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油高产夏大豆冀豆26的选育 被引量:1
1
作者 冯燕 刘兵强 +7 位作者 孟庆民 陈强 黄冀楠 刘晓燕 史晓蕾 闫龙 张孟臣 杨春燕 《大豆科技》 2024年第2期51-54,共4页
冀豆26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以冀豆17为母本,冀豆12为父本经有性杂交混合法选育而成的夏大豆新品种。2020—2021年参加河北省夏大豆区域试验,2年平均产量为3619.7 kg/hm^(2),较对照品种冀豆12平均增产8.5%。2021年参加河北... 冀豆26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以冀豆17为母本,冀豆12为父本经有性杂交混合法选育而成的夏大豆新品种。2020—2021年参加河北省夏大豆区域试验,2年平均产量为3619.7 kg/hm^(2),较对照品种冀豆12平均增产8.5%。2021年参加河北省夏大豆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3534.0 kg/hm^(2),较对照品种冀豆12平均增产10.7%。该品种籽粒粗脂肪含量为22.56%,属高油品种,适宜河北省中南部夏播区种植。2022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冀审豆20220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冀豆26 高油 高产 品种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审高油大豆新品种冀豆30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被引量:2
2
作者 孟庆民 刘兵强 +4 位作者 冯燕 史晓蕾 刘路平 武玉华 杨春燕 《现代农村科技》 2024年第12期24-25,共2页
冀豆30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以冀豆19为母本、 L82-2020为父本,经过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该品种稳产性好,籽粒粗脂肪含量21.85%,为高油品种。202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山东南部,河... 冀豆30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以冀豆19为母本、 L82-2020为父本,经过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该品种稳产性好,籽粒粗脂肪含量21.85%,为高油品种。202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山东南部,河南南部,江苏、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夏播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冀豆30 品种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蛋白大豆新品种冀豆23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被引量:10
3
作者 史晓蕾 刘兵强 +5 位作者 闫龙 邸锐 赵青松 刘朝芳 张孟臣 杨春燕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97-498,共2页
冀豆23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以冀豆12×nf1(冀黄103)杂交一代为母本,以冀豆12为父本经过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该品种丰产性和稳产性较好,籽粒较大,蛋白质含量45.23%,蛋脂总和64.16%,是高蛋白和蛋脂双... 冀豆23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以冀豆12×nf1(冀黄103)杂交一代为母本,以冀豆12为父本经过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该品种丰产性和稳产性较好,籽粒较大,蛋白质含量45.23%,蛋脂总和64.16%,是高蛋白和蛋脂双高品种。于2017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准予推广,适宜在河北省中南部夏播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冀豆23 高蛋白 品种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审高产抗病大豆新品种冀豆24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被引量:8
4
作者 邸锐 赵青松 +5 位作者 刘兵强 史晓蕾 刘志芳 闫龙 张孟臣 杨春燕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85-288,共4页
冀豆24是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通过轮回群体方法选育而成的高产抗病大豆新品种。该品种产量高,稳产性和适应性好,对大豆花叶病毒病具有较好的抗性。平均粗蛋白含量39.49%,平均粗脂肪含量20.24%。冀豆24分别于2019和2020年... 冀豆24是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通过轮回群体方法选育而成的高产抗病大豆新品种。该品种产量高,稳产性和适应性好,对大豆花叶病毒病具有较好的抗性。平均粗蛋白含量39.49%,平均粗脂肪含量20.24%。冀豆24分别于2019和2020年通过河北省和国家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适宜在北京、天津、河北中部和东南部、山东北部地区夏播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豆24 大豆 高产 抗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平原典型区大豆生产全生命周期分析
5
作者 李颖 谢骐泽 +10 位作者 刘兵强 何素琴 武西增 杨庆 刘智 史晓蕾 张孟臣 杨春燕 闫龙 张瑞芳 陶佩君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416-1427,共12页
科学评价区域内大豆生产的生态效率,有利于促进区域内大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以华北平原大豆生产典型县——石家庄市藁城区50个农户为例,基于生命周期评价法(LCA)和超效率(SBM)模型,对其进行了生命周期评价和生态效率分析。结果显... 科学评价区域内大豆生产的生态效率,有利于促进区域内大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以华北平原大豆生产典型县——石家庄市藁城区50个农户为例,基于生命周期评价法(LCA)和超效率(SBM)模型,对其进行了生命周期评价和生态效率分析。结果显示,大豆生产4个主导的潜在环境影响类别依次为全球变暖潜力(global warming potential,GWP)、陆地生态毒性潜力(terrestrial eco-toxicity potential,TETP)、酸化潜力(acidification poten-tial,AP)及富营养化潜力(eutrophication potential,EP)。其中,种植规模方面,大规模农户的GWP、TETP及EP影响潜力最大;生态效率值为大规模>中规模>小规模;其6个投入指标当中,杀虫剂的冗余率极差最大(5.89%)。灌溉模式方面,滴灌的GWP和AP影响潜力最大,沟灌的TETP和EP影响潜力最大;生态效率为滴灌>喷灌>无灌溉>沟灌;6个投入指标中,灌溉用水的冗余率极差最大(8.40%)。种植区域方面,藁城北部地区的GWP、AP和EP影响潜力均大于藁城南部地区;生态效率值为南部地区>北部地区;6个投入指标中,化肥的冗余率极差最大(2.79%)。综上所述,藁城区大豆生产应向大规模化发展,并积极推广滴灌技术,控制化肥和杀虫剂使用量,以保证大豆产量的同时,提高大豆生产的生态效率。研究结果可为藁城区大豆生产的生态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有助于其大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周期评价 超效率模型 大豆生产 生态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坝上地区马铃薯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分析
6
作者 王美琦 郑春燕 +6 位作者 牛占勇 刘智 杨庆 张继宗 尚启兵 朱峰 王晓波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948-1956,共9页
为解析坝上地区马铃薯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组成与功能特征,本研究以坝上地区张北县和沽源县马铃薯产区的马铃薯田为研究对象,采用宏基因组测序,分析了坝上地区不同地点(张北县两个地点,地点1为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张北县试验站,地点2为河北... 为解析坝上地区马铃薯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组成与功能特征,本研究以坝上地区张北县和沽源县马铃薯产区的马铃薯田为研究对象,采用宏基因组测序,分析了坝上地区不同地点(张北县两个地点,地点1为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张北县试验站,地点2为河北农业大学张北县试验站;沽源县1个地点,地点3为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沽源县试验站)马铃薯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和功能多样性。结果显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是张北县与沽源县马铃薯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优势菌门。坝上地区不同地点马铃薯根际土壤细菌群落Alpha多样性有明显差异,沽源县马铃薯根际土壤细菌群落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均高于张北县。线性判别分析(LEfSe)表明,张北县与沽源县马铃薯根际土壤细菌群落之间存在16个显著差异细菌类群,其中酸杆菌门是重要的差异菌群。3个土壤肥力指标和群落结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土壤有机质与类固醇杆菌属(Steroidobacter)显著正相关,土壤有效钾与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显著正相关、与Luteitalea属显著负相关。进一步分析马铃薯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功能特征发现,氨基酸转运和代谢功能、能量生成和转换功能是坝上地区马铃薯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主要功能,地点1的相对注释丰度最高,地点3的相对注释丰度最低。坝上地区马铃薯根际细菌群落碳水化合物活性酶中的糖基转移酶相对丰度最高,且其地点2的相对丰度最高;碳水化合物结合模块在地点3相对丰度最高,在地点2相对丰度最低。本研究明确了坝上地区马铃薯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主要功能特征及差异性,为维持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农田环境监测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坝上地区 马铃薯 根际土壤 细菌群落 宏基因组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