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螟赤眼蜂适宜生境的研究和利用:I.玉米螟赤眼蜂在不同生境中的分布与种群消长 被引量:17
1
作者 周大荣 宋彦英 +3 位作者 何康来 王振营 郑礼 张广义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1997年第1期1-5,共5页
本文通过对华北地区有代表性的作物生境,采用人工挂卵的方法,系统调查研究了玉米螟赤眼蜂在17种生境中的分布和种群动态。结果表明,玉米螟赤眼蜂在不同生境中的分布、发生时间和种群数量有所不同,说明其对生境有一定的选择性。玉... 本文通过对华北地区有代表性的作物生境,采用人工挂卵的方法,系统调查研究了玉米螟赤眼蜂在17种生境中的分布和种群动态。结果表明,玉米螟赤眼蜂在不同生境中的分布、发生时间和种群数量有所不同,说明其对生境有一定的选择性。玉米螟赤眼蜂自然种群消长有4个峰,其中以春甘薯田的发生时间最长,种群数量最大,最具代表性。这4个峰在春高粱间作菜豆、春花生、平作夏玉米和夏玉米间作直立型绿豆这4种生境中也不同程度地出现。间作豆科作物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玉米螟赤眼蜂的寄生率。玉米螟赤眼蜂种群数量年度间变异较大,特别是干旱的影响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暝 赤眼蜂 生境 分布 种群消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螟赤眼蜂适宜生境的研究与利用Ⅱ.夏玉米间作匍匐型绿豆对玉米螟赤眼蜂寄生率的影响 被引量:29
2
作者 周大荣 宋彦英 +3 位作者 王振营 何康来 郑礼 张广义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1997年第2期49-52,共4页
通过人工挂卵和自然落卵定期观察的方法,对夏玉米平作、夏玉米间作直立型和匍匐型绿豆3种生境条件对玉米螟赤眼蜂自然种群和寄生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间作匍匐型绿豆田中玉米螟赤眼蜂的寄生率明显高于平作田和间作直立型绿... 通过人工挂卵和自然落卵定期观察的方法,对夏玉米平作、夏玉米间作直立型和匍匐型绿豆3种生境条件对玉米螟赤眼蜂自然种群和寄生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间作匍匐型绿豆田中玉米螟赤眼蜂的寄生率明显高于平作田和间作直立型绿豆田。夏玉米间作匍匐型绿豆田中玉米螟赤眼蜂自然种群数量在一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较高水平,说明对赤眼蜂确有增诱作用。玉米与匍匐型绿豆的不同间作比对赤眼蜂自然种群的增诱作用明显不同,当间作比为2:1和4:1时,其增诱作用最强,随着夏玉米比例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螟 赤眼蜂 间作 绿豆 寄生率 增诱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MS诱变抗旱小麦冀麦418的突变体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12
3
作者 吕亮杰 陈希勇 +7 位作者 张文英 赵爱菊 孙丽静 张颖君 刘玉平 王莉梅 李子千 李辉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47-55,共9页
为获得研究小麦基因功能和遗传改良的特异遗传材料,利用甲基磺酸乙酯(Ethyl methane sulfonate,EMS)化学诱变剂处理抗旱、高产、广适小麦品种冀麦418。对M_(2)全生育期田间表型进行观察鉴定,从6961个M_(2)穗系中筛选出416个突变体穗系,... 为获得研究小麦基因功能和遗传改良的特异遗传材料,利用甲基磺酸乙酯(Ethyl methane sulfonate,EMS)化学诱变剂处理抗旱、高产、广适小麦品种冀麦418。对M_(2)全生育期田间表型进行观察鉴定,从6961个M_(2)穗系中筛选出416个突变体穗系,突变率为5.98%。其中,幼苗习性突变体11株,突变频率约为0.16%;分蘖突变体12株,突变频率为0.17%;叶部突变体34株,突变频率为0.48%;株高突变体68株,突变频率为0.97%;穗部突变体62株,突变频率为0.89%;雄性不育突变体132株,突变频率为1.90%;根部突变体15株,突变频率为0.26%;其他类型突变体82株。经过生物学性状和农艺性状验证,M3得到遗传稳定的株系84个,其中,茎秆突变体43个,穗形突变体23个,叶片突变体7个,早熟突变体4个,晚熟突变体2个,芒型突变体2个,根部突变体2个,不育突变体1个。农艺性状分析表明,在构建的突变体库中变异类型丰富,株高、生育期和千粒质量突变频率比较高。这些新突变株系为研究小麦基因功能和遗传改良优异性状提供了新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冀麦418 突变体 筛选 鉴定 甲基磺酸乙酯(E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