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十五”大豆创新种质和1963—1995年间育成品种的SSR遗传结构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李英慧 刘燕 +15 位作者 关荣霞 魏淑红 杨光宇 周新安 张孟臣 杨春燕 朱保葛 李卫东 刘学义 徐冉 孙君明 朱申龙 赵团结 刘章雄 常汝镇 邱丽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630-1636,共7页
对22份"十五"攻关培育的创新种质和22份大豆育成品种进行了24个SSR标记的分析比较,目的是在分子水平上阐明创新种质的遗传结构特点,为拓宽我国大豆育成品种遗传基础及亲本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在24个SSR位点共检测出231... 对22份"十五"攻关培育的创新种质和22份大豆育成品种进行了24个SSR标记的分析比较,目的是在分子水平上阐明创新种质的遗传结构特点,为拓宽我国大豆育成品种遗传基础及亲本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在24个SSR位点共检测出231个等位变异,其中15.8%(36个等位变异)为创新种质所特有,特别是在与大豆胞囊线虫紧密连锁的Satt309位点上验证了一个我国独有的等位变异。结合UPGMA和Model-based聚类结果,将创新种质和育成品种分为4组,第Ⅰ组由13份来自东北和山西的创新种质组成;第Ⅱ组由8份来自东北的育成品种组成;第Ⅲ组由8份来自黄淮海和南方的大豆种质组成,其中创新种质和育成品种各为4份;第Ⅳ组由4份育成品种组成,分别来自吉林、黑龙江、河南和山西。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国外种质和野生大豆创造的创新种质丰富了东北地区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因此,应加强利用国外种质、我国栽培大豆地方品种和野生大豆等优异资源,在创造优异大豆新种质的同时,拓宽我国大豆的遗传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种质 育成品种 SSR标记 遗传结构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氮素化肥施用技术
2
《华北农学报》 1966年第2期53-56,共4页
增施肥料是提高玉米单位面积产量的主要措施之一。尤其追施氮素化肥不仅增产显著,对于增加籽粒的蛋白质含量、改善品质更有突出的作用。目前我国氮素化肥的生产数量有很大增加。但是仍不能满足玉米生产的需要。因此,研究提高施用技术。
关键词 玉米 施用时期 抽雄期 氮素化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