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吸附VOCs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 1
-
-
作者
杨建成
王诗宁
杨硕
杨明涛
沈伯雄
张笑
-
机构
河北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河北省动力系统污染物控制技术创新中心
-
出处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63-476,共14页
-
基金
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ZD2017019)
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02092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80081987)。
-
文摘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均具有严重危害,而吸附法作为有效的VOCs脱除技术已得到广泛应用。在众多吸附剂中,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以其极大的比表面积、可调节的孔径和可修饰性等优势,在VOCs脱除领域展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首先介绍了在吸附过程中涉及到的吸附机理,从影响因素角度回顾了近年MOFs在VOCs吸附方面的研究进展。按照吸附质与吸附剂的几何结构、改性官能团、MOFs的金属位点、酸碱、水和碳材料复合等多个方面剖析了吸附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并将其分为内部影响因素和外部影响因素两大部分。针对影响因素归纳了提高吸附量的主要方法,并对MOFs吸附VOCs的吸附量进行了汇总。最后总结并展望了未来应用MOFs吸附VOCs的研究发展方向,期望为深入研究VOCs脱除技术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
吸附
有机化合物
影响因素
-
Keywords
mental organic frameworks
adsorption
organic compounds
influence factors
-
分类号
X51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
-
题名铝酸钙水泥作为耐火浇注料结合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 2
-
-
作者
杨建成
黄源
陈龙
苏佳淳
苑鹏
沈伯雄
-
机构
河北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河北省动力系统污染物控制技术创新中心
河北工业大学化工学院
-
出处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6707-6717,共11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U20A20302)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E2021202006)
+1 种基金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E2022202196)
河北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21283701Z)。
-
文摘
耐火浇注料具有无需成型、容易施工、易于修补等优点,在高温工业领域得到广泛使用。铝酸钙水泥(calcium aluminate cement,CAC)因具有快速硬化、早期强度高、优异的抗侵蚀性能和抗磨损性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浇注料中。对铝酸钙水泥的水化机理进行着重分析,对比分析多种结合剂的优缺点。从养护温度、微粉和外加剂3个方面分析铝酸钙水泥水化反应的影响因素。养护温度越高,CAC的水化程度增加,水化产物的分布越均匀。微粉和外加剂的添加可以提高水化速率并降低孔隙率。同时介绍铝酸钙水泥结合浇注料的改性方法,分析碳物质、分散剂对其施工性能和力学性能的积极作用。最后基于铝酸钙水泥结合浇注料的改性以及所面临的问题做出展望,指出探索合适的分散剂、碳物质、外加剂来提高铝酸钙水泥的水化速率、增强其结合浇注料的机械性能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
关键词
铝酸钙水泥
浇注料
结合剂
水化反应
影响因素
-
Keywords
calcium aluminate cement
castable
binder
hydration
influencing factors
-
分类号
TB35
[一般工业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
-
题名考虑温度和燃油稀释的柴油机润滑油黏度模型研究
被引量:2
- 3
-
-
作者
王天齐
王亚宁
张斌
田晔
刘晓日
-
机构
河北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河北省动力系统污染物控制技术创新中心
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润滑与摩擦检测中心
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
-
出处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8-34,共7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活塞环-缸套混合润滑的多尺度传热对摩擦功耗影响机制研究”(52005149)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燃油稀释低黏度润滑油对活塞环混合润滑影响机制研究”(E2022202026)。
-
文摘
随着柴油机高喷油压力和燃油后喷技术的应用,润滑油受燃油稀释的问题愈发严重,同时温度对燃油黏度有显著影响,建立考虑温度和燃油稀释的黏度模型,对润滑油性能研究和柴油机摩擦副模拟计算具有重要意义。以柴油机用美孚15W-40润滑油为例,通过试验分别测定了未混入燃油的原15W-40润滑油和混入燃油体积分数为3%,6%,9%,12%,15%的15W-40润滑油在20~180℃之间的黏度变化。构建了考虑燃油体积分数的Vogel方程、Andrade方程及Reynolds方程,并比较了其拟合效果。构建了量纲一的稀释黏度比-温度方程,反映了燃油稀释在不同温度下对黏度的影响程度和规律。构建了基于润滑油温度和混合燃料体积分数的反向传播神经网络黏度模型。结果表明:Vogel方程对15W-40润滑油被稀释前后黏温曲线拟合效果最好;所构建的反向传播神经网络黏度模型对15W-40润滑油黏度预测值中90%的误差小于2%,整体误差不超过6%。
-
关键词
润滑油
黏度
数学模型
燃油稀释
温度
神经网络
-
Keywords
lubricating oil
viscosity
mathematical model
fuel dilution
temperature
neural network
-
分类号
TK421.9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动力机械及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