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外震波碎石治疗儿童上尿路结石300例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贾建业 张铁军 +9 位作者 王丽亚 高瑞峰 吴涛 张东风 石磊 樊艳辉 李春荣 赵玺段 盖荣平 李倩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62-465,共4页
目的探讨体外震波碎石(ESWL)治疗儿童上尿路结石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采用ESWL治疗儿童上尿路结石300例,患儿年龄7个月~10岁,其中肾结石202例,输尿管结石98例。首次ESWL治疗后1周~3个月检查发现尿路梗阻或结石未排尽者再行ESWL治疗。... 目的探讨体外震波碎石(ESWL)治疗儿童上尿路结石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采用ESWL治疗儿童上尿路结石300例,患儿年龄7个月~10岁,其中肾结石202例,输尿管结石98例。首次ESWL治疗后1周~3个月检查发现尿路梗阻或结石未排尽者再行ESWL治疗。首次ESWL治疗后3个月评定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202例肾结石患儿1次ESWL治愈169例(83.66%),2次ESWL治愈32例(15.84%),1例改行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98例输尿管结石患儿1次ESWL治愈84例(85.71%),2次ESWL治愈13例(13.27%),1例改行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首次ESWL治疗后3个月肾、输尿管结石治愈率分别为94.55%和98.98%,所有患儿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ESWL是治疗儿童上尿路结石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震波碎石 上尿路结石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膈疝患儿胸腔镜术后30天死亡的危险因素和列线图模型
2
作者 陈岩 李珊 +2 位作者 张琦 刘扬 石磊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7-262,共6页
目的探索先天性膈疝(CDH)患儿胸腔镜术后30 d死亡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接受胸腔镜膈疝修补术的CDH患儿90例,男62例,女28例,手术时日龄<28 d。根据术后30 d是否存活分为两组:生存组与... 目的探索先天性膈疝(CDH)患儿胸腔镜术后30 d死亡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接受胸腔镜膈疝修补术的CDH患儿90例,男62例,女28例,手术时日龄<28 d。根据术后30 d是否存活分为两组:生存组与死亡组。采用差异性分析、单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预测因子筛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DH胸腔镜术后30d死亡的危险因素,构建术后30 d死亡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ROC曲线、Bootstrap法、决策曲线分析该模型的预测效能、校准度以及决策能力。结果有28例(31%)CDH患儿在胸腔镜下膈疝修补术后30 d死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产前诊断时间≤25周、低体重儿、术前高频振荡通气(HFOV)、术前氧合指数(OI)增加、开腹手术、肝脏疝入胸腔是CDH患儿术后30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基于上述独立危险因素构建CDH患儿术后30 d死亡风险的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显示,该模型AUC为0.959(95%CI 0.9107~1.0000),当截断值为0.361时,敏感性为92.9%,特异性为91.9%,约登指数为0.848,C-index为0.917,提示该模型预测能力较好;决策曲线显示,该模型的阈值概率为0.01~1.00,其净收益率>0,且均高于两条无效线。结论产前诊断时间≤25周、低体重儿、术前HFOV、术前OI增加、开腹手术、肝脏疝入胸腔为CDH患儿胸腔镜术后30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此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对CDH患儿胸腔镜术后30 d死亡有较好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膈疝 胸腔镜手术 预后 列线图 风险预测模型 校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样体切除加鼓膜穿刺耳道正行吹张治疗腺样体肥大并分泌性中耳炎疗效分析 被引量:17
3
作者 温鑫 周永青 +3 位作者 宋英鸾 王娟 史静 苏金柱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3-95,共3页
目的探讨腺样体切除加鼓膜穿刺耳道正行吹张治疗腺样体肥大合并分泌性中耳炎患儿的疗效。方法选择腺样体肥大合并分泌性中耳炎的患儿8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40例(65耳),全麻下行腺样体切除加鼓膜穿刺术;B组40例(63耳),全麻下行腺样... 目的探讨腺样体切除加鼓膜穿刺耳道正行吹张治疗腺样体肥大合并分泌性中耳炎患儿的疗效。方法选择腺样体肥大合并分泌性中耳炎的患儿8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40例(65耳),全麻下行腺样体切除加鼓膜穿刺术;B组40例(63耳),全麻下行腺样体切除加鼓膜穿刺及耳道正行吹张术。分析两组术后2周、3个月、6个月的疗效,并对A、B两组黏液性中耳积液患儿(A组25例43耳,B组32例51耳)采用两独立样本非参数秩和检验比较疗效。结果 A组术后2周、3个月及6个月有效率分别为78.46%(51/65)、84.62%(55/65)、90.77%(59/65),B组分别为80.96%(51/63)、90.48%(57/63)、95.24%(60/6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A组中耳积液为黏液性的患儿术后2周、3个月及6个月有效率分别为69.77%(30/43)、76.74%(33/43)、86.05%(37/43),而B组中耳积液为黏液性患儿分别为76.47%(39/51)、88.24%(45/51)、94.12%(48/51),B组有效率均高于A组(P<0.05)。结论对于腺样体肥大并分泌性中耳炎的患儿,中耳积液为浆液性时选择腺样体切除加鼓膜穿刺术即可达到满意疗效,而对于中耳积液为黏液性时选择腺样体切除加鼓膜穿刺及耳道正行吹张治疗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样体肥大 分泌性中耳炎 鼓膜穿刺 正行吹张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循环对小儿法洛四联症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比例和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杨永辉 刘延芹 +3 位作者 张隆 赵砚丽 吕娜 纪惠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2期3624-3627,共4页
目的探讨小儿法洛四联症患者体外循环(ECC)前后各单个核细胞比例变化和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s)的变化。方法选取择期于ECC下行法洛四联症纠治术的患儿23例,分别于麻醉诱导后(T0),停ECC即刻(T1),术后第1天(T2),术后第3天(T3)及术后第... 目的探讨小儿法洛四联症患者体外循环(ECC)前后各单个核细胞比例变化和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s)的变化。方法选取择期于ECC下行法洛四联症纠治术的患儿23例,分别于麻醉诱导后(T0),停ECC即刻(T1),术后第1天(T2),术后第3天(T3)及术后第7天(T4)共5个时间点采取静脉血标本,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3+、CD4+、CD8+、CD14+、CD19+、CD16+56+细胞百分率;采用组织化学方法进行AgNORs染色,并在全自动数码显微镜下测定出每个细胞核中AgNORs的个数。结果不同时间CD3+、CD4+、CD4+/CD8+、CD14+、CD19+、CD16+5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T1、T2及T3时刻CD3+较T0时刻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2及T3时刻CD4+较T0时刻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时刻CD4+/CD8+较T0时刻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时刻CD14+较T0时刻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4时刻CD14+较T0时刻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时刻CD19+较T0时刻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及T2时刻CD16+56+较T0时刻明均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gNORs形态类型为单一型,大都呈规则的圆形,不同时间AgNORs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法洛四联症患儿ECC后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的降低及调节功能失调,增加了术后患儿的易感性,应积极采取增强机体免疫力的方法并结合临床规范化治疗减少法洛四联症患儿围ECC期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法洛四联症 单个核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马多对东莨菪碱致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岩 张婧 容俊芳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86-489,共4页
目的探讨曲马多对东莨菪碱致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盐水对照组(C组)、东莨菪碱组(S组)、东莨菪碱+曲马多干预组(ST组)和单纯曲马多干预组(T组),每组10只。采用腹腔注射东莨菪碱的方法建立大鼠认知功... 目的探讨曲马多对东莨菪碱致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盐水对照组(C组)、东莨菪碱组(S组)、东莨菪碱+曲马多干预组(ST组)和单纯曲马多干预组(T组),每组10只。采用腹腔注射东莨菪碱的方法建立大鼠认知功能障碍模型。S组腹腔注射东莨菪碱1.8 mg/kg,ST组腹腔注射东莨菪碱1. 8 mg/kg和曲马多10 mg/kg, T组腹腔注射等容量曲马多10 mg/kg,C组腹腔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4组大鼠于注药后第7天行Y型电迷宫实验,观察大鼠认知功能变化。Y型电迷宫实验完毕即刻处死大鼠,取海马组织,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和海马组织中5-HT浓度,采用HE染色法观察海马神经元细胞形态学。结果与C组比较,S组和ST组Y型迷宫实验正确反应次数明显减少,达标时间明显延长,血清和海马组织中5-HT浓度明显降低(P<0.05);T组血清和海马组织中5-HT浓度明显升高(P<0.05)。与S组比较,ST组Y型迷宫实验正确反应次数明显增多,达标时间明显缩短,血清和海马组织中5-HT浓度明显升高(P<0.05)。光镜下,C组与T组海马神经元细胞排列整齐,层次清晰,核大而圆,形态完整。S组海马神经元细胞排列紊乱,层次不清,出现细胞膜断裂,细胞质减少,细胞核固缩,甚至空泡变性。ST组海马神经元细胞上述形态学改变较S组明显减轻。结论腹腔注射曲马多10 mg/kg可改善东莨菪碱所致大鼠认知功能,使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形态学改变减轻,海马组织和血清中5-HT浓度升高。提示东莨胆碱致大鼠认知功能障碍可能与大鼠体内乙酰胆碱及5-HT这两种神经递质之间的均衡性失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马多 东莨菪碱 认知功能障碍 海马 5-羟色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肺转流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患儿单个核细胞的变化
6
作者 刘延芹 杨永辉 +3 位作者 张隆 赵砚丽 吕娜 纪惠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35-637,共3页
目的探讨室间隔缺损(VSD)患儿心肺转流(CPB)前后单个核细胞的变化。方法CPB下行VSD修补术的患儿32例,分别于麻醉诱导后(T0)、停CPB即刻(T1)、术后第1天(T2)、第3天(T3)及第7天(L)采集静脉血标本,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3... 目的探讨室间隔缺损(VSD)患儿心肺转流(CPB)前后单个核细胞的变化。方法CPB下行VSD修补术的患儿32例,分别于麻醉诱导后(T0)、停CPB即刻(T1)、术后第1天(T2)、第3天(T3)及第7天(L)采集静脉血标本,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3+、CD4+、CD8+、CD19+、CD14+、CD16+CD56+细胞百分率;采用组织化学方法进行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s)染色并在全自动数码显微镜下测定其直径,计算每个细胞核中AgNORs的个数。结果与T0时比较,T1~T3时CD3+、CD4+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T1时CD19+、CD14+明显降低(P〈O.05或P〈O.01),CD16+CD56+明显升高(P〈0.01);T2时CD4+/CD8+明显降低(P〈0.01),CD16+CD56+仍明显升高(P〈0.01);T4时仅CD14+升高(P〈O.05),其它指标均恢复到T0时水平。AgNORs形态类型为单一型,大都呈规则的圆形,CPB前后形态和数量无明显变化。结论单个核细胞的数量减少是细胞免疫功能受抑制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转流 室间隔缺损 单个核细胞 流式细胞术 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马程序性坏死在心肺转流诱发大鼠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张琦 石磊 +4 位作者 刘扬 陈岩 刘祥 谢永达 李亚南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3-177,共5页
目的探讨海马程序性坏死在心肺转流(CPB)诱发大鼠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45只,6月龄,体重400~4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三组:对照组(C组)、CPB组和CPB+程序性坏死抑制剂Nec-1组(N组),每组15只。建立CPB... 目的探讨海马程序性坏死在心肺转流(CPB)诱发大鼠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45只,6月龄,体重400~4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三组:对照组(C组)、CPB组和CPB+程序性坏死抑制剂Nec-1组(N组),每组15只。建立CPB模型前,N组腹腔注射Nec-16.25 mg/kg,C组和CPB组腹腔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CPB组和N组建立无血预充心脏不停跳CPB模型60 min。于CPB结束后2 d采用旷场试验评估自主运动能力。于CPB结束后3 d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估认知功能。水迷宫实验结束后处死大鼠,分离海马组织,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海马神经元程序性坏死数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RIP1、p-RIP3和p-MLKL蛋白含量,通过透射电镜观察海马神经元的超微结构。结果三组旷场试验运动速度、路程及中心停留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C组比较,CPB组和N组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穿越原平台次数明显减少,原平台象限停留时间明显缩短,海马神经元程序性坏死率明显升高,p-RIP1、p-RIP3和p-MLKL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5),海马神经元细胞器肿胀,溶酶体破裂,部分细胞核发生染色质溶解。与CPB组比较,N组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穿越原平台次数明显增多,原平台象限停留时间明显延长(P<0.05),海马神经元程序性坏死率明显降低(P<0.05),p-RIP1、p-RIP3和p-MLKL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0.05),海马神经元细胞器肿胀程度、溶酶体破裂程度及细胞核染色质溶解程度明显减轻。结论心肺转流可能通过增加海马程序性坏死程度诱发大鼠认知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 程序性坏死 心肺转流 认知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醋酸钠林格液对围手术期胆道闭锁患儿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刘祥 曹红彦 +2 位作者 乔丽 张琦 石磊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503-507,共5页
目的评价醋酸钠林格注射液对围手术期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BA)患儿血乳酸和电解质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附属河北省儿童医院在全身麻醉下行Kasai术的60例BA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手术日龄21~65 d,ASA分级... 目的评价醋酸钠林格注射液对围手术期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BA)患儿血乳酸和电解质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附属河北省儿童医院在全身麻醉下行Kasai术的60例BA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手术日龄21~65 d,ASA分级Ⅱ或Ⅲ级,随机分为乳酸钠林格注射液组(n=30)和醋酸钠林格注射液组(n=30)。根据Holliday和Segar公式输液原则进行围术期液体治疗。分别于切皮前(T 1)、手术结束时(T 2)和术后12 h时(T 3)3个时间点检测并记录静脉血Na^+、K^+、HCO3^-、Cl^-、Ca^2+、血糖、乳酸浓度和pH值。术中监测体温,并记录术中血管活性药物应用和低血糖发生情况。术后统计失血量、输液量和尿量。结果两组患儿失血量、输液量和尿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血管活性药物应用和低血糖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乳酸钠林格注射液组比较,T 2时点醋酸林格注射液组乳酸浓度降低(P<0.05);与T 3时点比较,醋酸钠林格注射液组和乳酸钠林格注射液组T 1、T 2时点体温降低(P<0.05)。结论醋酸钠林格液可以用于Kasai手术患儿术中液体治疗,可维持机体电解质和酸碱内环境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闭锁 水电解质平衡 酸碱平衡 手术期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七总皂苷后处理减轻兔失血性休克复苏期心肌损伤
9
作者 邓红 韩霜 +2 位作者 吴亚敬 李建立 容俊芳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45-749,共5页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苷(PNS)后处理对兔失血性休克复苏期心肌损伤的影响和机制。方法选择雄性新西兰兔30只,11周龄,体质量2.5~3.5 kg。随机分为五组:假手术组(S组)、失血性休克复苏组(H组)、PNS后处理组(P组)、18-β甘草酸(18-AGA)+PNS后...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苷(PNS)后处理对兔失血性休克复苏期心肌损伤的影响和机制。方法选择雄性新西兰兔30只,11周龄,体质量2.5~3.5 kg。随机分为五组:假手术组(S组)、失血性休克复苏组(H组)、PNS后处理组(P组)、18-β甘草酸(18-AGA)+PNS后处理组(AP组)、18-AGA组(A组),每组6只。S组行气管插管,右侧颈总动脉和右侧股静脉置管,不做放血处理。H组、P组、AP组和A组行气管插管后,制备失血性休克复苏模型。P组于造模成功后45 min给予PNS 100 mg/kg,AP组于造模前腹腔注射18-AGA 75 mg/kg,于造模成功后45 min给予PNS 100 mg/kg,A组造模前腹腔注射18-AGA 75 mg/kg。于复苏1 h时取兔心肌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线粒体Cx43含量,采用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线粒体超微结构,进行线粒体超微结构评分。结果与S组比较,H组、AP组、A组心肌线粒体Cx43相对含量明显降低(P<0.05),H组、P组、AP组、A组心肌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线粒体超微结构评分明显升高(P<0.05)。与H组比较,P组心肌线粒体Cx43相对含量明显升高,心肌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AP组、A组心肌线粒体Cx43相对含量明显降低(P<0.05),P组和AP组粒体超微结构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P组比较,AP组、A组心肌线粒体Cx43相对含量明显降低,心肌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线粒体超微结构评分明显升高(P<0.05)。S组心肌线粒体膜完整光滑,H组线粒体嵴断裂不清,线粒体完整性丧失,P组线粒体稍肿胀但结构相对完整,AP组线粒体肿胀明显,A组线粒体嵴断裂,线粒体完整性丧失。结论三七总皂苷后处理可通过上调线粒体Cx43表达减轻兔失血性休克复苏期心肌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总皂苷 缺血后处理 失血性休克 缝隙连接蛋白 线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