,建立第四纪地层格架。结果表明:两孔底部"泥包砾"为新近纪沉积;PZK14孔下更新统底界埋深为387 m,中更新统底界埋深为114 m,上更新统底界埋深为71 m,全新统底界埋深为6 m;PZK20孔下更新统底界埋深为155 m,中更新统底界埋深为73 m,上更新统底界为36 m,无全新世地层。丰台—野鸡坨断裂活动在早更新世时表现为逐渐增强的特点,活动速率由早期的5.4 cm/ka增加到13.9 cm/ka。中更新世断裂活动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活动速率为1.0 cm/ka。晚更新世以后,断裂重新活动,且更加剧烈,活动速率达到了54.5 cm/k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纪 丰台—野鸡坨断裂 古地磁 沉积速率 断裂活动性 地质调查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行山麻棚地区高Ba-Sr花岗质侵入岩的地球化学、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程海峰 杜利林 +7 位作者 杨崇辉 苏荣昆 孟庆涛 刘广 王明明 张正平 井晶晶 王晓东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19-736,共18页
华北克拉通经历了长期而复杂的地质过程,中生代时期在太行山地区构造岩浆活动强烈,形成了一系列中酸性岩体。麻棚岩体位于太行山北段,侵位于新太古代片麻岩和表壳岩中,由中心向边缘分别出露似斑状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和石英闪长岩。... 华北克拉通经历了长期而复杂的地质过程,中生代时期在太行山地区构造岩浆活动强烈,形成了一系列中酸性岩体。麻棚岩体位于太行山北段,侵位于新太古代片麻岩和表壳岩中,由中心向边缘分别出露似斑状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和石英闪长岩。前人已经对麻棚岩体进行过岩石学、岩石化学、岩体成因类型和年代学等多方面的研究,其花岗岩类型仍存有争议。本文对麻棚岩体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地球化学、锆石SHRIMP U-Pb同位素年代学分析和Lu-Hf同位素组成研究,进一步探讨了麻棚岩体的地球化学类型、形成时代和岩浆源区性质。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麻棚岩体具有较高的SiO_(2)、Na_(2)O+K_(2)O、Ba、Sr、LREE含量和K_(2)O/Na_(2)O值,较低的Al_(2)O_(3)、MgO、Rb、Nb、Ta、Th、U、Y、HREE含量和Mg^(#)值,无明显的Eu异常,明显亏损Nb、Ta、P、Ti等高场强元素,属于高Ba-Sr花岗岩。新获得的3个不同相带岩石的锆石SHRIMP U-Pb同位素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29.4±1.4、131.2±2.2和129.5±1.3 Ma,且具有相似主量元素组成及稀土和微量元素分布模式,反映了麻棚岩体为同一期岩浆活动产物。Lu-Hf同位素测试分析数据计算获得麻棚岩体岩浆锆石的εHf(t)值为-27.00~-15.44,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2)为2 358~1 765 Ma。麻棚岩体是前寒武纪变质基底部分熔融形成的岩浆与幔源岩浆混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棚岩体 锆石SHRIMP U-Pb年龄 LU-HF同位素 高Ba-Sr花岗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奥陶纪马家沟组顶部古风化壳中三稀元素赋存状态及富集机制 被引量:3
7
作者 杨鑫朋 张运强 +5 位作者 程洲 杨瑞 季虹 张欢 石光耀 王金贵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7-169,共13页
河北省奥陶纪马家沟组与晚石炭世本溪组之间发育一套古风化壳层,岩性主要为铁质黏土岩、铝质黏土岩和铝土岩,剖面从顶到底具典型的“煤-铝-铁”结构。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冀东石岭和冀南同义岭古风化壳样品的轻稀土元素氧化物总质量... 河北省奥陶纪马家沟组与晚石炭世本溪组之间发育一套古风化壳层,岩性主要为铁质黏土岩、铝质黏土岩和铝土岩,剖面从顶到底具典型的“煤-铝-铁”结构。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冀东石岭和冀南同义岭古风化壳样品的轻稀土元素氧化物总质量分数分别达0.0893%和0.0717%,均超过了古风化壳型轻稀土矿边界品位,冀北煤窑山古风化壳样品的轻稀土元素总质量分数为0.0504%,也具明显富集特征。古风化壳中部分样品稀有元素Li含量也超过了伴生边界品位。通过元素逐级分离试验定量分析出古风化壳中的三稀元素主要以矿物相存在,再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电子探针分析进一步确定三稀元素主要以类质同象赋存于伊利石、高岭石等黏土矿物中,少量以化合态存在于独立的稀土矿物中。综合分析认为,古风化壳中三稀元素的矿化富集依次经历了风化壳形成阶段、铝质岩系形成阶段及沉积压实阶段的多阶段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古风化壳 三稀元素 赋存状态 富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古生物地质遗迹资源特征及保护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贠杰 赵力颖 +4 位作者 高尚 张亚光 马梦玲 王茂江 刘洪章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40-42,共3页
古生物化石作为重要的地质遗迹资源,是地球演化过程中生命演化的重要载体,为研究地史时期的生命演化规律、生态环境变迁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更是地学科普工作的最好载体(吴子杰等,2023)。河北发育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的地层与化石.
关键词 河北 古生物地质遗迹 保护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岩—接触交代复合型金属矿多维异常体系——以河北省小寺沟铜钼矿床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彭芊芃 陈海燕 +1 位作者 张运强 刘洪章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158-160,共3页
多维异常体系是指在特定成矿地质时期成矿地球化学系统中存在的空间有序共存、形成机理各异、成矿指向递进的多层次、多属性的地球化学异常体系。前人通过40多个热液成因铜多金属矿床研究表明,矿产成矿过程中发生富集的元素不仅包括成... 多维异常体系是指在特定成矿地质时期成矿地球化学系统中存在的空间有序共存、形成机理各异、成矿指向递进的多层次、多属性的地球化学异常体系。前人通过40多个热液成因铜多金属矿床研究表明,矿产成矿过程中发生富集的元素不仅包括成矿及其伴生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接触交代复合型 多维异常体系 小寺沟铜钼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唐山地区古滦河冲积扇第四纪以来演化与变迁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宏强 专少鹏 +4 位作者 赵华平 杨瑞 陈超 段炳鑫 李庆喆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8-152,共15页
古滦河冲积扇研究的关注点更多在全新世,对其更新世的演化与变迁一直没有进行过系统研究。根据古滦河冲积扇上PZK10、PZK20钻孔的磁性地层学、年代地层学、沉积学、测井沉积学、岩芯色度分析等,对古滦河冲积平原的第四纪三维地质结构、... 古滦河冲积扇研究的关注点更多在全新世,对其更新世的演化与变迁一直没有进行过系统研究。根据古滦河冲积扇上PZK10、PZK20钻孔的磁性地层学、年代地层学、沉积学、测井沉积学、岩芯色度分析等,对古滦河冲积平原的第四纪三维地质结构、冲积扇体的规模以及迁移规律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PZK10孔揭露了上新世时沉积的巨厚洪积成因“泥包砾”地层,早更新世时发育两个冲积扇-湖相旋回,中更新世时发育辫状河沉积,晚更新世发育湖相、冲积扇相、辫状河相沉积。PZK20孔上新世沉积了一套巨厚“泥包砾”层,早更新世为扇前平原-辫状河相沉积,中更新世为辫状河-冲积扇相沉积,晚更新世为辫状河沉积。古滦河发育两期冲积扇,第一期为早更新世早期,在沙流河镇一带出山口形成的规模较大的冲积扇;第二期为早更新世中期,古滦河在现今丘庄水库一带发生分流,在丰润区一带出山口形成的冲积扇。中更新世,第一期冲积扇开始萎缩,第二期冲积扇继续发育,形成巨厚砾石层;晚更新世,古滦河在迁西县城以北发生袭夺,东流迁移出研究区,在西峡口进入迁安盆地,形成以西峡口为顶点的冲积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纪 古滦河冲积扇 钻孔 古地磁 光释光 测井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北缘宣化一带中侏罗世双峰式火山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
11
作者 白春东 许凡 +4 位作者 李泽阳 孟家葆 杨济远 朱本鸿 申伍军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36-653,共18页
双峰式火山岩对构造环境和地球动力学具有重要研究意义。笔者首次在宣化地区蟒头山-祁家庄和滴水崖一带髫髻山组下部发现了玄武岩与粗面岩的双峰式火山岩组合,对其开展了地质学、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以期为中侏罗... 双峰式火山岩对构造环境和地球动力学具有重要研究意义。笔者首次在宣化地区蟒头山-祁家庄和滴水崖一带髫髻山组下部发现了玄武岩与粗面岩的双峰式火山岩组合,对其开展了地质学、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以期为中侏罗世时期华北克拉通地幔状态和构造环境研究提供新的地质证据。结果显示,玄武岩分为两类,下部玄武岩的SiO_(2)含量为42.91%~46.63%,K_(2)O含量为0.28%~0.37%,TiO_(2)含量为1.42%~1.51%;Mg^(#)为40~61,属于拉斑系列;ΣREE为56.40×10^(-6)~85.85×10^(-6),La_(N)/Yb_(N)为1.55~2.01,轻重稀土弱分馏;δEu为1.04~1.09,具弱正铕异常。上部玄武岩的SiO_(2)含量为39.49%~49.79%,K_(2)O含量为2.08%~2.74%,TiO_(2)含量为2.32%~3.39%;Mg^(#)为28~42,属于碱性玄武岩系列;ΣREE为248.60×10^(-6)~329.56×10^(-6),La_(N)/Yb_(N)为7.24~8.22,轻重稀土分馏强烈,δEu为1.08~1.20,具正铕异常。粗面岩SiO_(2)含量为61.45%~63.79%,K_(2)O含量为5.22%~5.81%,Na2O含量为4.31%~4.7%,A/CNK为0.96~0.99,属于偏铝质岩石,属于碱性系列,ΣREE=262.55×10^(-6)~323.85×10^(-6),La_(N)/Yb_(N)=8.59~9.98,δEu=0.91~0.99,无铕异常。粗面岩的锆石U-Pb年龄为(162.5±1.3)Ma。髫髻山组下部玄武岩与粗面岩构成双峰式火山岩组合,年龄为(162.5±1.3)~(164.3±2.6)Ma,时代为中侏罗世末期,形成于大陆裂谷环境。研究认为中侏罗世末期华北克拉通北缘因受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而发生破坏使其地幔转变为大洋型地幔,自下部玄武岩至上部玄武岩,形成其岩浆的地幔源区物质的部分熔融程度降低,地幔源区的深度变大,地幔源区为受古亚洲洋俯冲作用和陆壳富集组分改造的大洋型地幔。粗面岩形成于加厚地壳背景,由碱性玄武岩与高分异新太古代地壳物质混合物部分熔融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 髫髻山组 双峰式火山岩 玄武岩和粗面岩 碱性系列 大陆裂谷 亏损地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北段盘古河上游早古生代中基性杂岩体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强 程学芹 +5 位作者 王艳凯 李志敏 刘洪章 杨宁 申晋青 罗善霞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5-174,共20页
额尔古纳地块出露的早古生代岩浆岩的成因、源区特征及动力学背景对于揭示恢复额尔古纳地块及其周缘地区的构造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笔者等选取大兴安岭北段盘古河上游地区早古生代中基性杂岩体进行了岩石学研究和锆石U-Pb年代学及岩... 额尔古纳地块出露的早古生代岩浆岩的成因、源区特征及动力学背景对于揭示恢复额尔古纳地块及其周缘地区的构造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笔者等选取大兴安岭北段盘古河上游地区早古生代中基性杂岩体进行了岩石学研究和锆石U-Pb年代学及岩石地球化学分析。野外调查及室内研究表明杂岩体的岩石类型以角闪辉长岩和辉长岩为主,少见石英闪长岩、闪长岩、辉石岩、橄榄辉长岩等中性岩和超基性岩。测年结果显示,角闪辉长岩的成岩年龄为479.2±2.1 Ma,表明该杂岩体形成时代为早奥陶世。地球化学组成上,盘古河上游早古生代中基性杂岩体SiO_(2)含量介于40.74%~54.95%,Fe_(2)O_(3)^(T)含量为3.99%~14.66%,MgO含量介于3.36%~17.78%,Mg^(#)值为47~79,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δEu=0.77~2.06,相对富集Rb、Ba、U、K、Pb和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及放射性元素,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与俯冲带弧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类似。岩浆来源于以俯冲流体交代为主、沉积物熔体交代为辅的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源区以含尖晶石的石榴二辉橄榄岩为主,少量为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并在上升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程度的结晶分异作用。结合区域岩石地层资料,综合分析表明盘古河上游早古生代中基性杂岩体形成于大陆拉张带(或初始裂谷)的构造环境,很可能与西伯利亚板块和额尔古纳地块碰撞后岩石圈伸展背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北段 额尔古纳地块 盘古河上游 早古生代 中基性杂岩体 锆石U-PB年代学 岩石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西北地区中侏罗世玄武岩的首次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白春东 许凡 +2 位作者 李泽阳 孟家葆 朱本鸿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27-1138,共12页
笔者等在张家口市宣化区—涿鹿县一带中—上侏罗统髫髻山组底部首次发现玄武岩组合,其时代归属、地球化学性质及地质意义需要开展研究。本文对玄武岩开展地质学、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玄武岩SiO_(2)含量为39.49%~49.74%... 笔者等在张家口市宣化区—涿鹿县一带中—上侏罗统髫髻山组底部首次发现玄武岩组合,其时代归属、地球化学性质及地质意义需要开展研究。本文对玄武岩开展地质学、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玄武岩SiO_(2)含量为39.49%~49.74%,Mg^(#)为28~65,里特曼指数σ主要为2.61~33.12。玄武岩获得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64.3±2.6 Ma,时代为中侏罗世,代表髫髻山组底界年龄。玄武岩属于碱性玄武岩系列,与上覆粗面岩构成双峰式火山岩组合,表明髫髻山组早期火山岩形成于大陆板内拉张环境。该套玄武岩是髫髻山组中性火山岩的玄武质岩浆底侵作用的地质学、岩石学和大地构造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西北 中侏罗世玄武岩 髫髻山组 底侵作用 板内拉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1:50000沙流河幅第四系钻孔数据库
14
作者 陈圆圆 卜令 +5 位作者 专少鹏 杨瑞 赵华平 季虹 陈超 陈宏强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125-147,共23页
河北省1:50000沙流河幅是京津冀平原地区地质调查的重点图幅之一,晚新生代地层是图幅的主要调查对象,第四系钻孔数据库是地质调查核心成果的体现。本次工作利用钻孔施工和测试成果数据,结合收集的钻孔资料,建立了第四系钻孔数据库,主要... 河北省1:50000沙流河幅是京津冀平原地区地质调查的重点图幅之一,晚新生代地层是图幅的主要调查对象,第四系钻孔数据库是地质调查核心成果的体现。本次工作利用钻孔施工和测试成果数据,结合收集的钻孔资料,建立了第四系钻孔数据库,主要包括1个钻孔基本信息图层、5个钻孔编录数据库、5个钻孔设计数据库及5张钻孔柱状图。本文从数据来源、数据处理方法、数据属性结构及数据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以呈现基于数字地质调查系统的第四系钻孔数据库成果和建库实例。本数据库为唐山地区城市三维地质模型的建立提供了基础数据,服务于京津冀协同发展,同时也为平原区地质调查中钻孔数据的处理及建库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 1 沙流河幅 第四系钻孔 数据库 地质调查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平原北部蓟州区西南头营剖面地层沉积特征与沉积环境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石光耀 张运强 +6 位作者 张欢 潘志龙 李庆喆 张金龙 张鹏程 吕可欣 闫皓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13-2126,共14页
笔者等通过详细测量河北平原北部天津市蓟州区西南部桑梓镇头营剖面,结合粒度分析数据、孢粉分析数据、^(14)C和光释光测年数据,系统分析了该剖面地层形成年龄和沉积特征。实测剖面显示地层可以划分为18层,沉积物以黏土质粉砂、粉砂质... 笔者等通过详细测量河北平原北部天津市蓟州区西南部桑梓镇头营剖面,结合粒度分析数据、孢粉分析数据、^(14)C和光释光测年数据,系统分析了该剖面地层形成年龄和沉积特征。实测剖面显示地层可以划分为18层,沉积物以黏土质粉砂、粉砂质黏土、黏土为主。^(14)C和光释光测年数据显示该剖面沉积物主要为晚更新世晚期以来沉积。粒度分析结果显示14个粒度样品频率分布曲线均为不对称的单峰态,表明沉积物成分单一,为相对稳定的水能条件下形成;概率累积曲线以细粒型为主,样品主要由跃移总体和悬浮总体组成。根据孢粉组合特征,可将剖面划分为3个孢粉带,孢粉带Ⅰ:气候温和湿润;孢粉带Ⅱ:气候寒冷干旱;孢粉带Ⅲ:气候温暖湿润。实测剖面测年结果与古里雅冰芯氧同位素曲线作对比可知,剖面形成时代对应MIS3~MIS1阶段,头营剖面经历了暖—冷—暖的气候变化,与孢粉组合反映的气候特征一致。综上可知,头营剖面晚更新世以来沉积物应属漫滩或洼地相沉积,整体处于相对稳定的低水流条件,沉积环境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度特征 14C和光释光测年 孢粉组合 沉积环境 河北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天山阿吾拉勒西段石炭纪花岗岩与暗色包体岩石成因及地质意义
16
作者 李丽娟 张涛 +4 位作者 李强 贠杰 何立 程学芹 赵力颖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3-90,共18页
西天山出露的古生代岩浆岩的岩石成因及动力学背景对于恢复区域构造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选取阿吾拉勒西段巩乃斯种羊场北西地区的花岗岩及其中暗色包体进行了岩石学研究、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研究表明暗色包体为... 西天山出露的古生代岩浆岩的岩石成因及动力学背景对于恢复区域构造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选取阿吾拉勒西段巩乃斯种羊场北西地区的花岗岩及其中暗色包体进行了岩石学研究、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研究表明暗色包体为细粒闪长岩,闪长质包体K_(2)O=0.93~2.50,K_(2)O/Na_(2)O=0.20~0.21,A/CNK=0.83~0.87,里特曼指数σ=2.33~3.02,为准铝质钙碱性岩石系列。寄主花岗岩K_(2)O=2.92~3.48,含量较高,K_(2)O/Na_(2)O=0.60~0.79,里特曼指数σ=1.87~2.17,A/CNK=1.01~1.04,为弱过铝质钙碱性系列岩石,属I型花岗岩。二者均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Pb等,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稀土总量较低,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闪长质包体无显著Eu、Sr异常,而花岗岩具明显的负Eu异常,且Sr、P、Ti元素强烈亏损。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花岗岩成岩年龄为(320.0±2.7)Ma,属晚石炭世早期;闪长质包体成岩时代为(344.5±1.4)Ma,属早石炭世中期。闪长质包体类型为捕掳体,是寄主花岗质岩浆上位过程中捕获的围岩。岩石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特征揭示二者有不同的成因,闪长质包体为早期北天山洋南向俯冲过程中形成的,而花岗岩侵位于后碰撞伸展环境,是由于软流圈上涌加热导致基性下地壳部分熔融而成。综合区域地质资料分析,早晚石炭世之交很可能是西天山区域构造体制转换的重要阶段,即由碰撞挤压环境转化为伸展拉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天山 花岗岩 包体 锆石U-PB 岩石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冈底斯南缘阿扎乡古新世花岗闪长岩地质特征及成矿潜力评价
17
作者 王金贵 冯钊 +9 位作者 李鹏 葛玢 张鑫全 段炳鑫 王硕 侯德华 杨鑫朋 程洲 张欢 刘琦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4-149,共16页
西藏冈底斯岩浆弧带是我国重要的铜矿资源产地。研究区位于南冈底斯斑岩铜矿带东段克鲁铜金矿床西侧,古新世岩浆活动较为强烈,但如此强烈的岩浆活动与铜矿的关系究竟如何?其是否具有好的成矿潜力?解决这些问题对指导该地区的找矿工作具... 西藏冈底斯岩浆弧带是我国重要的铜矿资源产地。研究区位于南冈底斯斑岩铜矿带东段克鲁铜金矿床西侧,古新世岩浆活动较为强烈,但如此强烈的岩浆活动与铜矿的关系究竟如何?其是否具有好的成矿潜力?解决这些问题对指导该地区的找矿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通过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同位素分析了花岗闪长岩的岩浆起源、岩石成因及形成的构造环境,并结合氧逸度分析成矿潜力。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岩体形成于古新世(64.55±0.93 Ma),岩石属钙碱性系列,稀土元素总量∑REE(包括Y元素)平均为94.01×10^(-6),富集K、U、Rb、Ba和轻稀土(LREEs),亏损Nb、Ta、Ti、Zr和重稀土(HREEs),无明显Eu负异常。Rb/Sr比值平均为0.20,Nb/Ta比值平均为11.89,锆石ε_(Hf)(t)值为+10.7~+13.3,t_(DM2)变化于285.5~453.4 Ma,I_(A)=490,I_(T)=484,岩体中锆石结晶温度大约在700℃,显示岩浆来源于俯冲环境新生地壳的部分熔融,并有少量幔源物质加入,具典型的I型花岗岩特征,推断其形成于挤压俯冲碰撞前的弧构造环境。结合高氧逸度、地幔物质以及流体的贡献,可推知该地区具有良好的深部铜金资源成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冈底斯南缘 古新世 花岗闪长岩 成矿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地质的工作方法及取得的成果
18
作者 魏民 《当代农机》 2024年第7期97-99,共3页
介绍了农业地质的工作方法,阐述了农业地质取得的成果。
关键词 农业地质 工作方法 采样准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中拉萨地体松木果强过铝质花岗岩的成因及对新特提斯洋晚三叠世俯冲作用的指示
19
作者 刘畅 陈伟 +5 位作者 赵元艺 刘洪章 俞嘉嘉 贾立民 邸梦想 张书豪 《岩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797-2811,共15页
中拉萨地体晚三叠世弧岩浆作用在研究新特提斯洋板块构造演化具有重要地质意义。本文通过对中拉萨地体晚三叠世松木果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的全岩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及锆石Lu-Hf同位素进行分析,探讨岩石成因。结果显示松木果花... 中拉萨地体晚三叠世弧岩浆作用在研究新特提斯洋板块构造演化具有重要地质意义。本文通过对中拉萨地体晚三叠世松木果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的全岩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及锆石Lu-Hf同位素进行分析,探讨岩石成因。结果显示松木果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的锆石U-Pb定年结果分别为209.7±1.4Ma、209.1±1.5Ma,表明其形成于晚三叠世。花岗闪长岩具有较低的SiO_(2)(63.46%~64.13%),里特曼指数(σ)介于1.97~2.84,具有钙碱性特征,二长花岗岩具有较高的SiO_(2)(72.56%~74.64%),里特曼指数(σ)介于2.19~2.39,具有钙碱性特征。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的A/CNK为1.12~1.30,显示强过铝质特征。二者微量元素均富集Rb、U、K、Th等元素,而相对亏损Nb、P、Ti等元素。二者的(La/Yb)N值为6.63~35.4,反映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显著的特征。研究表明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为钙碱性强过铝质S型花岗岩。其中,二长花岗岩来源于杂砂岩和长英质泥岩的熔融,花岗闪长岩来源于受过铝质俯冲组分(洋底沉积物)交代和改造下地壳的部分熔融。结合前人研究资料,认为中拉萨地体松木果岩体晚三叠世花岗岩形成于新特提斯洋北向俯冲作用的构造背景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拉萨地体 松木果 晚三叠世 锆石U-PB定年 岩石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末压片-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小样品量土壤和沉积物中主量元素 被引量:4
20
作者 赵红坤 刘亚轩 +8 位作者 马生明 张艳飞 张鹏鹏 李强 李振清 陈其慎 李勇 顾雪 陈宏强 《岩矿测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5-315,共11页
实现小样品量的X射线荧光光谱(XRF)分析测试是获取珍贵和稀缺样品中化学组成过程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同时,应用XRF对标准物质进行均匀性检验在最小取样量上也存在争议。在目前地质分析样品(包括标准物质)大多为74μm(-200目)粒度... 实现小样品量的X射线荧光光谱(XRF)分析测试是获取珍贵和稀缺样品中化学组成过程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同时,应用XRF对标准物质进行均匀性检验在最小取样量上也存在争议。在目前地质分析样品(包括标准物质)大多为74μm(-200目)粒度水平下,XRF分析压片法的常规样品量为4g左右。本文利用0.1g样品量进行粉末压片,通过更换XRF试样盒面罩直径为12mm,缩小视野光栏直径为10mm,同时在优化制样条件和仪器测量条件基础上,利用32种不同类型、不同含量梯度的地球化学标准物质,建立了0.1g样品量条件下XRF粉末直接压片法测定土壤和沉积物样品中10种主量元素(SiO_(2)、Al_(2)O_(3)、TFe_(2)O_(3)、MgO、CaO、Na_(2)O、K_(2)O、Mn、Ti和P)的分析方法,大幅度降低了样品量。0.1g样品量分析方法检出限为14μg/g~0.35%,精密度(RSD,n=12)小于3.9%。经对比分析,采用本文0.1g样品量方法分析不同含量标准物质的测定值均在标准值范围内,相对误差绝对值(|RE|)在0~15.7%,与4g样品量分析结果(|RE|在0.3%~28.3%)差异不大。采用本文方法0.1g样品量和常规方法4g样品量两种方法分析实际样品的测定结果基本吻合,验证了建立的0.1g样品量XRF分析方法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荧光光谱法 粉末压片 样品量 土壤 沉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