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0—2002河北省小麦品种抗锈病、白粉病鉴定及利用 被引量:5
1
作者 路子云 高胜国 张春民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14-115,共2页
关键词 2000-2002年 河北 小麦品种 抗锈病 白粉病 鉴定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植方式下韭菜迟眼蕈蚊发生为害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48
2
作者 党志红 董建臻 +3 位作者 高占林 贾海民 张克锦 潘文亮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5-68,共4页
韭菜迟眼蕈蚊 (BradysiaodoriphagaYangetZhang)是为害韭菜、葱、蒜的主要害虫之一。通过研究明确了河北省中南部地区韭菜露地栽培和温棚栽培方式下 ,韭菜迟眼蕈蚊不同的发生、为害规律。露地栽培韭菜田中 ,韭蛆 1年发生 5代 ,为害高峰... 韭菜迟眼蕈蚊 (BradysiaodoriphagaYangetZhang)是为害韭菜、葱、蒜的主要害虫之一。通过研究明确了河北省中南部地区韭菜露地栽培和温棚栽培方式下 ,韭菜迟眼蕈蚊不同的发生、为害规律。露地栽培韭菜田中 ,韭蛆 1年发生 5代 ,为害高峰为春、秋两季 ;温棚栽培韭菜田中 ,1年发生 6代 ,冬季扣棚以后是该虫为害高峰 ,而掀棚后从春季到秋季养茬这段时间 ,成虫和幼虫发生量很小 ,为害极轻。韭菜迟眼蕈蚊的发育速度及年发生代数主要受温度影响 ,而土壤湿度是决定其发生数量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韭菜迟眼蕈蚊 种植方式 韭菜害虫 发生规律 为害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苏云金杆菌的分布与不同土壤类型及不同植被种类的关系 被引量:2
3
作者 范秀华 冯书亮 +2 位作者 邢建民 付韵芹 王容燕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1996年第2期69-71,共3页
从河北省6个生态区148个县(市)采集土样4637份,分离到苏云金杆菌241株。结果表明苏云金杆菌在不同土壤类型及不同植被条件下的分布有很大差异。草甸褐土中分出率最高,为14%;而粟钙土、湿潮土等分出率较低。仅为2%左右;在风沙土和盐土中... 从河北省6个生态区148个县(市)采集土样4637份,分离到苏云金杆菌241株。结果表明苏云金杆菌在不同土壤类型及不同植被条件下的分布有很大差异。草甸褐土中分出率最高,为14%;而粟钙土、湿潮土等分出率较低。仅为2%左右;在风沙土和盐土中未分离到苏云金杆菌。在不同植被种类中以棉花地分出率最高,为13.4%;胡麻、莜麦等地分出率仅为2%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云金杆菌 土壤类型 植被种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坝上高原夏秋季草莓丰产高效栽培技术
4
作者 杨满昌 《河北农业科技》 2005年第8期26-26,共1页
关键词 丰产高效栽培技术 坝上高原 夏秋季 河北 草莓品种 推广种植 抗逆性强 开花结果 果实色泽 单株产量 设施栽培 管理条件 4000 果实硬度 冷藏条件 生长势 适应性 整齐度 含糖量 500 700 耐贮运 果重 根系 花序 茎粗 叶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粗缩病毒的传毒介体灰飞虱的虫量、不同播期对玉米粗缩病的影响 被引量:24
5
作者 苗洪芹 杨彦杰 +2 位作者 李双月 邸垫平 路银贵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4-107,共4页
1996~ 1999年连续 4年 ,在玉米粗缩病的常发重病区河北省辛集市夏玉米区 ,对灰飞虱虫口数量、不同播期和玉米粗缩病发生程度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 :在灰飞虱大发生年和常发生年 ,6月 15日以后为河北省夏玉米区的安全播期 ;在灰飞... 1996~ 1999年连续 4年 ,在玉米粗缩病的常发重病区河北省辛集市夏玉米区 ,对灰飞虱虫口数量、不同播期和玉米粗缩病发生程度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 :在灰飞虱大发生年和常发生年 ,6月 15日以后为河北省夏玉米区的安全播期 ;在灰飞虱的极轻发生年 ,不同播期对病情无明显影响。因此 ,播期是影响玉米粗缩病发生的关键因素 ;灰飞虱虫量是玉米粗缩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预测灰飞虱的发生情况 ,适期播种 ,可有效地防治玉米粗缩病 ,达到高产稳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粗缩病 灰飞虱 播期 传毒介体 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拮抗菌防治棉铃疫病 被引量:9
6
作者 马平 李社增 +2 位作者 陈新华 刘增志 杜嘉贞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1998年第2期65-67,共3页
从作物茎内和棉田土中分离纯化到193株细菌和90株真菌,通过平板对峙法筛选出对棉铃疫菌具拮抗作用的细菌26株和真菌16株。室内离体棉铃生测表明,施用拮抗菌(芽孢杆菌MB-3、MB-7、MB-8、BC-1)24小时后再... 从作物茎内和棉田土中分离纯化到193株细菌和90株真菌,通过平板对峙法筛选出对棉铃疫菌具拮抗作用的细菌26株和真菌16株。室内离体棉铃生测表明,施用拮抗菌(芽孢杆菌MB-3、MB-7、MB-8、BC-1)24小时后再接种棉铃疫菌比施用拮抗菌后马上接种棉铃疫菌的防治效果要好,可达60%~80%。田间试验结果显示,8月初仅喷施一次,MB-3和MB-7的相对防效达34.9%和45.4%,明显优于对照化学药剂。此外,对拮抗菌的拮抗作用机理也进行了初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疫菌 拮抗菌 田间防治 棉花 烂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苗期受镰刀菌侵染后几种防御酶活性的变化
7
作者 刘玉瑛 石洁 魏利民 《河北农业科学》 2002年第3期1-4,共4页
玉米苗期人工接种镰刀菌后,对抗性不同的玉米品系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酶活性的测定,初步明确了不同抗性玉米品系的PPO、PO、PAL酶活性在发病过程中的变化。感病品系在接种12h PP0酶活性均降低,抗性品... 玉米苗期人工接种镰刀菌后,对抗性不同的玉米品系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酶活性的测定,初步明确了不同抗性玉米品系的PPO、PO、PAL酶活性在发病过程中的变化。感病品系在接种12h PP0酶活性均降低,抗性品系的PPO酶在24h内均增强:抗病品系在接种24h PO酶活性有一个增强过程,感病品系的酶活性减弱:接种后,抗、感玉米品系的PAL酶活性变化没有明显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苗期 镰刀菌侵染 防御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