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睾丸筋膜室减压术治疗儿童睾丸扭转的临床效果
1
作者 许鹏 周云 +5 位作者 贾蓉 齐灿 时林梦 高靖达 褚登伟 高栩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0-224,共5页
目的 对比睾丸复位固定联合睾丸筋膜室减压术(睾丸白膜切开+鞘膜瓣修补术)与常规睾丸复位固定术在儿童睾丸扭转手术中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0月河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睾丸扭转患者56例,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30例),... 目的 对比睾丸复位固定联合睾丸筋膜室减压术(睾丸白膜切开+鞘膜瓣修补术)与常规睾丸复位固定术在儿童睾丸扭转手术中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0月河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睾丸扭转患者56例,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行睾丸复位固定+睾丸筋膜室减压术治疗,对照组行常规睾丸复位固定术治疗。两组患者年龄及左右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睾丸萎缩情况、术后有无阴囊感染及术后住院时间等。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术中并发症发生。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阴囊感染率及术后住院时间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睾丸萎缩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睾丸复位固定+睾丸筋膜室减压术可有效降低睾丸筋膜室压力,减轻睾丸缺血再灌注损伤,减少睾丸萎缩的发生,在儿童睾丸扭转的治疗中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扭转 睾丸筋膜室综合征 睾丸筋膜室减压术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式抓钳辅助两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阴囊鞘膜积液
2
作者 许鹏 周云 +4 位作者 高靖达 贾蓉 齐灿 高栩 贾鹏宇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38-441,共4页
目的探讨针式抓钳(疝气针)辅助两孔腹腔镜囊肿开窗去顶联合鞘状突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阴囊鞘膜积液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3年1月两孔腹腔镜手术治疗腹阴囊鞘膜积液15例资料。脐两侧缘切口置入腹腔镜和操作器械,... 目的探讨针式抓钳(疝气针)辅助两孔腹腔镜囊肿开窗去顶联合鞘状突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阴囊鞘膜积液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3年1月两孔腹腔镜手术治疗腹阴囊鞘膜积液15例资料。脐两侧缘切口置入腹腔镜和操作器械,针式抓钳从腹腔内囊肿的体表投影处进入腹腔,利用钳抓功能夹住囊肿的无血管区,配合组织剪或电钩将腹腔内囊肿开窗去顶;利用针式抓钳将鞘状突双重丝线结扎,打结时采用牵拉式双重丝线打结。结果15例均顺利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9例单侧者手术时间(28.2±6.8)min;6例合并对侧鞘膜积液,手术时间(35.2±4.6)min。术后无血肿、感染等并发症。术后随访12~16个月,超声显示鞘膜积液无复发,无医源性隐睾、睾丸萎缩等并发症。结论在腹阴囊鞘膜积液手术中,利用针式抓钳配合两孔腹腔镜操作,可有效实现腹腔内囊肿去顶开窗和内环口双重结扎,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阴囊鞘膜积液 腹腔镜手术 针式抓钳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夹脊电针通过抑制Notch信号通路对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魏江曼 安郁坤 +1 位作者 胡梦萱 陈和木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80-1286,共7页
目的探究夹脊电针对脊髓损伤(SCI)后运动功能和Notch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72只质量(250±20)g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CI组、电针组和针刺组,每组18只。采用改良Allen′s法制备胸10节段SCI模型。电针组和针刺组分别接受... 目的探究夹脊电针对脊髓损伤(SCI)后运动功能和Notch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72只质量(250±20)g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CI组、电针组和针刺组,每组18只。采用改良Allen′s法制备胸10节段SCI模型。电针组和针刺组分别接受夹脊穴电针和普通针刺治疗,15 min/次,1次/d。在连续干预3、7、14 d后,采用Basso、Beattie和Bresnahan(BBB)评分法评估大鼠后肢运动功能,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脊髓组织的病理恢复变化,实时定量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Hes 3、Notch 3、Notch 4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检测第14天时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SCI术后大鼠BBB评分降低(P<0.05),脊髓组织出现明显出血、结构破坏和变性,电针组和针刺组的BBB评分和损伤程度均较SCI组轻(P<0.05);Hes 3、Notch 3、Notch 4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以及GFAP的表达水平,SCI组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而电针组较SCI组均降低(P<0.05)。结论夹脊电针可以改善SCI大鼠的运动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抑制GFAP的表达和抑制Notch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夹脊穴 电针 Hes 3 Notch GF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