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温下玉米不同耐冷类型自交系的生理生化变化 被引量:30
1
作者 李俊明 耿庆汉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5-19,共5页
玉米自交系黄化幼苗在2℃低温处理过程中总蛋白减少,可溶性蛋白增加,过氧化氢积累,过氧化氢酶活力提高,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增多.耐冷性强的自交系比耐冷性弱的自交系总蛋白含量高,可溶性蛋白和过氧化氢含量低,过氧化氨酶活力高,过氧... 玉米自交系黄化幼苗在2℃低温处理过程中总蛋白减少,可溶性蛋白增加,过氧化氢积累,过氧化氢酶活力提高,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增多.耐冷性强的自交系比耐冷性弱的自交系总蛋白含量高,可溶性蛋白和过氧化氢含量低,过氧化氨酶活力高,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数量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自交系 低温 过氧化物 同工酶
全文增补中
加拿大半干旱草原农业研究站化学实验室的管理与运作
2
作者 张少军 《河北农业科学》 1999年第3期30-33,共4页
加拿大半干旱草原农业研究站化学实验室在加拿大西部很有影响。本文介绍并分析了它的管理与运作机制。
关键词 化学实验室 管理 运作 质量保证 加拿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抗枯萎类型棉花品种超氧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李妙 王校栓 +6 位作者 李延增 徐显 尹志敏 耿军义 李俊明 崔四平 裴宝琦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S1期119-122,共4页
本文研究了不同抗枯萎病类型棉花品种及同一品种(系)内感病植株和健康植株叶片超氧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在田间发病情况下,抗病品种膜脂过氧化水平低,超氧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弱,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高,不抗病品... 本文研究了不同抗枯萎病类型棉花品种及同一品种(系)内感病植株和健康植株叶片超氧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在田间发病情况下,抗病品种膜脂过氧化水平低,超氧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弱,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高,不抗病品种则表现相反;在同一品种(系)内,感病植株比健康植株膜脂过氧化水平,超氧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均较高,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较低,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枯萎病 超氧物歧化酶 过氧化物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小麦目标基因通过花粉漂流的可能性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吕爱枝 赵和 +1 位作者 王天宇 王海波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6,共6页
以去雄小麦为受体 ,在 10m范围内小麦花粉可在任何方向发生有效漂移 (使受体结实 ) ,花粉的最远有效漂移距离可达 80m。以不去雄的小麦、柱穗山羊草和卵穗山羊草为受体时 ,在距花粉源 1m的范围内 ,小麦间的异交率最高为 0 2 4 %、小麦... 以去雄小麦为受体 ,在 10m范围内小麦花粉可在任何方向发生有效漂移 (使受体结实 ) ,花粉的最远有效漂移距离可达 80m。以不去雄的小麦、柱穗山羊草和卵穗山羊草为受体时 ,在距花粉源 1m的范围内 ,小麦间的异交率最高为 0 2 4 %、小麦与柱穗山羊草和卵穗山羊草间的异交率分别为 0 2 5 %和 0 ,花粉的最远有效漂移距离可达 2 0m。依照欧盟的标准 ,非转基因小麦即使与转基因品种相邻种植 ,其产品中的转基因成分也不会超标。在麦类近缘野生植物的起源中心及主要分布区 ,释放转基因小麦要特别慎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小麦 目标基因 花粉 可能性 有效漂移 生态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胺与番茄对烟草花叶病病毒抗性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李广敏 郭秀林 +1 位作者 商振清 李兴红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64-68,共5页
试验结果表明,番茄的抗病品种中游离态Put(腐胺)和Spd(亚精胺)的含量较高,且游离态Spd/Spm(精胺)显著高于感病品种。番茄植株中结合态Put和Spd的含量低于游离态且感病品种高于抗病品种。TMV(烟草花叶病... 试验结果表明,番茄的抗病品种中游离态Put(腐胺)和Spd(亚精胺)的含量较高,且游离态Spd/Spm(精胺)显著高于感病品种。番茄植株中结合态Put和Spd的含量低于游离态且感病品种高于抗病品种。TMV(烟草花叶病病毒)侵染使得番茄抗、感品种植株体内游离态和结合态多胺的水平不同程度地提高。一般地说,Put的含量在接种后48h之前大量合成,而Spm的含量在接种48h之后上升幅度较大。总之,较高含量的游离态Put和Spd及较大的游离态Spd/Spm值有利于植株抗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胺 番茄 腐胺 亚精胺 精胺 烟草花叶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丝骨架与信号转导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6
作者 雷宇华 闫芝芬 +1 位作者 严玉平 魏建昆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7-41,共5页
微丝骨架作为细胞骨架的一种 ,它在细胞的许多功能活动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 ,研究证明微丝骨架受信号转导的调节。动物细胞中存在着细胞外基质 (ECM ) 质膜 (PM ) 细胞骨架(CTK)连续体 ,胞内、外信号可以通过此连续体进行双向传递。... 微丝骨架作为细胞骨架的一种 ,它在细胞的许多功能活动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 ,研究证明微丝骨架受信号转导的调节。动物细胞中存在着细胞外基质 (ECM ) 质膜 (PM ) 细胞骨架(CTK)连续体 ,胞内、外信号可以通过此连续体进行双向传递。研究还证明 ,植物细胞中存在细胞壁 (CW ) 质膜 (PM ) 细胞骨架 (CTK)连续体 ,并认为它类似于动物细胞中的ECM PM CTK连续体 ,有着相同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丝骨架 信号转导 肌动蛋白 连续性 又向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感染黄萎病后叶片组分内生化特性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李俊兰 李妙 +4 位作者 翟学军 李之树 王国印 黄国存 崔四平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S1期134-138,共5页
在田间病圃发病高峰期,对抗黄萎病性不同的陆地棉品种及同一品种的感病和健康植株叶片组分内四项生化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抗病品种超氧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弱,膜脂过氧化水平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高.而感病品种表现... 在田间病圃发病高峰期,对抗黄萎病性不同的陆地棉品种及同一品种的感病和健康植株叶片组分内四项生化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抗病品种超氧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弱,膜脂过氧化水平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高.而感病品种表现相反.在同一品种(系)内,感病植株与健康植株相比,POD活性和膜脂过氧化水平高.从平均效应看,SOD活性健康植株高于感病株,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感病植株高于健康植株.试验结果还表明,无论是抗病品种或是感病品种,植株发病后POD活性皆上升幅度很大,对SOD活性的反应,抗病品种变化幅度小,感病品种变化幅度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黄萎病 超氧物歧化酶 过氧化物酶 膜脂过氧化 可溶性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小斑病菌生理小种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5
8
作者 崔洋 刘克明 +2 位作者 魏建昆 张召铎 刘植义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74-77,共4页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玉米小斑病致病真菌T、C与O三个生理小种孢子和菌丝的表面结构,发现在生理小种间,孢子、菌丝的大小,表面形态结构,产孢量等存在着某些差异.
关键词 玉米 小斑病 生理小种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可溶性蛋白电泳法鉴定玉米小斑病菌生理小种 被引量:7
9
作者 崔洋 刘克明 魏建昆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48-52,共5页
分别从玉米小斑病菌T、C、O三个生理小种的菌丝中提取可溶性蛋白,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经多次比较试验,T、C、O小种的蛋白质图谱主带基本相同,个别带存在一定差异,而同一生理小种不同菌株间... 分别从玉米小斑病菌T、C、O三个生理小种的菌丝中提取可溶性蛋白,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经多次比较试验,T、C、O小种的蛋白质图谱主带基本相同,个别带存在一定差异,而同一生理小种不同菌株间差异甚小.建议运用病原菌蛋白电泳的方法,作为小种分类、病害预测的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电泳 玉米 小斑病菌 生理小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酚棉与普通陆地棉超氧物歧化酶及酯酶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邓德旺 李梦久 +3 位作者 李俊明 崔四平 张敬贤 魏建崑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43-47,共5页
本文研究了低酚棉和普通棉萌发种子子叶和胚根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及其同工酶和酯酶(ER)同工酶,结果表明,低酚棉子叶中SOD活性比普通棉低,胚根SOD活性差异不显著,但子叶和胚根的SOD同工酶比普通棉多1~2条酶带.两个棉花类型间醋酶同... 本文研究了低酚棉和普通棉萌发种子子叶和胚根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及其同工酶和酯酶(ER)同工酶,结果表明,低酚棉子叶中SOD活性比普通棉低,胚根SOD活性差异不显著,但子叶和胚根的SOD同工酶比普通棉多1~2条酶带.两个棉花类型间醋酶同工酶酶谱差异不显著.不同器官间,子叶SOD活性比胚根的低,其酯酶同工酶比胚根的多2条酶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低酚棉 陆地棉 超氧物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小麦不同单位根的功能及分组的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贾银锁 张锦熙 刘钖山 《核农学报》 CAS CSCD 1990年第1期25-30,共6页
应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冬小麦不同单位根的特性、功能及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不同单位根的根干重、根长度及吸(15)~N量等,由下而上依次减少。各单位根吸收(15)~N后,蘖根之间,蘖蘖之间皆可互相运转,但其运转比例不同,其功能模式是:(... 应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冬小麦不同单位根的特性、功能及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不同单位根的根干重、根长度及吸(15)~N量等,由下而上依次减少。各单位根吸收(15)~N后,蘖根之间,蘖蘖之间皆可互相运转,但其运转比例不同,其功能模式是:(15)~N喂全株根或专喂初生根,则先供给主茎,其次是分蘖,而且随蘖位升高而递减;喂n单位根,则先供给n单位本身(包括主茎),其次是n+2或n-2单位的蘖(同侧蘖),然后是n+1或n-1单位的蘖(对侧蘖),最后是未喂(15)~N的根系。依照各单位根的功能,小麦根可分为3组:初生根组、次生根下位组和次生根上位组。各组根吸收肥料氮量占总氮量的百分比分别是26.7%、31.4%和41.9%。各组根的主要功能是:初生根组在小麦一生中都起重要作用,但主要是促进冬前分蘖;次生根下位组对巩固分蘖,促进穗部发育起主要作用;次生根上位组对提高结实率、籽粒灌浆起决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功能 单位根系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白木耳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朝江 赵大振 池惠荣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S1期169-174,共6页
银白木耳是1987年赵大振首次发现的木耳科、木耳属毛木耳的一个新变种.该变种颜色纯白,朵大肉厚,外观美丽,并具抗木霉污染、耐高温、生物学效率高、营养丰富等优点,是有重要开发利用价值的食用菌.经过三代五次人工驯化培养研究,初步探... 银白木耳是1987年赵大振首次发现的木耳科、木耳属毛木耳的一个新变种.该变种颜色纯白,朵大肉厚,外观美丽,并具抗木霉污染、耐高温、生物学效率高、营养丰富等优点,是有重要开发利用价值的食用菌.经过三代五次人工驯化培养研究,初步探明了该变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生育条件,提出了形成良好的菌体结构的三要素——基质的密度、均匀度、表面光滑度,并研究出了“U”型开孔和顶端扣帽封袋、地沟出耳的配套技术,为开发利用这一新的菌类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国家专利局已经受理了《银白木耳菌种与其培养方法及栽培技术》专利,专利号:9110221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银白木耳 生物学特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激因子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冰 刘宏涛 周人纲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z1期26-30,共5页
高温及其他一些化学和生理胁迫能诱导机体产生热激蛋白。真核生物中热激因子调节热激基因的表达。在正常生长条件下 ,热激因子处于钝化的单体状态 ,而当热激时 ,热激因子形成三聚体并与DNA结合 ,同时通过转录激活域的活化而激活热激基... 高温及其他一些化学和生理胁迫能诱导机体产生热激蛋白。真核生物中热激因子调节热激基因的表达。在正常生长条件下 ,热激因子处于钝化的单体状态 ,而当热激时 ,热激因子形成三聚体并与DNA结合 ,同时通过转录激活域的活化而激活热激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激因子 结构域 调节 热激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辐射增加对植物生长及某些生理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20
14
作者 郭秀林 王睿文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12-14,共3页
本文就紫外线辐射增加对植物生长发育。
关键词 紫外辐射 植物 生理代谢 影响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种子的低温发芽临界温度研究 被引量:20
15
作者 李俊明 欧庆汉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22-24,78,共4页
本文研究了8个玉米自交系在6℃、8℃、11℃和28℃黑暗条件下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在此基础上,求出了各自交系的发芽临界温度。结果表明,不同玉米自交系低温下的发芽能力有显著差异;发芽临界温度可以对苗期耐冷性作出可靠估计。
关键词 玉米 种子 低温 发芽 临界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15)N研究滨海稻区高产施氮指标及氮素平衡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良 高占峰 +1 位作者 曾艳军 徐晓荣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S1期195-201,共7页
应用^(15)N示踪,通过三年的盆栽、小区试验结果表明:滨海稻区中等肥力的土壤,每公顷施纯N150—165公斤,以底肥占1/2或1/3,蘖、穗肥各占1/4左右,施于0—10cm土层里.每公顷可收获9000公斤以上的稻谷.N素的利用率达33%,土壤残留率28%,损失... 应用^(15)N示踪,通过三年的盆栽、小区试验结果表明:滨海稻区中等肥力的土壤,每公顷施纯N150—165公斤,以底肥占1/2或1/3,蘖、穗肥各占1/4左右,施于0—10cm土层里.每公顷可收获9000公斤以上的稻谷.N素的利用率达33%,土壤残留率28%,损失率:39%.本研究不仅为水稻提供合理的施肥技术.同时也提供了科学施肥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N示踪 氮素平衡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秸秆整株原位翻压还田技术研究 被引量:18
17
作者 马永良 郝晋珉 +2 位作者 吕润海 张书奎 崔四平 《河北农业科学》 2000年第1期1-8,共8页
本文报道了一项全新的玉米秸秆还田技术:玉米秸秆整株原位翻压还田技术(简称:整翻技术ISAGT technique)。文内介绍了整翻技术的技术工艺、操作方法和技术要点及4年的实验研究结果。研究证明,整翻处理的玉米秸杆在一年内有85%以上可以腐... 本文报道了一项全新的玉米秸秆还田技术:玉米秸秆整株原位翻压还田技术(简称:整翻技术ISAGT technique)。文内介绍了整翻技术的技术工艺、操作方法和技术要点及4年的实验研究结果。研究证明,整翻处理的玉米秸杆在一年内有85%以上可以腐解,不会影响来年的秋收种麦工作;整翻处理的土壤微生物群体比清茬翻耕处理(对照)提高1~2倍;经4年整翻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由0.8%左右提高到1.27%,年递增约0.1%,有显著的土壤培肥效果;整翻处理对小麦苗期生长无不良影响,后期生长稳健,小麦产量逐年增加,增产幅度为5.5%~23.7%;与传统堆沤还田耕作方式和现行的粉碎还田技术比较,整翻技术每公顷作业费分别降低742.5元和225元。整翻技术具有省工、省时、省力、省钱、节能增产的良好效果,在曲周实验区不推自广,目前已有750hm^2的应用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秸秆还田 整翻技术 腐解速度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除草剂转基因小麦生态安全评估(二)——普通小麦与其近缘植物的属间和种间杂交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赵和 吴志明 +5 位作者 武伟霞 谢晓亮 马民强 GodovikovaVA 吕孟雨 王海波 《河北农业科学》 2000年第3期6-9,共4页
以普通小麦为父本,以与小麦亲缘关系较近的黑麦、偃麦草和山羊草等属中7个种的10个品种为母本进行人工杂交,结果表明普通小麦与卵穗山羊草的可交配性最高,其两个品种Ae23和Y100与普通小麦的杂交结实率分别为11.96%和14.10%,与黑麦杂... 以普通小麦为父本,以与小麦亲缘关系较近的黑麦、偃麦草和山羊草等属中7个种的10个品种为母本进行人工杂交,结果表明普通小麦与卵穗山羊草的可交配性最高,其两个品种Ae23和Y100与普通小麦的杂交结实率分别为11.96%和14.10%,与黑麦杂交的结实率最低,授粉496朵,未结1粒,与其他近缘种的杂交结实率介于前二者之问。与倍性高的种相比,二倍体种与普通小麦之间的可交配性要差,其杂种幼胚在培养基上也很难出愈。所得杂种的育性非常低,甚至雌雄蕊均不育。由此看来,自然条件下普通小麦基因漂流到野生近缘种中的可能性非常低,通过转基因小麦田间释放产生“超级杂草”是非常困难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近缘植物 种间杂交 转基因 抗除草剂 生态安全性评估 属间杂交 抗性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病真菌与植物寄主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9
作者 郝丽梅 王立安 +2 位作者 马春红 闫芝芬 王建斌 《河北农业科学》 2001年第2期73-78,共6页
本文对致病真菌与植物的互作关系进行了综述。其中包括致病真菌的识别机制、侵入过程和作用机制以及植物在抗、感病反应中的各种变化,以期为植物抗病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致病真菌 植物寄生 相互作用 作物病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用植物多倍体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20
作者 彭卫欣 谢晓亮 《河北农业科学》 2002年第3期47-50,共4页
概述了药用植物多倍体育种领域中育种技术,多倍体的特征及鉴定方法等研究现状,展望了药用植物多倍体育种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药用植物 多倍体育种 秋水仙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