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6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番茄灰霉病菌多抗性分子检测及精准减量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
1
作者 赵建江 韩秀英 +7 位作者 马雪梅 路粉 吴杰 王文桥 毕秋艳 赵鹏翔 张涛 《现代农村科技》 2022年第3期F0002-F0002,共1页
本项目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农业部行业专项及河北省财政专项等项目的资助下,针对番茄灰霉病菌缺乏精准高效的抗药性检测技术,无法及时进行早期预警,最终导致生产上"用药多、防效差、农残高、污染重"等重大问题,历时15年,首... 本项目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农业部行业专项及河北省财政专项等项目的资助下,针对番茄灰霉病菌缺乏精准高效的抗药性检测技术,无法及时进行早期预警,最终导致生产上"用药多、防效差、农残高、污染重"等重大问题,历时15年,首创了灰霉病菌多抗性高通量检测技术,明确了河北省设施番茄灰霉病菌多抗性类型及群体分布,筛选获得克抗单剂及增效组合,集成创新了番茄灰霉病精准减量绿色防控技术1套,授权发明专利3件,发表学术论文16篇,其中SCI收录3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防控技术 植物保护研究 多抗性 番茄灰霉病 群体分布 灰霉病菌 分子检测 高通量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施农业科研档案目标管理认定工作的思考——以河北省农林科学院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么敏江 周森森 +3 位作者 张英妹 祝云英 董景湘 宋健 《河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3期106-108,共3页
档案目标管理认定工作是以目标管理的方式对农业科研档案进行指标化认定,能够快速提升科研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综合建设水平,为农业科技事业发展提供更好服务和支撑。以河北省农林科学院为例,对档案管理工作现状和实施档案目标管理认定... 档案目标管理认定工作是以目标管理的方式对农业科研档案进行指标化认定,能够快速提升科研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综合建设水平,为农业科技事业发展提供更好服务和支撑。以河北省农林科学院为例,对档案管理工作现状和实施档案目标管理认定以来取得的成效进行了梳理,科学分析了存在问题,对实施农业科研档案目标管理认定工作提出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档案 目标管理认定 农业科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草莓炭疽病综合防控关键技术
3
作者 张尚卿 王培培 +6 位作者 王耐红 刘皓玥 左成 杨东旭 王晨 尹政彧 韩晓清 《长江蔬菜》 2025年第11期71-72,共2页
根据草莓炭疽病的发生规律,重点针对育苗和定植初期两个发病关键时期,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控”为植保方针,总结了一套草莓炭疽病综合防控关键技术,在河北省进行了试验示范。该技术可有效预防炭疽病的发生,提高草莓产量和品质,可为河北... 根据草莓炭疽病的发生规律,重点针对育苗和定植初期两个发病关键时期,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控”为植保方针,总结了一套草莓炭疽病综合防控关键技术,在河北省进行了试验示范。该技术可有效预防炭疽病的发生,提高草莓产量和品质,可为河北省及气候条件相似地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 草莓 炭疽病 防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芹菜生产现状调查与分析
4
作者 程佳旭 丰硕 +3 位作者 曹伟平 贾海民 吴青君 宋健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87-191,共5页
针对河北省芹菜生产中面临的连作障碍、病虫害频发等主要问题,围绕芹菜种植规模、种植方式、茬口安排等基本情况以及主要病虫害种类和防治情况开展调查。结果表明,河北省芹菜种植主要集中在春季、秋季和冬季,以露地种植和设施种植为主,... 针对河北省芹菜生产中面临的连作障碍、病虫害频发等主要问题,围绕芹菜种植规模、种植方式、茬口安排等基本情况以及主要病虫害种类和防治情况开展调查。结果表明,河北省芹菜种植主要集中在春季、秋季和冬季,以露地种植和设施种植为主,常使用化学药剂对芹菜病虫害进行防治。除常见病虫害,新发现了为害芹菜的地下害虫韭蛆和根螨。同时从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方面对芹菜种植提出了对策建议,助力河北省芹菜产业绿色高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省 芹菜 生产现状 病虫害发生 综合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转录组技术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及前景
5
作者 梅曼 王晨璨 +3 位作者 蔺宏霞 张玉倩 丁文静 赵媛媛 《植物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4,共12页
空间转录组(spatial transcriptomics,ST)是一种用于从空间层面上解析RNA-seq数据的技术,利用该技术解析单个组织切片中的所有mRNA。空间条形码逆转录oligo(dT)引物在显微镜载玻片表面的有序附着,使得在mRNA样品处理和后续测序过程中编... 空间转录组(spatial transcriptomics,ST)是一种用于从空间层面上解析RNA-seq数据的技术,利用该技术解析单个组织切片中的所有mRNA。空间条形码逆转录oligo(dT)引物在显微镜载玻片表面的有序附着,使得在mRNA样品处理和后续测序过程中编码和获取位置信息成为可能。与传统的转录组技术相比,空间转录组技术能获得细胞在组织原位环境下真实的基因表达特征,以及与微环境的关系,为基因表达提供高精度、高分辨率原位的空间信息。近年来,空间转录组技术取得了重要进展,检测的细胞通量、转录本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空间定位信息更加准确全面,并已在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水稻(Oryza sativa)、杨树(Populus)等植物中展开研究。该文阐述了空间转录组技术在植物动态发育轨迹、不同组织和细胞类型差异分析、解码植物与微生物群相互作用等研究中的成功应用,讨论了空间转录组测序在植物组织原位测序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揭示了其在植物研究中的巨大潜力,为相关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转录组技术 空间分布模式 发育谱系 细胞类型鉴定 细胞间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不同地区棉蚜对吡虫啉等杀虫剂抗药性发展动态研究 被引量:24
6
作者 高占林 李耀发 +1 位作者 党志红 潘文亮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81-84,共4页
2004—2007年间,测定了氧化乐果、灭多威、吡虫啉和啶虫脒等杀虫剂对河北省不同地区棉蚜的毒力。与敏感基线比较,河北省各地棉蚜对灭多威的抗药性始终处于中、高抗水平,抗性倍数最高达94.04倍;对氧化乐果的抗药性发展较快,但基本仍处于... 2004—2007年间,测定了氧化乐果、灭多威、吡虫啉和啶虫脒等杀虫剂对河北省不同地区棉蚜的毒力。与敏感基线比较,河北省各地棉蚜对灭多威的抗药性始终处于中、高抗水平,抗性倍数最高达94.04倍;对氧化乐果的抗药性发展较快,但基本仍处于中、低抗水平,其抗性倍数为2.15~20.76;河北省各地棉蚜种群对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和啶虫脒的抗药性差异波动较大,对啶虫脒的差异最大可达25.8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蚜 抗药性 化学防治 吡虫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主推玉米品种对粗缩病抗性鉴定及病情指标与产量损失率关系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路银贵 邓风 +3 位作者 苗洪芹 田兰芝 邸垫平 张增芬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0-93,共4页
对河北省26个主推玉米品种进行抗玉米粗缩病性鉴定,并对其发病率及病情指数与产量损失率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目前玉米生产上主推品种中没有免疫和抗病品种,但感病后品种之间的病情严重度有显著差异,病情指数分布在3... 对河北省26个主推玉米品种进行抗玉米粗缩病性鉴定,并对其发病率及病情指数与产量损失率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目前玉米生产上主推品种中没有免疫和抗病品种,但感病后品种之间的病情严重度有显著差异,病情指数分布在35.37~80.05,产量损失率为15.55%~74.01%。以邢抗2号、费玉2号、费玉4号、沈玉17和农大108的病情严重度较轻,病情指数低于40,表现为感病,其他品种病情指数都在40以上表现为高感。产量损失率与病株率和病情指数呈显著相关,且产量损失率与病情指数的相关性(R=0.982)比产量损失率与病株率的相关性(R=0.756)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粗缩病 抗病性 病情指数 产量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小麦红吸浆虫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赵文臣 屈振刚 +4 位作者 李建成 张淑芬 宋健 郭云书 刘继书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97-102,共6页
作者于1986~1989年对河北省小麦吸浆虫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查明了该省发生的吸浆虫是小麦红吸浆虫,一年发生一代,虫茧在土中越夏、越冬,长达10个多月.活动幼虫有随土温变化而垂直移动的习性,且与小麦生育期相一致.作... 作者于1986~1989年对河北省小麦吸浆虫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查明了该省发生的吸浆虫是小麦红吸浆虫,一年发生一代,虫茧在土中越夏、越冬,长达10个多月.活动幼虫有随土温变化而垂直移动的习性,且与小麦生育期相一致.作者提出了“以种植抗虫品种为主,药剂主攻蛹期、成虫期扫残的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技术.三年来.经河北大面积应用,有效地控制了红吸浆虫为害,取得了显著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红吸浆虫 发生规律 综合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甘薯茎腐病研究初报 被引量:11
9
作者 高波 王容燕 +2 位作者 马娟 李秀花 陈书龙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9-122,137,共5页
甘薯茎腐病是近几年在我国发现的一种新的细菌性病害,目前该病已在我国的福建、广东、江西、广西、海南、河南、重庆、江苏等地发生。2013年10月在对河北省甘薯病害的调查中在文安县发现了大量疑似甘薯茎腐病的病株,给当地的甘薯生产造... 甘薯茎腐病是近几年在我国发现的一种新的细菌性病害,目前该病已在我国的福建、广东、江西、广西、海南、河南、重庆、江苏等地发生。2013年10月在对河北省甘薯病害的调查中在文安县发现了大量疑似甘薯茎腐病的病株,给当地的甘薯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经对疑似病株病原菌的分离纯化、柯赫氏法则验证、形态观察以及基于16SrDNA序列的分析,最终确定该病害为甘薯茎腐病,病原菌为达旦提狄克氏菌(Dickeya dadantii)。这是该病害首次在河北省被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茎腐病 细菌性病害 达旦提狄克氏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棉花立枯丝核菌菌丝融合群及其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王伟娟 鹿秀云 +3 位作者 李宝庆 郭庆港 李社增 马平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B08期274-278,共5页
从河北省22个主要产棉县市分离纯化得到67个棉花立枯病菌菌株,经鉴定均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菌丝融合试验表明,其中的62个菌株属于2个菌丝融合群,即AG-4和AG-2,分别占测定菌株的91.04%和1.50%;另有5个菌株与标... 从河北省22个主要产棉县市分离纯化得到67个棉花立枯病菌菌株,经鉴定均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菌丝融合试验表明,其中的62个菌株属于2个菌丝融合群,即AG-4和AG-2,分别占测定菌株的91.04%和1.50%;另有5个菌株与标准菌株不融合,占7.46%,表明河北省棉田立枯丝核菌的优势菌系是AG-4融合群。通过选用麦芽蛋白胨(MPDA)培养基(Ⅱ)进行对峙培养,将AG-4融合群菌株划分为6个不同的营养亲和群,即AG-4-A、AG-4-B、AG-4-C、AG-4-D、AG-4-E和AG-4-F,分别占测定菌株的59.02%,6.56%,9.84%,1.64%,21.31%,1.64%。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不同菌丝融合群及其各营养亲和群致病力不同,以AG-4-A对棉苗的致病力最强,其次是AG-2,均导致棉苗死亡;AG-4-E和AG-4-F虽然致病,但并不致死棉苗,各群相对致病力强弱顺序依次为:AG-4-A>AG-2>AG-4-B>AG-4-C>非融合类>AG-4-D>AG-4-E>AG-4-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枯丝核菌 菌丝融合群 营养亲和群 致病力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小麦主产区禾谷孢囊线虫群体致病型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秀花 马娟 +2 位作者 高波 王容燕 陈书龙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7-131,共5页
为了明确河北省小麦主产区禾谷孢囊线虫的致病类型,采用27个国际鉴别寄主品种和2个感病小麦品种‘石新733’和‘温麦4’对河北省邯郸、保定、任丘和唐山的4个禾谷孢囊线虫群体致病型进行了鉴定。依据Andersen等鉴别标准,4个群体的致病... 为了明确河北省小麦主产区禾谷孢囊线虫的致病类型,采用27个国际鉴别寄主品种和2个感病小麦品种‘石新733’和‘温麦4’对河北省邯郸、保定、任丘和唐山的4个禾谷孢囊线虫群体致病型进行了鉴定。依据Andersen等鉴别标准,4个群体的致病型不同于国际上已命名的16个禾谷孢囊线虫致病型。唐山群体为一个致病型,它的致病型和山西太谷、安徽固镇群体的致病型相似;邯郸群体、保定群体和任丘群体的致病型属于同一致病型,这3个群体的致病型和定州群体的致病型很接近。对照小麦品种‘石新733’和‘温麦4’对4个禾谷孢囊线虫群体均表现感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谷孢囊线虫 毒性 致病型 鉴别寄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花生果腐病病原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29
12
作者 李术臣 贾海民 +1 位作者 赵聚莹 陈丹 《河北农业科学》 2011年第5期37-39,共3页
对河北省石家庄、保定等地的花生果腐病进行了调查和取样,并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基本明确了河北省花生果腐病主要是由茄镰刀菌[Fusarium solani(Mart.)Sacc.]和群结腐霉(Pythium.myriotylum Drechsl)复合侵染引起。同时进行了病菌... 对河北省石家庄、保定等地的花生果腐病进行了调查和取样,并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基本明确了河北省花生果腐病主要是由茄镰刀菌[Fusarium solani(Mart.)Sacc.]和群结腐霉(Pythium.myriotylum Drechsl)复合侵染引起。同时进行了病菌回接试验,检验了2种病菌的致病性,结果表明,茄镰刀菌和群结腐霉菌单独接种均可致病,且茄镰刀菌致病力较强,但症状与田间表现有差异;复合接种发病的症状与田间发病症状相同。从回接发病的荚果上再次分离培养病原菌,发现与原分离病原物一致,说明茄镰刀菌和群结腐霉菌是河北省花生果腐病的主要致病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果腐病 病原 鉴定 致病性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玉米南方型锈病初侵染来源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石洁 刘玉瑛 魏利民 《河北农业科学》 2002年第4期5-8,共4页
病原菌鉴定、低空孢子捕捉、夏孢子存活时间、冬孢子诱导等一系列试验表明,河北省玉米南方型锈病是由外来菌源传播引起的。
关键词 初侵染源 河北 玉米 南方型锈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小麦白粉菌群毒性基因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高胜国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90-93,共4页
1993~1994年,自河北省收集154个小麦白粉菌株,接种在15个已知抗白粉病基因小麦品种及近等基因系上。结果表明,V1、V3a、V3b、V3c、V5、V6、V7、V8、V1+2+9毒性基因出现频率最高,均在96%... 1993~1994年,自河北省收集154个小麦白粉菌株,接种在15个已知抗白粉病基因小麦品种及近等基因系上。结果表明,V1、V3a、V3b、V3c、V5、V6、V7、V8、V1+2+9毒性基因出现频率最高,均在96%以上;V17出现频率次之,为51.9%;V2、V4a、V2+6再次之,出现频率分别是25.3%、26.8%和9.1%;出现频率最低的是V4b,仅3.9%。在毒性基因组合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V1+V3a+V3b+V3c+V5+V6+V7、V8+V1+2+9,达98.1%,其次是V2+V2+6、V2+V4a、V4a+V2+6、V4a+V4b、V2+V4b、V2+V4a+V4b,出现频率分别为3.1%、2.5%、1.8%、1.8%、1.2%、1.2%,再次是V4b+V2+6、V2+V4a+V4b、V2+V4a+V4b+V2+6,出现频率均为0.6%,这说明含有相应抗病基因的品种是高度抗病的,能将其相应的抗病基因重组在一起,对抗白粉病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白粉菌 毒性基因 河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不同地理区域的棉铃虫种群分布
15
作者 李耀发 安静杰 +6 位作者 窦亚楠 张尚卿 党志红 李明远 袁文龙 郭江龙 高占林 《河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60-65,共6页
随着黄河流域棉花种植面积的逐渐缩小,Bt棉花作为棉铃虫“诱杀陷阱”的作用逐渐减弱。为了明确河北省各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后棉铃虫在不同地理区域内的种群分布特点,2018年和2019年利用性信息素诱捕技术,监测了5—9月河北省从南到北不同... 随着黄河流域棉花种植面积的逐渐缩小,Bt棉花作为棉铃虫“诱杀陷阱”的作用逐渐减弱。为了明确河北省各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后棉铃虫在不同地理区域内的种群分布特点,2018年和2019年利用性信息素诱捕技术,监测了5—9月河北省从南到北不同作物上棉铃虫成虫的种群数量。结果表明:(1)河北省棉铃虫种群发生数量大,并在多种寄主作物田中广泛分布,其中冀南地区棉田棉铃虫有4个成虫发生高峰期,高峰期诱捕虫量均达到100头/个(诱捕器)以上,最高达到了272.67头/个(诱捕器);(2)棉铃虫种群数量从南到北呈逐步递减趋势,南部、中部、北部的最高诱捕虫量分别为272.67、118.00和94.50头/个(诱捕器);(3)除棉田外,花生和玉米等作物田以及葡萄等果园的棉铃虫也需要引起足够重视。本研究结果明确了河北省新的种植结构布局下不同地理区域内棉铃虫的种群数量及其分布动态,可为华北地区不同作物布局下棉铃虫的区域性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作物布局 种群动态 黄河流域 棉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白洋淀蝗区防治蝗虫替代药剂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耀发 党志红 +1 位作者 高占林 潘文亮 《河北农业科学》 2010年第8期86-88,共3页
河北省白洋淀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也是全国重点湖泊蝗区之一,该地区的蝗虫以东亚飞蝗为主。目前对于该地区东亚飞蝗的治理仍以采用马拉硫磷、氰戊菊酯等有机磷类和菊酯类为主。这些药剂的用量较大,长期使用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河北省白洋淀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也是全国重点湖泊蝗区之一,该地区的蝗虫以东亚飞蝗为主。目前对于该地区东亚飞蝗的治理仍以采用马拉硫磷、氰戊菊酯等有机磷类和菊酯类为主。这些药剂的用量较大,长期使用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害虫抗药性增加等问题。本研究自行研制了防蝗替代药剂5%吡虫啉OL,并进行了田间试验,明确其田间用量和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与其他药剂相比,该药剂更适用于该地区控制蝗虫为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虫剂 吡虫啉 东亚飞蝗 防效 白洋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保护工作的发展策略与展望 被引量:4
17
作者 金立平 邓玉洁 马志强 《河北农业科学》 2010年第8期170-172,共3页
简述了我国植物保护方略的发展历程,详细介绍了植物保护工作的发展策略,并对我国的植物保护工作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植物保护 策略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冀中地区苹果绵蚜越冬状况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党志红 李耀发 +1 位作者 高占林 潘文亮 《河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2期44-46,62,共4页
为了掌握苹果绵蚜在河北省冀中地区的越冬特点,为其针对性防治措施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2012-2014年对河北省冀中地区苹果绵蚜的越冬场所和越冬虫态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河北省冀中地区苹果绵蚜在12月进入越冬期,翌年3月开始活动;越冬... 为了掌握苹果绵蚜在河北省冀中地区的越冬特点,为其针对性防治措施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2012-2014年对河北省冀中地区苹果绵蚜的越冬场所和越冬虫态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河北省冀中地区苹果绵蚜在12月进入越冬期,翌年3月开始活动;越冬场所以苹果树根部为主,适宜年份也见于主干和枝条上;越冬虫态以1龄若虫为主,适宜年份见少量的2龄若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绵蚜 越冬场所 越冬虫态 河北省 根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小麦品种(系)抗条锈菌25、29、30、31号优势小种现状及改良研究
19
作者 田兰芝 路银贵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63-66,共4页
1996年利用小麦条锈菌25、29、30、31号4个优势小种,采用分小种成株抗条锈性鉴定法,对河北省23份生产品种(系)及59份高世代品系进行了抗条锈性研究,明确了河北省小麦生产品种及高世代品系对优势小种的抗条锈性现... 1996年利用小麦条锈菌25、29、30、31号4个优势小种,采用分小种成株抗条锈性鉴定法,对河北省23份生产品种(系)及59份高世代品系进行了抗条锈性研究,明确了河北省小麦生产品种及高世代品系对优势小种的抗条锈性现状。同年,用上述优势小种对160份原始材料也进行了抗锈性研究,从中筛选出71份抗源材料,在此基础上根据其对不同小种的抗锈性差异,为小麦抗条锈性育种抗病父本的选择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抗条锈菌 品种 现状 改良 抗病性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桃树重要病害及绿色科学防控技术
20
作者 马爱红 杨小凡 +2 位作者 冉红凡 毕秋艳 李建成 《河北果树》 2022年第4期42-42,共1页
1桃细菌性穿孔病1.1为害症状为害叶片,叶片背面靠近叶脉的地方(叶脉两侧)形成水渍状斑点;病斑呈现圆形或无固定规则形状,颜色呈现褐或紫褐色,晕圈呈现淡黄色;病斑有时连成片,发生一圈裂纹,形成穿孔,大量叶片过早凋零。枝梢上围绕皮孔发... 1桃细菌性穿孔病1.1为害症状为害叶片,叶片背面靠近叶脉的地方(叶脉两侧)形成水渍状斑点;病斑呈现圆形或无固定规则形状,颜色呈现褐或紫褐色,晕圈呈现淡黄色;病斑有时连成片,发生一圈裂纹,形成穿孔,大量叶片过早凋零。枝梢上围绕皮孔发病,形成油浸状、暗紫色斑点,中央稍微凹陷。为害果实时,湿度大的情况下病斑出现黄白色且粘的物质,干燥后发生裂纹,果实干缩,挂于树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为害症状 叶片背面 科学防控 紫褐色 桃细菌性穿孔病 皮孔 重要病害 桃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