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北省不同地理区域的棉铃虫种群分布
1
作者 李耀发 安静杰 +6 位作者 窦亚楠 张尚卿 党志红 李明远 袁文龙 郭江龙 高占林 《河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60-65,共6页
随着黄河流域棉花种植面积的逐渐缩小,Bt棉花作为棉铃虫“诱杀陷阱”的作用逐渐减弱。为了明确河北省各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后棉铃虫在不同地理区域内的种群分布特点,2018年和2019年利用性信息素诱捕技术,监测了5—9月河北省从南到北不同... 随着黄河流域棉花种植面积的逐渐缩小,Bt棉花作为棉铃虫“诱杀陷阱”的作用逐渐减弱。为了明确河北省各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后棉铃虫在不同地理区域内的种群分布特点,2018年和2019年利用性信息素诱捕技术,监测了5—9月河北省从南到北不同作物上棉铃虫成虫的种群数量。结果表明:(1)河北省棉铃虫种群发生数量大,并在多种寄主作物田中广泛分布,其中冀南地区棉田棉铃虫有4个成虫发生高峰期,高峰期诱捕虫量均达到100头/个(诱捕器)以上,最高达到了272.67头/个(诱捕器);(2)棉铃虫种群数量从南到北呈逐步递减趋势,南部、中部、北部的最高诱捕虫量分别为272.67、118.00和94.50头/个(诱捕器);(3)除棉田外,花生和玉米等作物田以及葡萄等果园的棉铃虫也需要引起足够重视。本研究结果明确了河北省新的种植结构布局下不同地理区域内棉铃虫的种群数量及其分布动态,可为华北地区不同作物布局下棉铃虫的区域性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作物布局 种群动态 黄河流域 棉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不同地区棉蚜种群对6种杀虫剂的抗性动态 被引量:6
2
作者 安静杰 高占林 +7 位作者 党志红 赵玉敬 窦亚楠 闫秀 华佳楠 潘文亮 郭江龙 李耀发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23-1131,共9页
为了明确河北省不同地区棉蚜种群对主要杀虫剂的抗性水平及其发展趋势,采用浸渍法,于2014—2020年分别测定了河北省保定、沧州和邯郸地区棉蚜种群对6种杀虫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与国内历史敏感基线相比较,河北省棉蚜对高效氯氰菊酯、... 为了明确河北省不同地区棉蚜种群对主要杀虫剂的抗性水平及其发展趋势,采用浸渍法,于2014—2020年分别测定了河北省保定、沧州和邯郸地区棉蚜种群对6种杀虫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与国内历史敏感基线相比较,河北省棉蚜对高效氯氰菊酯、丁硫克百威、吡虫啉和氟啶虫胺腈的抗性均达到高抗至极高抗水平,抗性最高分别达到242、13353、1367和205倍;对氧乐果和噻虫嗪的抗性也达到中等至高水平抗性。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估各药剂的logLC50值的相关性,发现保定种群对吡虫啉和氟啶虫胺腈(r=0.77,p=0.041)、噻虫嗪和氟啶虫胺腈(r=0.98,p<0.001)的抗性呈显著正相关;沧州种群对高效氯氰菊酯和丁硫克百威(r=0.81,p=0.027)、高效氯氰菊酯和噻虫嗪(r=0.90,p=0.006)、丁硫克百威和噻虫嗪(r=0.91,p=0.005)的抗性呈显著正相关;邯郸种群对高效氯氰菊酯和噻虫嗪(r=0.83,p=0.022)、高效氯氰菊酯和氟啶虫胺腈(r=0.97,p<0.001)、丁硫克百威和氟啶虫胺腈(r=0.77,p=0.045)的抗性呈显著正相关。本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棉蚜种群对6种杀虫剂的抗性显著,且可能存在严重的交互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蚜 杀虫剂 新烟碱类杀虫剂 抗性监测 抗药性 交互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淀粉芽胞杆菌PHODG36种子处理干粉剂的制备及其对棉花黄萎病防治效果
3
作者 赵卫松 郭庆港 +4 位作者 鹿秀云 勾建军 赵鸣 李社增 马平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10-1318,共9页
微生物菌剂与植物残体联合施用能够有效降低植物病害发生。为进一步开发西兰花残体在防治棉花土传病害中的应用潜力,本研究以西兰花残体干粉为载体、解淀粉芽胞杆菌PHODG36为有效成分研制防治棉花黄萎病的种子处理干粉剂。通过对载体、... 微生物菌剂与植物残体联合施用能够有效降低植物病害发生。为进一步开发西兰花残体在防治棉花土传病害中的应用潜力,本研究以西兰花残体干粉为载体、解淀粉芽胞杆菌PHODG36为有效成分研制防治棉花黄萎病的种子处理干粉剂。通过对载体、助剂和母药比例的优化,明确100亿CFU/g解淀粉芽胞杆菌种子处理干粉剂的最佳配方为:20%菌株PHODG36母药、77%载体西兰花残体干粉、1%分散剂亚甲基双萘磺酸钠和2%润湿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该制剂外观为浅黄色粉末,无团块,平均粒径D_(50)为37.65μm,pH为7.50,(54±2)℃贮藏14 d后未出现结块和发粘现象。温室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剂对棉花株高、植株生物量表现促生作用,且对棉花黄萎病防效达73.03%。同时,田间小区试验表明其对棉花黄萎病防效达69.46%。河北和山东7地区试验示范结果表明,该种子处理剂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为61.08%~74.8%,单株结铃增加3.38%~27.42%。综合分析表明,该菌剂能够有效防治棉花黄萎病发生,且提高单株结铃数量。因此,该菌剂在我国黄河流域棉花生产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兰花残体干粉 解淀粉芽胞杆菌 种子处理 棉花黄萎病 微生物菌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氯虫酰胺对棉铃虫生物活性的温度效应及其解毒酶相关机制 被引量:5
4
作者 窦亚楠 孙小诺 +4 位作者 安静杰 高占林 郭江龙 党志红 李耀发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447-1453,共7页
【目的】研究四氯虫酰胺对棉铃虫生物活性的温度效应及其影响程度,分析棉铃虫体内4种解毒酶系对该温度效应的影响机制。【方法】采用浸叶法,分别测定15、20、25、30和35℃条件下,四氯虫酰胺对棉铃虫的室内生物活性,测定四氯虫酰胺亚致... 【目的】研究四氯虫酰胺对棉铃虫生物活性的温度效应及其影响程度,分析棉铃虫体内4种解毒酶系对该温度效应的影响机制。【方法】采用浸叶法,分别测定15、20、25、30和35℃条件下,四氯虫酰胺对棉铃虫的室内生物活性,测定四氯虫酰胺亚致死剂量下,棉铃虫体内羧酸酯酶(Car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多功能氧化酶(MFO)和尿苷二磷酸糖基转移酶(UGT)比活力的变化。【结果】四氯虫酰胺对棉铃虫的生物活性具有明显的正温度效应,与15℃时相比,其温度系数从+5.52增长为+1257.35。四氯虫酰胺对棉铃虫的正温度效应可能与GST和MFO有关,其中GST在较低温下的活性变化尤为显著,而CarE和UGT则未发现与四氯虫酰胺生物活性的正温度效应明显相关。【结论】四氯虫酰胺对棉铃虫表现为明显的正温度系数药剂,高温时使用生物活性最佳,低温时抑制GST活性,可能会提高四氯虫酰胺对棉铃虫的生物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温度效应 四氯虫酰胺 解毒酶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镰孢根腐病田间抗性评价体系的建立
5
作者 郑晓娟 刘树森 +3 位作者 孙华 郭宁 张海剑 石洁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1-127,共7页
为简单高效评价玉米品种对根腐病的抗性水平,建立了品种对镰孢根腐病田间抗性评价体系。首先以根埋法人工接种禾谷镰孢根腐病的玉米品种为研究对象,在5叶期调查各品种发病情况,以病情指数为指标对品种进行聚类分析,并根据结果进行抗性分... 为简单高效评价玉米品种对根腐病的抗性水平,建立了品种对镰孢根腐病田间抗性评价体系。首先以根埋法人工接种禾谷镰孢根腐病的玉米品种为研究对象,在5叶期调查各品种发病情况,以病情指数为指标对品种进行聚类分析,并根据结果进行抗性分级,建立田间抗性评价体系。利用该体系评价品种对拟轮枝镰孢、层出镰孢和尖孢镰孢3种根腐病的抗性水平,验证该体系在镰孢根腐病上的普适性。结果表明,通过聚类分析结果可将玉米镰孢根腐病抗性划分为如下级别:病情指数≤15.0,高抗(HR);病情指数为15.1~20.0,抗病(R);病情指数为20.1~25.0,中抗(MR);病情指数为25.1~34.9,感病(S);病情指数≥35.0,高感(HS)。86份主栽品种中,高抗禾谷镰孢根腐病品种24份,占总品种的27.9%;抗性品种17份,占19.8%;中抗品种15份,占17.4%;感病品种26份,占30.2%;高感品种4份,占4.7%。86份主栽品种针对其他3种根腐病的抗性水平结果表明,对拟轮枝镰孢表现高抗的品种占23.3%,对层出镰孢表现高抗的品种占12.8%,对尖孢镰孢表现高抗的品种占24.4%,品种间抗感差异明显。以上结果说明,本研究建立的玉米根腐病田间抗性评价体系是切实可行的,准确地评价并确定了玉米主栽品种对不同根腐病的抗性水平,可为玉米选育根腐病抗性资源和大批量筛选抗性品种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镰孢根腐病 抗性评价体系 聚类分析 病情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治马铃薯黄萎病芽胞杆菌种子处理剂的研制及应用 被引量:5
6
作者 赵卫松 李社增 +5 位作者 鹿秀云 郭庆港 王培培 苏振贺 张晓云 马平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59-767,共9页
芽胞杆菌属菌株已被广泛应用于植物土传病害的生物防治。本研究以枯草芽胞杆菌NCD-2和解淀粉芽胞杆菌Ba-2为有效成分开展了防治马铃薯黄萎病的种子处理剂研制。通过对载体、助剂种类及其比例的优化,明确种子处理剂的配方为:载体滑石粉75... 芽胞杆菌属菌株已被广泛应用于植物土传病害的生物防治。本研究以枯草芽胞杆菌NCD-2和解淀粉芽胞杆菌Ba-2为有效成分开展了防治马铃薯黄萎病的种子处理剂研制。通过对载体、助剂种类及其比例的优化,明确种子处理剂的配方为:载体滑石粉75%、菌株NCD-2原粉13.33%、菌株Ba-2原粉6.67%、分散剂B3.50%、润湿剂B1.50%;制备的种子处理剂外观为浅黄色粉末,无团块。该菌剂粒径D50为36.78μm,p H 6.85,贮藏后未出现结块和发粘现象,浓度介于1.5×10^9~2.0×10^9 CFU/g。作物安全性试验表明,种子处理剂用量在1~4 kg/667 m^2拌种马铃薯种薯,校正出苗率与空白对照差异不显著;进一步研究以4 kg/667 m^2拌种薯块不同时间对出苗的影响,明确拌种后不宜长时间放置,以2 d内播种为宜。两年多地田间试验表明,种子处理剂对马铃薯黄萎病的防治效果为48.58%~72.82%,增产为5.52%~14.32%。综合分析表明,该菌剂能够有效防治马铃薯黄萎病发生,且增产作用明显,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研究结果为该菌剂进一步的大面积推广示范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芽胞杆菌 种子处理剂 马铃薯黄萎病 防治效果 增产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西兰花尾菜为载体的解淀粉芽胞杆菌PHODG36颗粒剂研制及其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2
7
作者 赵卫松 李社增 +4 位作者 赵明珠 郭庆港 鹿秀云 勾建军 马平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86-1193,共8页
本研究以防病促生的解淀粉芽胞杆菌PHODG36为有效成分、西兰花尾菜干粉和草炭为载体研制出解淀粉芽胞杆菌颗粒剂,在温室和田间小区条件下,研究该颗粒剂对棉花出苗和植株生物量的影响,并评价其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制备的... 本研究以防病促生的解淀粉芽胞杆菌PHODG36为有效成分、西兰花尾菜干粉和草炭为载体研制出解淀粉芽胞杆菌颗粒剂,在温室和田间小区条件下,研究该颗粒剂对棉花出苗和植株生物量的影响,并评价其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制备的颗粒剂外观为黑色、短柱状、平均长度为8 mm,芽胞含量为1.5×10^(9)CFU/g。与空白对照相比,培养基质中添加0.1%-0.5%颗粒剂的校正出苗率差异不显著,而随着颗粒剂用量的增加(1%和2%),棉花校正出苗率呈显著下降趋势。颗粒剂用量0.3%处理对棉花株高、植株鲜重和干重的促生率分别为14.53%、16.38%和17.05%。综合考虑上述因素,确定颗粒剂最佳用量为0.3%;温室防病试验表明,土壤中添加0.3%颗粒剂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为61.60%。采用田间撒施法研究颗粒剂在500、1000和1500 kg/667 m^(2)剂量下对黄萎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该菌剂500 kg/667 m^(2)对黄萎病的防治效果最高,达到67.28%。综合分析表明,解淀粉芽胞杆菌颗粒剂能够有效降低黄萎病的发生,为棉花黄萎病的绿色防控提供了产品储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淀粉芽胞杆菌 西兰花尾菜干粉 颗粒剂 棉花黄萎病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南植棉区棉花-西蓝花一年两熟栽培技术 被引量:4
8
作者 赵卫松 孙祥瑞 +3 位作者 郭庆港 鹿秀云 李社增 马平 《中国棉花》 2023年第2期37-39,共3页
为提高冀南植棉区棉田综合效益、创新棉田种植模式,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提出了适合棉花-西蓝花一年两熟的高效栽培技术。从茬口、品种、整地、播种、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秸秆还田等方面介绍了该技术,以期为冀南植... 为提高冀南植棉区棉田综合效益、创新棉田种植模式,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提出了适合棉花-西蓝花一年两熟的高效栽培技术。从茬口、品种、整地、播种、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秸秆还田等方面介绍了该技术,以期为冀南植棉区棉花-西蓝花一年两熟种植模式的应用提供参考,从而促进当地棉田生产方式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南 棉花 西蓝花 一年两熟 耕作制度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5%戊唑醇·咪鲜胺水乳剂对苹果炭疽病的田间防治效果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敏 吴玉星 +1 位作者 李建成 马爱红 《河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4期75-77,共3页
为了丰富苹果炭疽病用药种类,加强药剂轮换,降低抗药性风险,2020~2021年采用田间试验方法,以430 g/L戊唑醇悬浮剂3000倍液(有效成分用量143.3 mg/kg)、45%咪鲜胺水乳剂1000倍液(有效成分用量450 mg/kg)和80%福·福锌可湿性粉剂500倍... 为了丰富苹果炭疽病用药种类,加强药剂轮换,降低抗药性风险,2020~2021年采用田间试验方法,以430 g/L戊唑醇悬浮剂3000倍液(有效成分用量143.3 mg/kg)、45%咪鲜胺水乳剂1000倍液(有效成分用量450 mg/kg)和80%福·福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有效成分用量1600 mg/kg)为药剂对照,以清水处理为空白对照(CK),对45%戊唑醇·咪鲜胺水乳剂2000倍液、1500倍液和1000倍液(对应的有效成分用量分别为225、300和450 mg/kg)处理的苹果炭疽病防治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试验用量条件下,45%戊唑醇·咪鲜胺水乳剂对苹果炭疽病的防效较好,其中1000倍液和1500倍液处理的防效均超过90%,二者差异不显著;2000倍液处理的防效接近90%。45%戊唑醇·咪鲜胺水乳剂3种用量处理的防效均高于430 g/L戊唑醇悬浮剂和45%咪鲜胺水乳剂2种单剂处理。45%戊唑醇·咪鲜胺水乳剂2000倍液的防效与防治苹果炭疽病常用药剂80%福·福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的防效相当;而1000倍液和1500倍液的防效高于80%福·福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45%戊唑醇·咪鲜胺水乳剂各用量处理均未观察到药害发生,对有益生物无不良影响。推荐使用45%戊唑醇·咪鲜胺水乳剂防治苹果炭疽病,有效成分用量225~300 mg/kg为宜,可大面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唑醇 咪鲜胺 苹果炭疽病 药效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点蜂缘蝽试验种群的室内饲养技术 被引量:2
10
作者 郭江龙 李耀发 +3 位作者 安静杰 党志红 魏洪亮 高占林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S01期111-115,共5页
点蜂缘蝽是危害我国大豆生产的重要害虫,采用室内饲养技术提供大量发育一致的标准试虫是研究该虫生物学特性、综合防治、抗药性机制等的重要前提。为提高点蜂缘蝽室内饲养的水平,满足实验室用虫需求,采用新鲜芸豆荚和四季豆荚作为点蜂... 点蜂缘蝽是危害我国大豆生产的重要害虫,采用室内饲养技术提供大量发育一致的标准试虫是研究该虫生物学特性、综合防治、抗药性机制等的重要前提。为提高点蜂缘蝽室内饲养的水平,满足实验室用虫需求,采用新鲜芸豆荚和四季豆荚作为点蜂缘蝽的食料,以直径12 cm、高10 cm的塑料圆形养虫盒为容器,并在其中放置了弯曲纸条增加养虫盒内空间异质性,在室内可控条件下对点蜂缘蝽的生长发育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度(25±1)℃,湿度30%~50%,光暗比16 h∶8 h条件下,取食芸豆荚和四季豆荚的点蜂缘蝽若虫平均发育历期无显著差异,分别为29.85、31.48 d,并且若虫期平均存活率也无显著差异。然而,取食芸豆荚点蜂缘蝽成虫的产卵期、单雌产卵量、雌虫寿命显著高于取食四季豆荚的成虫,其参数分别为63.80 d、251.40粒、74.20 d。因此,采用新鲜芸豆荚饲养点蜂缘蝽,能够实现点蜂缘蝽的批量饲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蜂缘蝽 饲养技术 芸豆荚 四季豆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淀粉芽胞杆菌PHODG36菌剂的研制及其对马铃薯黄萎病的防病增产效果 被引量:11
11
作者 赵卫松 郭庆港 +6 位作者 张晓云 王培培 苏振贺 胡卿 鹿秀云 马平 李社增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81-387,共7页
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PHODG36是一株具有抑菌和促生作用的多功能菌株。本研究以菌株PHODG36原粉为有效成分、滑石粉为填料研制了不同芽胞浓度的微生物菌剂,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菌剂拌种处理马铃薯种薯后对其出苗的... 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PHODG36是一株具有抑菌和促生作用的多功能菌株。本研究以菌株PHODG36原粉为有效成分、滑石粉为填料研制了不同芽胞浓度的微生物菌剂,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菌剂拌种处理马铃薯种薯后对其出苗的影响,在冀北和冀南地区开展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该菌剂对马铃薯黄萎病的防治效果及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PHODG36菌剂外观为浅黄色粉末,无团块。该菌剂平均粒径D50为(38.25±0.46)μm,p H为(6.65±0.15),贮藏后未出现结块和发粘现象,浓度介于1.5×109~2.0×1010 CFU/g。与空白对照和化学药剂相比,不同浓度菌剂拌种处理后校正出苗率之间差异不显著,而菌剂随着浓度的增加,校正出苗率呈下降趋势。不同地区的田间试验表明,PHODG36菌剂在1.5×109~1.0×1010 CFU/g对感病品种黄萎病的病情指数防效为43.08%~58.46%,增产率为8.29%~30.37%;对抗病品种主要表现为增产作用,增产率介于1.85%~9.0%。综合分析表明,菌剂使用浓度为1.5×109~1.0×1010 CFU/g能够有效降低黄萎病的发生,节约投入成本,且增产作用明显。研究结果为黄萎病的防控提供绿色产品,并为该菌剂进一步的大面积推广示范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淀粉芽胞杆菌 马铃薯黄萎病 出苗 防治效果 增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蚜对氟啶虫胺腈抗性发展动态及田间种群抗性风险评估 被引量:9
12
作者 安静杰 高占林 +3 位作者 党志红 闫秀 潘文亮 李耀发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6-81,共6页
为了明确河北棉区棉蚜对氟啶虫胺腈的抗性水平,评估棉蚜对氟啶虫胺腈的抗性风险。采用浸渍法测定了2014—2017年河北省不同棉区棉蚜对氟啶虫胺腈的抗性水平。利用群体汰选法筛选棉蚜抗性品系,采用Tabashnik域性状分析法计算棉蚜对氟啶... 为了明确河北棉区棉蚜对氟啶虫胺腈的抗性水平,评估棉蚜对氟啶虫胺腈的抗性风险。采用浸渍法测定了2014—2017年河北省不同棉区棉蚜对氟啶虫胺腈的抗性水平。利用群体汰选法筛选棉蚜抗性品系,采用Tabashnik域性状分析法计算棉蚜对氟啶虫胺腈的抗性现实遗传力。抗性监测结果表明,与历史敏感基线相比,河北沧州、邯郸和保定地区的棉蚜对氟啶虫胺腈的抗性倍数分别为59.07、197.43和205.39倍,达高水平至极高水平抗性。用氟啶虫胺腈对田间采集棉蚜种群连续筛选25代,抗性倍数上升了13.44倍。在前期汰选的15代(F0~F(15))中,抗性现实遗传力为h^2=0.030 4,抗性风险较低;而在之后的10代(F(15)~F(25))中,其抗性现实遗传力为0.148 4,抗性风险明显增加。结果表明河北棉区棉蚜对氟啶虫胺腈抗性呈显著增长的趋势,棉蚜对氟啶虫胺腈的抗性发展具有先缓慢之后迅速增长的特点。本研究可为氟啶虫胺腈的合理应用和棉蚜的抗性治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蚜 氟啶虫胺腈 抗性监测 现实遗传力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铃虫卵龄和密度对松毛虫赤眼蜂寄生效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耀发 赵玉敬 +4 位作者 安静杰 党志红 潘文亮 宋健 高占林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56-361,共6页
为进一步优化赤眼蜂田间释放技术,提高松毛虫赤眼蜂对棉铃虫的田间防治效果,本文开展了棉龄虫卵龄和密度对松毛虫赤眼蜂寄生效能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松毛虫赤眼蜂对棉铃虫1~2日龄卵偏好性明显高于0~1日龄和2~3日龄卵。不同“蜂−卵”... 为进一步优化赤眼蜂田间释放技术,提高松毛虫赤眼蜂对棉铃虫的田间防治效果,本文开展了棉龄虫卵龄和密度对松毛虫赤眼蜂寄生效能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松毛虫赤眼蜂对棉铃虫1~2日龄卵偏好性明显高于0~1日龄和2~3日龄卵。不同“蜂−卵”比结果表明,随着“蜂−卵”比值增加,赤眼蜂单蜂寄生效能逐渐下降,从14.33粒/蜂降至0.73粒/蜂,而棉铃虫卵被寄生率逐渐上升,从17.92%上升至73.33%。综合两者的关系,发现在“蜂−卵”比为1∶20时,两者出现了交汇,此时,赤眼蜂单蜂寄生效能约7.50粒/蜂,棉铃虫卵被寄生率约为37%。基于此,得出松毛虫赤眼蜂对棉铃虫的田间防治应综合“蜂−卵”比、田间棉铃虫种群密度及落卵量等指标来确定田间释放赤眼蜂数量,以达到棉铃虫田间最佳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毛虫赤眼蜂 棉铃虫 寄生效能 卵寄生蜂 天敌昆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碳氮源对枯草芽胞杆菌BAB−1产抗菌脂肽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晓云 郭庆港 +8 位作者 王培培 苏振贺 鹿秀云 赵卫松 曲远航 董丽红 丛蓉 李社增 马平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51-258,共8页
枯草芽胞杆菌BAB−1是一株对设施蔬菜气传病害具有较好防治效果的生防菌,前期研究表明脂肽类抗生素是其产生的主要抑菌物质之一。为提高菌株BAB−1脂肽类抗菌物质的产量,本研究通过快速蛋白液相层析(Fast protein liquid chromatography,F... 枯草芽胞杆菌BAB−1是一株对设施蔬菜气传病害具有较好防治效果的生防菌,前期研究表明脂肽类抗生素是其产生的主要抑菌物质之一。为提高菌株BAB−1脂肽类抗菌物质的产量,本研究通过快速蛋白液相层析(Fast protein liquid chromatography,FPLC)分析了5种碳源及5种氮源对菌株BAB−1脂肽类抗菌物质产量的影响,进一步采用溶血圈试验及排油圈法测定粗脂肽的性质。结果表明,熊果苷是BAB−1菌株产生surfactin的最佳碳源,其surfactin产量分别是葡萄糖、D−木糖、D−核糖及L−阿拉伯糖的2.95、7.01、4.26及5.60倍,此时菌株BAB−1粗脂肽的溶血活性与排油能力最强;熊果苷与葡萄糖利于该菌株产生fengycin,二者的fengycin产量没有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D−木糖、D−核糖及L−阿拉伯糖。L−天冬酰胺与L−谷氨酸钠是菌株BAB−1产生抗菌脂肽的良好氮源,二者的surfactin与fengycin产量没有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L−半胱氨酸、L−脯氨酸及L−谷氨酰胺,以这2种物质为氮源时菌株BAB−1粗脂肽的溶血活性与排油能力均较强。通过RT−qPCR技术分析了不同碳源对surfactin合成酶基因srfAA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熊果苷为碳源时,菌株BAB−1中srfAA基因的表达量相比葡萄糖提高了2.9倍。上述结果为菌株BAB−1产抗菌脂肽类物质发酵工艺的优化及其工业化生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胞杆菌 抗菌脂肽 碳源 氮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韭菜迟眼蕈蚊高活性的苏云金芽胞杆菌JQD117发酵培养基及摇瓶发酵条件优化 被引量:6
15
作者 宋健 张海剑 +4 位作者 丰硕 程佳旭 柳健虎 郭玮冰 曹伟平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33-341,共9页
为了提高苏云金芽胞杆菌的芽胞产量,应用响应面设计对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JQD117进行发酵培养基和摇瓶发酵条件的优化。本研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试验设计方法优化培养基组分和发酵条件参数。最佳发... 为了提高苏云金芽胞杆菌的芽胞产量,应用响应面设计对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JQD117进行发酵培养基和摇瓶发酵条件的优化。本研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试验设计方法优化培养基组分和发酵条件参数。最佳发酵培养基为棉籽饼粉2.00%,大豆饼粉1.00%,酵母粉1.50%,可溶性淀粉2.00%,CaCO30.30%,MnSO40.04%,MgSO_(4)0.18%,K2HPO40.04%;最佳发酵条件:接种量3%、装液量60 mL、温度30℃、转速150 r/min、初始pH 7.5。在最佳发酵条件下理论活芽胞产量可以达到6.75×10^(9)个/mL,试验验证后实际活芽胞产量为5.97×10^(9)个/mL。运用响应面法对Bt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获得了提高芽胞产量的关键参数,为该菌株产业化、规模化应用奠定了基础,为韭菜迟眼蕈蚊的绿色防控和蔬菜的安全生产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韭菜迟眼蕈蚊 苏云金芽胞杆菌 发酵 单因素试验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酰胺类杀虫剂对棉铃虫和松毛虫赤眼蜂的选择毒力 被引量:3
16
作者 党志红 高占林 +5 位作者 赵玉敬 安静杰 窦亚楠 潘文亮 华佳楠 李耀发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33-238,共6页
为了指导棉铃虫防控中化学杀虫剂和天敌昆虫协调使用,本文采用浸叶法和玻管药膜法测定了4种双酰胺类杀虫剂对棉铃虫3龄幼虫和松毛虫赤眼蜂成蜂的毒力。结果表明,供试双酰胺类杀虫剂中氯虫苯甲酰胺、氟苯虫酰胺和氟氰虫酰胺对棉铃虫幼虫... 为了指导棉铃虫防控中化学杀虫剂和天敌昆虫协调使用,本文采用浸叶法和玻管药膜法测定了4种双酰胺类杀虫剂对棉铃虫3龄幼虫和松毛虫赤眼蜂成蜂的毒力。结果表明,供试双酰胺类杀虫剂中氯虫苯甲酰胺、氟苯虫酰胺和氟氰虫酰胺对棉铃虫幼虫表现出了较高的毒力水平(LC 50分别为0.2882、0.3894、0.8609 mg/L),稍低于对照药剂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简称:甲维盐)(LC 50为0.06493 mg/L);而溴氰虫酰胺对棉铃虫的毒力(LC 50为3.7638 mg/L)明显低于甲维盐。从对天敌昆虫安全性来看,氯虫苯甲酰胺、氟苯虫酰胺和氟氰虫酰胺对松毛虫赤眼蜂的毒性(LC 50分别为1.0060、0.9933、1.1541 mg/L)明显低于甲维盐(其LC 50为0.1646 mg/L),表现出了较高的安全性;但是,溴氰虫酰胺对松毛虫赤眼蜂毒性较高(LC 50为0.4952 mg/L),安全性较差。本研究将为棉铃虫防控中药剂与天敌协调使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松毛虫赤眼蜂 双酰胺类杀虫剂 毒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系昆虫病原线虫抗逆性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马娟 郭笑笑 +3 位作者 李秀花 王容燕 高波 陈书龙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88-195,共8页
昆虫病原线虫作为一种高效的生物防治因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昆虫病原线虫的生物活性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筛选抗逆优良品系对于更好地推广和应用昆虫病原线虫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评价昆虫病原线虫的抗逆性差异及生防潜力,在... 昆虫病原线虫作为一种高效的生物防治因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昆虫病原线虫的生物活性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筛选抗逆优良品系对于更好地推广和应用昆虫病原线虫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评价昆虫病原线虫的抗逆性差异及生防潜力,在室内条件下测试了17个采自不同地区的昆虫病原线虫品系对高温、低温及干燥环境的抗性。结果显示:Steinernema tielingense LFS65、S. ceratophorum HQA87和S. carpocapsae All线虫对高温的抗性强,40℃处理6 h后,线虫个体死亡率低于10%,显著低于其他线虫品系。将线虫在-5℃低温处理72 h后,Steinernema sp ZLS3和S. carpocapsae All线虫死亡率最低(分别为1.14%,1.93%);其次是S. feltiae LFS67、S. feltiae JY90和Heterorhabditis beicherriana NCWZ1。在抗干燥试验中,抗逆性较好的是Steinernema sp ZLS3、S. carpocapsae All和S. ceratophorum HQA87,在25%甘油溶液中处理72 h后3种线虫个体死亡率低于10%。测试了9个抗逆性较强线虫品系对大蜡螟幼虫的致病力,发现S. ceratophorum HQA87、S. tielingense LFS65、S. feltiae JY-90和S. carpocapsae All处理36 h后,大蜡螟死亡率即可达到100%。可见,筛选出的高抗逆性线虫品系具有较好的田间应用潜力。本研究可为昆虫病原线虫的田间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病原线虫 生物防治 抗逆性 致病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期对黄河流域棉花苗蚜种群动态和棉花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耀发 安静杰 +5 位作者 窦亚楠 孙小诺 张谦 柳春红 党志红 高占林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496-2500,共5页
【目的】研究播期对棉花苗蚜种群动态和棉花产量的影响。【方法】于我国冀南棉区研究4月16日、4月26日和5月6日三个播期对棉花出苗、苗期蚜虫种群动态及棉花产量相关参数的影响。【结果】随着播期的推迟,棉花出苗率呈增高趋势,4月26日和... 【目的】研究播期对棉花苗蚜种群动态和棉花产量的影响。【方法】于我国冀南棉区研究4月16日、4月26日和5月6日三个播期对棉花出苗、苗期蚜虫种群动态及棉花产量相关参数的影响。【结果】随着播期的推迟,棉花出苗率呈增高趋势,4月26日和5月6日播种处理的棉花出苗率显著高于4月16日。4月16日和4月26日播种处理的棉田苗蚜均出现了明显的发生高峰和蚜量快速下降过程,而5月6日播种的处理,苗蚜始终未出现明显高峰。随着播期的推迟,棉花单行产量也从3.94 kg(4月16日)增至5.46 kg(5月6日),表现出明显增产。【结论】适当推迟播期能起到保苗、减轻早期蚜害和保证产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棉区 播期 棉蚜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种环境友好型杀虫剂对金银花蚜虫的室内和田间效果评价 被引量:1
19
作者 安静杰 郭江龙 +2 位作者 党志红 高占林 李耀发 《河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6期73-77,共5页
为了筛选出对金银花蚜虫防治效果高的环境友好型杀虫剂,采用浸渍法和喷雾法,分别测定了11种环境友好型杀虫剂(生物药剂4种,矿物油药剂1种,高效低毒化学药剂6种)对金银花蚜虫的室内生物活性和田间防治效果。室内测定结果表明:4种生物药剂... 为了筛选出对金银花蚜虫防治效果高的环境友好型杀虫剂,采用浸渍法和喷雾法,分别测定了11种环境友好型杀虫剂(生物药剂4种,矿物油药剂1种,高效低毒化学药剂6种)对金银花蚜虫的室内生物活性和田间防治效果。室内测定结果表明:4种生物药剂、97%矿物油乳油以及化学药剂50%氟啶虫胺腈悬浮剂100 mg/L和10%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100 mg/L对金银花蚜虫表现出较高的生物活性,药剂处理后72 h校正死亡率均高于90%。田间测定结果表明:除0.5%藜芦碱可溶液剂药后7 d防效达到79.80%外,其他3种生物农药和97%矿物油乳油的防效均低于40%;而化学药剂50%氟啶虫胺腈悬浮剂和10%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仍对该蚜虫保持较高的活性,药后7 d防效分别达到99.89%和99.83%。综合来看,50%氟啶虫胺腈悬浮剂和1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可优先推荐用于田间金银花蚜虫的防治,而生物制剂的应用技术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花 胡萝卜微管蚜 生物农药 室内生物活性 田间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防枯草芽孢杆菌HMB19198发酵培养基的筛选及优化 被引量:14
20
作者 曲远航 郭庆港 +3 位作者 李社增 宣立锋 张晓云 马平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09-519,共11页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HMB19198菌株能有效防治番茄灰霉病,脂肽类抗生素泛革素(fengycin)是该菌株产生的主要抑菌活性物质。为提高HMB19198菌株的发酵水平,本研究以活芽孢浓度为检测指标,通过对8种常用工业培养基进行筛选,获...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HMB19198菌株能有效防治番茄灰霉病,脂肽类抗生素泛革素(fengycin)是该菌株产生的主要抑菌活性物质。为提高HMB19198菌株的发酵水平,本研究以活芽孢浓度为检测指标,通过对8种常用工业培养基进行筛选,获得了利于HMB19198菌株芽孢形成的基础培养基。采用单因素试验筛选HMB19198菌株芽孢产量较高的碳源和氮源组合,结果表明,以可溶性玉米淀粉和糖蜜作为碳源、以花生饼浸粉和蛋白胨作为氮源时,有利于HMB19198菌株芽孢的形成。进一步运用Plackett-Burman及响应曲面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碳源物质玉米淀粉和糖蜜,氮源物质花生饼浸粉和蛋白胨,以及无机盐K_(2)HPO_(4)•3H_(2)O和MgSO_(4)•7H_(2)O的适宜浓度进行了优化。优化后发酵培养基配方中各成分的质量浓度分别为:可溶性玉米淀粉67.0 g/L、糖蜜14.1 g/L、花生饼浸粉41.6 g/L、蛋白胨10 g/L、K_(2)HPO_(4)•3H_(2)O 9.2 g/L以及MgSO_(4)•7H_(2)O 1.5 g/L。在优化培养基中,HMB19198菌株发酵液的芽孢浓度可达到6.92×10^(9)个/mL;同基础培养基相比,采用优化后的培养基,菌株发酵周期缩短了40%,发酵液中芽孢浓度提高了107%,泛革素浓度提高了3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发酵液 芽孢 培养基优化 响应曲面分析 泛革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