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北省平原区主要油葵品种资源抗旱性能筛选评价
1
作者 李和平 李积铭 +3 位作者 李爱国 申彦平 宋聪敏 贾英全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12期76-80,共5页
针对河北省平原区少雨干旱的气候特点,为筛选理想的抗旱节水油葵品种,研究了河北省平原区目前生产中种植面积较大的16个油葵品种在干旱胁迫下的生物性状、经济性状的变化以及干旱胁迫对于油葵叶片相对电导率(REC)和相对水分含量(RWC)等... 针对河北省平原区少雨干旱的气候特点,为筛选理想的抗旱节水油葵品种,研究了河北省平原区目前生产中种植面积较大的16个油葵品种在干旱胁迫下的生物性状、经济性状的变化以及干旱胁迫对于油葵叶片相对电导率(REC)和相对水分含量(RWC)等生理指标的影响,并对参试品种进行抗旱指数鉴定。结果表明,不同油葵品种在干旱胁迫下其生物性状、经济性状、生理指标的变化具有较大的差异性,通过综合筛选评价,庆丰1号、早油66和矮58为综合抗旱能力强的资源,其抗旱指数分别达到1.16、1.14、1.04,适宜在区域内进行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葵 抗旱 节水 筛选鉴定 河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宜河北省旱寒区的冬油菜品种的筛选 被引量:6
2
作者 李爱国 李积铭 +3 位作者 李和平 刘桂华 宋聪敏 武军艳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5-100,共6页
筛选适宜河北省低平原地区种植的油菜品种,同时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为相似气候区油菜品种的种植选择及种植结构的调整提供理论依据。以16个油菜品种为材料,对品种间农艺性状的变化进行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各品种间分... 筛选适宜河北省低平原地区种植的油菜品种,同时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为相似气候区油菜品种的种植选择及种植结构的调整提供理论依据。以16个油菜品种为材料,对品种间农艺性状的变化进行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各品种间分枝部位存在差异,变异系数为61.82%,品种JR5分枝部位最低,14T×38最高;其次差异较为明显的是产量和二次分枝数,变异系数分别为26.69%和24.89%,14T×38产量最高,20SY-13最低。二次分枝数最大和最小的品种分别为20SY-13和天油142。油菜产量与一次分枝数和主花序角果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株高与分枝部位、主花序长度和主花序角果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一次分枝数与主花序角果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二次分枝数与主花序角果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当欧式距离为5时,16个油菜品种可分为五大类。选择株高较高、一次分枝数和主花序角果数较多、二次分枝数较少且可以在当地正常越冬的油菜品种进行种植,可以获得较高水平产量;20SY-13在当地秋季种植应注意安全越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油菜 农艺性状 方差分析 相关性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期对河北省超采水区白菜型冬油菜越冬率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和平 李积铭 +4 位作者 李爱国 武军艳 宋聪敏 申彦平 杨莉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5-46,共12页
研究白菜型冬油菜在河北省的适应性,为冬油菜在当地的合理种植提供理论参考依据。引种12个抗寒性不同的白菜型冬油菜品种,设置不同的播种时间(9月5日、9月11日、9月17日、9月23日、9月29日和10月5日),研究其对不同冬油菜的越冬率和产量... 研究白菜型冬油菜在河北省的适应性,为冬油菜在当地的合理种植提供理论参考依据。引种12个抗寒性不同的白菜型冬油菜品种,设置不同的播种时间(9月5日、9月11日、9月17日、9月23日、9月29日和10月5日),研究其对不同冬油菜的越冬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引种的12份材料均匍匐生长,生长点凹陷。9月29日前播种,各品种均能生长至10叶期,越冬率>97%,产量较高;9月29日后播种,各试验品种未能生长至10叶期,幼苗较小,越冬率较低,其中,10月5日播种产量均显著降低。相关性分析表明,产量与越冬率、根颈直径呈极显著正相关性,与播期呈极显著负相关性。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可将12个品种分为2大类:Ⅰ类包括天油178、天油142、衡油6号和陇油9号,4个品种产量均较高,适应河北省衡水市的气候条件,适合当地种植;Ⅱ类包括天油4号、15QX60、陇油12号、16RTS309、衡油8号、16QD367和陇油8号,其中天油4号、15QX60、陇油12号、16RTS309、衡油8号和16QD367为1个亚类,产量稍低于Ⅰ类品种,可作为当地参考种植品种;陇油8号单独1类,产量最低,根据其生长习性推断其适宜衡水市以北地区种植。天油178、天油142、衡油6号、陇油9号可直接作为栽培品种在当地推广应用。天油4号、15QX60、陇油12号、16RTS309、16QD367、陇油8号等品种可以考虑向衡水以北地区引种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油菜 超采水区 播期 越冬率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草牧业发展现状及产业布局的优化思考 被引量:14
4
作者 李源 李子阳 刘贵波 《河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3期100-105,共6页
河北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同时又是典型的草食畜牧业大省。在农业产业布局上,粮食作物的主产区与草食畜牧业的主产区都集中在平原农区,然而,由于长期积累形成的"人畜共粮"、"粮草共地"模式既不利于粮食安全... 河北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同时又是典型的草食畜牧业大省。在农业产业布局上,粮食作物的主产区与草食畜牧业的主产区都集中在平原农区,然而,由于长期积累形成的"人畜共粮"、"粮草共地"模式既不利于粮食安全,也进一步限制了草食畜牧业的发展。在分析河北省草牧业产业布局、农区牧草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河北省"草牧业东移战略"构想:在河北省环渤海唐山、沧州滨海区沿海20 km范围内的重度盐碱地建立养殖基地、加工厂,在距养殖基地50 km范围内以及黑龙港雨养区的旱薄中低产田发展优质饲草为核心的现代草食畜牧业。这对促进河北省草牧业产业布局的合理规划,提高水土资源利用率、减轻农区环境污染,保障草食畜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省 牧草产业 草食畜牧业 农业结构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花苜蓿种质苗期抗旱性综合评价研究 被引量:37
5
作者 李源 刘贵波 +4 位作者 高洪文 王赞 赵海明 谢楠 王艳慧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07-812,共6页
为筛选优异的抗旱种质资料,采用室内盆栽法,对来自俄罗斯的18份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L.)种质资源的抗旱性进行研究。在日光温室模拟干旱胁迫条件下,通过测定存活率、株高、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根冠比、根系长度等形态指标,比... 为筛选优异的抗旱种质资料,采用室内盆栽法,对来自俄罗斯的18份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L.)种质资源的抗旱性进行研究。在日光温室模拟干旱胁迫条件下,通过测定存活率、株高、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根冠比、根系长度等形态指标,比较聚类分析法、抗旱性等级评价赋分法、标准差系数赋予权重法三种综合评价方法的差异,同时筛选抗旱种质材料。结果表明:标准差系数赋予权重法得出供试材料抗旱性强弱为:M7>M8>M3>M10>M9>M4>M11>M2>M12>810>M6>M14>M1>CK>M15>M16>M13>M17>M5,评价结果与材料实际观测基本一致。标准差系数赋予权重法不但考虑不同指标的权重,还定量地鉴定每份材料的抗旱能力,比聚类分析法和抗旱性等级评价赋分法的结果更具科学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种质资源 苗期 抗旱性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花苜蓿资源抗旱性鉴定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赵海明 游永亮 +4 位作者 李源 柳斌辉 刘贵波 武瑞鑫 王桂峰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308-1316,共9页
采用反复干旱法对176份苜蓿(Medicago sativa L)种质资源进行了苗期抗旱性鉴定,开展了鉴定指标与评价方法的研究。结果表明: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株高、根长、分枝数和根冠比均与平均抗旱系数、平均抗旱指数呈极显著相关性,均适宜... 采用反复干旱法对176份苜蓿(Medicago sativa L)种质资源进行了苗期抗旱性鉴定,开展了鉴定指标与评价方法的研究。结果表明: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株高、根长、分枝数和根冠比均与平均抗旱系数、平均抗旱指数呈极显著相关性,均适宜作为苜蓿抗旱性鉴定指标,其中地上生物量、株高相关系数较高;通过对不同评价方法分析比较,明确了DRC适宜种质资源抗旱性评价,IDRI适宜抗旱品种筛选,DRI适宜旱地条件下高产品种的筛选;抗旱性等级划分采用群体逐级分类法;采用DTIg、DRIv、DTIv方法分别对参试材料进行抗旱性分级,一级(抗旱性极强)材料数量分别为30份、25份、21份,对照敖汉苜蓿均处于中等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抗旱性 鉴定指标 评价方法 逐级分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离体叶片失水速率与抗旱性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吴振良 刘丽英 戴茂华 《河北农业科学》 2009年第11期1-1,3,共2页
通过对几个棉花品种离体叶片失水速率的研究,探索评价棉花抗旱性的新方法和新指标。
关键词 棉花 离体叶片 失水速率 抗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灌处理对河北冬油菜关键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李积铭 李和平 +6 位作者 陶肖蕾 武军艳 孙万仓 李学才 翟兰菊 马骊 李爱国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27-1237,共11页
为指导河北等地冬油菜的水分管理,明确冬前灌溉对河北冬油菜产量形成的影响,选用12个白菜型冬油菜及9个甘蓝型冬油菜品种(品系),进行冬灌处理,统计越冬率,测定叶片及角果的氮、磷、钾含量,考察产量及产量构成等指标。试验结果表明:冬灌... 为指导河北等地冬油菜的水分管理,明确冬前灌溉对河北冬油菜产量形成的影响,选用12个白菜型冬油菜及9个甘蓝型冬油菜品种(品系),进行冬灌处理,统计越冬率,测定叶片及角果的氮、磷、钾含量,考察产量及产量构成等指标。试验结果表明:冬灌可以有效预防油菜冻害、提高越冬率,有利于油菜返青后的生长、农艺性状的改善及产量的形成。与对照(不进行冬灌)相比,冬灌处理对冬油菜生育期无明显影响;但供试油菜品种的越冬率均可达90%以上,显著高于对照;且分枝部位高度、株高等农艺性状及产量均显著提高,分别较对照增加33%、90.3%、14.5%;6个供试冬油菜叶片中的氮、磷含量与果皮中的钾含量均高于其它器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油菜 白菜型油菜 甘蓝型油菜 冬灌 越冬率 农艺性状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无垄栽培条件下适宜品种及灌水次数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赵轩宇 郝德有 +5 位作者 王秀果 郭安强 刘梅 曹九生 李伟 庞昭进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3期11-13,共3页
为实现小麦机械化无垄栽培大面积推广,研究适宜的小麦品种和最优灌溉次数,采用裂区试验选择不同类型的品种、不同的浇水次数,结合产量比较研究不同灌溉条件下的最适宜品种。结果表明,中穗型和大穗型品种产量比较高,相对于多穗型品种更... 为实现小麦机械化无垄栽培大面积推广,研究适宜的小麦品种和最优灌溉次数,采用裂区试验选择不同类型的品种、不同的浇水次数,结合产量比较研究不同灌溉条件下的最适宜品种。结果表明,中穗型和大穗型品种产量比较高,相对于多穗型品种更适合无垄栽培;具备灌1~2水条件的地块应选择中、多穗型品种,具备灌2~3水条件的地块应选择中、大穗型品种;灌2水水分利用效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无垄栽培 品种 灌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棉958在冀中南棉区适宜种植密度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戴茂华 刘丽英 +4 位作者 宋翠婷 李爱国 李积铭 吴振良 柴岳平 《河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1期22-24,45,共4页
为探索冀棉958在冀中南地区生产上的适宜种植密度,在棉花行宽0.8 m条件下,设种植密度3.75万、5.25万和6.75万株/hm^2计3个处理,分析了不同种植密度下棉花主要农艺性状、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棉花株型趋... 为探索冀棉958在冀中南地区生产上的适宜种植密度,在棉花行宽0.8 m条件下,设种植密度3.75万、5.25万和6.75万株/hm^2计3个处理,分析了不同种植密度下棉花主要农艺性状、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棉花株型趋于紧凑,其中,6.75万株/hm^2密度处理的始节高度和第1果枝节位均最高,果枝与主茎夹角最小,适宜机械化收获;单株果枝数、单株铃数、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以及棉花各部位的单铃重和衣分均逐渐降低,但仅单株铃数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均逐渐提高,其中,6.75万株/hm^2与5.25万株/hm^2密度处理的皮棉产量差异不显著,但二者均显著>3.75万株/hm^2密度处理。在冀中南地区,冀棉958适宜的种植密度为5.25万~6.75万株/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种植密度 农艺性状 光合特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衡谷12号早熟性以及最晚播期和适宜留苗密度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郝洪波 崔海英 +2 位作者 李明哲 刘贵波 杨建忠 《河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1期1-5,共5页
衡谷12号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在街谷9号繁种田发现的超早熟变异株,经系统选育而成,其生育期极短,夏播仅58 d左右,突出特点是超早熟。探明该品种早熟特性、最晚播期以及最佳留苗密度,可以为其合理利用提供依据。以3个早熟和... 衡谷12号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在街谷9号繁种田发现的超早熟变异株,经系统选育而成,其生育期极短,夏播仅58 d左右,突出特点是超早熟。探明该品种早熟特性、最晚播期以及最佳留苗密度,可以为其合理利用提供依据。以3个早熟和2个中熟谷子品种为对照,在4月16日~8月31日每隔15 d播种1期,研究了不同播期下衡谷12号生长发育阶段的变化;同时,采用二因素(播期、密度)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其中,播期设6月11日和8月11日2个水平,留苗密度(用播量、行距和株距调)设75.0万、112.5万、150.0万和187.5万、225.0万、262.5万和300.0万株/hm^2计7个水平,研究了不同播期与密度组合下衡谷12号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衡谷12号生育期较短,在8月15日播种仍可成熟,且在不同播期条件下生育期均稳定在58d左右,营养生长阶段缩短、穗分化较中早熟品种提前47~62d是导致其较早成熟的主要原因。衡谷12号在6月11日播种、留苗密度为187.5万株/hm^2时产量达到最高,为2 447.93 kg/hm^2;8月11日播种会造成谷子明显减产,要获得较高产量,就应适当增大种植密度,晚播高产的适宜留苗密度为225.0万~2625万株/hm^2,产量可以达到2 010.43~2 076.40 kg/hm^2,其中,262.5万株/hm^2密度处理的产量略高于225.0万株/hm^2密度处理。衡谷12号不适于正常的大田生产,可作为超早熟种质资源进行研究或用于灾后紧急补栽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衡谷12号 谷子 超早熟 播期 密度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小麦新品种衡4399水肥高效模式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乔文臣 陈秀敏 +8 位作者 孙书娈 孟祥海 魏建伟 李丁 李强 李会敏 赵明辉 冯佳 赵凤梧 《河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1期16-19,共4页
小麦新品种衡4399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选育而成。2009~2010年对其进行水肥高效模式研究,试验春季水肥管理模式设拔节水+开花水、拔节水、孕穗水、起身水+开花水+灌浆水(CK)4种,通过比较不同水肥管理模式下的小麦水分利用... 小麦新品种衡4399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选育而成。2009~2010年对其进行水肥高效模式研究,试验春季水肥管理模式设拔节水+开花水、拔节水、孕穗水、起身水+开花水+灌浆水(CK)4种,通过比较不同水肥管理模式下的小麦水分利用特性、产量及相关因素,确定衡4399适宜的水肥高效模式。结果表明:在试验年度极端低温气候情况下,4种水肥管理模式的衡4399水分利用效率达1.88~2.06 kg/m^3,且产量均>7 500 kg/hm^2,衡4399为节水高产型品种。其中,春浇2水(拔节水+开花水)可以延长小麦灌浆期,提高叶面积指数和水分利用效率,产量达9 000 kg/hm^2左右,且极显著>其他水肥模式处理。适宜衡4399高产的最佳高效水肥模式为春浇拔节水和开花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衡4399 水肥管理模式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衡水地区马铃薯-谷子一年两作种植模式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明哲 崔海英 +2 位作者 苏宝圣 郝洪波 师志刚 《河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1期4-7,共4页
以不同熟期类型的马铃薯和夏谷品种,在一年两熟种植模式下,进行了不同播期的生产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谷子一年两熟种植模式中,马铃薯应选种早熟品种费乌瑞它和中薯5号,适宜播种时间为3月中旬~4月上旬;夏谷宜选择生育期80~90 d的... 以不同熟期类型的马铃薯和夏谷品种,在一年两熟种植模式下,进行了不同播期的生产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谷子一年两熟种植模式中,马铃薯应选种早熟品种费乌瑞它和中薯5号,适宜播种时间为3月中旬~4月上旬;夏谷宜选择生育期80~90 d的中熟品种衡谷10号和衡谷13号,播种一般在6月底以前完成。在该种植模式下,马铃薯产量约为37 000 kg/hm^2、谷子产量约为5 700 kg/hm^2,周年纯收益可达47 000元/hm^2左右。该栽培模式可节约水资源和灌水成本,且马铃薯采用全覆膜双垄栽培,具有较好的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谷子 一年两作 种植模式 产量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削阔”水乳剂防治谷田阔叶杂草效果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明哲 郝洪波 《河北农业科学》 2009年第12期18-19,49,共3页
为了探讨谷田阔叶杂草的化学防除技术,以冀谷25为试材,研究了喷施浓度225~450 mL/hm2的“削阔”水乳剂对谷田阔叶杂草的防治效果以及对谷子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削阔”水乳剂喷施浓度为450 mL/hm2时除草效果最好,且经济... 为了探讨谷田阔叶杂草的化学防除技术,以冀谷25为试材,研究了喷施浓度225~450 mL/hm2的“削阔”水乳剂对谷田阔叶杂草的防治效果以及对谷子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削阔”水乳剂喷施浓度为450 mL/hm2时除草效果最好,且经济效益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羧氟草醚 谷子 阔叶杂草 防除效果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熟玉米品种衡早10号灌浆速率特性研究
15
作者 岳海旺 陈淑萍 +5 位作者 彭海成 宋聪敏 谢俊良 郭安强 吕德智 卜俊周 《河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5期21-25,共5页
为了明确不同熟期玉米的籽粒灌浆特性,选用熟期不同的2个玉米品种衡早10号(早熟型品种)和郑单958(晚熟型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相同的栽培条件,在其吐丝授粉后第7 d开始取籽粒样品,每7 d取1次,直至种子成熟,分析了玉米籽粒干重、含水量... 为了明确不同熟期玉米的籽粒灌浆特性,选用熟期不同的2个玉米品种衡早10号(早熟型品种)和郑单958(晚熟型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相同的栽培条件,在其吐丝授粉后第7 d开始取籽粒样品,每7 d取1次,直至种子成熟,分析了玉米籽粒干重、含水量、含水率、体积和灌浆速率的变化,以及籽粒体积与水分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衡早10号具有干重积累速度快、籽粒体积大、前期灌浆速率快且强度大等特点,收获时籽粒含水率低,且产量明显高于郑单958,增产率为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衡早10号 玉米 早熟品种 灌浆特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无垄栽培均匀种植技术的节水效果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梅 郝德有 +5 位作者 陈永 曹九生 李伟 郭安强 赵轩宇 王秀果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12期32-35,共4页
为提高麦田水分利用效率,实现农艺节水,试验对小麦无垄栽培均匀种植和传统条播2种种植方式麦田的水分利用情况进行监测,苏正研发基地无垄联合耕播机示范区的试验结果表明,与小麦传统条播相比较,小麦无垄栽培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24.19%,... 为提高麦田水分利用效率,实现农艺节水,试验对小麦无垄栽培均匀种植和传统条播2种种植方式麦田的水分利用情况进行监测,苏正研发基地无垄联合耕播机示范区的试验结果表明,与小麦传统条播相比较,小麦无垄栽培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24.19%,产量增加了14.23%;吴桥试验站蒸渗仪试验结果表明,小麦无垄栽培全生育期耗水量较传统条播减少了1.49%,亦具有节水效果;通过对2种种植方式投入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小麦无垄栽培均匀种植技术与传统条播相比可节支712.5元·hm-2。综合说明,小麦无垄栽培均匀种植技术是北方干旱地区一种适宜的种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无垄 匀播 节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旱节水型衡麦系列品种的选育方法及系谱分析 被引量:15
17
作者 孟祥海 李丁 +7 位作者 孙书娈 乔文臣 魏建伟 陈秀敏 赵明辉 李会敏 赵凤梧 李强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07-914,共8页
为探讨抗旱节水小麦的定向培育方法,对抗旱节水型衡麦系列品种选育过程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多年来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围绕"节水抗旱、抗逆高产、广适稳产、优质早熟"的育种目标,着眼解决地下水资源极度匮乏与农业... 为探讨抗旱节水小麦的定向培育方法,对抗旱节水型衡麦系列品种选育过程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多年来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围绕"节水抗旱、抗逆高产、广适稳产、优质早熟"的育种目标,着眼解决地下水资源极度匮乏与农业生产矛盾突出的问题,为培育抗旱节水型广适小麦品种,利用常规育种技术与分子标记检测手段,广泛筛选遗传背景远缘且生态差异较大的优异亲本组配组合,创新采用不同世代水旱交替双向综合选择技术,先后育成16个抗旱节水型小麦品种,提高了选择效率和水资源利用率。在系谱上,衡观35等为代表的衡麦系列品种与蚂蚱麦、碧玉麦和洛夫林10号存在一定的血缘关系,且含有对光周期不敏感的Ppd-Dla等优异基因。这些品种目前已由冀中南冬麦区推广至黄淮冬麦区(南、北片)、北部冬麦区(天津)和长江中下游冬麦区(湖北襄阳)等区域种植,展示出生态广适、节水稳产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抗旱节水 选育方法 系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作紫花苜蓿田夏季套作不同饲草作物生产性能、效益评价 被引量:12
18
作者 李源 赵海明 +2 位作者 游永亮 武瑞鑫 刘贵波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3-87,共15页
为解决海河平原区苜蓿第3~5茬草雨季收获难的问题。于2011-2016年在位于河北衡水的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所试验站开展了单作紫花苜蓿田夏季套作5种不同饲草作物模式评价研究,以及单作紫花苜蓿田夏季套作青贮玉米的生产性能比较研究。... 为解决海河平原区苜蓿第3~5茬草雨季收获难的问题。于2011-2016年在位于河北衡水的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所试验站开展了单作紫花苜蓿田夏季套作5种不同饲草作物模式评价研究,以及单作紫花苜蓿田夏季套作青贮玉米的生产性能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单作紫花苜蓿田夏季套作不同饲草作物模式评价研究得出,30-30cm、20-40cm两种行距处理下的单作苜蓿小区干草产量无显著差异(P>0.05);套作高丹草处理下苜蓿第2年前2茬干草产量显著低于单作苜蓿小区干草产量(P<0.05);套作青贮玉米处理后的总食物当量数显著高于单作苜蓿小区(P<0.05),但套作青贮玉米处理后的总经济效益与单作苜蓿小区无显著差异(P>0.05);套作青贮玉米处理下的平均光能利用率、水分利用效率、土地当量比均显著高于单作苜蓿小区(P<0.05)。单作紫花苜蓿田夏季套作青贮玉米的生产性能比较研究得出,30-30cm、20-40cm行距套作青贮玉米处理下的苜蓿前2茬干草产量、总食物当量数、总经济效益、平均光能利用率、水分利用效率、土地当量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合得出,海河平原区单作紫花苜蓿田夏季套作青贮玉米的关键种植技术为:单作苜蓿田采用20-40cm宽窄行秋播种植,于第2年前2茬苜蓿草收获后,在宽行中间套作青贮玉米,青贮玉米密度在6万株·hm-2以内,9月底将套作的青贮玉米与苜蓿一起收获,之后苜蓿田苜蓿正常越冬,下一年再重复种植青贮玉米。该模式在保证与单作苜蓿同等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可有效解决苜蓿3~5茬草雨季收获难、资源利用效率低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套作 饲草作物 生产性能 效益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油菜衡油8号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19
作者 李爱国 李积铭 +3 位作者 李和平 管明威 翟兰菊 郭安强 《现代农村科技》 2024年第11期20-20,共1页
衡油8号是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以抗寒性强的陇油6号为母本,丰产性优良、花期长的HS-0895为父本,组配杂交组合培育的冬油菜品种,是河北省首批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的油菜品种,适合在河北省平原区及其类似气候的北... 衡油8号是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以抗寒性强的陇油6号为母本,丰产性优良、花期长的HS-0895为父本,组配杂交组合培育的冬油菜品种,是河北省首批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的油菜品种,适合在河北省平原区及其类似气候的北方寒旱区种植。1品种特点1.1抗寒性强。越冬率85.2%~98.3%,解决了该地区种植油菜安全越冬的问题,为种植推广油菜提供了可靠品种。1.2花期早。在3月20日~3月25日便可进入盛花期,相比其它多数品种花期提前10 d左右,花期持续约25 d,适合发展旅游观光的种植应用。1.3抗倒性好。株高约109.2 cm,茎秆韧性好,生长后期抗倒性好,不易出现倒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主要农作物 油菜品种 组配杂交组合 冬油菜 越冬率 品种特点 抗倒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肥协作对华北平原豆禾混播牧草生产性能和品质的影响
20
作者 吴琼 姚泽英 +10 位作者 位晓婷 逯新明 武瑞鑫 游永亮 胡蒙爱 石丽娜 石雨川 李源 赵海明 韩伽怡 邵新庆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547-3553,共7页
为探明减水减肥对华北平原豆禾混播牧草生产性能和品质的影响,并筛选适宜该地区的水肥处理。本研究以小黑麦(Triticale)+毛苕子(Vicia villosa)(XM)和燕麦(Avena sativa)+箭筈豌豆(Vicia sativa)(YJ)混播建植的牧草为试验对象,设置2个灌... 为探明减水减肥对华北平原豆禾混播牧草生产性能和品质的影响,并筛选适宜该地区的水肥处理。本研究以小黑麦(Triticale)+毛苕子(Vicia villosa)(XM)和燕麦(Avena sativa)+箭筈豌豆(Vicia sativa)(YJ)混播建植的牧草为试验对象,设置2个灌水(W_(1)和W_(2))和2个施肥(N_(1)和N_(2))梯度,比较水肥协作下混播牧草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等指标,并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两种模式干物质产量均在1500 m^(3)·hm^(-2)+94 kg·hm^(-2)(W_(2)N_(1))处理下最高;而750 m^(3)·hm^(-2)+188 kg·hm^(-2)(W_(1)N_(2))处理下干物质产量、中性洗涤纤维含量、酸性洗涤纤维含量较低,但可溶性糖含量较高。通过模糊综合评价表明,两种模式均在750 m^(3)·hm^(-2)+_(1)88 kg·hm^(-2)(W_(1)N_(2))处理下综合表现较好,隶属度在0.6以上。综上,在华北平原地区,混播牧草栽培以干物质产量为目的时,适宜水肥处理为1500 m^(3)·hm^(-2)+94 kg·hm^(-2)(W_(2)N_(1));以追求综合性能(干物质产量+牧草品质)为目的时,适宜水肥处理为750 m^(3)·hm^(-2)+188 kg·hm^(-2)(W_(1)N_(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肥协作 豆禾混播 生产性能 模糊综合评价 营养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