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北省谷田杂草群落生物多样性与影响因子 被引量:7
1
作者 李秉华 王贵启 +2 位作者 刘小民 许贤 赵铂锤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4-40,62,共8页
为了明确不同区域谷田杂草群落的数量特征,采用九点取样法调查河北省7个谷子主栽区域杂草的种类、密度、株高和地上部鲜重,建立由不同区域与杂草种类的相对优势度组成的矩阵,进行杂草群落的物种组成、相对优势度、物种多样性和相似度的... 为了明确不同区域谷田杂草群落的数量特征,采用九点取样法调查河北省7个谷子主栽区域杂草的种类、密度、株高和地上部鲜重,建立由不同区域与杂草种类的相对优势度组成的矩阵,进行杂草群落的物种组成、相对优势度、物种多样性和相似度的分析。结果表明:河北省的谷田杂草有14科、28属、29种,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马唐(Digitariasanguinalis)、大狗尾草(Setariafaberii)为优势种群。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调查区域中位于海拔高于800 m、较高纬度、半干旱区的张家口、承德的杂草群落相似度较高,形成以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i)+藜(Chenopodium album)+大狗尾草为主的杂草群落;位于海拔低于150 m、中间纬度、半湿润区的衡水、保定、秦皇岛、沧州分别形成以马唐+大狗尾草+反枝苋、马唐+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反枝苋+马齿苋+大狗尾草为主的杂草群落;位于海拔170~700 m、最低纬度、半湿润区的邯郸形成以马唐+马齿苋+反枝苋为主的杂草群落。杂草群落的科、属组成和种类数目、物种丰富度均由南向北随纬度增加趋减,由东向西随降水减少物种丰富度趋减,物种丰富度和Margalef指数随海拔提高的变化呈先变大再减少的抛物线状,存在中间膨胀效应。研究结果有助于制定谷田杂草防控策略、保护农田生物多样性和研究杂草群落演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草群落 数量特征 群落相似度 环境因子 中间膨胀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